京剧观后感

时间:2024-06-14 15:05:18 观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京剧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透过观影,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深刻的感悟。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京剧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京剧观后感

京剧观后感1

  4月17日星期四,我们来到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观看了大型原创现代少儿京剧《少年中国梦》,剧中一个个动人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受益匪浅。

  看了这部剧,我们知道了在淞沪抗战时期,顽皮贫穷的报童“小东北”,遇到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使他不仅有机会在陶行知创办的“山海工学团”里读书识字,还被“爱满天下”的情怀所感染,成长为一个勇敢正直的少年。这部剧让我们了解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伟大,了解了在淞沪抗战时期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

  这部剧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陶行知先生教“中”字变“日”字,“中”字躺倒变成断手断脚的“日”时,很可怕,鼓励我们要争气。

  是啊,回忆以前战争时期,小孩都不认识字,只能在街上卖报纸,而且他们的日子也过得很苦,不像我们现在,每位同学都能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我们的印象中,京剧都是蓝脸的窦尔墩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可这部剧就截然不同,它栩栩如生地演绎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在演绎的过程中,也会加入一些京剧的元素,显得相得益彰。

  当我们在台下,看到京剧演员帅气地翻着一个又一个的跟头时,心里是由衷地羡慕,因为有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演员平时也肯定训练得很辛苦,真是了不起!

  这次观看的这部京剧,真是改变了原来在我们心中京剧的概念,突破了传统,我们都非常喜欢这部京剧!

京剧观后感2

  春节的时候去长安大戏院观看了迟小秋的《锁麟囊》,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用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来形容实在不足为过。

  在电视上,手机上看过听过无数遍《锁麟囊》,对这个故事十分熟悉,对迟小秋的唱腔也非常喜欢,但是从没有现场看过,所以决定去看一次。

  大年初二的晚上,寒风刺骨,可是长安大戏院里缺流动着一股热情,7点30开演,可人们5点多就陆陆续续的到了,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三一群两一伙的说笑着,谈论着,当你走过,都在说着今晚的演出,好多人都在戏院进门处的显示屏前照相留念,显示屏上正滚动播放着近期的京剧演出安排。接着戏院工作人员给人们发放今天的演员表。

  7点整,剧场门开放,我随着人流进去,舞台上挂着深红色的帷幕。舞台下方是四排茶座,供尊贵客人享用,其实这也是保留早年听戏的传统。然后是大概13排的阶梯座椅,座椅上当是半圈的二楼。

  我的.旁边坐着一位男士,自然的就聊了两句,吴原来他是河北保定农村的。他是专程来北京看这出戏的。他说他要坐车到几十里的高阳县城,然后坐车到保定市,再坐车到北京南站,又从北京南站坐车到达长安大戏院。并且还要订上当天的旅馆,明天再原路返回。你想想这要耗费多少周折,多少钱。我感叹于京剧的魅力之大!我的前排是老少三代,广东人,来北京旅游,想感受一下京剧的魅力。我说:你们这次来看的是最高规格,绝对不虚此行。

  7点30准时开演,我悄悄环视一下剧场,已经座无虚席。当大幕拉开,锣鼓一敲,人们都安静下来。先是熟悉的购买结婚用品,当迟小秋在幕后念白:啊,梅香,鞋样要……,人们情不自禁的鼓掌叫好,而当迟小秋袅袅娜娜的在梅香搀扶下走到舞台上时,人们更是激动的叫好!春秋亭一折唱的婉转,有力,张驰有度,与琴师沈源配合的珠联璧合,天衣无缝,人们不断由衷的鼓掌叫好。在演到洪水过后薛香菱看到胡婆的时候,迟小秋将被这巨大变故打的一时没转过神来,和意识到现实境况的痛苦于凄凉,以及看到胡婆亲人的不舍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看的我眼含热泪。为卢家公子找球的时候水袖舞的酣畅淋漓,引起观众的热烈叫好。跟卢夫人讲述当年春秋亭避雨三次坐座位时的惶恐和最后又不失大家闺秀的大体表现的细腻充分和到位。

  我是微笑着看完的,到精彩的地方有时候拿着手机还要赶紧腾开手鼓掌的。感觉这样美好的艺术不鼓掌实在是一种亵渎!另外其他演员也都表现出色。尤其是两个丑角丫鬟,时不时的来个插科打诨。当薛香菱唱到要把锁麟囊给另一乘花轿时,梅香说:您瞧人家这境界,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呀!当薛香菱让薛良去问卢家老爷子时,梅香对薛良说:你跟他说吧,你们俩都是唱老生的,有共同语言。惹得观众都笑了。演出结束谢幕的时候,当迟小秋笑容可掬走上舞台的时候,人们都站起来,大声含着:好!好!迟小秋说:感谢全国各地的戏迷朋友们来观看演出,今天是大年初二,我也非常的卖力气。说到这儿的时候,观众们又热烈叫好!接着迟小秋唱了一段苏三起解。人们才带着满腔的满足走出剧场。

  在我去卫生间的时候,一位等着的老太太还拿着手机看录的视频。我笑着说:再回顾回顾呀?老太太笑了,我说:你说多好听!现在的年轻人就不爱听!好几个人都点头表示同意。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而程派《锁麟囊》更是其中一朵常开不败的娇艳之花。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多处运用对比:薛香菱发大水前后境遇和心态的对比,卢夫人发大水前后贫富的对比,两个傧相嫌贫爱富的类比,春秋亭薛香菱与卢姑娘贫富对比,洪水后两人贫富与地位的巨大差异的对比,还有洪水前后仆人对薛香菱的敬重,和洪水后卢家丫鬟碧玉的轻视揶揄形成对比。如此的严谨,紧凑蕴含着除了教育人行善积德好人有好报这一点外,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比如贫富不会长久不变,为富不能不仁,人生会有无常等等。更不必说戏词洗练生动,唱腔的婉转动听了。

  总之,这次演出给了我满满的艺术享受,让我过足了戏瘾!使我由衷的赞叹:为迟小秋点赞!为程派点赞!为国粹京剧点赞!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点赞!

京剧观后感3

  5.31我们来到了中华大剧院,在那里我们观赏到了三部京剧。分别是《天女散花》《卖水》《闹龙宫》。这三部京剧可谓各有各的特点。

  《天女散花》这部戏开始放了很多的云雾,让我们如同在天上一般。接着一位仙女出场,看她的穿着行当应为青衣,穿着十分漂亮。然后,她开始唱起来,唱戏人的声音十分尖,有着一副好嗓子,让我们台下的人不由得惊讶,连声喝彩起来。接着,仙女做出了漂亮的动作,神态也是活灵活现,再加上表演者的好嗓子,一起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如同深入其境,被这出戏剧深深地吸引着。最后,这出戏快完了,表演者以一个舞蹈动作谢幕。场下连连鼓掌,都被这部戏深深地吸引着。

  正当我还沉浸在上一部戏中,下一部戏《卖水》又开始了。一位小丫鬟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她的行当是花旦,虽然她的穿着不算特别华丽,样子却显得很机灵。她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起因:原来一位小姐的丈夫被人诬陷,小姐因见不到丈夫十分忧愁,小丫鬟小姐的丈夫在卖水,希望小姐能和卖水人见面。这是,小姐出场了,她的行当是青衣。丫鬟希望为小姐解愁,又想让小姐见到卖水人,于是就让小姐去出门散步。却看到卖水人还没有来,只好为小姐报花名。她开始唱了起来,表演的活灵活现,唱的也是十分动听。让观众与戏似乎融为了一体。最后有以一个情节谢幕。又引来观众一声声喝彩。

  下一部戏可谓精彩,是《闹龙宫》,孙悟空上场,正和牛魔王结拜兄弟。需要一件兵器,便去东海龙宫去借,前几件兵器都不趁手,拿走了东海的定海神针。龙王舍不得,两边开始了争斗。其中武打场面十分精彩,演员表演了各个武打动作,杂技手法,翻跟头等动作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个精彩的京剧动作,让我们目不暇接,还有那武打动作真让人惊心动魄。让我们大饱眼福。

  看完这三部剧,我想对大家说,京剧可是我国的国粹,京剧的戏剧情节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叙事过程中展现优美,它不用紧张、激烈、刺激的剧情吸引观众;京剧的音乐伴奏是安稳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京剧的表演风格是安详的,既不过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叹,从不强调暴力和血腥。京剧在发展,在创新,在与时俱进,并没有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在不断进步,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都融入在一起,才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王座安然不动!所以我们应该支持京剧,支持我国的国粹,用心去欣赏京剧,用心去感受京剧别有的韵味

京剧观后感4

  "题目中的小白真的是什么都不懂那种意思,不是我的名字。所以就当做一个纯外行的观后感好了。然后我这两天只睡了三四个小时,而且一直在奔波,所以看到最后很犯困不确定是戏本身的原因还是我该到困的时候了。

  一开始指挥来了,大家还鼓掌,北京观众好有礼貌,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懂得西洋乐礼仪。开场是民族交响乐,结束时京剧的打击乐进来了,正式进入京剧。

  袁慧琴老师一上来嗓子有点沙,后来好了,他们这一场讲的是柳娘即将结婚,还没和玉郎拜完堂,胡人就杀来了,柳娘不知所踪,玉郎与匪徒打斗被毁容,柳娘父亲被杀死的事情,词还挺好的,每一场之间的交响乐用的是个很有记忆点的旋律,这不会用微博写谱子我就不写了,总之是大明宫词范儿的。

  第二场于魁智老师上来,声音和电视里听到的很不一样,十分沉,还有点哑,不过后来我认为这是现场音响的关系,因为这些演员声音普遍都和电视上听到的.不一样。这一段的中心思想是唐太宗认为北荒之乱是“因利而聚,因利而散”,这个利就是谋生之需,所以要疏通,同时对于该打的坚决打(就是这么辩证)。

  下一场就是边疆的胡市,玉郎和柳娘母亲去做生意,偶遇流落在胡地的柳娘的事情,在胡市上他商贩们还唱歌,但居然不是西域风情的歌,而是西北民歌那感觉的!不过接着就有了突厥风格的歌舞。柳娘母亲突然看到一个商贩的帮手很像柳娘,就让玉郎去问,这时候柳娘出来唱了一个“耳边厢猛听得乡音回响”,前几个字里有个滑音(忘了是哪个字)好听极了,下滑了6度,但是整体来讲这段唱虚了,声音很怪,有几个地方好像底气不足,还有几个字练本嗓音都出来了,这块胜素老师有点小生倾向(因为她本来就女扮男装),这段的旋律挺像样板戏的。然后柳娘玉郎相认的一段非常好听,非常!

  丑角在整个戏里点缀地挺好的,恰到好处,不闷也不过,接着杨赤(北荒)就出来了,因为现场音效的关系,活活把一个花脸打造成了纯正的美声男中音。北荒认为,唐太宗一方骄兵必败,同时唐朝也派认去诱使他们相信自己已经奢靡不堪,所以北荒决定发兵,不出所料被捉了,这期间是一大段非常精彩的武戏。

  一直到这里都是规规矩矩,给人一种把西洋乐队删了说不定还是个挺不错的传统戏的感觉。接下来就开始新编戏路线了。

  被捉后北荒被带至唐王那里,北荒首先认为唐王跟自己想必只是大可汗,后来一步步变成强可汗。这时出来了一批北荒老子民,唱“天苍苍野茫茫,苍苍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个旋律就是典型的新编戏旋律,谁知哪来的,类似《钦差林则徐》里那个“老夫妻排排坐吃果果”那地方的旋律风格,北荒说哪里来的乡音,实际上根本不是西域风格,连内蒙风格都不是。所以我一直很困惑,北荒到底是蒙还是疆,他叫可汗应该是蒙,但胡市明显是疆的风格,丝绸之路也是疆的,和北荒啥关系(也许有,但我历史不好,这块是真不了解,一直的印象是丝绸之路是突厥一系的)。这一段话剧味十足,跟屈原那个戏似的,接着唐王一句白话文“不但赢得了战争,更赢得了人心”开启了说教段落。此时北荒已经开始觉得唐王不仅是强可汗,还是天可汗。

  接下来是反二黄。旁边老奶奶睡着了。

  北荒一心求死,唐王给了北荒一个回头之船,这个船驶向丝绸之路,然后北荒还是一心求死,他们往复推让了太多次,从这开始我困了,北荒你到底死还是不死啊怎么这么墨迹,建议推让次数可以减少一到两次。

  然后北荒终于决定不死,帮唐王重建丝绸之路,接下来就是民族大团结,各路人马都上来跳舞了,还有个耍叉的,很高级。其中有一群人跳的是藏舞,丝绸之路和藏的关系我照样不了解。接下来是敦煌舞。

  然后柳娘和她母亲又上来了,这一段胜素老师放了大招,也许是想弥补前面的不足,梅派味十足。母女俩说看啊在皇上的治理下生活多么好!其实我觉得到这就差不多想想办法结束就好了,但是还有很多主旋律官话没有讲,所以后面还有一大段各国使者参拜唐太宗的情节。他们唱的也不是西域旋律,而是山歌!!!其中感觉有个使臣真的是外国人,金色头发那个,不仅长得一副外国脸,练举手投足都是西方莎士比亚剧的感觉。

  唐太宗这一大段词都是党话。

  此时后面老大爷在打呼噜。

  唐太宗送给各国的国礼有三种,一是青铜明镜,二是丝绸缎锦,三是农桑籽种,并分别阐述了各自的意义。

  然后就结束了。

  总体来说中场休息之前给我的是惊喜,但之后就有点拖沓和主旋律爆棚(没办法,现在流行剧本必须这样),另外在念白的时候西洋衬乐可以拿掉一些,效果说不定会很好。主旋律的话可以编的更传统化一些,因为现在虽然大部分词挺好的,有些词还是偏,且党。

  后续肯定还会改的,肯定还会改更好的。

京剧观后感5

  京剧是我国的艺术之粹,它从乾隆年间就开始流传了,他的行当很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

  今天,我们去上中观看了由上海京剧院的叔叔阿姨们带来的表演,真可谓是精彩绝伦阿!

  主持人非常风趣,在他的一段幽默的介绍后,各个节目开始了。我们看了《挑滑车》,《拾玉镯》,《四杰村》,还有《火凤凰》尤其是是最后的《火凤凰》,这是我最为欣赏的,几位大姐姐轻盈活泼的身姿,还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讲述了几个白鹭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而与雕奋力拼搏,最后几只雕在攻击白鹭时把手中的武器向她扔去,但白鹭仍是准确无误地接住了每个武器,并攻击了回去,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演员功底之深厚,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们去看京剧也收获到许多的知识,了解到京剧的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各个角色都有一位京剧家来扮演,他们每人还唱了一段,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那位耿露大姐姐,她模仿声音的本领让我不由得敬佩。当然各个形象也十分的鲜明,栩栩如生。

  通过今天观看京剧,我收获到了许多,我了解到了国粹的由来,还有深刻的回忆。

京剧观后感6

  迟小秋演出的《三娘教子》是改编的。这个改编本最先是由天津的李经文演出的,上海的李炳淑也采取了这个本子。只是演出效果平平,没有什么反响。迟小秋20xx年10月3日在长安的演出录播后,引起巨大反响,后引来网上的一片热议。如果光演出《教子》一折(现存马连良、李世济的录音),本子没有改动的需要,但要演出全部的《三娘教子》(又名《双官诰》),就不得不对其改编。换言之:你要不改有关内容,这戏就不能演。这和演员没有什么关系。

  网友“大小金鸟”说得好:“三娘教子,是流传了多年的经典艺术作品,是京剧艺术遗产,我们今天继承下来了,我们还要传承给后人。既是遗产,就有其历史的限定性(或曰局限性),它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历史,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和人物关系。总之,是我们后人在看那个时代的一个画卷。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审美观,三娘教子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审美观、价值观。但是,如果每个时代都用自己这个时代的审美观去修改祖上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那千秋万代以后,这个遗产就面目全非五花八门了。同理,我们用今天的审美观和法律,去修改红楼梦,不能有赵姨娘,岂不是让人贻笑大方,遗产是不能修改的,因为它是历史,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史上的很多东西,同样有许多不符合今天的价值观,孔子,孟子,太多了,我们都用今天的观点去修改?然后再传给后人?那中国5000年的历史就没了!我们传给后人的只是今天的历史了。既是历史,就要原汁原味,我们接过来时是原汁原味,我们传下去,也要原汁原味。这当中,我们只有传承的责任,没有随心所欲修改的责任。想改历史,不仅是蠢,更是自不量力,因为历史是改不动的'!”

  今天的《玉堂春》从《起解》演起到《会审》止。迟小秋每次演是带《监会》和《团圆》的,但叶少兰只演《会审》不演《监会》和《团圆》,我想这是叶盛兰陪程砚秋先生唱时也不唱《监会》和《团圆》的缘故吧。叶少兰、朱强、黄文俊三个人配合默契,剧场不时暴发热烈的掌声。崇公道的扮演着梅庆羊的表演可圈可点,是一个不错的丑角。

  迟小秋《会审》的唱是以程先生1946年的录音为蓝本,保留了唱腔的精华,有些地方稍作修饰,给人感觉即不离谱也有新意。

  梅兰芳大剧院不让照相,但今天有人照相也没有人干涉,我没有带单反相机,只用卡片机照了几张。希望梅兰芳大剧院今后别再干涉观众照相。

京剧观后感7

  京剧《少年中国梦》读后感 我带着一份期待观看了此剧,一个字形容:“值”。

  《少年中国梦》以淞沪抗战为时代背景,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创办报童工学团的故事。演绎了陶行知和一群报童们之间学习、交流、感人的故事。在剧中陶先生的影响下,报童们开展了从不识字到学习识字,到做小先生,同伴的小先生,家长的小先生。互帮互学,通过行来学知识,通过行来掌握技能——做长凳,通过行来救国救民。在报童工学团,这些穷苦的流浪儿不仅学识字,学文化,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有一些报童在陶行知先生的关心教育下,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本剧始终贯穿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念,以实践第一的观点,揭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说,剧情设计新颖、巧妙,以几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展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

  观看此剧,过程中有两点我的感触很深。第一点是陶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学思想”在剧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小东北”不会,大家一起教,家长不会,由小孩教。

京剧观后感8

  今天中午,我们行知小学全体师生排着队,到绍兴剧院去看一场儿童剧。一路上,天很热,加上那会儿正好是

  12:00,太阳就在头顶上照,实在是太热了,我真希望能有一双翅膀,一下子飞到剧院去。好不容易到了绍兴剧院,我这才发现这原来是一场京剧,哎呀,咿咿呀呀的京剧啊!我们能听懂吗?我立刻象泻了气的皮球---没劲了。

  这场名字叫做《藏羚羊》的京剧开始了,我们看见舞台中央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不一会儿,石头移走了,从角落里跳出许多化妆成羊的演员,有的在空翻,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吃草,还真有点热闹。有一只是老羊,已经长了胡子,别的有大有小,有的还顶着羊戈;有青色的,有白色的,还有的粉粉嫩嫩的。过了一会儿,大羊们都下场了,只剩下两只小羊,这时,走上来了一对藏族姐妹,原来一个月以前在这个地方,他们发现了这两只小羊,那个时候,他们浑身都是血,非常可怜,于是,他们把小羊带回了家,还给他们都起了名字。一只叫阿姆,一只叫冬格尔。今天她俩和一位拿着牧羊鞭往冬季牧场赶羊的才让哥哥一起送羊儿回家。这时在山后,一大群藏羚羊引来了三个猎人,猎人们挥舞着手中的刀枪,追逐着仓皇逃窜的藏羚羊。最终打下了一只藏羚羊,得到一张珍贵的羚羊皮。就在他们得意忘形,分享战利品的时候,突然发生了雪崩,猎人们一边叫着“雪崩了,快逃啊!”一边逃跑。可是,雪崩仍然挡住了大家的逃生之路。

  才让哥哥带着姐妹俩和一部分藏羚羊迷失了方向,他们决定在藏羚羊的带领下长途跋涉寻找回家的路。这时,一个盗猎者也从雪堆里钻了出来,有人说带上他,有人说不要带他走,因为他做了不该做的事。最后,才让哥哥说道:“我阿妈说过:天上闪烁的星星是天空的孩子,地上会跑的生灵都是大地妈妈的'孩子,我们应该带上他。”这个坏人才醒悟过来,自己原来犯了多么大的错误啊,但是已经来不及了,那张带血的羊皮已经吸引了那些“闻味而来”的雪狼。凶狠的雪狼挥舞着尖尖的狼爪,咆哮着把他们包围住了,这时才让哥哥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大声喊道:“让我来对付他们,你们快逃吧!”剩下的人都逃出去了,可是才让哥哥抵挡不住却被雪狼吃掉了。看到这里,我非常感动,才让哥哥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我长大之后要学习他。在关键时候要勇于承担责任,像男人一样去斗争保护别人。

  这场京剧还有一个感人之处:就是在老藏羚羊跳悬崖的时候,老的藏羚羊跳悬崖是为了自己的儿女能平安地到对岸去而搭起一座生死之桥。我曾经也在一本书上看见过:羚羊是群居动物,它们经常结伴而行,遇到过不去的山涧,它们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填平山涧让后面的大部队过去。

  自然界的父母都是这样的啊,比如:鸡妈妈为了小鸡不被老鹰抓去,而不顾生命危险地张开双翅阻挡老鹰;豹子妈妈为了小豹子逃命,而不顾生死地跟老虎搏斗吸引老虎;企鹅爸爸宁愿自己饿坏,却装着食物千里迢迢送给企鹅妈妈和小企鹅等等。多么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啊!那我们小朋友是怎样报答爸爸妈妈的呢?我想也是《藏羚羊》这部少儿京剧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吧。

  原来我最烦京剧,咿咿呀呀的一点儿也听不懂。没想到第一次看京剧——《藏羚羊》还这么感人!

京剧观后感9

  京剧《三岔口》看后的感受

  虽然我记不清了,但我会告诉你最好的。一个穿黄色衣服的男人看起来像一个高级官员,在一家旅馆里和一个店主的妻子的丈夫打架。原因是店主妻子的丈夫认为那个穿黄色衣服的男人是为了杀死那个留着大胡子的穿黑色衣服的男人,所以他们打了起来。

  在一个不透明的`夜晚,店主丈夫的妻子来到那个穿黄色衣服的男人的房间,试图杀死他,但是开门和关门的声音太大了,男人听不见,所以他们觉得自己好像是瞎了一样。他们找到了,但是找不到。........

  我认为这是最有趣的一点。最后,店主的妻子拿起蜡烛看是谁。

  看完京剧《三岔口》后,我觉得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必须三思而后行,在做决定之前要看清楚。

京剧观后感10

  京戏的起源是徽剧与昆剧的结合,再加以民间艺人的自我改编,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剧种。唱腔或优美,或粗犷,或沉稳,曲风多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精神文化遗产之一。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京剧名剧,是根据《三国演义》中刘备过江迎娶孙权之妹-孙尚香的故事而改编的,后成为马派的看家戏。刘备借荆州后迟迟不还,鲁肃多次讨要不果。恰刘备甘夫人亡故,周瑜定下美人计,假意将孙权妹孙尚香许配与刘备,骗刘备来东吴招亲,届时再以刘备换回荆州。孔明识破此计,并将计就计,用周瑜的岳父乔国老(就是江东美人大乔,小乔的父亲)说于孙权之母吴太后,吴在甘露寺相过刘备,十分满意,真把刘备招为女婿。刘备到东吴后沉迷于温柔乡,不愿回转,赵云用诸葛亮之计骗刘备带孙尚香一同回荆州,周瑜派兵追赶,被孙尚香一一斥退。张飞赶来接应,打败周瑜,刘备安全返回荆州。东吴用周瑜之美人计,不但没有换回荆州,反而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京剧《龙凤呈祥》中诸葛亮授予赵云解救主公的三条锦囊妙计第一条就是要赵云和刘备去拜见乔国老。云曰:“军师吩咐三条妙计,依次而行。今已到此,当先开第一条锦囊来看。”除了吩咐随军的五百军士去城中购买猪羊果品,传播消息,另一去处就是先去拜访乔国老。乔国老名乔玄,乃二乔之父。在京剧《甘露寺》中基本是按《三国演义》的.路子改编的,在智破美人计中,乔国老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因为刘备去东吴相亲,年龄是最大的障碍,48岁的刘备要与十八岁的孙尚香结婚,首先要在外表上征服吴国太。国太对乔玄曰:“我不认识刘皇叔,明日约在甘露寺相见。如不中我意,任你们行事;若中我的意,自把女儿嫁他”。所以在京剧《甘露寺》中就有乔玄赠于刘备染须膏这一细节,尤其是“甘露寺”中乔国老介绍刘备的那段 “西皮流水”:“刘备是靖王的后,汉帝玄孙一脉留”到“这一班武将哪国有,还有诸葛用计谋。你杀刘备不要紧,他弟兄闻知怎肯罢休,若是兴兵来争斗,曹操坐把鱼利收,我扭转回身奏太后,将计就计结鸾俦”更是脍炙人口。

  我更喜欢甘露寺这段,其原因是因为“西皮流水”,听来韵律和就走都很好,更符合我这个不懂京剧的人。实际上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

  这段只是京剧《龙凤呈祥》中的一折,为马派的经典剧目之一。本出戏的高潮部分在于乔玄的大段唱功,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先生的演出堪称经典,至今尚无人超越。

  这一折我听的不光是马连良,也听了于魁智、言兴朋、赵建忠、关证明等名家的这段。也是各有千秋,一人一个唱法,没有可比性。比如言兴朋的这段,把个别词完善也好修改也好多少和以前版本不同,而且有些字的发音更像现代词。加上自身的嗓音“清秀”,味道确实不一样。再比如赵建忠,他的声音高亢、通透。有些唱段稍微段开,多了一些旋律的展示。于魁智的听起来更像马连良,行云流水般的唱法。关证明上来一句“劝千岁少字休出口”用掉了27秒,给我的感觉好像“歌剧”的感觉,加之这段阴阳顿挫,低音到高音错落,段落与段落断的节奏,也很耐人寻味。

京剧观后感11

  等假期的熊猫宝宝

  今天馆主宝宝下班后,匆匆赶赴蟾蟾观看期待已久的《裘盛戎》,该戏是北京京剧院出品的原创京剧,也算是一部现代戏了。"现代戏"这三个字,含义暧昧,有种触发微笑的魔力。然而馆主早在七月就入了票,对这部戏还是充满期待,原因有二。第一,心愿未了。记得去年7月份有一个纪念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专辑套装光盘的众筹项目,小伙伴们慷慨助力,后还是黄了,怨念至今。第二,工作原因。为了熟悉业务,近日馆主把目光更多地投在了现代戏的历史沿革与表现手法上。传统戏要看,现代戏也要看,里面有一层从"由古知今"到"由今知古"的意思。今天看了原创京剧《裘盛戎》,散戏后竟有一丝快意,戏票没白买,时间没白花,这是一部好戏!(当然了,有些方面,挑剔的馆主依然没有过瘾,但是作为宽容的现代戏曲观众,有一两点闪光点宝宝就很满意了!)

  一、剧情好

  该戏时间跨度自196年至1970年,这7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是裘盛戎先生艺术生涯的最后片段,也是近代史中"革"愈演愈烈的阶段。全剧围绕参演现代京剧《杜鹃》,展现了裘盛戎从主演《杜鹃》好评如潮→奉命停演《杜鹃》→喜闻重排《杜鹃》→得知扮演角→彻底劝回没戏唱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从中揭示裘盛戎先生在人生最后时光的心路历程,并带出了他身边的.人际状态。在那个时代的映衬下,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师徒之情、观众之情、夫妻之情以及朋友之情显得格外真挚可贵,令人动容。

  这种专注于表现一人一事的剧本,经创作团队的深挖细抠,使得剧中人物情感得以细腻展现,立意自然深刻,戏就出了。

  二、表现手法好

  1、传统戏与现代戏的有序穿插

  全剧并不是清一色的现代戏调调,而是根据剧情逻辑,适度地将传统戏安插其中,使得整出戏情绪饱满,错落有致,构思巧妙。这种戏里戏外的表现方式值得借鉴。

  全戏以《盗马》中窦尔敦粉墨形象开场,后随着剧情发展,角儿走下舞台回归现实,台上的演员以现代服装演绎那个时代。在表现那个特定时代戏曲特征时,安插脍炙人口的《杜鹃》"大火熊熊照亮了天"、《海港》、《奇袭白虎团》、《沙家浜》等经典唱段,台下的观众亦随着剧情,回味属于他们自己的个人观剧史,与戏中人物一起沉浸剧情,酣畅淋漓。在抒发主角裘盛戎或悲愤或无奈时,安插《草桥关》、《铫期》等唱段,巧妙地用京剧传统戏中的经典唱段表现人物情感,使得台上台下情绪饱满,效果卓越。

  2、虚实结合

  戏中有一处我非常欣赏,就是包公与裘盛戎对话的那段,真可谓匠心独运!

  舞台上包公在左,裘盛戎居右,他们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将裘盛戎心中无处诉说的不平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的对话意义深刻,值得回味。

  包公听完裘盛戎的怨愤诉说后,对他说你一无妻离子散,二无生离死别,这只不过是些些小事罢了。这举重若轻的"些些小事",道出了包含智慧的人生真谛,展现了贯穿古今的宏大格局。人生在世,纵有不平,那又如何?自认为遭受的大苦大难,是经不起比较的,这就是人生。

  台上的两个人物,一古一今,这是一场跨时空的古今对话。一虚一实,这也是一场戏里的角色与现实中的演员的对话。一此一彼,这更是一场直面心灵的独白。戏看到这里,已经分不清谁是包公,谁是裘盛戎,谁是演员,谁是观众了。

  三、题材大胆

  反映革的艺作品很多,但选取那个时代为背景的戏曲作品很少,更何况这是一出现代戏!这个方面我不能多写的,但这确实是一处振奋人心的地方,值得记录!

  四、题材好,观众喜欢

  1、老戏迷喜欢。

  一这是一出实惠的戏。正如前所及,剧种安插若干传统戏经典唱段,使得台下的观众随着剧情,回味属于他们自己的个人观剧史,观剧体验别致。往实际点讲,就是赚了,突然能出乎意料地听到那么多唱段,对了!二,该戏题材是表现戏曲演员个人经历的,对老戏迷说,故事本身就颇具吸引力。

  2、新戏迷也喜欢。

  这个故事除了将裘盛戎外,更具有一个普世意义,即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如何面对生不逢时的人生际遇。正如国父所言,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即便是那些略带光环身居要位的人,亦有顶在头上的烦恼和压力。更何况生活中绝大数人都在跑龙套,胸中再有锦绣韬略,奈何人微言轻,徒有一腔不平又如何?我想,这种痛苦必然是每个有识之士深刻体会的。遇到不平之事,心中块垒难消,何以解忧?支柱何处?裘盛戎的生活中有爱徒、妻子、戏迷以及知音的支持和陪伴,这些都是足以珍视且值得为之努力生活的精神支撑。那我们的生活中呢?

  以自身体验为例,窃以为父母的爱,知己的理解和支持,以及为自己所热爱的事物每日的付出和积累足以抵抗岁月的严寒,即使感到周遭的一切都与我渐离,不是还有生活在其他时空下的同类人陪着自己吗?不是还有自己陪着自己吗?

  该剧虽以裘盛戎的郁郁而终为结局,但通过其曲折人生中那些聊以欣慰瞬间展现,亦为生活中饱受挫折的现代人开出了一剂良方。

  五、一些好玩的零碎

  1、剧中多次提到宁夏京剧院的《杜鹃》,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好玩!

  2、《裘盛戎》是现代戏,剧中的《杜鹃》也是现代戏,以现代戏演现代戏,本身就好玩!这亦表明,这是一次现代戏历史上的全新尝试!有趣!

  、剧中裘盛戎亦道出了现代戏无水袖等,看家本领亮不出的困境,哈哈哈!

  这有点后现代的黑色幽默,现代戏就应该这样嘛!哈哈哈!

  反正,这部戏实属现代戏作品中大胆而不错的尝试!给了宝宝很多启发!感谢它!

京剧观后感12

  看得出从该戏主创到演职人员都是下大功夫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舞台宏观景象令人耳目一新。舞美、灯光、背景、道具等设计布置新颖,现代的'灯、光、电技术一应俱全,也很显大气。唱腔总的感觉不错,加了些曲子小调与伴唱很活泼,也有几个大唱段听起来还很过瘾。音乐编排配置也很好,加了大量中低音乐器,还不时地亮出清脆嘹亮的笛子声,也倒合谐。演员功底都不错。主演花蕊的李洁是该院当红的台柱子,身段、扮相、唱腔、舞打和表演都很出色。饰赵匡胤的严阵是已经驰名全国京剧戏坛的名角了,自然很压台,有几处表演真出了些彩头。还有傅希如饰赵光义、盛海宁饰孟昶、李为群饰赵普将军,都比较到位。总之,这出戏如果你是站着看,整台戏都还会感觉不错。

京剧观后感13

  近两年京剧舞台推出一批新作,也涌现出一批新的演职员,大有一片繁荣景象。昨晚在电视上看了一场江苏京剧院演的新编历史剧《花蕊》,这里谈几点感受。

  这出戏演的是北宋年间西蜀国王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在亡国之后随孟昶来汴京归降,被赵匡胤、赵光义看上了。这兄弟俩用药酒毒死孟昶,老大哥赵匡胤先下手为强,占了花蕊夫人。弟弟赵光义心生妒忌,恨哥哥既坐江山又占美人,一再向花蕊夫人表达爱情,试图杀兄霸嫂。花蕊夫人既在内心恋着原来的丈夫孟昶,又竭力护着赵光义的.不轨行为,还安心于享受着年过半百的赵匡胤父兼兄式的慈爱。据导演介绍,这就“演绎了一场爱与死的故事。”

京剧观后感14

  其他也有一些不妥之处,如孟昶说的粗话太多了,有些不像话。赵匡胤怨自己老了,就摘下髯口放在地上,叫人不可思议。还有把赵普老将军只安排了些类似串场的.旁白,有失这个人的身份。

  编新戏、演新戏不容易,没有千锤百炼成不了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当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又极需要我们的戏剧舞台上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我作为一名观众或叫戏迷,对他们的努力与奉献非常感谢。

京剧观后感15

  今天,吃过早饭,姥爷打开电视搜台,无意中看到中央11有《七品芝麻官》,姥爷说这戏很好看,于是,我看了一场以前从来没有看过的戏曲。

  豫剧是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种,豫剧里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说河南乡土话,听起来特别亲切好听。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七品知县唐成的两句开场台词把我吸引住了,这个小芝麻官长得很丑,可他丑的可爱,幽默风趣,一举一动都能把人逗得捧腹大笑,一口地道的河南话说的有滋有味,这戏是越看越有意思。

  《七品芝麻官》讲述了七品知县唐成,机智大胆,法办权高势大的'诰命夫人的故事。在审案当中,遭到这个诰命夫人的辱骂,阻力很大,但唐成义正辞严不怕权贵,把诰命夫人审的哑口无言,成功的将他押到京城,为百姓伸张正义,受到老百姓的称赞。

  看了这出戏,我有很多感受,戏曲不但给我们带来欢乐,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正义感的好人,当官要当为民做主的好官。通过这次看戏,我对戏曲有了了解,也更喜欢上了戏曲。

【京剧观后感】相关文章:

京剧的作文08-25

京剧的作文优秀02-05

京剧梦作文07-11

介绍京剧的作文08-04

关于京剧的作文07-30

鉴赏京剧的心得01-22

《京剧脸谱》教案02-08

音乐教案:京剧02-04

关于京剧的作文12-19

京剧观后感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