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3-10-24 09:08:23 观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经典)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经典)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在高中的时候,我曾经是贝塔斯曼书友会的一名会员,那时我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免费收到书友会一些免费介绍新书的资料,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当时它是作为为数不多的影视制品向会员推荐的,从其中的简介中,我隐隐感到这是一部充满温情,感动的电影。虽然我对《放牛班的春天》也很感兴趣,不过自己一直没有机会看到它。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淡化了对这部电影的印象,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次与这部电影不期而遇,一下子唤起了昔日我对它的期待,也让我在心底暗暗庆幸,自己几乎错过了一部电影。

  电影的开始很平淡,两个老人的.相遇,对曾经年代的怀念,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手法,有点像《泰坦尼克号》。情节也很简单,讲的是一个老师与一群学生的故事。

  当麦神父在电影刚刚开始就因学生的调皮而受伤时,让我们没有见到那一群学生便感受到了他们是多么不容易被管教,所以当马修老师首次进入教室便被捉弄也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了,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当教室乱作一团,院长进来维持秩序并大声质问时,马修老师对孩子们袒护的态度。也许这正是他试着走入孩子们之间的第一步。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理解,交流与宽容。孩子们的调皮捣蛋也许只是天性使然,也许是缺少倾诉的对象,但并非不可救药。尤其像孩子与大人们之间这样的情况更容易出现代沟和隔膜,院长简单粗暴的体罚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相反,可能只会引起同学们更强烈的叛逆,也只会在孩子们的童年里留下一片阴影。而马修老师则试着走入他们的内心,于是在第一堂课上,他就让每个人写下他们的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尽管结果五花八门,但这样的方式却让孩子们认真的思考了自己的未来。同学们也由此感到了新老师的与众不同之处。

  马修老师与院长不同,他不会随便的体罚学生,那怕学生们真的让他很生气。相反他往往在不同场合维护着孩子们。然而即使要惩罚学生,他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就好像他让乐格克去照顾麦神父而不是将他送到校长室去接受体罚一样,所以当我们看到乐格克因自己的错误做法而流泪时,我们也就感到了马修老师的做法的真正目的。

  面对一群桀骜不驯的学生,马修老师也明白简单的体罚并不能在孩子们中间树立起真正的权威,所以在他与孩子们的较量中,他也针锋相对,让孩子们心服口服。就好像他给莫杭治画画像一样。马修老师的做法让他感到无奈,同样增加的还有心中对老师的服气。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池塘之底”是一所问题学校,这里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智力或者品质上的问题,孩子们在这里接受最严厉最苛刻的管束。学监马修先生是一位音乐创作者。当他来到这个学校后,偶然发现了孩子们内心对音乐的强烈渴望和极好的天赋。于是他成立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合唱团,让每个孩子在这里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不分昼夜地为孩子们编写歌曲。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皮埃尔。他出生于单亲家庭,经常违反纪律,还会偷窃,他的行为导致他被公立学校开除了。来到“池塘之底”后,拥有独特嗓音的皮埃尔经常一个人用歌声来释放自己。他性格孤傲自卑,从不肯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马修老师无意中听到他的歌声,这个天才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皮埃尔鼓足勇气,在合唱团里一展歌喉。皮埃尔在得知马修老师暗恋自己的母亲后,他把一瓶墨水扔在了马修的头上,换来的`是众人对他的冷漠。他本以为马修老师也放弃了他。全班给来访的伯爵夫人表演,皮埃尔看到了马修老师向他投来坚定的眼神,他从老师的眼神里看到了鼓励和期待,他又一次鼓起勇气,用他的天籁之音震撼了所有的人!其实马修老师一直没有放弃他,只是想让皮埃尔明白,一个人要有勇气承担自己的错误。这次经历彻底改变了皮埃尔,最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了里昂音乐学院,毕业后成了著名的指挥家。

  勇气的力量,也让我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光。去年的拉丁舞比赛,快轮到我的时候,我紧张极了,站在后台,茫然不知所措。我觉得自己没有勇气走上舞台,我想逃离!舞蹈老师走到我的面前,轻轻地拥抱了我一下:“相信自己,你一定行!你平时付出那么多汗水,此时一定会有最好的回报!”老师的话给我足够的勇气,让我拥有了力量。我昂起头,坚定地走到舞台上,把自己最好的舞姿展示在观众面前,收获了潮水般的掌声!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说:“我崇拜勇气,因为它们一直助我应付我在尘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遭遇困境并不可怕,只要你有勇气,你一定会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让我们鼓起勇气,成就真正的自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今天,周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那就是——放牛娃的春天,接下来就让我讲一讲这部电影吧!

  这个学校非比寻常,他和我们现在的学校与众不同。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学校里发生的种种事件,电影的主人公克莱蒙马修,他是一名代课老师,以前也是个音乐家。但,就是因为马修老师,这所学校从冰冷到了温暖。以前,这所学校的校长,哈善,他可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他永远不在乎这这些学生,一直为自己着想,他一直强加给学生一些迫切感,使学生们生活得很不开心,他们的校规是这样的:犯错者必须处罚。马修老师在一次偶然的音乐课上,慢慢地挖掘出了学生的优点。马修老师觉得他们有音乐这方面的天资,首先给他们安排低音、中音、高音,再安排他们各自的职位。莫翰奇是一个主人公,他可是哈善校长的眼中钉,所以每次处罚都该会有他的份儿,但,他喜欢唱歌,他可以面临处罚的危险,还到教室里唱歌,终于,有一天,马修老师发现了莫翰奇的歌声,并到后来,让莫翰奇独唱。可是,他们唱歌可不是一路顺风的,刚开始唱歌,就被那哈善校长给拒绝了,可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在他们睡觉的地方,偷偷摸摸地唱着歌,最后,麦神父和萧老师向校长哈善反复让公爵夫人听一下他们的歌声,哈善校长听烦了,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到了最后,他们的歌声唱给了公爵夫人听。唯独莫翰奇没有,因为他是独唱的。后来,哈善校长因为学校被孟丹给烧了,竟然无缘无故的把善良的马修老师给开除了,但,后来好人还是有好报的,坏人可是有坏报的,不久后,哈善校长因教育太强迫,所以被开除了。

  看完了这个电影,我内心的感受可有不少了。

  我学校的老师就是像哈善校长一样,戴着有色眼镜说话。我们班上的学霸张小雨是老师的最佳助手,而且学校、街道的各种比赛不是第一,就是并列第一,给老师的脸上添了不少光彩呢!可我们班上和张晓宇相反的弱爆者朱小懒是老师的一颗臭钉子,每次考试永远都离不开不及格。可有一天,他俩竟然吵架了。“你干嘛打我啊,神经病!”朱小兰大喊大叫地说。听到这一声音我们的老师飞快地来了,说:“怎么回事?”“肯定是朱小懒干的!朱小懒你把张小雨干嘛啦?”老师一下子就把矛头指向了朱小懒。接下来,我们班的老师就大骂朱小懒洗清坏名,可老师根本就不理睬,一点儿也不听,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这放牛班的春天,令我有许许多多的感触。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今天,我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感慨颇多。这部电影主要介绍了一个教师在一个叫做“池塘之底”的地方,作为一个音乐教师,用音乐教育哪些被其他人看作是有问题的孩子,并且最终改变了一些孩子的命运。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应当做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在克莱门特.马修来到“池塘之底”之前,学校教育的模式是“行动—反应”,即在暴力的方式下压迫孩子,一切行动全凭主管者的主观意愿,包括随意体罚学生。但教育不应该是这样,所以当马修来到学校后积极地去教育学生,开展各类娱乐活动,在相处的过程中以一颗包容、宽广的心去感化孩子。教育就应当这样,不因世俗中对某些孩子的看法如何,在学校了他们都是相同的。作为教育者,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加诸与孩子。在知识面前,所有人是平等的',所以应当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并且用教育的力量来改变孩子的一生。

  另一个方面,“因材施教”也应当被重视,强迫着去学不喜欢或者根本就不适合的东西,对于教育来说是一种失败,我们应当积极去发现孩子的喜好、天赋并且依据此来进行教育。因材施教更容易出现顶尖的人才,就像影片中的音乐家皮埃尔.莫昂奇。作为一个老师应当与孩子找到共鸣。影片中的马修和孩子们就是找到了他们共同的兴趣,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最终使这些孩子在音乐方面找到了他们的立足点,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有教无类是一种教学态度,而因材施教则是一种方式,一种教学的最好的方式。至圣孔子也曾因发出感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故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当做到有教无类,充分尊重学生,不因无关学问的其它原因而歧视乃至抛弃他们。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人,更不会成为全才,通才。所以,我们要着重去发现学生的特长,优势,进而去教育他们,并将它们引领上正确的道路,这才是一个优秀的教育者。正如马修老师一样,排练同学唱歌进而融入了他的班级,最终培育出了优秀的音乐家。

  最让我感动的是影片结尾时告诉我们的关于马修老师离开“池塘之地”后的生活:他一如既往的用爱感化着其他的孩子,引导者其他的孩子。我想,,作为一个老师,在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学生事业有成跟让自己幸福的事了,所以马修老师是幸福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世上只有不负责的老师,没有真正的坏学生”,这是从电影中得到的道理。克莱蒙·马修是“一个过气的音乐家和代课老师”,却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可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学生对老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品德。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以身作则戒烟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一次,张伯苓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于是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不但不听劝,还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对身体就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问,歉意地笑了笑,答应戒烟,同时也让其他教师一起当众毁烟。从那以后,张伯苓再也不吸烟了,那个学生也把烟戒了。

  教师的品德宛如一盏明灯,在黑暗中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同样,如果没有马修,谁会相信,那样一群已经被社会“淘汰”的孩子会有美好的未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对教师认可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才能。

  “我一看见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句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一生。此句话出自皮尔保罗一位校长之口。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在他不长的人生中,只有奶奶振奋过他一次,他坚信皮尔校长的话,从此他的衣服不像往常污秽,语言不再肮脏,行动不再漫无目的。经过40年的努力,他成功当上了州长。

  看吧,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幼小心灵的一生。所以,只要对学生充满希望,就会有创造奇迹的可能。马修老师不仅是电影里的'角色,也是现实世界中那些德艺双馨的师者形象化身。

  兴学之本,惟有师范。学生对教师钦佩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管教。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到办公室,分别给了他们四块糖。陶行知说:“第一块,因为你比我先到;第二块,我叫你住手,你就住手,你尊重我了;第三块,你打他是为了正义;第四块,你及时认错了。”听完,打人的同学知道自己错了。这是有名的“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管教不是疾风骤雨,而是春风化雨,这样才会被学生接受。

  电影看过,感动却久久不能弥散。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克莱蒙·马修之所以打动万千观众,就是因为他用灵魂捧起了更多的灵魂。教师兮,灵魂之工程师,吾信!吾敬!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初次见到这个影片的题目,我感觉有些费解,带着几分好奇几分庄重,我走进了这个故事里。

  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个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学监和一群形形色色的问题学生,他们生活在一个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寄宿制学校,全校没有一个女学生和女教师,从头至尾出现的教育权威者就是哈珊校长、马桑大叔、体育老师沙贝、文化课老师朗古卢瓦先生和最后到来的音乐教师马修先生。

  在马修没来学校之前,影片中教育犯错孩子的手段都一贯遵循“行动—反应”的原则,可在马修到来之后,这条冷酷如冰山的原则却慢慢的被消融,被蒸发,是马修用他一颗温柔、善良又不失原则的聪慧之心去打开一扇扇敏感、脆弱、孤独的灵魂之门,让我对他彻底拜服。

  学生乐格克在一次恶作剧中弄伤了马桑大叔的眼睛,初来乍到的马修在前任教师哈让先生的口里得知罪魁祸首是乐格克,马修起初准备把犯事的乐格克带往校长那里接受惩罚,但听到可怜的乐格克竟对初来乍到的自己低声下气地乞求道:“发发慈悲吧”,那一刻马修的心软了,他想到,眼前站着的毕竟只是孩子,他虽然也是用暴力弄伤了马桑大叔的眼睛,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仍旧惧怕暴力,惧怕哈珊校长带给他的任何暴力性质的'惩罚,诸如:关禁闭15天,打扫学校一个月,这些惩罚带给孩子的恐怕只是惩罚本身,而无任何教育意义和目的,也就无法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产生真善美的共鸣,相反教会孩子的也只能是以暴制暴,这个号称“暴力”的足球从此也只会从老师那里踢给学生,再由学生踢给老师。很显然马修老师制止了一出悲剧的发生,聪慧的马修让乐格克负责照顾马桑大叔,乐格克日夜陪伴在马桑大叔的身边,和蔼的马桑大叔并没有对他有任何的埋怨,反而觉得他很可怜,认为没有人能真正了解这些所谓的问题孩子们,站在一旁的乐格克也许那一刻能感受到一丝丝的自责与忏悔,突然有一天马桑大叔病情恶化,无能为力的乐格克看着即将被送往医院的马桑大叔揪心地问自己的老师:“他会死吗?”老师语重心长地答道:“不,我们会治好他!”也许从这一刻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才浮出水面,学生乐格克也许从这一刻才开始懂得:生命有时候很脆弱,我们要敬畏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生命有时候也很顽强,因为它承载着太多人的爱与期待。

  我相信看到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春天,这个孩子的精神世界从此开始有了新的曙光,一簇簇的鲜花与一个个肯定的眼神在向这个孩子的未来招手,再也不会是荒漠一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这部电影是以回忆录的方式播放的,进入影片开头以为这是少管所,结果这是一个寄宿学校。故事开头孩子们调皮,院长以暴制暴,配上阴森森的音乐,真是看得一惊一乍的。故事中其貌不扬的马修老师,进入这所学校后,看到了孩子的“无可救药”,看到了院长的“以暴制暴”的处理方式。马修老师面对犯错误即将要面临关禁闭的孩子的于心不忍,他跟孩子达成协议让孩子照顾受伤的老师直到老师伤好,这个处理方式让孩子有机会了解受伤的老师其实为人很好,让孩子心中惭愧,从中受到教育。

  马修老师,为孩子们做了很多事,把包容,理解,关爱,赏识发挥到了极致!教育方法也非常到位。

  第一堂课,他让孩子们写自己的理想,理想可以激发人的斗志,指引人的方向,点亮人的心灵,马修老师有方法有爱心,耐心引导孩子。

  马修老师为孩子们做的第二件事是组建合唱团,音乐可以洗涤人的心灵!净化人的心灵!合唱团组建之后,课后空闲时间都用来练唱了,第一,孩子们没有时间再恶作剧,第二,孩子们喜欢上了音乐,经过音乐的净化,学校逐渐步入和谐的画面。

  通过组建合唱团,他挖掘出了音乐天才莫翰奇,在合唱团里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并成功地把孩子介绍到了里昂音乐学院……马修老师不仅包容孩子的过错,还惜才爱才,一心为孩子谋出路,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亮点!

  就连学校里最偏激的一员:孟丹,院长怀疑孟丹偷了学校的钱,对孩子进行打骂……最终开除了这个孩子,当马修老师知道钱不是孩子偷的之后,他去跟院长求了情,院长没有第一时间处理,最后这个孩子放火烧了学校……马修老师也因为擅离职守的'罪名被院长开除了,临走时孩子们用纸飞机为马修老师送行,马修老师看着纸飞机上的留言,脸上是满满的感动,他用他的慈爱和包容征服了这群孩子,用音乐净化了孩子们的心,临走时带走了可怜又可爱的孤儿……故事结束了,除了看到作为一名老师该有的美德之外,我还学到了信任和坚持的力量,马修老师始终相信孩子,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最终为孩子们的人生带来了“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当看到《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片子时,脑海中不自觉得浮现出了另一部教师题材的影片《山那边》。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背境,不同的人物,而相同的却是那教师永恒不变的魂。

  怀才不遇的音乐家马修,无奈之下只能到偏远地区的一所管教寄宿制学校做教师。而首先摆在他面前的是一群充满叛逆而又似乎被整个世界所遗弃的男孩子们。他们可以用暴力手段报复老师,形式多样的恶作剧更是接二连三。而这所学校的校长哈珊则以暴力的体罚、关禁闭来惩罚这群不听话的孩子,不管他们是否无辜,只要认定了就决不姑不息。因为校长办公室的钱被偷窃了,他便对怀疑的对象蒙丹大打出手,以至蒙丹忍无可忍地掐着他的脖子,怒目相视,更招致蒙丹放火烧学校的报复。

  马修老师的到来,给学校带来了生机,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他用音乐和爱唤醒了孩子们应有的纯真天性,孩子们在那个被世界遗弃的世界里真正感受到了乐趣和爱。马修老师的.行动和发自内心的爱感化了那群叛逆的少年。他组织合唱团,为孩子们写歌,用音乐积极向上的元素帮助孩子们重塑人生的信念,发现世界的美好,引导他们走向幸福生活。同时,他发现了莫翰奇的音乐天赋,并一直默默地帮助他,直到最后莫翰奇成功进入里昂音乐学院。

  马修老师的到来,使这里绽放了久违的笑容,仿佛一切都从惨淡的寒冬步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马修老师从孩子们纯真的眼神里看出了对外界的渴望,于是在校长参加伯爵夫人的授勋时,他带着孩子们去校外玩耍。恰逢蒙丹从监狱出来纵火烧学校报复。学校被烧,哈珊校长升职的机会夭折了,但孩子们由于集体出游,并无一人受伤。而这却成了哈珊校长要求马修老师离开学校的理由。

  遵照校长的命令,马修老师离开是不许让孩子们知道。当他提着行李箱,孤独的一步一步踏出校园时,从学校高高的教室里传来了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一张张写满祝福话语的纸飞机飞出窗外,一双双手在向老师挥别。

  马修老师离开了,带着一直坚信父亲在星期六会接他的孤独男孩贝比诺离开了,带着孩子们的祝福离开了,带着爱、骄傲和希望离开了。

  这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那些脆弱的心灵,要用发自内心的爱去感化。

  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也是教师对学生永恒不变的魂。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放牛班的春天》,法国电影,充满天籁童声,充满温情。剧情大概如下:

  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朗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贝比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调皮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在影片中,有些情节很感人。马修请孩子们在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理想的职业。教室地出人意料地静!我记得以前我们笑的时候老师耶让我们写过,但是都是吵吵闹闹中很开心地写下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但是这部片子写下这个理想的时候那么安静。他们为什么那么安静?或许很多人不理解,尤其在在应试教育下,不敢去放纵,或者已经放纵了,但是没有那么好的老师或者那么一个人让自己正视自己的灵魂!有那么一瞬间,我想了好多好多。我是不是很久很久没有自己的目标了?我是不是也应该静下来正视自己,我是不是要肯定自己。那些孩子和我很很像很像,我也喜欢着音乐,我也曾经不开心的时候就叼着烟哼着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感觉没有人理解,也很安静,有时候也很闹。但是真的为片中的孩子感到开心,遇到这么好的一个老师,会努力去寻找被放弃了的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我喜欢音乐,刚开始马修老师说组合唱团的时候,令外一个老师过来瞧,并且也说自己偶尔也会哼上几句。音乐的魅力没有拒绝得了。

  我看到有些孩子唱歌跑调,但是因为喜爱,坚持着。我想到自己以前唱歌经常被说是杀猪的之类的话。但是就是因为喜爱,不管怎样都会唱下去。还有因为音乐,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音乐就是一座桥梁。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这是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主人公马修老师的经典台词,也是能让我们受益一生的一句话。

  在“池塘之底”男子寄宿学校中,有各种各样的坏学生,他们偷钱、诈骗、打群架、辱骂他人,甚至还放火,抽烟,简直是无恶不作!他们的校长便使用各种手段去严惩他们:鞭打,抽脸,关禁闭,做劳动……可这不但没有阻止他们,反而使孩子们更加猖狂。

  就在这时,来了位矮小的新代课老师,他就是当年失业的大音乐家马修。马修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突然发现孩子们特别爱编歌曲骂人,有几名学生甚至有着几乎是上帝赐予的金嗓子,于是他就试着用音乐救赎这些所谓“无药可救”的孩子们,居然让他们乐观起来了,建立一支合唱团,他还成功驯服了禽兽班“危险问题少年”等级的新学生孟丹,让他成为了自己合唱团中的男中音!最终,当所有人都出去了,校长也去领勋章时,孟丹烧掉了“池塘之底”男子寄宿学校……

  在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马修。他从来不惩罚学生。对于学生,他宽容对待,当皮埃尔被关禁闭,皮埃尔的母亲前来看望他时,马修没有说皮埃尔被罚的事,而是说皮埃尔牙疼去看医生了,皮埃尔的母亲只好扫兴而归;对于校长,他横眉冷对,就在他即将被辞退的时候,他当面指出校长的粗暴自私、追名逐利,对别人没有丝毫信任之意与变态心理。

  马修之所以能够做出这些事来,靠的是什么?是工薪的`诱惑吗?不,做好做坏都是得那么多工资,他靠的是职业信仰!毕竟,他是一名教师,教育孩子们是他的职责,既然他擅长音乐,那就用音乐去感悟心灵,教化学生,激发天赋,培育人才!正如他对皮埃尔的母亲所说:“我不但有孩子,而且有六十个孩子!”

  我最不喜欢校长哈森。他是个追名逐利的人,与马修相比,刚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哈森眼里,名誉、金钱是最重要的,学生通通是他的摇钱树,赚钱机器。他的职业就是处罚学生,他只会坐等他人之功,独占他人之成功之果,我觉得,他才是真正的心理变态,而不是那些天真的孩子,不过,后来有一幕,我看了特别解气,那就是孟丹烧学校的那一幕。像那种地狱般的地方,本来就不该有,看到哈森垂头丧气的样子,我不禁想到:“恶人恶报!”

  马修先生对于孩子们到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春天,意味着阳光,意味着通往心灵的一扇窗。是他——马修,让孩子们走出地狱,变得乐观起来,行走在阳光大路上,获得了生命真正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作文11-30

看《放牛班的春天》作文11-10

有关放牛班的春天体会11-05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14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12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7-06

《放牛班的春天》 观后感11-07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5-16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11-19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