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

时间:2022-11-04 15:05:10 观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1

  今天我想来跟大家来说一下我最近重刷一部电影之后的一点感想。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作《查理与巧克力工厂》,是一部我在小学期间就看过的电影。电影的内容主要讲的是五位孩子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得以跟一位巧克力发明家“旺卡”一起参观他的奇幻巧克力工厂(一座能够给人一种魔幻感的神奇巧克力工厂)之后,五位孩子在工厂里遭遇的事情。

  小时候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是觉得这部电影讲的好像是一个很奇怪的童话故事,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感觉了。但是,长大之后重看这部电影,我却有了许多感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重看电影之后,我感受到了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三个主题。

  这三个主题分别是:1.梦想可以击败庸俗,过强的竞争意识,知识带来的傲慢,没有边界的任性。2.没有爱的人很可悲。3.爱很重要。

  有人可能会疑惑了:你小的时候不是觉得这部电影只是讲了一个奇怪的童话故事吗?为什么现在重新看一遍之后就感受到这些主题呢?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惑的话,那么不要急,让我慢慢说来。

  我之所以会在电影里感受到第一个主题的原因,首先是因为电影里的四个孩子。在参观巧克力工厂里的五个孩子里,除了我们的主角“查理”之外,其他四个孩子其实看起来都有些异常。

  比如说那个胖小孩奥古塔斯,整部电影里他好像就只会不停地吃,在幸运地获得了参观奇幻巧克力工厂地机会之后,也只是想去吃更多的巧克力罢了。进入了旺卡的巧克力工厂的第一个场景之后,他更是放开肚皮吃了起来。吃了这个还想吃那个,口里的东西还没吃完就塞进去新的东西,糊得自己满脸都是奶油巧克力。那个样子有些狰狞,也让人觉得庸俗至极。

  另外的'三个孩子也比奥古塔斯好不到那里去,分别是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

  女孩“紫罗兰”是一个一天到晚只知道“比赛”,“最强”,嚼一片口香糖可以嚼个不停的一位固执家伙。另一个女孩“维露卡”则是一位“一旦想要,就必须得到”外加“超级喜欢小动物”的任性女孩。而男孩子“麦克”则是一位小小年纪就拥有很多知识,却过早失去童真的傲慢人士。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这四个孩子给我的感觉,那就是“讨厌至极”。同样的,巧克力发明家旺卡也对这四个小娃娃讨厌至极,让他们先后在某个场景中被迫“出局”。

  在我看来,旺卡先生在电影里代表的是“梦想”,奥古斯塔代表的是“庸俗”,紫罗兰代表的是“过强的竞争意识”,维露卡代表的是“没有边界的任性”,麦克代表的是“知识带来的傲慢。而旺卡让这四个孩子先后被迫出局的过程其实就是“梦想可以击败庸俗,过强的竞争意识,知识带来的傲慢,没有边界的任性。”这个主题最好的表现。

  对于奥古塔斯,旺卡采用的是“在第一个场景中对参观者放任不管”的策略。很快,奥古塔斯就被他那庸俗的贪婪之心害了,自己因为贪吃掉进了巧克力河里被一根吸巧克力的大管子吸了上去,成为了第一个被强制出局的人。

  对于紫罗兰,旺卡则专门带参观人员们去他制作新口香糖的实验室。在人们因为新的口香糖功能太过奇怪的缘故不愿尝试时,紫罗兰因为自己的要强和“经常嚼口香糖”的缘故而毫不犹豫地把尚在实验阶段的新型口香糖塞进了自己的口中,又因为自己尝到了口香糖的神奇以及自己以前“嚼个不停”的惯性,慢慢地使自己的身体变得像一个无比巨大的蓝莓(口香糖的副作用)

  对于维露卡,旺卡则专门带参观人员们去一个全用松鼠来拨胡桃的场景中。

  这对于特别任性,又特别喜欢小动物的维露卡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坑”。不出意外,维露卡很快就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应有的代价,被只懂得拨胡桃的一群松鼠们当作一个质量不合格的胡桃扔进了通往垃圾堆的通道里被迫强制出局,

  而对于“富有知识又极度傲慢”的麦克,旺卡则在麦克被他的传送技术惊呆了,并且想要亲自验证一番的时候选择了不阻拦,而是笑着看他自食苦果,变成了一个声音尖细的超级小矮人,不得不出局。

  说实话,这种以“小孩子的出局”的方式表现“梦想可以击败庸俗,过强的竞争意识,知识带来的傲慢,没有边界的任性。”这个主题,让我觉得很特别。毕竟在我以前的设想里,一部电影如果想要表达这个主题,那么给人的感觉应该是热血澎湃才对。可是《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这部电影表现这个主题时给我的感觉却是比较低沉,比较沉重的。而这种反差也是我要给这部电影点赞的地方。

  说完了我在这部电影感受到的第一个主题,之所以会感受到这个主题的原因以及这部电影表现这个主题时给我的特别感觉之后,让我来接着说说剩下的两个主题吧。

  我之所以会在电影里感受到“没有爱的人很悲”和“爱很重要”这两个主题。主要是因为电影里“巧克力发明家旺卡”这个角色。虽然说旺卡在我看来代表着梦想,但是其实他在电影里面的表现其实非常奇怪。

  奇怪的地方有这些:

  1.他很刻薄,在五位孩子以及他们的陪同家长刚进入工厂一会,他就把五个孩子给怼了一遍,包括他后面极为欣赏的查理,这很奇怪。

  2.他表达能力实际上很差,就算是介绍自己觉得十分骄傲的产品时,他也要在那里卡半天,最后不得不拿出卡片念稿,这很奇怪。

  3.虽然说旺卡在电影里的一开头就是一个已经实现梦想的人,他在电影里面对他人的时候也一直是笑着的。可是他那个笑容实在是太虚了,一点都不真实,还很僵。而且在他自己面对自己的梦想时,给人的感觉除了沉醉之外,其实更多的是自得而不是快乐。这对于一个无比纯粹的糖果发明家,或者说梦想家来说是一个极其奇怪的现象。

  那么,巧克力发明家旺卡为什么会如此奇怪呢?这还要从他的过去说起。旺卡的父亲是一位古板的牙医,他不允许自己儿子的牙齿有一点点瑕疵。为此他在旺卡小时候就给他戴上了一个样式奇怪的牙套,也不允许他吃糖果和巧克力。

  奇怪的牙套让他没有什么机会也变得不愿与人社交,父亲对于糖果和巧克力严厉禁止的态度,让旺卡的逆反心理滋生出来,使他早早踏上社会,将糖果巧克力事业当作自己的梦想,专门从事和糖果巧克力有关的工作。

  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旺卡从小就没有获得过让自己心里能有安全感的爱,也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和别人交往,如何去爱别人。他的心,从很早以前就没有了爱。

  知道了这些之后,再去看旺卡,很多奇怪的行为就能够得到解释了。

  因为自己的心里没有爱,所以他一开始对很有爱的查理也很刻薄,因为他看不出来。

  因为不爱与人社交,所以表达能力很弱。

  因为没有在父亲那里获得让自己有安全感的爱,所以一旦要旺卡说出跟“家”有关的词语,他就一个字也无法说出来。

  因为自己的心里没有爱,所以旺卡在面对自己梦想的时候,除了沉醉,就只有自得。他不懂得如何在梦想中获取快乐,也不知道该跟谁分享自己的荣耀跟心里为数不多的喜悦。

  看明白这些之后,我突然间觉得旺卡很可悲,他是一个以糖果巧克力作为自己梦想的,一个纯粹的人。可是却因为自己没有了爱而失去了很多,也无法从自己的梦想里获得真正的快乐。

  更可悲的是,在旺卡没有遇到查理之前,他好像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因为没有爱而失去了那么多,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因为没有爱,而不能在自己的梦想里获得真正的快乐。直到遇到了查理之后,旺卡才慢慢意识到,自己过去到底失去了什么,以及因为过去的失去导致现在自己缺少了什么。

  想到这我的心不由得沉重起来,也是因为这样,我也才从这部电影深切地感受到了“没有爱的可悲”以及“”爱的重要”这两个电影主题。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2

  说真心话,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比小说原著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要丰富了很多,非常好看。

  故事先鼓励我们:“一切都有可能!”查理这个穷小孩家附近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厂。一天巧克力工厂的主人威利.旺卡先生说他在5块普通的巧克力包装中分别放了5张金奖券,得到金奖券的孩子可以参观巧克力工厂,还可以有一辈子都吃不完的糖果。查理一年才吃得上一次巧克力,但是家人积极鼓励他“试一试”,妈妈在他忐忑不安的撕掉包装纸时还体贴地小声安慰他:“就是抽不到奖也没关系啊,至少你可以吃到巧克力!”通过三次尝试,最终发现了金券,成为了最后一位幸运儿。

  参观巧克力工厂的过程是一次奇特的经历。每个参观者都感到惊叹不已和迷惑不解,他们看到了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川流不息的巧克力大河、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前面四个得到金奖券的孩子可以说“德不配位”对不起他们来之不易的幸运他们因性格里贪婪、傲慢、骄横,自以为是,都闯了祸,原形毕露,不得不被淘汰。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一个奇幻动人的想象世界,一个无比丰富、美丽和快乐的糖果世界。同时,还引人深思。

  前面淘汰的四个“金奖券儿小孩”性格有个共同的匮乏他们与其他人缺乏真实的情感连接。

  先说那个贪吃的小胖子是只对吃感兴趣。

  那个女孩把其他人都看作比赛的对手,哪怕是毫无意义的世界第一也孜孜以求。嚼个口香糖都要竞争做“一块儿口香糖嚼的时间最长的人”。她的人生变成了一场又一场比赛。

  大富豪的女儿被惯坏了,她眼神里缺少温情。他对爸爸都是一副控制,专横的样子,把爸爸当成达到一切目的的工具。其实她把一切人都当成达到目的的工具,因此,初见陌生的威利旺卡时,露出非常谄媚的笑容,因为讨好也是为了“控制他人”。

  来自美国的那个自以为是的高智商男孩儿,对别人是无视的态度。这样的人,即使是孩子,生活也会了然无趣。他感受不到糖果带来的快乐,不断的说“这些糖果毫无意义!”单纯的查理很奇怪他的话,因为“糖果不需要有意义啊。”

  电影也在批评熊孩子背后有缺陷的家庭教育:

  胖孩子是低水平的家庭教育,孩子培养成“吃货”。

  总是要“争冠军”的女孩儿,妈妈和女儿眼神里全是战胜别人的得意,她无法向孩子示范建立友情,帮助别人,分享快乐。

  大富豪骄横的女儿,其实是被父母“诱惑”成这个样子。大富豪爸爸不断用物质刺激当成他们亲人互动的主要方式,孩子的目光焦点,也被局限在物质追求上面了。

  高智商男孩儿家里把智力发展当成教育的一切了。这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世界是强大的优势,然而那个男孩将来会幸福吗?小小年纪,他已经常常是攒紧眉头抱怨:“为什么这里的一切都毫无意义?”如果没有电视游戏新奇冒险刺激,生活对他了然无趣。对于许许多多这样的孩子,可怕的也许不是生活里只有电子游戏,而是他可能就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生活。

  查理很普通,但是他对待别人,就像他爸爸妈妈和他的其他亲人对他那样:尊重,温和,体贴。他纯真的性格源自家人的相亲相爱即使饭都吃不饱,每天晚上约有半个小时,“这个房间成为一个快乐的地方,全家人忘掉了饥饿和贫困。”

  好家教使得小查理在整个“参观—淘汰”过程中顺顺利利,幸运连连,成为威利旺卡选定的继承人。并且还成为给威利旺卡补上“亲情教育”这重要一课的小老师!

  电影把小说稍为润色,就巧妙地把工厂主威利旺卡暗暗演绎成一个出色的`“家庭教育案例”。

  威利旺卡才是这个电影里特别突出的一个人物。他那许多奇怪的举动让故事更为扑朔迷离:为什么当提到“家人”,“爸爸”这些词的时候,他洁白的牙齿衬托出的完美的笑容会突然暗淡下来?。

  尤其是那个欢迎仪式:电动的糖果小木偶旋转着大声唱着歌,赞美“威利旺卡”。让我们联想到他内心多么渴望这样的赞美之声啊!他在渴望谁这样赞美他呢?

  是他的爸爸。

  他即使成为了巧克力的王国的国王,内心仍然像当初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那样渴望着爸爸对他的肯定。那仿佛是一个永远填不满的空洞。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童年的伤害,心理的阴影。

  原来,他的名牙医爸爸希望他的牙齿完美,不仅给少年威利旺卡满头满脸地戴着牙箍矫正牙齿(看着就让人心疼),而且恐怕给孩子造成牙齿损害一个糖也不让吃。但是他太“直男癌”了,不顾小孩子的情感,造成了比伤害牙更要命的伤害。

  伤害小威利旺卡最深的是把他万圣节辛辛苦苦快快乐乐地讨来的糖果扔炉子里烧了!万圣节是孩子们欢乐的节日,那一块儿一块儿从别人家里要来的糖果,是孩子的成功,孩子的快乐,孩子的骄傲啊,可是被爸爸扔进了壁炉里烧掉了!

  演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他在迎宾巧克力木偶刚表演完就把它们烧个“半死不活”的。在他心里有这样的模式:别开心,一开心过后就是倒霉。好比我们的一个成语“乐极生悲”。故事里还有一个奇怪的情节一晃而过:生产巧克力的工厂却有烧伤救护医院、木偶疗养病房!

  这是什么意义呢?爸爸烧了他的糖果就很痛苦了,为什么他还要再一次次烧掉为他唱甜蜜赞歌的小木偶呢?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这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

  因此,他通过重复“”惊喜—毁灭”,给自己修复的机会。修那些木偶,就是在修复自己受伤的心灵。

  追求牙齿的完美不顾孩子的情感和快乐需求的极端事例不多,但是为了学习成绩,不讲人道地伤害情感伤害孩子人性的发展,简直是司空见惯。

  如果培养孩子,只是将其“成才”当成唯一的目标,其实是将教育“矮化”了。

  教育,是让每个生命享受一切美好事物;最重要的是让每个生命接受这个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品格;让每个生命找到自己的热爱,为了每个生命充盈。

  但是,电影对“童年创伤,心理阴影”这个问题表达了宽厚的理解。

  是啊,地球上哪个父母能完全满足孩子的愿望?哪个父母能不犯错误?

  地球上哪个人的成长没有创伤?

  即使带着创伤,威利旺卡仍然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巧克力的王国的国王!正是他没有被父母完全满足的那部分欲望对巧克力强烈的欲望,反而给了他强烈的内在动力,让他立志自己去创造,自己满足自己!如诗歌所吟唱的:

  万物皆有裂痕,

  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无论怎样,创伤就是创伤。他情感上的发展不足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抽打奶油”,在威利旺卡这里成了“抽打奶牛”。他的简单粗暴,也很像他爸爸。人不反省自己的话,命运中的不幸,也会在一代又一代中强迫性重复。这就是代际间命运的“强迫性重复”。

  然而,命运悄悄在改变小查理因威利旺卡而幸运,威利旺卡也因小查理而幸运。本来,威利旺卡的观念里“巧克力制造商要独来独往,他要追逐梦想,不管后果如何。”感觉自己没有家人,却有非凡的成就,这就是拥有了人生的一切。

  但是人性健全的小查理却毫不犹豫地说;“若我搬去工厂住,我就再也见不到家人了?那我不去了,我说什么也不抛弃家人,就算给我再多的巧克力也没用。 ”

  这个世界多么需要更多查理这样的人啊!纯真的查理能与他与这个世界和他遇到的人的全部本真相遇,不掺杂着任何预期和目的的关系,纯为“我与你”的关系。这个时候,听他说一句话,真情就能被真情唤醒。查理是那样朴实,一句“我陪你去。”却唤醒了威利王卡麻木的心,鼓励了他重新走回家。当我们跟着他走回小时候的家,看到原本跟邻居连排的灰房子只剩下自己家那孤零零的一座,就明白了,爸爸的心一直牵挂着儿子。

  什么是完美的人生?

  是的,不是光有钱、有事业就够了,还要有深厚的亲情。

  事业和亲情这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双翼啊!

  谁能撑起这幸福双翼展翅翱翔?是人格。

  归根结底,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起孩子健康的人格。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爱心和智慧,培养孩子良好人格是我们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到的。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相关文章: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作文09-20

[优]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作文11-03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笔记06-25

(精华)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作文14篇10-04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笔记(精选68篇)06-15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作文500字(通用19篇)08-25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缩写作文(精选25篇)08-22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11-18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感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