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挖掘生活之源》说课稿模板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初中语文《挖掘生活之源》,
初中语文《挖掘生活之源》说课稿模板
。一、说课题
《挖掘生活之源》是作为作文思维训练的基本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面对作文任务时,不知“文从何来,情由何生”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勿庸置疑,作文源于生活,是生活基础上的思维结晶。学生初步懂得了生活素材是作文的最感性基础,但常常无法准确捕捉到一般素材的闪光点和价值处,于是写起作文来陷入了纯粹的写人记事的庸俗化、浅层化。综其缘由,是对生活素材的观察思考不够细致、深入;览物而生的情感体验不够细腻多角度;对由素材激发的信息的观照不够全面多层次。容易走进了作文思维的一体化和失语性。
如果说写作的过程是察物——创意——缀文,那么学生的作文思维的开发必先解决的是察物,就是在最常见的事物上,通过一定形式的引导和启发,激发兴趣,激发发语的可能性。本课题所选的媒介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物,通过艺术手法使物以异于常规的面貌出现,激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其进行判断,产生感悟,并由小及大,由物及人、及理,形成思维碰撞,从而引发创意。
二、说教法
与一般的文章教学不同,学生没有任何“预习”和参照准备,要在单位时间产生思维的比较、发散、逆向,信息的整合、拓展、延伸等动作,需要合作、讨论、交流,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完成感悟的独立性和多角度多层次性。教师恰当的引导时间、引导方法和引导技能以及及时处理课堂变数的方式至关重要。
三、说学法
思维的变化决非几课时就能完成,也决非闭门造车式的个人感悟能达到。因此,本课时侧重让学生讨论、交流、实践。其中实践环节犹为重要,本课所提供的思维训练物只是一个实践载体,课后的延伸实践更为重要。学生在学习中,以课堂为阵地,以课题为媒介,以这一思维训练为契机,加强实践,才能确实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四、说目标
1、知识目标:①能通过对图物的感悟形成自己的理性见解;
②把自己感悟到的理性见解用短文形式写出来。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②培养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
3、德育目标: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②引导学生用辨证的眼光分析自我。
五、说重点
感受事物,启发思维,开拓视野,培养个性。本课所展现的图片有两个特性,一是物的本体特性,二是物的外延特性。因此学生感受的切入点和感悟的发散性可以有多方面的因素组成。这也有利于培养写作思维个性特征的的展现,但感受物需要调动自我的实践经验和内心体验以及各方面综合素养,所以要做到有感,有言,使感悟和创意有所迸发。教师必须最大可能地在想象、联想等思维品质的框架里允许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独特体验,并在不影响学生独立发挥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归纳、引申、逆思、整合、肯定。
六、说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是针对学情而定的,通过前两次作文,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感性事物观察的粗略性、感悟的表面化、思维的单一性,寻找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者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但自己有很少真正关注过的事物)做为激发点是最有利的引导案例。
七、说过程
1、导入
刘勰《文心雕龙》提到文章的创作过程:察物——创意——缀文。就是仔细观察,用心感悟,自我创作。
2、出示教具
1、单图出示
(先后出示单截图——西瓜、橘子、西红柿,引导学生认物:图中物,适当引导联系生活实际物——由眼前物,回忆、联想)
2、两图比较
(先后出示两物并图,
资料共享平台
《初中语文《挖掘生活之源》说课稿模板》(http://meiwen.anslib.com)。引导学生在回忆联想的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对展示物进行比较,引发进一步的感悟。)3、三图共景
(呈现全图——三物并观,引导学生观察作为一整体,在前两步骤观察、感悟的基础上,整合所观察到的信息,产生更为深刻的思维见解,引发想象,形成理性认识,力争超出“物”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鼓励直观第一印象和第一感悟的形成。
3、交流讨论观察所感
把自己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悟在四人学习小组中进行交流,并且在整合其他成员感悟结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找共性,发挥自己的特性)
4、抒写主要感悟
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阅读经验、内心体验、个性特点、感情特征等综合因素,把自己的理性认识用短文写出来,各个学习小组推荐一位代表作课堂交流发言。
5、课堂交流
(根据学生完成的具体时间的情况来决定学生发言的次数和长短。教师可及时在每位学生发言后进行适当的小结或阐释;可在所有学生发言后进行总结,以归纳、比较、整合等方式进行点评。教师的姿态应以鼓励创新,评价以激励肯定学生的思维结果为主。)
6、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可穿插在学生发言后)。学生常说作文难写,或者不知道写些什么,其实,就是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对情感的体悟不够细腻多角度、对生活中现象本质的思索不够全面多层次,造成思维的浅显、单一,无话可说,无字可写,无情可抒,或者写起作文来观点不新,角度狭小,叙说瘪瘪,议论泛泛,抒情平平。只有观察感悟思索到位才能文思泉涌,才能言及有物,才能立说自圆。(根据学生交流思维的结果,可适当引用实例,多肯定表彰,少否定批评。)引导学生作文要做到四到:眼到、心到、情到、文到。
7、拓展和作业
1、对另外事物的观察。
设置物为水杯和热水瓶,杯为空,热水瓶则装上豆浆。情景设置:先让学生说热水瓶作用,再倒出豆浆。(经验是我们判断事物的重要参照,但经验也常是束缚我们全面判断事物内在和外在规律的枷锁,因此我们要尊重经验,也要敢于向固有的经验说不,要怀疑,要大胆,要求异,要实践。引导学生反向、逆向和求异等思维。)
2、把本节课的感悟短文(主要见解或者观点)拓展成一篇字数在六七 百字的文章,写在周记上,下周一交上来。
八、反思
本课题教师设计初衷是引导学生思维的求异、多角度,通过感悟,借由理想和现象,完成培养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这一目标。教师的自我观感是:由三图全貌感受到的——事物的存在,是在比较的环境中获得其貌,即对比产生对事物的某方面特性的张扬,可以作为人生之路有益的指导等。
学生在实际课堂上的思维交流已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期观感结果,总共归纳起来有八种类型:
1、对三种水果的品尝角度,甜、酸、脆、爽等口感拓展到生活的滋味,无味的人生是遗憾的。
2、对三种水果的颜色,联想到地球在人为的作用力下,有绿洲到沙漠,拓展出环保的主题。
3、由三种水果带给人类的享受,导出做社会有用的人才。
4、由三种水果的色泽和品尝效果,引到在学习上,应该注重方法和实践效果。
5、由三种水果的来源,引到不经历一翻努力,不能做出宜人的成就。
6、由三种水果的色彩,想到红灯、黄灯、绿灯,联想到交通和人类生存话题,以及如何做一个遵守社会秩序的公民。
7、由三种水果的色调,从美术角度出发,拓展到人生之路的悲欢离合,生命不能总是处在高潮或者低潮。
由三种水果的大小对比,联系自我学习实际,谈到自己如何从井底之蛙的思维困境中走出,正确看待自我奋斗的历程。
因为学生观察和注意力集中的焦点差异,因此,在不同环节的侧重点有区别,所以诱发的理性思考结果异彩纷呈。
学生反馈说,他们从未知道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事物可以拿来做这么多的思考,特别是在讨论交流中,发现其他同学的思维角度是如此的“个样”。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原来,我们是如此的富有。
这是作文,更是我们人生之路的宝贵财富!
【初中语文《挖掘生活之源》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08-26
初中语文《夏》说课稿模板08-16
初中语文《女娲造人》说课稿04-21
关于初中语文马说课稿范例08-15
初中语文说课稿:羚羊木雕07-02
初中语文《纸船和风筝》说课稿08-27
初中语文《芦花荡》说课稿模板10-13
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春》07-06
初中语文《纸船和风筝》说课稿范文08-01
初中语文《在山的那一边》说课稿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