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心得》读后感

时间:2024-08-30 15:50:36 诗琳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庄子心得》读后感(精选18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庄子心得》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庄子心得》读后感(精选18篇)

  《庄子心得》读后感 1

  《庄子心得》是于丹对庄子的思想以通俗的文字传达给读者的一本书。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庄子的印象就是“逍遥游”,并顾名思义地认为他持的是一种无所谓的生活态度,以致他觉得“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最好的一种生活状态。其实,在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才真正理解庄子心中的“逍遥游”是什么。

  确实,“逍遥游”是庄子眼中最高的人生境界,他并不仅仅是说追求生活上的逍遥,更是追求心态上的逍遥,从外物中去获得心灵上的自由舒畅,正所谓“乘物以遨游”。

  我喜欢庄子说的一句话——外化而内不化,讲的是人不应受外物一切不好的影响而动摇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外界的言语,社会的潮流,多多少少会左右着我们的思想,当我们看到别人有一部苹果手机,或者是说看到周围人都热衷于玩切水果游戏,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去跟风呢?也许你之前生性节俭,或者不爱玩游戏,那么是不是去改变你的习惯呢?其实不然,一旦人容易被外界所影响,那就会迷失了自我,没有了个性,更重要的.是,你丢的可能是你最初的梦想。所以,庄子让我懂得了顺应与坚持的道理,顺应当下,不去抱怨,不去盲目追随,遵循自己的本性,坚持自己的原则,人才能活得自在,活得不勉强。

  关于生死,庄子的观点给我莫大的释怀,在庄子看来,生与死是一种物质形态的转变而已,人只不过是一团气,死了回到大自然之中,回到他最初到来的地方去。正是这种看似合理的解释,庄子面对妻子的去世才能显得那么坦然淡定,才会击鼓而歌。对待生死,很多人都无法正确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害怕死的到来,不管是自己还是亲人。也许,庄子的生死观是让自己消除恐惧最好的解释,我们不必为死而过度悲戚。

  是的,庄子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别有的人生观,让我从心底有种坦然的感觉。我想,逍遥游的精辟之处就在这里吧!

  《庄子心得》读后感 2

  第一次花这么长时间读完的一本书(没错,光是这个星期就看了四十多个小时);

  第一次读到的和历史轨迹有所重合而且能经得起推敲的一本书;

  第一次不希望被拍成影视剧的一本书;

  第一次让我想好好了解那个时代的一本书……

  这本书得来纯属机缘巧合,而一开始打开它的我是看不下去的。看到女主是穿越的,但并不是光环加身一路开挂,而是过着平平凡凡没事儿还捎带验个尸破个案的田园生活,我觉得和我想象的有点不一样。后来火伴陆陆续续的出现让我觉得有了看下去的动力。及至花木兰“读档重来”,带着三十多年的经验和一身怪力的升级作弊系统,我好像和她一起重回黑山,一起经历了那段同火把臂同欢又共同患难的日子。很多人和事都和原来不同了,但历史的基本轨迹并没有改变,而木兰这只蝴蝶好像把所有人都扇到了比原来更好的结局。

  花木兰教会了同火认清自己的价值,所以她得到了同火的情谊;花木兰教会右军尊重生命,所以她被三军称为“玄衣木兰“;花木兰勇猛过人而又谦逊有礼,所以她得到了陛下的信任和女子儿郎的仰慕。王猛将军的细腻维护,阿单志奇的成熟周全,吐罗大蛮的鲁莽直率,那罗浑的争强好胜,若干人的精贵无赖,陈节的.衷心耿耿,狄叶飞的敏感自强……还有郑宗,素和君,赫连明珠,阿单卓,盖吴,拓跋焘,拓跋晃,库莫提……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都有血有肉地活在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里。

  而我不希望被拍成影视剧是因为我觉得不会有那么一个人能担得起木兰这个角色,她的坚强,她的勇敢,她的隐忍,她的负责如果不能在影视里原原本本地表现出来,那么我宁愿没有那个影视化的花木兰。

  本来想写的诙谐一点的,奈何写出来就由不得自己了总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充满了热血,也不乏冷酷和幽默。尽管是理想化的历史,但还是希望所有人能在这个理想里过得平安喜乐,有声有色。

  《庄子心得》读后感 3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拜读了于丹的《庄子心得》,这本书对于充满诱惑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清醒认知自己的内心世界,超越追名逐利之心,用健康的人生态度投入到工作生活中。

  超越的大境界不等于消极无为。《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常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利所扰,在工作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了宝贵的生命。我觉得对于一名共产党员所要取的精华就是在于不断反省内心,摒弃私念,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去,要有积极进取为人民谋利益这样的大境界,这样就不会为名所困,为利所累。

  做人要坚持无私秉性不随波逐流。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禄功名和自我。现实的环境纷纷扰扰,需要超越外在的环境,始终保持一颗无私的心,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情系群众,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无原则的强权而动摇。

  做事要努力奋斗真抓实干。无论在何种岗位上,在坚持自己内心无私秉性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身的潜能,使其发挥到最佳状态,这就是我认为的超越境界。这需要我们首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次增强践行宗旨的使命感和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能力来自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自身驾驭各项工作的水平。要增强责任意识,每一项工作都要有为民意识,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形象,责任出力量,责任出智慧,有了责任心,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此外还要有克难攻坚的气魄,想方设法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学习《庄子心得》,重在提高思想认识,要志存高远,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才可以无怨无悔。

  《庄子心得》读后感 4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庄子。达生》

  真正对此生有通达之心的人,不追求那些生命中没有价值的东西;真正对命运有通达之心的人,不追求那些生命中永远达不到的目的。

  在艾尔基尔这个地区,经常发生猴子偷庄稼的事情,人们防不胜防。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装米容器,有细细的瓶颈,使猴子能够伸进去,拿着米却出不来。没有一只猴子愿意放下手中的米,使自己逃生。

  人们都会对猴子的故事,哑然失笑。而,生活中的人们,会有多少为了“手中的那把米”,而耗尽自己的一生,难以放手呢?

  人们往往都会关注生命中不是太重要的东西,往往都会追逐生命中有些永远达不到或者不需要达到的东西,而错过了生命和生活的真正意义。为生活所累,为虚名所累,为旁人的目光所累,为名利所累,这一切看似重于一切,却其实远比生活的真正意义渺小的多。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这么一把看似最重要的“手中的那把米”,而忘记了生命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还有很多精彩的风景。

  印度的土著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忙碌三天,就要休息一天。他们说,他们走的太快了,就会丢掉自己的.灵魂,他们停下来,就是要等等自己的灵魂,让灵魂能够追得上忙碌了三天的疲惫的身躯。

  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印度的土著人,享受一下生活,不是懒惰,也不是拖延,而是寻找生活中的平衡,只有习惯这种态度,才能够准确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至于为了其他东西迷失了自己。

  所谓达生之道,即为对生命的一种通达之心。用感恩的心态来善待生命,用满足的心态来善待生活,生命,也许就会更加珍贵,生活,也许就会更加美好。

  《庄子心得》读后感 5

  编辑:山间溪流作者简介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影视学概论”、“电视理论思潮”等课程,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科基础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国影视美学丛书”等大型理论工程的编著工作。曾获得度北京市优秀教学奖、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度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北京师范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奖等多项奖励。出版《形象品牌竞争力》等专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现代传播》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

  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

  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目录

  溪流图书总库网络搜索技巧网页制作资料P.S.应用教程动画制作教程

  《庄子心得》读后感 6

  《庄子》心得这本书是我在大学里读过的,当时感觉受益匪浅。今天重新读,更有当初的感觉。

  庄子的文章哲学思想深邃,读后很受启发。他的文章风格独特,想象丰富,文笔轻灵飘逸,语意深远,妙趣横生,可以说,他的文章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思想海洋中的奇珍。

  庄子的文章结构错综复杂又富有情趣,在纷乱的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文章风格显得别具一格,极富魅力。

  在《庄子》心得中,有很多地方都深刻揭示了生活的哲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读后使人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思绪会受到极大的启迪。

  读完庄子这本书,使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暂,应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以实现人生价值。这样才不枉费自己的一生。

  心得体会中的一些文章令人深思,也令读者懂得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真是受益匪浅。

  这本书里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有些故事里蕴含的哲理,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明白。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庄子心得》读后感 7

  庄子的智慧:不掺和,过好自己

  在诸子百家之中,最让诸侯们厌烦的不是唠唠叨叨的孔子和孟子,也不是朝三暮四的苏秦与张仪,而是庄子。

  庄子喜欢说寓言解决问题,见到楚王的使者时也是这样打发人家的。

  春秋战国的人才市场是乙方市场,知道庄子有才华,楚王便派人来请他做官。

  使者来的时候庄子正在濮水边钓鱼,得知使者的来意后,庄子便问使者:

  “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活了三千岁。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珍而重之地放在竹匣中,供奉在宗庙的大堂上。你说,这只神龟,它是愿意死去留下龟壳放在庙堂上得到供奉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使者想了想,说:“当然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了。”

  庄子说:“那你们回去吧!我也是喜欢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春秋战国是乱世,乱世也是机会很多的'时代。

  面对这个机会很多的时代,庄子抱定的是不掺和主义——你们只管折腾你们的,我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今天有不少朋友选择宅在家里,其中恐怕有相当一部分人秉承着和庄子一样的人生哲学。

  在某些情况下,不掺和主义是一种相当了不起的智慧。

  《庄子心得》读后感 8

  庄子,这位先秦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深邃而富有魅力,令人赞叹不已。他的代表作《庄子》一书,充满了对宇宙、生命和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而有益的哲学视角。

  在庄子的眼中,道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存在。他提出的“道法自然”的观点,揭示了万物皆有内在的自然法则,人们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此外,庄子所提出的“无为而治”的理念,也为我们揭示了一种追求自由、解放自我、追求生活真谛的'生活方式。

  在个人修养方面,庄子强调了“心斋”、“坐忘”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内心的修炼,才能达到与道的契合,实现精神的升华。

  庄子思想中的“道”和“无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使我们重新审视生活、自然和自我。同时,庄子所提倡的“心斋”、“坐忘”,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当今社会,我们应更加尊重自然、珍视生命,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以实现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庄子思想是一座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地汲取庄子的思想营养,才能使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时,更加从容、坚定。

  《庄子心得》读后感 9

  《庄子》是一本充满哲理和想象力的书籍,被誉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于丹教授对《庄子》的解读深入浅出,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思想和智慧。

  在阅读《庄子》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庄子对自由、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庄子的想象力和对人生的思考让我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处境,更加珍惜眼前的自由和幸福。同时,我也被庄子的智慧所吸引,他通过寓言故事、比喻等方式让人们明白许多深刻的道理,比如“无用之用是大用”、“真正的快乐在于心灵的自由”等等。

  在庄子的笔下,万物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天地万物都是息息相关的',生命的价值在于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天地万物中去。这种生命价值观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和价值,更加积极地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阅读《庄子》是一次充满启示和感悟的过程,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拥抱自由和自然。庄子的思想和智慧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传承。

  《庄子心得》读后感 10

  《马蹄》篇第二段,庄子描绘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生活景象,那是他向往的人的自然本性的时代。因为那时候人和花草树木、飞禽鸟兽共生共长,与万物生活在一起,所以那个时候哪里有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呢。

  等到圣人出现时,就玩空心思推举仁义,而使得天下人开始怀疑,人们也才有了分别。这里面有些经典比喻如下

  “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白玉不破坏掉,怎么能雕琢出珪璋呢;道德不被废除,哪里哪来的仁义呢。

  后面还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一切原来都是自然的,如果不离、不乱,哪里来的看似高大尚的礼乐、文采、六律呢。

  最后说,“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跟《骈拇》篇传达出的思想一样,本来自然纯朴的,都是后来人为添加的`。

  虽然我们无法也不可能回到与鸟兽同居的生活状态,但是庄子反对圣人所谓的仁义礼乐,逐渐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而不得达到自由通达的状态。

  《庄子心得》读后感 11

  翻开《庄子》一书,第一篇是《逍遥游》,而映入眼帘的第一个故事,则是“鲲化为鹏”的奇谈怪论。不过庄子好像非常在意这样的故事情节,居然在《逍遥游》中反复说了三次。若想了解庄子,似乎不能错过这个寓言。

  首先,庄子说:“北海有一条鱼,名字叫鲲。鲲的体型庞大,不知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背部宽阔,不知有几千里。它奋起高飞时,双翅张开有如天边的云朵。这只巨鸟,在海风大作时,就会迁徙到南海去。南海,是一个天然大池。”这样的描述让人过目难忘,“不知其几千里也”根本是夸张到胡言乱语的程度。庄子的目的是要迷惑我们的想象力,逼我们摆脱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使我们无法意识清醒地询问:真有这样的`鲲与鹏吗?它们又在何处?鱼真的可以变成鸟吗?

  学习《庄子》,至少已经明白“不得已”三字的奥妙。所谓“不得已”,并无勉强、委屈、无奈、被迫之意,而是在判断各种条件成熟的时候,我就顺势而行,亦即“行其所当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因此,重点是:如何判断各种条件是否成熟?能够做到这一步则是“转识成智”的开始。

  《庄子心得》读后感 12

  如果没有学这篇文章之前,我也就知道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好朋友,或许还会以为只有兴趣相投的朋友,但我的想法有点错误。

  这几天,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大体一看,我就感觉只是俩人的对话,似乎没有什么看点。随着老师讲到庄子与惠子,我的心一下就被吸引了。偷换概念,辨认庄子,谈庄子和惠子的为人,这些都很是有趣。我从中了解到庄子是一个快乐有情趣的人,而惠子是一个认真但有点儿死板的.人。当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时,惠子却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从这可以感觉到惠子有点儿死板,庄子说这句话不就是想表达此刻自己愉快的心情吗?

  如果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钟子期是令我们所期望的,那么我们不如说庄子与惠子更是一对好朋友。老师说庄子经常黑惠子,从网上查资料,我得知庄子与惠子其实本不是一对好朋友,因为他们俩爱辩论,从而以辩论展开话题,继而越聊越熟了。

  总体来说,知音之间过招有趣,朋友之间常常互怼也是挺有趣的。

  《庄子心得》读后感 13

  作者是清末大儒王先谦,字益吾,长沙人。同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元年。大考二等。后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复历典云南、江西、浙江乡试,搜罗人才,不遗余力。“长沙阁老,季清巨儒,著书满家,门庭广大”,这是长沙近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李肖聃先生对王先谦的评价。

  王先谦一生着力于庄子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许多见解,最终撰成《庄子集解》,流传百世。

  这本书作为读庄子入门。巧的是,我在网易公开课看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讲《庄子精解》,在推荐购买的`书目时,陈老师也推荐王先谦的《庄子集解》。与老师不谋而合,非常高兴。三民书局以“新善本”为名,推出的一系列仿古丛书。

  本书印刷精美,看着爱不释手。但内容非常难懂,今年计划读三遍左右。这是第一遍读,花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将全书朗读一遍并注音。

  这一遍读下来收获不多,只记得王先谦在前言里写的“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我实在是既没有记性,也没有悟性。只能多多下功夫。好好学一学。

  《庄子心得》读后感 14

  暑假里读到了《庄子传》这本书,我开始喜欢上了庄子。这是我对庄子的思考,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这本书中写到的庄子不像孔子、老子、墨子等只谈仁义礼乐之人,他视天下如弹丸,视官位如粪土,傲视王候,本可做各国大官,却只是以做草鞋为生,非礼非仁。他的寓言让人十分容易理解,在他看来,这是抛开一切束缚,游于天地无穷之间,如果得道的人,就像醉汉一样,物不能伤他,也可长寿。

  我觉得这本书中的道,不像我们正常人的理解,物处不分,善恶美丑也不分。其实十分好理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材,可是这成了一个自我毁灭的'机会,就如漆树一样,正是有用,才会被人毁灭而取有用的部分。有人会说:如果一只鹅会打鸣,另一只不会,不就无用的要被先杀了。对于这问题,庄周说:“成材与不材之间虽会相似,但还是不能摆脱被杀的危险,就像我们种的物一样。达到道之人,没人夸奖,没人抵毁,像龙一样善变,如蛇一样机灵,会真变化,能主宰别人,而不会被奴役,不会有被杀的危险”。

  我爱这本书,我更爱庄子这个大哲人。

  《庄子心得》读后感 15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一类书可以称之为“奇书”。这类书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书,有闪耀着文采精华;既充满诗意的感性文字,有包蕴着深邃的哲学思辩,超凡脱俗。在这类“奇书”中,最有趣,最有灵性的作品莫过于《庄子》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贤士,可谓是百花尽放,各有千秋。但在这百花之中,我最看好庄子。

  庄子是继老子道家学派的.又一大思想家,是一个让人猜解不透、与众不同的人。他懂的一切,却没有割舍一切,他知道人类有着无穷的缺陷和疾病,但他自己却没有隐居山林,过孤独而清净的生活。他做的事是唱着歌悠游于人间。

  庄子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逍遥游》便是代表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没有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抛弃了个体的思想,身心的束缚,而获得宇宙天地的大智慧,与万物永恒同在。不必苦心追求事物的究竟、是非的标准,远离那些不值一顾的烦恼,一切自然就好。

  《庄子心得》读后感 16

  开篇首页原文讲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之文,看似汪洋恣意,无所归旨,实则细致入微,全无一点废话。这段话有八个字就从宏观的角度阐释了什么是养生。这八个字分别是“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所谓养生,实际上就是在运用我们的智慧,在“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中来回调节,来回平衡。

  第二部分又借以庖丁解牛之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

  就如,我们已经用了十九年的'刀口像是刚从磨刀石磨过的一样锋利,这是养生主的最高境界。像这一把刚刚出炉的刀一样,不硬砍,不硬剁,不硬来,永远保持生命的健康,永远保持自己的青春。

  庄子的养生之道用现代的语言总结,就是十六个字:保重身体,关心自己,善待他人,活出质量。

  《庄子心得》读后感 17

  在很久以前,当人们还处于统治者的重压之下,是庄子,带着学生们呼唤自由,呼唤无拘无束的快乐……

  现代的人们解放了,可社会却愈加复杂了。现代社会的中心或许曾与庄子的思想打了个照面,却又匆匆而过,从未理会过,古时,一位老者的深深呼唤。

  庄子或许没想到,中国人摆脱了封建制度,但他们没有摆脱精神上的束缚,人们无法再达到“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的无拘无束的境界,金钱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他们没有时间,也无法再与自然合为一体。

  庄子与现代隔着几千年的时间洪流,却早已认识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这一点。众多的机械为人类提供了便利,却使人类想尽办法简化一切。就算只是在一个小小的数学题上偷懒,都极易全盘皆输,更何况生活了?

  “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庄子却没有预料到,人们对“无为而治”的.认识偏差,能改变一个大国的命运。多少皇帝沉迷于享乐,却把这句话当做挡箭牌,当作最有道理实际却是最无道理的、堂而皇之的借口,导致政权落入宦官之手,奸臣当道,江山易主。

  人类啊,把脚步放慢一些吧,安静下来,倾听这位思想家的娓娓诉说……

  《庄子心得》读后感 18

  是两千多年前智慧,是先哲的言行举止,于丹用的眼她光去看去读,她是一个学者,她用她的心去感触,去品尝,她让现代忙碌的人们用最简单最浅显文字去理解先哲的智慧思想。快餐文化让人们用最少的时间去享受那清风的沐浴,去体验那思想的碰撞,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叫嚣她是在误人子弟呢?快餐文化是对经典的扭曲呢?

  现代人的忙碌大家有目共睹: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烦恼。生活的琐碎已经让我们力不从心,时间被大量的占去,哪里挤得出时间与精力去细细揣摩那语句,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让我们熟悉了不再去耗费大量的'精力做我们所不熟悉的领域。文化的缺乏已经到了让人担心的地步,传播经典文化已经迫在眉睫。快餐文化的出现无疑带给了我们希望的曙光。于丹也好,百家讲坛也好,都是作为一个传播的主体而出现,我们都应该去包容,去理解。

  经典文化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国学的没落引起很多人的深思,而快餐文化的出现恰恰祢补了这一缺口,快节奏的生活应该有快节奏的文化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快餐文化的出现将是对经典文化的一次拯救。

【《庄子心得》读后感】相关文章:

《庄子》心得04-25

品读庄子心得04-28

于丹《庄子》心得04-25

于丹:《庄子》心得04-25

读于丹《庄子心得》心得作文04-28

《庄子心得》读后感04-24

庄子学习心得参考12-08

《庄子》心得体会03-09

庄子读书心得09-28

《庄子》读书心得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