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出新:语文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理性反思

时间:2021-11-04 13:08:41 社会实践报告 我要投稿

守正出新:语文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理性反思

作者:蒋信伟

守正出新:语文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理性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年08期

“翻转课堂,我们准备好了吗”已经成为信息化语境下课堂教学的时代召唤。语文教学有理念先觉与实践自觉的先天品格和内在诉求,这种特质注定了语文教学总要试图在任何一种课堂改革中充当先行先试者的角色。

中学语文课堂何以翻转?翻转课堂毕竟是一种颠覆性的课堂构建,在已成“燎原之势”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切不可因实践的热情而消减思考的理性,更不能因颠覆性的构建而盲从复制化的“创新”。因而,在雨后春笋般的中学语文翻转课堂背后,以理性思考与合理构建去实现课堂的有效翻转,就成为一个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深度裂变:构建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

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呈现出“教师中心、教室中心、知识中心”的结构主义特征,其结果直接导致学生处在“课堂受众”的位置,只能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不能进入“学习中心”的位置,难以成为知识的建构者。

翻转课堂最鲜明的特点是体现了解构主义的教育哲学,颠覆了“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的传统模式,构建了“课前学习+课堂研究”的全新课堂,实现了教学流程的再造与升级。“这一课堂形式的新变化无异于传统课堂发生的一次深度裂变,为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电化教育研究,2013(8).]显然,中学语文课堂在互联网时代生发出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翻转课堂使以学定教真正成为可能。传统中学语文课堂以学定教难以落实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难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学情,了解学生在知识建构中存在的问题。那种先让学生预习,然后再去收集、整理问题的`做法,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整理出来的问题基本是浅层次的。如果把浅层次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以此去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学定教就是空谈。

翻转课堂“课前学习”的环节,不仅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真正落实以学定教。以人教版必修二《故都的秋》为例,教师可以制作五张PPT。前三张PPT的内容主要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古今中外关于“悲秋”的名句、对秋晨小院这幅画面体现出的“清、静、悲凉”特点的分析示例。后两张PPT为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的问题,分别是:分析“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果奇景”这几幅画面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探究故都的人为何在“清、静、悲凉”的秋天能够如此悠闲?然后,根据这五张PPT,制作成8分钟左右的微课,再上传到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观看后,可以在交流空间留下视频笔记、阅读感悟,或上传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

教师上课前,只要查阅学生的视频笔记,就能够了解学生在研读文本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够根据这些问题落实以学定教,制订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探究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研读成果,并鼓励他们发表不同见解。教师可适时向学生推荐在视频笔记中发现的建设性问题和独到的看法,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最后,教师总结梳理即可。

高效课堂最根本的特质是问题预设与教学生成的同频共振,是教学的针对性和学习主动性的有机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彰显了高效课堂的基本表征,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将自主学习落到了实处,提升了合作探究的效度,并且信息化手段的深度介入使课堂教学在知识构建上呈现出时空延伸的交互性、开放性特点,将学习反馈的及时化与过程评价的简单化有效结合起来。

课堂翻转后,教师的角色从主演变成了导演,学生的角色从个别表演变成了群体出演。角色的转变,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逻辑传统开始走向解放,一个有活力、有创造力的课堂教学全新网络正在逐步构建。

适时反观:反思翻转万能的实践误区

中国的课堂教学改革总是以颠覆性的建构开启矫枉之路的。在对待西方的教育理论上隐含着强烈的“引进情结”。“当某种理论被引入,整个课程与教学理论界趋之若鹜,奉之为灵丹妙药,既不探其实,也不究其根,常使得各种本来值得深入研究、仔细推敲的课程与教学理论成了争奇斗艳的时装。”[徐继存.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中国化的方法论考察.当代教育科学,2007(3/4).]语文翻转课堂亦然,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听专家之言,观示范之行,更要思实践之弊,求创新之利。

微课作用被无限放大,是翻转课堂的“虚热之症”。翻转课堂缘起于互联网,勃兴于互联网,其“从娘胎里带来的记号”就是互联网教育。以高三语文复习教学为例,是否教师苦心经营的优质微课资源覆盖了高考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学生只要课前自学微课,教师只要在课堂上组织讨论、答疑解惑,就可以有效完成备考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微课毕竟是碎片化的课程资源,而知识构建需要系统化的学习资源。知识碎片虽然顾及了重难点,但也只是着眼于常式问题。系统化则不仅立足于常式问题,更放眼于变式问题,并且在常式与变式之间探求构建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很显然,在碎片化与系统化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那种“一微即可”“一翻即成”的想法显然过于理想化。

回到互联网教育问题上来。语文教学不仅是语文学科的知识传递,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对话,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人文熏染、人格养成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翻转课堂虽然也提供了师生交互对话的平台,但由于交流空间的压缩,其结果会使师生活动这个教育的本质属性弱化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气息淡化了。技术至上的工具理性在互联网教育中的强势,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语文教学的价值理性走向边缘。

“旧瓶装新酒”会使翻转课堂“翻而不转”。如果课前学习环节的微视频内容只停留在传统课堂高度压缩的层次,仅仅是教师讲座式的浓缩版,如果课堂研究环节的教学方法还沿袭教师主导的传统模式,那么,翻转课堂也只是变换了时间、偷换了概念的传统课堂的“高科技版”。所谓教学流程再造,也就成了教学过程的低水平重复,其结果将会使语文教学更加枯燥乏味。

语文教学的“体性弱势”会使翻转课堂出现“不适之症”。语文学科虽由板块组成,但知识构建的系统性不强,尤其是诸如《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之类较长的篇目,语文教学的这种“体性弱势”会造成微课内容无法涵盖文本要点、课前学习无法触及文本深处、课堂研究无法体味文本细处、进阶作业无法把握学习梯度等问题。

课前学习的条件保障,是翻转课堂的困扰所在。尤其是对于大多数寄宿制中学来说,家校翻转适用的空间很小。校内翻转尽管有电子阅览室的条件,但毕竟僧多粥少,难以满足大面积推进的需求。课内翻转中查找资料、完成进阶作业、交流互动等环节更无法实现。如果连翻转课堂一些基本硬件需求都难以满足,其有效推进就成了奢望。

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不够高,也会成为翻转课堂的制约因素。不少中学语文教师现有的课堂管理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离翻转课堂教学的实际要求和有效推进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漠视现有的差距,强行推进,只会适得其反。

自我优化:探索基于校本的有效方式

任何一种外来的教学模式,即便“对于合理的部分,也要弄清它们产生的背景、内容、实质,以及应用的条件,加以消化理解,而不能囫囵吞枣。”[王策三.教学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78.]对待翻转课堂亦是如此,切不可奉之若神,趋之若鹜,而失却根本。

要想有效推进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四个基本条件:一是要立足于学校实际,二是要立足于学科特点,三是要立足于课型特点,四是要立足于学生需求。只有满足这四个基本条件,语文翻转课堂才能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笔者以人教版必修“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的体例设计为基础,结合寄宿制高中实际,提出一些翻转课堂的教学思路。虽难免有不少缺憾,仅当抛砖引玉,以资实践者借鉴之用。

阅读鉴赏课的翻转课堂,可采用导学式课内翻转模式。阅读鉴赏课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重,课时多,设置翻转课堂课前学习环节,难以满足常规教学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微课教学与导学案结合起来,把课前学习环节移植到课内。

以人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为例,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兰亭之会、魏晋风度、名家解读以及文中难句理解等学生难以获得的教学资料,制作成8分钟左右的微视频。课堂开始时,学生先集体观看微视频,然后再让他们结合课前学习,去交流、分享学习体会,并适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教师再将自己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发下去,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字词理解、重点句翻译、文言句式梳理、相关问题分析等导学案任务清单。每个小组指派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并相互交流补充。教师只需要适时点评、补充、总结即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表达交流课和梳理探究课的翻转课堂,可采用小组式校内翻转模式。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这两类课型相对于阅读鉴赏课来说,教学任务相对较轻,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有时间和空间条件。

教师可以将事先制作好的微视频分发给各小组。学生先自主学习微课内容,完成进阶作业,再进行组内交流,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分头查找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将遇到的问题、查找的资料发到公共空间,供交流、分享,鼓励学生为有价值的问题、资料、见解点赞。课堂研究环节只需要进行成果展示、交流与分享以及相关问题的探究、总结即可。

这两种课型比较起来,梳理探究课在小组式校内翻转课堂模式推进中优势更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梳理探究课的逻辑性、系统性较强,便于知识图谱的构建。

名著导读课的翻转课堂,则采用家校翻转模式。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此类课型教学任务较轻,二是导读必须和阅读互为补充。以人教版必修二《巴黎圣母院》为例,教师可将制作好的微课发到班级QQ群,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观看,在原著阅读和影片欣赏中加深课文理解,最后在家长的参与下完成进阶作业。课堂研究环节只需进行成果分享、问题探究。

其实,对于寄宿制中学的语文教学来说,翻转课堂更适宜复习教学课型,更适合走班教学模式。当然,要提高教学效果,需要集全组之力,反复打磨,把微课做成精品。

中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大幕已启,积极应对者必将占领先机,顺势而上;消极观望者终将错失良机,随波逐流。守正出新,乃中华文化固本纳异、强己行远之道。只有在守正出新的基础上主动而为,才能迎来中学语文教学翻转课堂灿烂的明天。

作者介绍:蒋信伟,安徽合肥市第一中学。

【守正出新:语文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理性反思】相关文章: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08-08

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践论文04-30

翻转课堂在化学教学实践的运用的论文09-09

数学翻转课堂01-10

翻转课堂案例06-30

翻转课堂的心得11-06

大学语文翻转课堂模式论文09-12

「教学反思」基于博客平台实施翻转课堂04-17

《可贵的沉默》翻转课堂教学反思范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