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计划中的农业和农村问题
········
农业历来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部门,强调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强调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历来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十五计划《纲要》中,这个一贯方针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十五”《纲要》一共十篇二十六章,其中很多内容都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就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工作而言,比较集中的是体现在《纲要》的第二篇经济结构中的第三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另外和农村工作有密切联系的是第九章: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我主要结合这两章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九五”的成就与“十五”的基本方针和主要目标
第一个问题:“九五”农业农村发展的成就以及“十五”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和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纲要》在序言部分对整个“九五”期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了很重要、也很概括的总结。其中讲到农业的主要有两句话,第一句: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九五”期间农业取得的一大成就。关键是要理解《纲要》中提出的这是一个历史性转变。中国人多地少,从十七世纪初以来,中国的人口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明末清初,我国总人口还不到1亿人,耕地大约有10亿亩。过去了四百年,我国的总人口增加到了将近13亿,而耕地只增加到19.5亿亩,人口增加了近12倍,但耕地只增长不到一倍,可见对粮食需求的压力,实际上是我们国家最近四百年来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为了改变粮食短缺局面,建国以后,曾经强调过“以粮为纲”,但也没能很好地解决粮食问题,粮食的定量供应制度直到1992年才结束,那时才可以说粮食的供给状况比较宽裕了。从1995 年开始,我国的粮食连续五年获得好收成,“九五”前四年,粮食总产量平均每年都超过5亿吨。“九五”粮食会有这样比较大的增长,既有必然性,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第一方面就是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即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对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起了重要作用。1993年11月,中央明确提出了农户原有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有了这个政策后,对农民来说是吃了定心丸,调动了他们对土地增加投入的积极性,很多地区的农民,在承包地上打机井、修渠道,购置喷灌设备,发展节水灌溉等。农民之所以愿意这样做是觉得土地承包期延长后,对土地的投入可以逐步的回收,是有利可图的。“九五”的粮食增长,和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稳定和明确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第二个方面是价格政策,1994年是物价涨幅比较高的一年,为了弥补农民的损失,中央决定把定购价提高了40%;1996年中央再次对粮食的定购价格提高42%。三年之内,粮食定购价格翻了一番。这对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起了非常大的刺激作用。
【十一五”计划中的农业和农村问题】相关文章: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山东省-10-14
闽西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07-07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山东省| -计划01-01
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计划 -计划01-01
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计划 -计划01-01
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计划 -计划01-01
区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点 -计划01-01
区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点07-25
农村农业工作计划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