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水环境修复总结
1够继续保持并仍保持良好生态系统的条件下,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
2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可理解为是空间缀块性和梯度的总和
3种不同形式水的统称
4指湖泊等水体由于接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而使其生产力水平异常提高的过程
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某些影响,这种表现在生态系统中的响应即为污染生态效应
6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无休止的运行
7在一定压力条件下,将压缩空气注入受污染区域,将溶解在地下水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上的化合物以及阻塞在土壤空隙中的化合物驱赶出来
8湖泊水域与流域陆地生态系统间的生态过渡带
9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10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11具有较大水深的湖泊和水库由于水体中热量传递不均匀而出现季节性的温度分层现象
12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13饱和带的潜水和承压水在重力作用下运动
14地面上洼地积水形成比较宽广的水域 15指与河流联系紧密的河岸带和洪泛区等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植物、动物及其内部的河溪网络
16景观中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各种功能联系断裂或连接度降低
生物放大: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污染生态效应:污染物进入水环境后,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某些影响,这种表现在生态
系统中的响应即为污染生态效应。
潜水:饱和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的水 渗流: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现象 经典生物操纵:即通过去除食浮游生物者或添加食鱼动物降低浮游生物食性鱼的数量,使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增加和体形增大,从而提高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效率,降低浮游植物的数量 非经典生物操纵法:
通过控制凶猛鱼类及放养食浮游生物的虑食性鱼类(鲢、鳙)来直接牧食蓝藻水华的生物操纵方法
水体季节性分层影响因素:气温和太阳辐射 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污染物迁移扩散,积累和分布受湖泊风生环流的控制。
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控和自我修复功能,主要通过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体现
水环境承载能力具体体现在纳污能力上 在湿地生态系统各组成要素中,水文条件是湿地形成、发育和演化的最关键因子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是决定地下水循环的两个基本环节,是地下水径流形成的基本因素 湖沼学作用过程控制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毒性效应
沉积物—水界面的氮循环对上覆水体具有营养供给和对营养化湖泊自然净化的双重作用
湖水运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河湖水量交换及湖面气象因素等(尤其是风)
经典生物操纵无法将营养盐移除湖泊
非经典生物操纵中营养层次低的鰱,鳙生长期短,易于捕捞,可将营养盐移除湖泊。 湖沼学特征:季节性水体分层和植被群落的圈层分布
水产养殖自身污染:营养物污染、药物污染、底泥富集污染
风涌水是指:风成湖流....
在向前运动时遭遇到湖岸的阻拦而在迎风岸引起水位的上升。 我国北方水源地水质状况劣与南方 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环境:
(1)无机物质(2)有机物质(3)气候条件 生物环境:
(1)生产者(2)大型消费者/吞噬者(3)微型消费者/分解者
湖泊萎缩的表现形式:
(1)沼泽化 (2)咸化 (3)湖体破碎化 (4)消亡化 污染生态效应的3个层次:
(1)生物个体污染效应(2)生物群体污染效应 (3)生态系统污染效应 水环境污染物作用机制:
(1)物理机制 (2)化学机制 (3)生物学机制 (4)综合机制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1)降水入渗补给 (2)地表水入渗补给 (3)地下水的人工补给
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方法: (1)指示物种法 (2)指示体系法 (3)河流参考断面法 湿地修复评价方法:
(1)协议评价法 (2)参考湿地比较法 (3)水文地貌分类法 (4)综合法 (反渗透墙)PRB作用机理
(1)固定化作用 (2)氧化还原作用 (3)微生物作用
水体季节性分层夏季分层:
(1)表层温跃层 (2)中间变温层/斜温层 (3)下层均温层 地下水径流类型:
(1)畅流型 (2)汇流型 (3)散流型 (4)缓流型 (5)滞留型 地下水的排泄:
(1) 泉排泄(2)泄流排泄(3)蒸发排泄 食物链分为两类:
(1)牧食食物链(2)碎屑/腐质食物链 打捞船类型:
1.分离型打捞第一文库网船 2.吸入型打捞船 3.综合型打捞船
1、重金属 2、营养元素 3、难降解有机物
1、固定 2、降低或消除污染物毒性
水污染类型:1、热污染 2、耗氧污染 3、植物营养盐 4、酚类污染 5、重金属污染 6、农药污染 7、油类污染 8、氰化物污染 9、酸污染10、病原体污染 11、放射性污染 12、有毒有机物污染 根据湖盆成因将世界的湖分为:
1、构造湖 2、火山湖 3、壅塞湖 4、冰川湖5、河流成因的湖泊 6、水库 影响底栖动物的主要因素包括:
底质、流速、水深、营养元素、水生植物等 湖水运动包括:
湖流、风浪、风涌水、表面定振波和湖水混合等现象
阿列金分类法有:重碳酸钙、重碳酸钠、硫酸钙、硫酸钠和氯化钠五种主要类型
根据湿地、植物和水分的关系,将植物分为5种类型:耐湿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 《湿地公约》将湿地划分为淡水湿地、咸水湿地和人工湿地3大类
湖泊生态组成的圈层结包括:
岸上带、水陆交错带/湖滨带、浅水带、深水带 河岸带生态系统功能可归纳为:
廊道、缓冲带和护岸功能三大类 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河流缓冲区域的干扰类型可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两大类
将湖泊沉积物从水下疏挖后运送到岸上的方式有管道输送和驳船输送两种
1.原位掩蔽、2.掩蔽与疏浚同时进行、3.掩蔽与固废处理相结合
河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景观破碎化和景观聚集化 地下水分类:
(1)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和饱水带水 (2)按含水介质分为孔隙水、裂缝水和岩溶水 响的两个个指标
生物修复的概念根据实施的场所不同有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之分。 水环境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水生植物修复、水生动物修复、综合生物修复技术 湖泊的分类:
1、按照湖水的来源:海迹湖和陆面湖 2、 依据湖水与净流的关系:内陆湖和外流湖 3、根据湖水的矿化程度:淡水湖的咸水湖
4、按湖水温度状况:热带湖、温带湖和极地湖等 5、依据湖水存在的时间久暂:间歇湖、常年湖
湿地修复的理论依据:
(1)水体自净理论(2)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理论 (3)自我设计和设计理论(4)生态演替理论 (5)扰动理论 (6)系统理论
各类污染物污染水体造成的后果概括为三方面: (1)使水体缺氧(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
(2)使水体具有生物毒性 (3)水体功能破坏 我国富营养化湖泊/水库表现出的共同特征: (1)总氮和总磷浓度水平高 (2)透明度差 (3)多数湖泊叶绿素含量高 我国富营养化湖泊的主要类型:
(1)浮游植物响应型—藻型
(2)大型植物响应型—草型 (3)非响应型 地下水污染的途径:
(1)污染液从各种污染源通过包气带向地下水面渗透
(2)利用井、钻孔、坑道或熔岩通道将废液、废水直接排放到地下—地下水污染最严重 (3)污染地表水
湿地污染的危害与影响:
(1)湿地水体富营养化(2)湿地景观类型丧失 (3)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我国湿地丧失和水质恶化的后果:
(1)蓄洪能力下降 (2)生态环境恶化 (3)自然资源受到破坏(4)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 河流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模式: 1)明确被恢复对象,确定系统边界
2)退化景观诊断分析 3)态退化的综合评价 4)恢复与重建的生态规划与风险评价
5)进行恢复与重建的优化模式试验与模拟研究 湖泊水生植物的演化原因:
1) 湖泊富营养化:草型——藻型 2) 水生动物取食:可食——不可食
3) 不合理的收割、围垦等:破坏植物群落结构 湖泊萎缩的成因:
(1)全球气候变化(干旱)等自然因素 (2)开发(用水)围垦(造地)等人为因素 全国水资源质量呈下降态势(地下水水质变化分析):
(1)地表水硬度日趋增高(2)有机污染有加重趋势(3)水库湖泊的营养盐水平成升高趋势,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反渗透墙)PRB的优缺点:
优点:效率高 缺点:(1)装置布点受地层岩性限制 (2)处理埋深大、流速大的污染地下水时施工难度大 湖泊和水库环境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氮、磷等营养盐过量输入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 2)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导致的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3)大气酸沉降和矿山废水导致的湖泊酸化, 4)不合理的人为开发活动导致的湖泊污染加剧 5)热污染
湖泊沉积物疏浚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湖泊沉积物疏浚过程中的扰动可造成短时期内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升高;疏浚工程可能对湖泊底栖生态造成影响
覆盖层阻隔下层污染物向水体迁移的主要机制: 颗粒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减少水动力或生物扰动,覆盖层下的无氧环境有利于某些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过程
湖泊生态恢复涉及的最基本的生态学理论: 限制因子理论、生态适应性、生态位、自然演替理论、自我设计和人为设计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恢复阈值理论等
湖泊恢复需遵循的共同原则: 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需求以及生态恢复技术的可靠性或有效性
河流缓冲区域修复的主要措施:
稳定堤岸、恢复植被、改变河床形态、改变河流的水力学和生物学特征
水环境修复技术分类:主要分为3类
1、化学方法2、物理方法3、生物—生态方法 水环境(综合)修复技术的注意事项及努力方向: 1)微生物的有效性 2)寻找极端微生物资源 3)切勿引发生物入侵 4)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5)严格控制水生植物数量 6)修复生物季节性 7)非水生植物的利用 8)虑食性食藻鱼的安全性 9)加强“生物操纵”理论的应用研究
10)加强污染源控制
控制重金属迁移转化和毒性效应的湖沼学过程: 1) 颗粒物的沉积作用 2) 沉积物的再悬浮利用
3) 沉积物—水界面相互作用 4) 水体季节性温度分层
水生植物的恢复需要根据以下原则:
(1)先锋物种选择原则........
先锋物种的选择需要遵循适应性原则、本土性原则、净化能力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 (2)群落配置....
通过人为设计,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在空间、时间进行植物群落布置。水生植物群落的布置主要根据河流历史的植物群落结构为模版,适当引入经济价值较高、有特殊用途、适应能力强及生态效应好的物种,建立稳定、多层、高效的植物群落 空气吹托技术原理:在一定压力条件下,将压缩空气注入受污染区域,将溶解在地下水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上的化合物以及阻塞在土壤空隙中的化合物驱赶出来 空气吹托技术优缺点:
(1)优点:效率较高,容易与其他技术组合使用 (2)缺点:易受岩性、地质条件的影响,不适于非挥发性污染物 抽提处理技术原理:采用水泵将地下水抽出,在地面进行处理净化,处理后的水将重新注入地下或排入地表水体,从而减少地下水污染程度的一种修复技术
抽提处理的优缺点: (1) 优点:防止受污染地下水向周围迁移,减少
污染扩散;抽出来的地下水可在地面得到合适的处理净化
(2) 缺点:不能保证全部地下水尤其是岩层中的
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
渗透反应墙是一个填充有活性材料的被动反应区,当含有污染的地下水在天然水力坡度作用下通过预先设计好的介质时,溶解有机物、金属、核素等污染物被降解、吸附、沉淀或去除 湿地修复的基本原则:
(1)依据湿地生态过程(水文、生物地球化学、生态系统动态、物种适应)规律,恢复与重建具有自我组织、自我维持以及自我设计的湿地生态系统 (2)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太阳能、水能)和水中的营养物质等,尽量减少人力输入和管理强度 (3)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抵御自然灾害(洪水、干旱、风暴、种群异常等)的扰动,并能从各种扰动中迅速自我恢复。(4)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重功能,提高多种效益,其中可以有1—2个主要目标。(5)湿地是介于高地和水体的过渡带,要考虑它的生态交错带特点,同时,在湿地周边考虑建设缓冲带,防止高地环境和径流的影响。(6)注重生态系统的功能而不是形式的恢复与重建(7)外来种入侵和生物死亡是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应注意修复过程的监测,消除外来物种的入侵。(8)湿地修复是个长期的工程。(9)地域性原则(10)生态
学原则
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修复及注意事项:
由于湿地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
体。在进行实地修复时,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往往需要综合运用才能够达到抑制湿地退化和实现湿地污染修复的目的。在湿地修复中,应从整体着手,重点改善污染水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指标。并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壤环境和植物群落,乃至其微生物环境特征,进而实现动物群落包括珍稀水禽的恢复,做到从系统,整体上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在对湿地进行修复时,应针对不同的湿地生态系统,查明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和退化机制,分析其退化的驱动力特征,提出针对性的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策略,从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以及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生态措施等方面着手,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改善
【水环境修复总结】相关文章:
秦皇岛市水环境现状与修复04-26
沧州市水环境修复技术探讨04-26
塞纳河-诺曼底流域水环境修复之路04-27
水环境污染中的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04-29
日本霞浦湖水环境修复方法及影响评价04-29
《沧州市水环境综合修复技术及应用研究》科研成果获奖04-26
自我修复04-30
保护水环境作文02-20
鄱阳湖水环境容量及水环境管理研究04-28
基于水环境模型的水环境容量计算的研究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