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1-06-09 17:19:08 教学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实用】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合集8篇

  时间过得飞快,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一定有不少可以计划的东西吧。好的工作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合集8篇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五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工作进入复习阶段,本册书知识点多,需要学生掌握、理解、识记的也不把这些系统化地进行复习,为使有所成效,特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小数的乘、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观察物体,可能性。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标准》规定的知识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小数的乘法和小数的除法集中复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同时,把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进行比较,加强两者计算法则的联系。

  1、“小数的乘、除法”的复习。

  小数乘、除法的复习分为两部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用小数的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小数乘、除法和整数乘、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内在联系,因此把整数乘、除法与相应的小数乘、除法对比复习,使学生在比较两者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问题解决的复习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根据数量关系,综合运用小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简易方程”的复习。

  简易方程的复习分为三部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本学期是学生首次正式地接触代数知识,这些代数初步知识对于学生将来的代数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标准》要求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这与以往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关系来解方程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复习时要结合等式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确定未知量,列出方程,同时也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形式不同的方程,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3、“多边形的面积”的复习。

  着重复习已学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本学期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可以转化为已学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而来,而各种组合图形的面积又都可以转化为已学的多边形面积来加以计算。因此,复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逐渐形成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观察物体”的复习。

  本学期的观察物体是二年级上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进一步抽象,观察的物体以立体几何形体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空间想像等方式来辨认一个或多个几何形体在不同方向的投影和相对位置。复习时,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上,通过直观活动逐步渗透投影几何的思想。

  5、“可能性”的复习。

  在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过了可能性的有关知识,但那时只停留在“概化”的层面,只要求比较可能性的大小,而本学期,要求学生借助生活中的问题,从“量化”的角度来求出可能性的值,再进行比较,体会游戏中的公平原则。因此,可把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复习,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由于可能性的知识与统计密不可分,复习时也要兼顾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二、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

  本学期复习重点:

  1、小数乘、除法及其应用;

  2、简易方程及其应用;

  3、多边形的面积及其应用;

  4、观察物体、可能性及其应用。

  复习难点:

  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的方法与措施:

  1、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复习、要根据相关内容的提点,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通过灵活有效的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相关知识,达到加深体验与理解,形成结构,锻炼基本技能、增进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学习自信心的目的。

  2、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

  3、重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

  6、重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7、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多联系家长,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学习。

  总之,本人将以最大的热情对待复习工作,争取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教材分析:

  “加、减法的估算”是学生在学过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虽然“估算”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但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接触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只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学生就能比较容易掌握。教学中,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估算的`算法多样化;能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和作用;并能运用估算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计算与初步估算”的知识和经验,有了一定的数感,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就对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说学生对数与计算的感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从班级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县城,有的孩子是农村来的,但也在县城生活,对教材中的情境还是比较熟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但班里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个别学生一位数的加、减都算不对,而且算得速度极慢,思维习惯不规范,学习方法不有效,习惯养成也不好,这都是需要关注的地方。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回到原来的教学楼上课,高兴吗?

  生:高兴。

  师:还有其他班的数学老师也来到了这里,请同学们起立向后转,向他们问声好。(学生问好)

  师:刚才和老师们打招呼时,觉得来了有多少位老师呀?

  生:我猜有20人。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数的?

  生:我蒙的。

  师:那你蒙的有点多了。

  【想不到学生要用“蒙”这个字来表达,我及时抓住这个生成,引导学生感受到猜数也要有根据,不能乱猜、瞎蒙。】

  生:有15人。

  师:为什么猜这个数?

  【接着上面的环节,加深学生的认识,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

  生:我大概看了一下,觉得像这个数。

  师:眼力还不错!就差一点,还是少了那么一点点!

  生:有16人。

  师:恩?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老师刚才说15猜的少了一点点嘛,所以我就想,或许是16。

  师:你很会收集有用的信息,帮助你分析!祝贺你,你说对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给老师们介绍一下,我们二(6)班有多少人呢?

  生:43人。

  师:还能怎么说呢?

  师:给大家一个词语,你用它来说吗?(板书:“大约”,引导学生齐读两次。)43人大约是几十人?

  生1:43人大约是40人。

  生2:43人大约是50人。

  生3:43人大约是45人。

  生:16人大约是20人。

  师:为什么要说成20呢?

  生:因为16接近20这个整十数。

  师:今天这个教室里大约有多少人?

  生:电教室大约有60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们学生大约是40人,老师们大约是20人,合起来不就是60人嘛。

  师:在数学计算中,有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只要估计出粗略的数据就可以了,这叫做估算。(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2、探究估算。

  师:星期天,妈妈带100元钱去买下列生活用品。(课件出示主题图。板书:100元)

  师:妈妈要买28元的热水瓶,43元的烧水壶, 24元的水杯。

  学生再次复述题意。

  师:妈妈带的钱够吗?请小朋友想一想:要判断妈妈买这三种东西带的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生:不需要。

  师:请你帮妈妈估算一下,带100元钱够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你是怎样估算的?把你的方法给小伙伴们说一说。(学生互相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估算方法跟大家说说。

  生1:我是这样想的:热水瓶28元,就是大约30元,烧水壶43元看成大约是40元,水杯24元大约是20元,30+40+20=90,所以100元钱够了。

  师:他的这个方法好吗?大家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2:28+43+24=95,100元肯定够。

  师:你这是直接口算出了准确答案,计算能力真高!

  生2:我就是这个方法,我是从100元中减去28元等于72元,72元减去43元等于29元,29元减去24元等于5元,所以带100元够了。

  师:你们用的是连减的方法。还有吗?

  师:和小伙伴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想出其它办法。(教师巡视,及时捕捉学生中的先加后减的念头,予以启发。)

  师:通过商量,和小伙伴想到新方法了吗?

  生3:先算热水瓶、烧水壶一共要花掉大约70元,还剩30元,水杯卖24元,钱是够的。

  生4:也能先算烧水壶和水杯大约要用60元,剩下的40元买热水瓶足够了……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3页 。

  二、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B)、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C)、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

  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四、 教学难点:

  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

  五、 教具准备:

  A)、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或挂图 8个桃子图片、数字卡片。

  B)、学生准备:

  圆片或小棒若干。

  六、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最爱听童话故事了,今天,雷老师就给大家讲个故事。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一天,猴妈妈从树上摘了许多又红又大的桃子,小猴子可高兴了,同学们快数数猴妈妈共摘了多少个桃子?(8个)两只小猴看到了这么多又红又大的桃子,馋得直流口水,争着强着要吃。同学们,如果你是猴妈妈,你打算怎么分这8个桃子?

  请同学用桌面上的桃子卡片代替桃子,分成2堆,看一看,

  1. 指名分桃子,要求学生边分边说。

  指名把8个桃子平均分

  问:谁有不同分法?为什么这样分?

  师板书:

  1 2 3 4

  8

  7 6 5 4

  问:哪种方法最公平呢?为什么?

  板书:每份同样多

  2.师问:你会用这种分法来分物品吗?我们就来试一试。

  请同学们拿出6个木块分成2堆,每堆几个?

  小结:

  刚才同学们这种分东西的方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问:什么是平均分?

  练习:

  1.判断下面几种分物品的方法,是不是平均分。

  (课件出示蝴蝶、小猫、星星图)

  2. 猫分鱼和小狗分骨头。

  请学生小组任选其一,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鱼或骨头分一分。

  分一分

  ①、小组合作分鱼:4只小猫要分12条鱼,每只小猫要分到同样多,每只小猫要分到几条鱼?

  ②、小组合作分骨头:

  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骨头?

  3. 师拿出14根铅笔,指名平均分进两个文具盒。

  1、摆一摆。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同桌两人合作, 用卡片摆一摆,分一分。

  ②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刚才的分法回答:一样多,同样多。

  (同桌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然后指名回答)

  多让几名学生说说自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分一分。

  ①、学生4人一组, 用学具实际分一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②、学生小组合作,帮助小狗分骨头, 分完后,在小组间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指名进行分一分,并说出每个文具盒里放了几枝铅笔。

  三.课堂练习。

  师:同学们分得真好,现在电脑博士要考考大家,你们愿意吗?

  1。课件出示书上练一练的五环旗和分气球。

  出示五环图,认识这个标志吗?用20个圆环可以拼成多少个五环呢?

  问:平均每人分到几个?还剩几个?剩下的1个为什么不能再分了?

  师:可见,平均分有时也会有剩余。

  2。课件出示练一练的小蜜蜂采花。。

  问:飞走了一半是多少只?16只蜜蜂飞去一半后,还剩多少只?

  学生马上回答:是奥运会的标志,然后尝试圈一圈,解决用20个圆环拼成五环。

  三.拓展练习。(追卡游戏)

  师:雷老师要用这12张小精灵卡玩个追卡游戏,喜不喜欢?

  师:这个游戏怎么玩呢?听老师把游戏规则说清楚,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讨论这12张精灵卡可以怎么平均分?分对的这12张卡就暂归他们小组,那其他小组如果有不同的分法可以向他们挑战,挑战成功这些卡就归他们。想不想玩?

  四.总结。

  你们学得开心吗?今天你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不仅知道了平均分,而且知道我们周围有许多平均分的知识。请大家睁大你的火眼金睛,在我们教室,在我们周围有哪些属于平均分。

  小组讨论,然后反馈:

  生1:我们组把12张精灵卡平均分成2份,每份6张。

  生2:我们组把12张精灵卡平均分成3份,每份4张。

  生3:我们组把12张精灵卡平均分成4份,每份3张。

  生4:我们组把12张精灵卡平均分成5份,每份2张,还剩2张。

  ……

  板书设计:

  分桃子

  1 2 3 4

  8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7 6 5 4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定理.本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它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此定理为证明线段相等提供了又一种方法,这是本节的重点.推论1、2提供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推论3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找边和角的等量关系经常用到此推论.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性质与判定的区别。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经常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判定与性质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难点.另外本节的文字叙述题也是难点之一,和上节结合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由于知识点的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也提高,一定要学生真正理解定理和推论,才能在解题时从条件得到用哪个定理及如何用.

  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在数学教学中要避免过多告诉学生现成结论。提倡教师鼓励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探索数学的内在规律。具体说明如下:

  (1)参与探索发现,领略知识形成过程

  学生学习过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首先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的什么?找一名学生口述完了,接下来问:此命题是否为真命?等同学们证明完了,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找一名学生用文字口述定理的内容。这样很自然就得到了定理.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满打满算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获得锻炼机会,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

  (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

  由性质定理的学习,我们得到了几个推论,自然想到:根据定理,我们能得到哪些特殊的结论或者说哪些推论呢?这里先让学生发表意见,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把一些有价值的、甚至就是教材中的推论板书出来。如果学生提到的不完整,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点拨引导。

  (3)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便于今后的应用,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哪些定理依据?(2)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一.教学目标 :

  1.使学生掌握定理及其推论;

  2.掌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运用;

  3.通过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5.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

  二.教学重点:定理

  三.教学难点 :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四.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五.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六.教学过程 :

  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

  (1)请同学们说出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

  估计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里重点复习怎样分清题设和结论。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并检验它的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上述结论,教师稍加整理后给出规范叙述:

  1.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简称“等角对等边”).

  由学生说出已知、求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方法.

  已知:如图,△ABC中,∠B=∠C.

  求证:AB=AC.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

  联想证有关线段相等的知识知道,先需构成以AB、AC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因为已知∠B=∠C,没有对应相等边,所以需添辅助线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因此辅助线应从A点引起.再让学生回想等腰三角形中常添的辅助线,学生可找出作∠BAC的平分线AD或作BC边上的高AD等证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从而推出AB=AC.

  注意:(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

  (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3)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边和角角关系.

  2.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要让学生自己推证这两条推论.

  小结: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定义;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边三角形定义;②推论1;③推论2.

  3.应用举例

  例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让学生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启发学生遇到已知中有外角时,常常考虑应用外角的两个特性①它与相邻的内角互补;②它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要证AB=AC,可先证明∠B=∠C,因为已知∠1=∠2,所以可以设法找出∠B、∠C与∠1、∠2的关系.

  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

  求证:AB=AC.

  证明:(略)由学生板演即可.

  补充例题:(投影展示)

  1.已知:如图,AB=AD,∠B=∠D.

  求证:CB=CD.

  分析:解具体问题时要突出边角转换环节,要证CB=CD,需构造一个以 CB、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连结BD,需证∠CBD=∠CDB,但已知∠B=∠D,由AB=AD可证∠ABD=∠ADB,从而证得∠CDB=∠CBD,推出CB=CD.

  证明:连结BD,在 中, (已知)

  (等边对等角)

  (已知)

  即

  (等教对等边)

  小结:求线段相等一般在三角形中求解,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三角形,找出边角关系.

  2.已知,在 中, 的平分线与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过D作DE//BC交AC与F,交AB于E,求证:EF=BE-CF.

  分析:对于三个线段间关系,尽量转化为等量关系,由于本题有两个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可以通过角找边的关系,BE=DE,DF=CF即可证明结论.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求 (目的要一)、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新学期的开始,也意味着初三学年将进入一个最紧张、最繁忙的时期,如何搞好初三的复习备考工作,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几个月学有所获,下文为您准备了九年数学教学计划的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的初三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习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抓住课堂45分钟。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五章:

  第一章 二次根式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四章 概率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三、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数学网!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 教材内容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

  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 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四、 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 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 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六、实践活动安排:

  教材51页安排了数学乐园的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根据本节活动的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设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不同活动层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七、学生辅导计划: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八、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 (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 (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9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 (4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7课时)

  七、找规律 (5课时)

  八、总复习 (5课时)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新学期已经开始,在学校工作总体思路的指导下,现将本学期数学组工作进行规划、设想,力争使本学期的工作扎实有效,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总体思路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理念,以教育教学工作为重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数学组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提高数学组教研工作水平。

  工作目标

  1、加强常规教学工作,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校本教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通过撰写教学反思类文章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拓展教研的深度与广度。

  4、组织好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主要工作

  1、备课

  做好教学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做好教案、教学用具、作业本等准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本学期数学组仍采用年级组集体备课形式,要求教案尽量做到环节齐全,反思具体,有价值。集体备课时,所有教师必须做好准备,每个单元负责教师要提前安

  排好内容及备课方式,对于教案中修改或补充的内容要及时地在旁边批注,电子教案的可在旁边用红色批注(发布校园网数学组板块内),使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每节课前都要做到课前的“复备”。每一位教师在个人研究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实用有效的教案,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各年级组每月提供单元备课活动记录,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教师无特殊原因不得缺席。

  提高课后反思的质量,提倡教学以后将课堂上精彩的地方进行实录,以案例形式进行剖析。对于原教案中不合理的及时记录,结合课堂重新修改和设计,同年级教师可以共同反思、共同提高,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价值。数学教师每周反思不少于2次,每学期要有1—2篇较高水平的反思或教学案例,及时发布在向校园网上,学校将及时进行评审。

  教案检查分平时抽查和定期检查两种形式,“推门课”后教师要及时提供本节课的教案,每月26号为组内统一检查教案时间,每月检查结果将公布在校园网数学组板块中的留言板中。

  2、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不但要上好公开课,更要上好每天的“常规课”。遵守学校教学常规中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课堂上要积极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重视学习方法、思考方法的渗透与指导,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学校将继续通过听“推门课”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发现教学新秀。公开课力求有特点,能侧重一个教学问题,促进组内教师的研讨。一学期做到每人一节,年轻教师上两节。课堂对于比较成熟的公开课或研讨课鼓励大家录像,保存资料,及时地向校园网推荐。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03-20

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2-10

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02-19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2-27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2-10

小学数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01-15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1-16

数学教学个人工作计划01-13

数学教学实用工作计划09-23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