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袁隆平传》有感

时间:2024-03-24 08:14:27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读《袁隆平传》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袁隆平传》有感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袁隆平传》有感 篇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或许你会说这是很普通的田间场景,但这是袁隆平爷爷一生的梦想,袁隆平爷爷不辞辛劳的种出了杂交水稻,创作了一个神话,将沙漠里种水稻这种幻想也变成了现实,他用几十年来种杂交水稻,将杂交水稻带出了国门,人又有多少个几十年,而袁隆平爷爷将一生都贡献在了杂交水稻上,是多么伟大啊!

  袁隆平爷爷常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是啊,我们书里也学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袁隆平爷爷一生都将自己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了大地上,曾经有人是这么形容袁隆平爷爷的:人间起伏九十载,而今驾鹤不复返。不言神农何功绩,稻浪依旧人心存。多么贴切的形容啊,袁隆平爷爷养活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他不仅造福了我们十几亿的中国人,也造福了全世界几十亿的人口。

  袁隆平爷爷不畏艰险、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让我十分敬佩,但是最让我敬佩的还是袁隆平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在研究杂交水稻的道路上,袁隆平遇到过不少困难:他受到了舆乐的压力,甚至有人砸掉了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阻止袁隆平的研究,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打击后,袁隆平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激动吗?怎么会不激动呢,杂交水稻研究出来了,全世界的人们都不会再饿肚子了,怎么可能不激动。

  袁隆平的执着与坚韧让我想到了现实中的一件事,记得那一次,我们全家人一起去爬山,不知道爬了多久,我气喘吁吁,手脚酸痛,额头上全部都是汗,腿就像灌了铁似的,酸的抬不起来,抬头一望,连山顶都没有看到,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完全没有当初的活力了,我不停的抱怨着:“哎呀,好累呀,什么时候走完啊!”恍惚间我想到了袁隆平在40度高温下寻找杂交水稻的身影,是啊,40度的高温他还是那么的执着,坚持不懈地寻找着杂交水稻,既然他可以坚持住,那么我也可以,于是我调整了呼吸,打开水喝了几口。就继续爬山了。爬了好久好久,我终于到了山顶,我不由得欣赏起来,天空呈蔚蓝色,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朵在上面奔跑着,低的仿佛要压下来似的,几只大雁从远处飞来,蜻蜓与蝴蝶嬉戏着,草坪上的花朵散发出芬芳幽雅的清香,为人扫清了所有的疲惫。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感叹着:“我这也算是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吧……”

  回想书的.内容,这本书很长,内容很多也很全,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袁伟大在哪里,知道了他一生都在经历些什么,并且感受到了科研之苦,研究科学最避免不了的就是流言蜚语,想想吧,你不仅要攻克科学上的难题,还要忍着谩骂和舆论压力,可以想象袁当时是多么的辛苦。

  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要学习袁隆平爷爷那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哪怕他去世了,但是他也永远的活在我们的心里!

  读了《袁隆平自传》,我打心底敬佩这位坚持不懈投身于研究杂交水稻的爷爷,但哪怕他名声越来越大,他也没有居功自傲,还是大方的分享了杂交水稻的种子,《袁隆平传》告诉了我们:只要持之以恒,不放弃,一定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读《袁隆平传》有感 篇2

  万顷稻田迎着朝阳,沐浴着金灿灿的阳光,在晚上则披着月光的星辉。一颗颗高大壮实的水稻屹立在土地中,一道看似柔弱实则刚强的身影,缓缓蹒跚在田间小路上。这道身影不是别人,正是袁隆平爷爷。而《袁隆平传》一书便记载了袁隆平爷一生中的事迹。

  这一本书不仅讲述了袁隆平生平所经历的事情和其他研究出杂交水稻的过程,还讲述了袁隆平爷爷为了研究杂交水稻经历了种种困难,如寻找“雄性不育株”,然后便是“文化的大革命”中的实验盆被砸和“5.18毁禾事件”等这些遭遇一次又一次试图压垮他,但袁隆平爷爷并不畏惧困难,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永远用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常人眼中无法战胜困难。

  通过阅读此书,我知道了袁隆平爷爷还有了两个徒弟,一个叫伊华奇,而另一个则叫李必湖,而且还和心爱的伴侣邓则相爱结婚了。在他的不懈努力、徒弟们日夜不停的帮助和妻子的鼓励下,他不负众望,最终研究出了杂交水稻。但这次震惊世界的`举动却并没有让他停止对杂交水稻的进一步研究,他不仅把这一项全新的技术传到了世界各地,还继续转头为这一事业埋头苦干着,直到油尽灯枯。

  让我感到更不可思议的是,袁隆平爷爷除了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外,他还是一名游泳健将,为此还拿过不少的奖项。但他并不为自己研发出这一伟大技术而感到骄傲,而是依旧收入大量的徒弟,一同攻克各种难题。他对他所热爱的事业奉献到底!此外,当时母亲的教育使得他逐渐对英语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无论是什么时候,只要有闲下来的时间,他都会学习英语,复习英语,这也使得他在国外进行演讲时可以说出一口令人惊叹流利的英语。

  总而言之,我从《袁隆平传》中不仅看到了他的许多美好品质,而且知晓要完成一件事情,需要不断地坚持和努力,总有一天会迎来成功。虽然成功了,但并不能只满足于现状,我们还需要去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极限。同时,无论在何时,我们都不能放弃运动,增强自己的体质。我们也要拥有像袁隆平爷爷那般的品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离自己所向往的理想越走越近,甚至可以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袁隆平爷爷虽乘鹤归去,但我仍然相信:总会有人挺身而出,再一次扛起这一重任,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袁隆平爷爷那禾下乘凉梦!

  读《袁隆平传》有感 篇3

  今年的暑期我读了很多书,但让我看完有很多思考的一本书是《袁隆平传》。袁隆平爷爷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也被很多农民伯伯尊称为米菩萨。为了让人民不再饥饿,他废寝忘食、日晒雨淋的在稻田里辛勤的进行耕耘实验。他用自己的机智和汗水为人们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人们的餐饮问题。

  袁隆平爷爷很伟大,对人类粮食的增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现在很多人却不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粮食。近年来,解决温饱已不是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可餐饮浪费现象依然触目惊心,令人痛心!餐桌浪费率高达11%,据测算,2019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总量。最近吃播短视频的兴起,造就了一批以吃为业的“大胃王”,主播们吃下常人无法吃下的食量,为了点击量,为了出名,无下限,并通过剪辑,卡点等手段掩盖边吃边吐的假象,浪费的粮食可想而知,不仅仅是自己浪费,更重要的.是舆论导向,错误的引导人们的价值观,超量吃播的舆论导向有悖于“节约粮食”的指示精神,对于减少餐饮食物浪费的要求也是背道而驰,不仅播主们在吃多少要有度,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杜绝浪费,才能形成节约粮食的良好氛围。

  读完这本书,让我有了很多思考,现在人们都不在为温饱而发愁,难道我们就不需要珍惜农民伯伯的辛苦付出了吗?这让我想到了以前看过的小故事:“毛主席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毛主席的女儿上学时,吃窝窝头时只把里面的枣掏了,其余的都扔掉。要知道,当时有不少人连饭都吃不上。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主席,毛主席严厉地批评了她女儿从此,她再也不浪费食物了。”伟人毛主席对自己和身边的亲人都如此自律,而我们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绝不能忘本。

  主席说过,我们的财力是不断增加了,但绝不能大手大脚糟蹋粮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当思一饭一食来之不易。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我给自己及家人制定了一套杜绝浪费粮食小妙招:有计划地采购蔬菜水果,按照购物清单采购。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不浪费一粒米。跟随家人去餐馆就餐时,按人员适量点菜,不浪费,如有剩余打包带回家。留意冰箱存放了哪些食物,不要等到过期才被发现。记录每周扔掉的食品,可以帮助减少浪费,总结出过度购买的惯性模式并允以改正陋习。

  我们不要让袁隆平爷爷伤心,不要让那些增产的粮食白白流失,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光盘行动不要只是一句口号,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

  读《袁隆平传》有感 篇4

  有一本书,让我回忆起中国的进步;有一本书,让我懂得许多道理,受益匪浅。这本书就是《袁隆平传》。这位“杂交水稻”之父所散发的人格魅力是无人能挡的。

  人们心目中的袁隆平,自少年时代便是智慧、执着、诚实、坚韧的典范。因为有了这些美德,他总是以坦然、自信的微笑来面对未来的漫漫人生。他把人生比作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把自己当做一个过河卒子,拼命前进,永不后退。学农,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抉择。他把自己喻为一粒种子,不管撒在土地上的任何一处,都会生根发芽。在大学里,他开始接触世界上知名的生物学家米丘林、李森科、孟德尔、摩尔根等的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并对他们每个人的学说进行比较和研究。他以为不应该单纯地、被动地去吸收科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靠理性来判断其价值。在他看来,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来不得半点马虎与虚假。

  袁隆平非常崇拜希腊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为他总是引导人们认识自我,追求智慧的生活,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维,学会怀疑权威乃至教义。当年的青年知识分子袁隆平坚信“没有错误的.实践,只有错误的理论”,于是他既肯于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又重视科学实践,所以总能及时摆脱保守思想的束缚,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功成名就之后的袁隆平,在科研事业中,总是努力开释不绝于耳的纷扰。人毁人誉,概不动心,因为他完全沉浸在开拓创新的快乐之中了。人的一生能够保持对事业的坚守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样的坚守,就意味着战胜困难和挫折;这样的坚守,就意味着克服自己的浮躁与见异思迁;这样的坚守,就意味着必要的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获得。他总是重复着这样一席话:“爱因斯坦的成就是我望尘莫及的,但我要效仿他的精神,失意时不气馁,得意时不忘形,分外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终身安于自己的科研事业。”他就是这样,寒时不心冷,温时不发烧,总是保持一颗平静而淡泊的心,以不变之心,应万变之境。

  平民总理周恩来,有权不私,有名不显,权倾一国,两袖清风。他为中国人民矗立了一座人格的丰碑。平民科学家袁隆平是周恩来的忠实追随者,他为我们奉献的不仅仅是杂交水稻,也在科学界耸立起一座人格的丰碑。他用一生实践着这样一个哲理: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乃是洞悉生命的本质,推动生命的进程,培植人类文明的事业。从事这样的事业,乃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袁隆平传》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给人以启迪的好书。袁隆平先生的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去推崇,去学习。希望大家也去看一看,说不定你们还可以感悟更多的东西。

  读《袁隆平传》有感 篇5

  读了《禾下乘凉梦:袁隆平传》,我被袁隆平爷爷为了追求梦想不懈努力的精神感动了。

  这本书主要讲了袁隆平爷爷从小到大发生的故事。袁隆平爷爷是一个爱做梦的人,他曾两次梦见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子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几个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如今,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完成自己的杂交水稻梦,袁隆平爷爷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殚精竭虑,攻关不止。为争取更多的研究时间,他像侯鸟一样每年冬天从寒冷的长沙转移到温暖的海南岛,一年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他都在田地里劳作、观察和研究。

  当我读到“从播种到收获,袁隆平每天至少下田两次,晒得又黑又瘦,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过他还是坚持下去。”我对袁隆平爷爷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为自己曾经害怕困难而感到惭愧。以前,当我做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自己不动脑筋,就立即去问同学或爸爸妈妈。现在想起来,觉得实在是不应该,应该自己动脑筋,查资料,认真思考,用心钻研,大胆尝试;实在不会,才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虽然我不能像袁隆平爷爷那样给国家做贡献,但也要像他那样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我要像袁隆平爷爷那样胸怀梦想,认认真真地做,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大胆尝试,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读《袁隆平传》有感 篇6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题记每一粒米饭,都是背后的无闻;每一家温饱,都是辛勤的付出。我们看不到,自然也不懂得珍惜。无私奉献的人从来都不缺,默默无闻,为国贡献的人都是伟大的。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xxxx年,他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强大的优势...

  篇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续写从前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小村庄,由于人们乱砍滥代,导致山洪暴发,凶猛的山洪把小村庄卷走了。就在在小村庄被冲走的一个月后,村庄的村民们再次回到了家乡。回到村庄,村民们看见天灰蒙蒙的,山坡上有一条小河,现在小河变成乌漆麻黑了,小河里面一条小鱼、小虾都没有,而且小河里的水还散发着恶...

  篇一:感动我的人玉米我长了这么大,一定让妈妈操了不少心,我来到这个世上已经十二年了,妈妈在吃饭时总是把肉夹给我,她只吃青菜。我的妈妈有一双黑色的大眼睛,还有一头乌黑的长发,还有一双小手,我的妈妈一生省吃俭用,她不买任何口红,任何粉底,她没用过,任何护肤品,没买过,就这样,她过生日时,也是只买一小块蛋...

  岁月被青藤掩埋,可曾听过花开的声音?在长白山的岁月里,一年四季中有着不同的景色,以纯洁的雪色为底,用天池蓝勾勒出一幅变化莫测的山水画卷。春雷响,万物生。几场烟雨,几席春风。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柳树梢也透着盈盈的嫩绿,大地绿了,长白山也苏醒了。许久未见的中华秋沙鸭...

  人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心愿,有的人想开书店,有的人想当医生,有的人想成为科学家。而我只想成为一个旅行家,去看看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从小就在河曲长大,从来没有去过其他地方,甚至没有想过。直到我上了学,从书中了解到了外面更美丽的世界在等我。像井底之蛙般从没有离开过河曲的我,便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我在...

  风咆哮着,撕扯着万物,雪又下起来了,南方的云层黑压压的,向这边的天压来。风带起破旧的衣襟,吹向远去,引起阵阵颤栗。清冷的土路上,没有大雪被压实后的冰凌,显得尤为凄凉。路头传来一阵喘息夹杂的还有一阵阵“哞”声,是一位衣衫单薄、头发花白的老人与一头又老又瘦的.黄牛!不知过了多久,太...

  中秋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家人团圆的日子,往年的中秋节我们会赏月,吃月饼!今年我却过了一个特别的节日。今天是中秋节,在这个天高云淡的日子里,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去舅妈家玩博饼游戏。一到舅妈家,我就看见舅舅拿来一个一个小碗,又拿来了四个骰子。然后开始宣布博饼规则:四个四是状元,三个四是三红,二...

  我的妈妈十分爱我。每天早上,我还未起床,就听到她在厨房里忙碌的声音:油烟机“轰轰”地歌唱着,火苗飞舞着和声,榨汁机奏出乐章……串串乐符飘入我的耳朵。当我起床了,走进客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大桌丰富的早餐:金黄的鸡蛋卷,蓬松的面包,营养丰富的豆浆……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我立刻坐下来,开始大快朵颐。在“我爱你...

  今天,妈妈教我做一项小实验——水杯倒立。妈妈告诉我做水杯倒立实验需要准备的物品有:水杯、纸巾和水。下面开始做实验了。首先,我往水杯里倒满水,接着,把纸巾盖在装满水的杯口处,纸巾要完全包住杯口,让杯口处的纸巾完全湿透,然后我把水杯慢慢地倒立过来,结果水流出来了。我觉得很奇怪,之前看妈妈做这个实验的时候...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我给你一个提示,你来猜一下这是什么书。它的封面有两个人在海底。没错,这本书叫《海底两万里》,它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我的这本书是印刷于2018年1月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约有200千字。这一本书主要讲述了法国科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深海游历的故事:1886年,人们...

  读《袁隆平传》有感 篇7

  5月22日,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天内双星陨落,举国同悲。早上看到朋友圈关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的消息,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过多久,就在网上看到有人辟谣的消息,让我心情平静了一会,可是下午13时07分,在央视新闻网上看到袁隆平逝世的消息,记住这位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送别袁老!原本还报有一丝对袁老平安的希望被打破,我对袁老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的消息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许多市民前往长沙悼念。我们学院也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为袁老默哀,以此来表达我们对“杂交水稻之父”的尊重。女儿的学校的班主任推荐让他们购买《袁隆平传》这本书,于是,我都在京东商城购买一本,与女儿一起阅读。

  全书共分十章,简介了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家外籍院士。作者以大量的一手采访资料,水稻种植史料和杂交水稻知识为铺垫,突出反映了袁隆平的超人魄力、求是精神、创新方法、人生哲理和高尚情操。本书带我们走进袁隆平的世界,了解大师独特的成长经历,体味理性的阳光和科研的韵律,感受他那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真情。

  我是一名70后,出长在偏僻贫穷的大山深处,交通闭塞,通往城市的交通要道就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公路,父母以种地维持生计。小时候,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辛苦生活。我家在没有种植杂交水稻之前,每年到4月份就基本没有大米了,那真叫五荒六月。由于我家有五姊妹,我排行最小,从小都被父母疼爱。我仍清楚记得,小时候每天晚上要磨玉米面,以准备第二天的口粮,我们几姊妹轮流推磨,每晚要推上两升子的玉米才能睡觉。第二天母亲就会用一小半升大米掺和着玉米做饭,在甑口里留着一点白米饭给我,可这点白米饭常常成为了姐姐们羡慕我的理由。她们要是舀上一点,就会被父母骂他们不懂事。小时候,吃完了玉米就吃洋玉饭,吃多了洋玉饭就会出现胃反潮的现象,难受极了。

  到了**年,我们家才开始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刚开始时,父亲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种植了3亩地,作为试验田,第一年收成不错,产量比当时红米高,父亲尝到了甜头,第二年才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当时的品种叫做“64号杂交水稻”,我们家这年粮食产量大丰收,才开始吃上香香喷喷的大米饭。现在回想起当初饿饭的日子,仍历历在目。我常用来教育我的女儿,希望他们珍惜粮食,体会农民种粮的不易。每逢农忙时节,我都会带上妻女到农村老家去体验农耕生活,培养小孩子的劳动观念。

  本书中袁隆平对工作、事业的坚韧而执着的追求,是我所敬佩的。在探索杂交水稻的这条路上,他遭遇过太多的困难,有过太多次的失败,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拥有博爱,宽厚的胸怀,怜悯苍生,以己身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已过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烛光照亮着世界,关注着农业,将一生献之天下苍生。

  在他身上,彰显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盛而不衰的传统美德——孜孜以求,钻之弥坚的探索精神,博爱无私,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此书很值得一读。

  读《袁隆平传》有感 篇8

  大家好,我是8号选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当我们吃着香甜可口的白米饭时,你会想到什么?也许你会想到诗人李绅在《悯农》中写道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我会想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而他所散发的人格魅力是无人能挡的。让我们根据《袁隆平传》这本书了解袁隆平爷爷的人生经历。

  本书从第二人称的角度记录了水稻专家袁隆平从出生至今的人生历程。从袁隆平爷爷出生,到求学生涯,之后的敢于挑战世界难题,勇闯三系配套关,攻克两系法,到被人们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内容丰富,记录详实,是了解、研究袁隆平其人,其成果的一部有价值的作品。

  在袁隆平爷爷毕业面临选大学时,袁隆平另有打算,动荡、忧患的童年激起了他的爱国爱民之情。他心里就萌生了一种欲望和冲动。大自然奥秘无穷,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中国地大物博,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经过反复思考,袁隆平郑重地向家里提出要报考农业院校的意愿。当时的袁隆平爷爷就立有这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但要把梦变成现实确是困难重重,他的研究被学术权威反对过,试验田被恶意毁过。多次遭遇减产、绝收。但他意志坚定、勇于创新,他用一生的不懈努力和追求,让梦想拔节而起。

  大家可能都觉得袁隆平爷爷身价百亿,那可不得过上水深火热的.生活啊,可袁隆平爷爷的回答却让我们大吃一惊,他靠着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生活,其余都放到基金会里边了。他说道“我今天穿的衣服就50块钱,但我喜欢的还是昨天穿的那件15块的衬衫,穿着很精神呢。”这段采访中,朴实无华的生活也不得不让人感慨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我觉得人就要像一颗种子,要做好一颗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粗枝果硕。”告诉我们在面对失败不能灰心丧气,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想想袁隆平爷爷他们科研背后的艰辛,这让我更加有勇气面对学习和未来生活中的困难,不断的突破,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我们要发扬也袁隆平爷爷的精神,做好人生这一颗好种子,要把根深深扎进大地,不惧挫折,不畏艰辛只盼终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我们正手握历史接力棒的青年人,理应责无旁贷地扛起使命,不负青春年华。

  读《袁隆平传》有感 篇9

  二二一年五月二十二日,我从新闻中得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因病离世。大人们说他是一位大公无私的伟人,是中国人民的恩人。带着一份崇敬,我翻开了这本《梦圆大地》。

  这本书是作者做了大量的采访后,结合资料,为袁爷爷撰写的一部传记。书中介绍到他出生于书香家庭,但他执意报考农学院,选择做一颗扎根大地的种子。因为经历过饥饿,也见过农民吃不饱饭,袁爷爷便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专业研究出高产水稻。他在水稻吐穗扬花的时候,亲自踏遍了当地所有稻田,只为找到能攻克水稻不具有杂交性这道世界难题的重要方向。为了这个朴素的梦想,袁爷爷不顾自己的身体,田间地头,终日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研究出了杂交水稻,也实现了中国人民的“禾下乘凉梦”。

  书中还提到袁爷爷生活简朴,住的是普通的房子,身上穿的是几十块钱买来的`衣服,连政府奖励他的别墅也被他当作研究基地。袁爷爷这种勤俭节约、淡泊名利的精神深深感召着我。袁隆平爷爷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国际推广,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从未停歇。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因为他的育种成果填饱了肚子,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也是世界的英雄。

  袁爷爷说“人生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无私奉献、敢于创新、坚持不懈的品质,不正是我们努力成为一粒好种子该学习的吗?

  读《袁隆平传》有感 篇10

  常言,民以食为天。生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自人类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又有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足以体现粮食于人们而言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上世纪,灾祸来临,饥荒严重,人们的生活遭遇严峻考验。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对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学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漫漫研究长路。他,就是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颧骨突出。青丝间染上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大粗糙。衣着朴素。话并不多。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却朴实得像个平凡的农民。他亦笑称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个农民”。

  不同于别的院士坐在室内、享受国家的津贴,袁隆平是实实在在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在田里劳苦了一辈子。

  袁隆平是坚韧而执着的。在探索杂交水稻的这条路上,他遭遇过太多太多的`困难,遇到过太多太多次的失败,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拥有博爱,宽厚的胸怀,怜悯苍生,以己身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时,袁隆平为了寻找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间,头顶毒阳,脚踏烂泥,一穗一穗的仔细寻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抚过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倾诉梦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后,产量大增,获得了全国无数农民大力称赞。之后,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引进种植。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养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

  他能够成功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袁老说过,他信奉这样一条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首先,知识——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其次,汗水——几十年如一日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其三,灵感——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论证出“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其四,机遇——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这几点,他都具备了,所以他成功了。而这四点其中,最可贵的莫过于“汗水”,试问有谁能坚持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田里?若是几个月,或许有人能坚持,若是几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专注而敬业的。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没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长了,要到田里去了。”是这般的朴质的话语,满溢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本业的钻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动!如今的人们,已经被社会上的浮华迷失了眼睛,灵魂覆满尘埃,空洞而贫乏。袁隆平获得成功的道理与我们能否获得成功,本质上是相通的,我们企望获得成功,却总是不愿付出,与成功屡屡擦身而过,终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说他拯救了世界也并不为过。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是他泽被苍生的胸怀。

  这位老人,现已过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烛光照亮着世界,关注着农业,将一生献之天下苍生。在他身上,彰显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盛而不衰的传统美德——孜孜以求,钻之弥坚的探索精神,博爱无私,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撑了世界以亿计的人民!

  如果没有杂交水稻的发明,很难想象我们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们每个人,都应怀着最诚挚的谢意与最真挚的感动,向袁老致敬!

  读《袁隆平传》有感 篇11

  今年的暑期我读了很多书,但让我看完有很多思考的一本书是《袁隆平传》。袁隆平爷爷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也被很多农民伯伯尊称为米菩萨。为了让人民不再饥饿,他废寝忘食、日晒雨淋的在稻田里辛勤的进行耕耘实验。他用自己的机智和汗水为人们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人们的餐饮问题。

  袁隆平爷爷很伟大,对人类粮食的增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现在很多人却不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粮食。近年来,解决温饱已不是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可餐饮浪费现象依然触目惊心,令人痛心!餐桌浪费率高达11%,据测算,—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总量。最近吃播短视频的兴起,造就了一批以吃为业的“大胃王”,主播们吃下常人无法吃下的食量,为了点击量,为了出名,无下限,并通过剪辑,卡点等手段掩盖边吃边吐的假象,浪费的粮食可想而知,不仅仅是自己浪费,更重要的是舆论导向,错误的引导人们的价值观,超量吃播的舆论导向有悖于“节约粮食”的精神,对于减少餐饮食物浪费的'要求也是背道而驰,不仅播主们在吃多少要有度,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杜绝浪费,才能形成节约粮食的良好氛围。

  读完这本书,让我有了很多思考,现在人们都不在为温饱而发愁,难道我们就不需要珍惜农民伯伯的辛苦付出了吗?我们的财力是不断增加了,但绝不能大手大脚糟蹋粮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当思一饭一食来之不易。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我给自己及家人制定了一套杜绝浪费粮食小妙招:有计划地采购蔬菜水果,按照购物清单采购。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不浪费一粒米。跟随家人去餐馆就餐时,按人员适量点菜,不浪费,如有剩余打包带回家。留意冰箱存放了哪些食物,不要等到过期才被发现。记录每周扔掉的食品,可以帮助减少浪费,总结出过度购买的惯性模式并允以改正陋习。

  我们不要让袁隆平爷爷伤心,不要让那些增产的粮食白白流失,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光盘行动不要只是一句口号,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

  读《袁隆平传》有感 篇1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梦想的意境不一。有的人的梦想朴实简单;有的人的梦想浪漫飘逸;有的人梦想丰富多彩;有的人的梦想,是把自己的奋斗与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连在一起。他们大气磅礴的圆梦历程总是引起中国和世界的关注,而袁隆平爷爷就是拥有这种梦想的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杂交水稻专家。

  翻开《梦圆大地:袁隆平传》,我一步步走近袁隆平爷爷。从书中,我知道了袁隆平爷爷是驰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有两大梦想:“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伟大的梦想背后,是他那坚定的.信念和永不止息的创新活力

  20世纪60年代初年,袁隆平爷爷提出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1973年,以袁隆平爷爷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1986年他提出了“两系法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观念,经过整整六年的艰难公关,袁隆平爷爷与研究人员成功的突破了的关键技术,并获得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7年袁隆平爷爷在国际“超级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技术路线,在国际上引起高度重视。在袁隆平爷爷的率领下,先后于20xx年,20xx年和20xx年实现了超级大亩产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标也于20xx年10月实现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奠定的基础,瞧瞧,多么触不可及的数字啊!

  伟大的梦想背后,是他心怀天下的情怀

  如果你想问我究竟要说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袁隆平爷爷为了人类摆脱饥荒做出巨大贡献,他在高产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帮助亚非大部分地区缓解了饥饿和贫困。也就是说,袁隆平爷爷是我们共同的民族英雄。

  宋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词句中,有一段“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中美丽的夏天,把我们带到了秋日丰收的憧憬中。如今,袁隆平爷爷和无数科技人员追逐超级稻亩产新目标的影响。正在万里田畴中化为浪漫清波,这在外国专家眼中形成的是“RiceWaterfull”的美景,如果古人们能看到,定会写出更加迷人美丽的诗词!

  伟大的梦想背后,是淡泊于名利,真实自我的情怀

  看完书的我也懂了什么叫袁隆平精神,很简单,就是朴实厚道、务实求真,能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我同时也在想,我无法向袁隆平爷爷那样做出伟大的贡献,那就从身边小事做起,例如:吃饭不挑食,又比如在学习上不怕困难与失败,并脚踏实地往前走。也许往日没有,那便从今天开始吧!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无价。他把自己,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一介农夫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这一个民族崛起最古老的密码。

  或许是上帝见识到他的才华,邀请他到天堂,让他展示一番,又或许上帝见了他的才华,想让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占为己有,便不将他归还于我们。

  合上书,我对未来的学习似乎有了新的认识,而我的梦想也似乎愈来愈清晰起来。我会沿着袁隆平爷爷的足迹继续走下去……

  读《袁隆平传》有感 篇13

  这个暑假,我认真地读完了《梦圆大地:袁隆平传》。这本书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讲述了袁隆平爷爷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我从中了解到了杂交水稻整个培育研发背后的艰辛历程。超级水稻的诞生是对全人类的一个福音,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读完全书,我特别敬佩的.是袁爷爷那种在生活上低标准、在事业上严要求的精神。他把政府给他的别墅当作研究基地,住的是十分普通的房子,穿的是几十元买来的衣服,戴的是二百多元的手表,开的是5万多的小汽车,但是他把一生中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花在了农田中,八九十岁了只要有机会都坚持下田作业。

  袁爷爷讲到了成功的八字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告诉我们在面对失败不能灰心丧气,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想想袁老他们科研背后的艰辛,这让我更加有勇气面对学习和未来生活中的困难,不断的突破,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做好人生这一颗好种子。而袁爷爷的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新时代的少年儿童继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缅怀一代伟人逝去,激励一代少年崛起。碗中有米,心中有您!

【读《袁隆平传》有感 】相关文章:

读《袁隆平传》有感(通用26篇)08-16

袁隆平传读后感07-19

袁隆平传读后感范文(通用17篇)08-30

读《名人传――贝多芬传》有感04-25

读《名人传·贝多芬传》有感10-26

读《岳飞传》有感09-18

读岳飞传有感02-14

读爱迪生传有感08-13

读《孔子传》有感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