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4-05-25 18:29:42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作文集锦(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风俗作文集锦(1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1

  “孩子们,不要贪心,过了腊八就是过年了。”终于盼到过年了,开心极了。

  除夕夜,我们早早地回到了家乡。爷爷在大门上贴上了红色的春联,屋子顿时显得大气又清新!奶奶和妈妈要准备年夜饭。爸爸和我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确保窗户干净整洁。

  今晚我们将吃两顿饭。第一顿饭是在下午六七点钟左右。食物是面条、米饭、白菜、豆腐和粉丝一起煮,代表百菜、豆腐、长线。意义。妈妈说这顿饭是隔夜饭,吃完这顿饭,就意味着20xx年正式过去了。第二顿饭是在深夜11:00-12:00之间,也就是年夜饭,预示着虎年的真正到来。家家户户吃饺子,一个或一个桌上又放了两个碗,表示人口旺盛。元宝饺子寓意新的'一年发财致富,多赚金元宝。年夜饭的菜品较多,但必有一碟鱼,是年年有余的好兆头。

  过年除了要吃饺子,还要守年。晚上,我兴奋得根本睡不着觉。于是和大人一起看了年夜饭。为什么要守岁?相传有一个叫年的妖怪,不管是飞禽走兽,还是人,都吃肉。在冬天的腊月,这只怪物每隔三五天就会吃掉一个人。所以对于当时的人来说,除夕是一个非常不祥的日子。大人们没有睡觉,只守着屋子里的老人和小孩。因为人们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到明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

  后来,一位仙气十足的白胡子老者告诉大家,年怕红、怕光、怕吵,于是家家户户贴红纸、挂灯笼、放鞭炮驱赶年。至于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的习俗,更是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2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团圆的饭桌上举杯共饮,同身边的亲人送来祝福;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在寂寥的黑夜下洒墨抒怀,向家乡的亲人寄去愁思。他们吐露了多少离别的思念,又留下了多少不朽的诗句,就如“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这句诗,它抒发了多少人大年三十无法言说的思念啊!

  红日当头几朵云,如棉花般分散开来,它们好像也怕冷似的,又重新挨在了一起抱成一团了,交错、纵横,融合在了一起后,又组成了新的形状,可过一会儿,又不知为何恋恋不舍地分开了,当我感到阳光的些许温暖时,那冰冷的“呼——呼——”声又将温暖盖过,我看着远方升起的袅袅炊烟,听着那树叶风铃般的“沙沙”声,不禁伸出手,指向那儿:“家!”我心里想揣这一只兔子似的怦怦直跳。

  一朵大白云和两朵小白云相融在了一起,可真美好呐!我和弟弟如飞驰的骏马般飞奔过去,爷爷正在屋里头看电视,奶奶正在厨房里坐着,爷爷和奶奶见我们来了都喜出望外的,慈祥地笑了起来,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脸上更是显露出了不少沧桑的痕迹。爸爸看着那门框边那陈旧的对联,从车里拿出了一幅新的对联,招呼叔叔过去搬梯子,叔叔跑去搬梯子的同时,妈妈拿来了黏糊糊的米浆,把它们涂在了对联的背后和门框边上,这时叔叔搬来了梯子,爸爸把叔叔搬来的梯子对在墙上,爬上了几阶梯子后,喊我和哥哥来帮忙扶梯子。爬到差不多的位置上后,爸爸开始一点儿一点儿地贴对联,先放平再对齐然后贴上去,接着拍一拍没粘好的地方,最后把对联的四个边给捋一捋固定好,对联就贴成儿了!你不会认为这样做是单纯的为了美观好看吧?怎么可能呢?这是为了辞旧迎新,好在新春的时候能够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呢!

  对联贴完了,那天空渐渐地浓了起来,我和弟弟一伙人跑到了后门去玩,哥哥指着前面的'一块大木板,会心一笑:“谁最快跨过这个木板到那个小山上面,等一下,大鸭腿就给谁吃!”我识破了哥哥的心思:“那可不行,你比我们高,几下就到了,这样还用比吗?”弟弟却乐呵呵地傻笑着:“好!好!”哥哥得意洋洋地叫道:“不来,就算弃权了,可没有大鸭腿咯!”我心想:“还是参与一下吧,说不定第二名可以有个小一点儿的鸭腿呢!”姐姐站到了一旁:“我就不比了,我来当裁判吧!”比赛开始了,只见哥哥大步流星地跨过了木板,只走了三步就到了,我也紧随其后飞奔了上来,弟弟不甘示弱,等我上来没几秒也跨过了木板,只剩下年纪小的妹妹,这么爬也爬不上来。最后毫无悬念,是哥哥赢了,弟弟很不服气,憋红了脸:“不可能!我还要比一次!”哥哥讽刺道:“跑的慢就慢!别想耍赖啊!”弟弟听后没有说什么,只是嘟起嘴,躲在了一旁。

  阳光染红了天空,候鸟在空中成群结队地翱翔着。这时屋子里传来了叔叔的声音:“开饭了!”大家不约而同地往家的方向奔去。屋子里摆好了凳子和大圆桌,碗盏都已预备整齐,饭桌上摆满了秀色可餐的饭菜,那一盘盘的饭菜都冒着热腾腾的气儿,整个屋子里都是饭菜诱人扑鼻的香气。我和弟弟两眼直冒金光,这时妈妈走了过来叫道:“快点去洗手呀!”我和弟弟沉浸在饭菜的香味中无法自拔,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洗好了手,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坐到了各自的座位上吃起了年夜饭,一只只油爆虾晶莹剔透的,一个个饺子白花花的,形态各异,有的像象耳朵,有的像大蒲扇,有的像一座座白雪皑皑的雪山。咬上一口,外面的皮软软糯糯的,里面的肉散发着淡淡的香味,那汤汁更是格外的鲜甜。夹起一只油爆虾,放入碗中,那鲜红的虾染红了饺子,用手剥开壳,那爆出来的汁水滴在手上,还有那鲜红的颜色真是令人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

  一家人有说有笑的,你说一句,我接一句,饭桌上时不时就会传来一些笑声其乐融融的。这时爸爸举起酒杯,对着叔叔说:“来,今天我先干了这杯酒,敬你们一杯啊!”说罢,爸爸便畅饮了下去,举起杯子给叔叔看了看,叔叔拉起婶婶一起回敬了爸爸,妈妈见了也举起酒杯喝了下去。这时我凑到了叔叔和爸爸的耳边轻轻地问道:“你们怎么不敬爷爷啊?”爸爸和叔叔听后,赶紧让大家起来敬爷爷奶奶,我们也举起饮料喝了下去,异口同声的祝福道:“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爷爷奶奶乐呵呵的望着我们:“好好好,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哈!要好好学习啊!”

  敬完了酒,大家开始吃饭,我和哥哥夹走了两个鸭腿,结果哥哥顺势把鸭腿夹给了弟弟:“来!不要生气了哈!”我也学着样子把鸭腿给了妹妹,弟弟和妹妹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像两只小老虎似的呆头呆脑的,马上就像两头饿狼似的啃着鸭腿,嘴里时不时念叨着:“真好吃!”不一会儿,他们俩便吃完了,满嘴都是油,大家见后都笑了起来。姐姐赶紧递过去几张纸,让他们擦擦,擦好后,弟弟竟然打起了饱嗝,大家又笑了起来,突然我举起一枚硬币,大喊道:“我吃到硬币了!我吃到硬币了!”顿时,大家笑得更欢了,整个院子都装不下我们的笑声……

  饭后,大人们给我们小孩发压岁钱,大家接到红包后都十分高兴,纷纷打开红包看看有多少钱,打开红包一看哥哥第一个举起一沓红钞大喊:“我总共有600元呢!”弟弟也应道:“切!这有什么的我也有600元呢!”我得意扬扬地看着他们:“你们都没我多!我有650元呢!”弟弟十分不服气,撅起嘴看向桌上正聊天的大人们:“不公平!我们总共都是600元,他怎么就有650元呢?”叔叔笑了笑,好似想到了什么:“因为你们都不乖,只有他最听话,所以就多给他50啦!”弟弟带头喊道:“我也很听话!我也很听话!”大家都跟着他喊了起来,“好了好了!”爷爷缓缓地挥了挥手,又看向叔叔,“你就别骗他们了,其实是因为他吃到了硬币饺子!”我心里不禁暗喜:“我的运气真好!”哥哥喊道:“下次我也要吃硬币饺子!”大家又异口同声地跟着喊:“我们也要!”奶奶见场面又控制不住了,连忙说:“好好!下回大家都有份!”大家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大家跟奶奶坐到了院子里,奶奶给我们讲起了有关年兽的故事,大家听后仍然意犹未尽,我心中却疑惑:“这么美的烟花,年兽为什么不喜欢呢?”与此同时,我听见了“砰!砰!砰!”的响声,当我抬头之际,霎时,心中的一切疑惑都放了下来,在这如画的夜幕中,闪起了绚丽的烟花。妹妹指着那如一朵朵鲜艳的花朵的烟花激动地一蹦三尺高,仿佛想跳到天上去走近点看看烟花到底长什么样:“是烟花!是烟花!”奶奶摸摸妹妹的头,笑着回答道:“对对!就是那个烟花!”那闪耀的花朵如嫦娥奔月般飞向夜幕中,红的似火,蓝得如天,黄的同金,绿的像碧,粉的若霞。他们在这暗黑的海洋中跳跃绽放,转逝间,又消失殆尽,但却如一颗颗五光十色的珍珠,永远留在我的记忆匣子里,难以磨灭。弟弟不禁感叹:“好美啊!”

  走了那么多地方,才发现最美的地方是家乡的方向;看了那么多烟花,才发现最美的“烟花”是亲人的笑容;吃了那么多饺子,才发现最香的“饺子”是大家的团圆。虽然饭桌上那一声又一声的祝福远不及我们对那些远方亲人的思念,但那美好的祝福一定会随着那思念一同去到远方故人的心里,它们不需要一遍又一遍的说出来,虽然它们无声无息,但却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家乡的风俗作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说的正是春节的一番景象。

  一年的最后一天正是除夕,关于除夕,有这么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个叫做“夕”的怪兽,它会在每年的最后一天来到村子里大搞破坏,还会吃小孩。村里的人都很害怕,直到有一个大孩子,他经过几次观察,发现了怪兽的弱点。他告诉大家:“怪兽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人们在那天之前会贴上红色的春联,在当天放爆竹。怪兽果然没有再来过了。

  所以,人们把这一天称之为“除夕”,并且会在除夕之前贴好春联,在当天放鞭炮。

  除夕的'时候,我们还会包饺子。一般都是在奶奶家包。我先去买了馅,有许多猪肉、香菇、玉米、包菜、韭菜……开始包了!我们调好馅,买好了饺子皮,我拿起一块皮,放了馅,弄了点水在边上,一下就包好了,我包的又快又漂亮。饺子都包好,开始煮饺子,煮了十多分钟,出锅了!我每种馅的都吃了两个,我觉得包菜猪肉馅最好吃。

  晚上,到了放烟花的时间了!鞭炮声接连不断,天上处处都是烟花露出的笑的像花朵儿的小脸。烟花的颜色真多,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什么颜色都有。

  好一个热闹、喜庆的除夕!

家乡的风俗作文4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领土辽阔的国家,这就使得每个民族,每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是文昌。但是即使都在文昌,各个村、镇的之间的风俗还是稍稍存在一些区别。我要说的便是我所在的村里的风俗。

  送灯

  送灯是文昌传统民俗活动,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举行。今年村里的送灯活动我也参加了,当天的晚上,人们将提前准备好的一盏盏花灯拿了出来,这些花灯分有大花灯和小花灯。这些美轮美奂的花灯的制作可有讲究了,尤其是大花灯,它的正面印有“招财进宝”“连生贵子”等象征吉利的词或思古幽情的人物景画,然后灯的周身还会贴上有72个大小红“喜”字和36个“春”字剪纸。待时辰一到,就由一个“灯头”领队,从他家出发,村民们依序排成长队,大人提大花灯,小朋友提小花灯,敲锣打鼓,燃放炮竹挨家挨户地沿村游行。在送灯游行的过程中,每进入一户人家中还会进行送灯活动最出彩的部分——盅盘舞。盅盘舞的表演者分生、旦、丑三个角色,一般为十岁左右的孩童扮演。他们或手持瓷盘瓷盅相互撞击或手摇彩扇,在“八音”(由唢呐、秦琴、吊胡、喉管、竹箫、鼓、锣、钹八件乐器演奏而得名)的伴奏下,三人翩翩起舞,同时伴着节奏或唱或念。在送灯队伍绕过整个村子一周后,他们最终目的地是村子的公庙。来到公庙,人们会先将花灯挂好,然后接着开始轮流到庙内举行祭祖仪式,最后送灯活动才圆满结束。

  公期

  公期”也是海南文昌的另一种非常出名的地方文化习俗。“公期”本意人们是供奉、拜祭的神灵及祖先的生日。文昌多数地方的“公期”大多都集中在了正月,这个时候正是农闲季节,所以“吃公期”也成为一种村里集体接待亲戚好友的活动。

  记得往年我们家到了“公期”那天,一家人早早就起来了忙着杀鸡择菜了,待饭菜准备就绪,我们会从中挑出一只个头大一些的公鸡,和一盘上好的.猪肉,一盘腌好的咸鱼以及酒水、茶水摆放到案子上,再由家里的老人给先祖上香祭拜。所有的仪式弄完,我家的亲戚朋友也都陆陆续续地到来了,在请客人就坐完毕后,我们一家人就将早已准备好的饭菜端上来同客人一起享用。主客在席间觥筹交错、亲密交谈着一年中各种开心有趣的事情,这无形之中又加深了亲戚之间的深情厚谊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风俗,虽然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都属于海南文昌。我深切地希望这些传承于我们先人的风俗可以一直流传至未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5

  我的老家在广东揭阳,那一次我们过年回到老家的时候,恰好赶上吃团圆饭。我们小孩子自然是静静的在家等着红包,而大人们却忙着做年夜饭,那时候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除了在外地工作的人,其他人都回家了。

  就这样,到了第二天大年初一,大家都很闲,爸爸妈妈则带我们去祭祖。中午去别人家拜年,这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候了,因为可以收压岁钱,关于压岁钱我曾经听姥姥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叫岁的怪物他经常来吃小孩,但人们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只要在枕头底下放了钱岁就不敢吃小孩了,人们一试果然是真的,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叫做压岁钱。一到晚上四处就响起了烟花声,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年这个怪物,他在过年期间就来到人间吃人人们都很害怕,后来过了几年来了个老人对他们说:“年害怕红色和鞭炮声,等到您过来的时候人们便拿起了鞭炮和福贴在门口,一来就被吓跑了从此以后,人们就再也没有见到年。

  我们老家还有一大习俗就是舞音歌,小到5岁的小孩子,大到80岁的老人家都可以参加,他们画上了花脸,带着“武器”,张牙舞爪地在街上“游行”。其中,带头的`带着一条蛇这个就是领头人了,我在不远处就听到了他们的锣鼓声,有时候他们会来到我们家来跳舞,帮我们驱邪招财呀!有一次他们来到我们家底下跳啊唱啊,令人心醉神迷!不知不觉的我们就要回深圳了,我在老家,去过爬山去过钓鱼乃至去泡温泉。

  我们老家的“花招”可真多呀!但我还是喜欢我们这个花样多的老家。

家乡的风俗作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4月4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天气阴凉如雾都,坐在车内,望着堵塞的汽车,大家都是去祭祖的吧?

  提着沉重的“金银元宝”、纸钱、鸡、水果,跟随着来往路人,踏着泥路,穿过草丛,我终于来到了曾祖父的墓前,大家把祭品放在墓边。我弯下腰看向曾祖父的遗像,深邃的眼睛,高挺的鼻子,现在他却永远的长眠于泥土之中了。风微微拂动纸钱,哗哗作响,好像在演奏一曲悲呛的音乐,我的心情也低落下去。仔细一看,父亲长的倒像曾祖父,这,便是血缘关系吧?这时我不禁又想,我从哪里来?我以后又要去向何处呢?默默的跪在外祖父的`墓前,我得到了答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来自父母,父母又来自爷爷奶奶,祖祖辈辈总能追溯到起源。生者寻根,叶落归根,人死后又回到了起源之地,这便是生命,少顷,我站起身,随着长辈们一起恭敬地向曾祖父鞠三躬,1-2-3,我在心中默念着,不由产生出敬畏之心来,多么伟大的生命啊。不知何时,奶奶烧起纸钱来。“保佑孩子们学业有成,大人们身体健康,”奶奶嘀咕着,眼眶渐渐泛红,“您在天之灵,平平安安。”我被这气氛打动,鼻子渐渐也有些酸了:希望曾祖父您在天堂能过得好好的。我捧着一束花,轻轻地放在了他的墓边。

  看着家人们默哀着,我恍悟:难怪有人说,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清明,有祭拜的传统,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清明,象征着,清白、明白!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我认知了清明,懂得了感恩,更懂得了孝悌……

家乡的风俗作文7

  最美家乡语,最甜家乡水。鸟自爱巢人爱家,即使离家千万里,也是“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每到端午节来临时,我的脑海就不禁会浮现出奶奶为全家人包粽子的温馨画面。

  在端午节的前两天,奶奶一大早就会从床上下来,开始紧张而麻利地忙着,擦桌擦门擦窗洗地板,最最重要的是包粽子。

  先把糯米、腊肉、红枣和粽叶放入水中清洗干净。再把腊肉切成指头大小的丁状,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不!最关键的一步才刚刚开始呢!

  奶奶要包粽子了,只见她熟练地拿起两片粽叶做成一个绿色金字塔,然后把糯米、腊肉、红枣放进“金字塔”里,用手紧紧按着,再用麻线把粽子五花大绑起来,一个胖胖的粽子就完成了。

  最后一步,把“胖娃娃”放进蒸锅里蒸煮两个小时。不一会儿蒸锅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时间一到,奶奶刚把粽子起锅,我就忍不住伸手去抓。我顾不上烫,把粽子往嘴里塞,粽子软软糯糯的。腊肉的香,红枣的甜,直接在我的.味蕾上炸开了。奶奶连忙说:“别急,慢点吃,慢点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不知有多少年了,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家乡的一个习俗了。我会记住这个味道,把奶奶的手艺继承下来。让家乡的风俗一直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8

  “炼火场景宏大,气势壮观,热闹非凡,表演集音乐、舞蹈、体育、武术、戏曲于一身,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这里,是群山环绕的净土;这里,是山清水秀的净土;这里,是空气清新的净土。这里,是北纬二十八度四十九分到二十九度十九分之间的圣地——磐安!

  这里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最让我敬佩的是这儿举世闻名的民间技艺——炼火!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之一的它,让这儿世世代代生存的磐安人无不感到骄傲!炼火是因人赤脚在通红的火炭上表演而出名,炼火人也都是男性。仪式一般在农历十五和重阳节,同时这也是秋祭活动的重要项目。炼火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流传在我们磐安县的双峰、仁川、深泽一乡。这一活动既有原始社会狩猎后庆祝狂欢场景的不羁,又有神秘崇高的巫术色彩。既有艺术气氛,又不失亲近生活现实,而且还显得更具地方特色些。

  炼火人都是自愿参加,据村里人讲,炼火人要提前三天吃斋后才可以参与。在傍晚时候,村里人已经开始张罗准备仪式了,村民们带着一箩箩的木炭,铺到画有八卦图案的圆形花坛上。炼火人穿着兽皮树衣,头上包裹着豹纹的头巾,倒还真像返回了原始社会一样,但也显得自己与他们格格不入了。看着离开始还有好一会儿,我又瞎逛了一圈。再等我回来时也已经开始了,想必也必定是错过了不少新鲜环节吧。比如:火浴净身、巡行……可惜呀可惜……

  这一会儿有人敲着锣,有人打着鼓,也有人吹着号,气壮山河的气势就像一群野象奔涌而来。震天撼地的强劲似乎要摇裂了大地一样。

  直径大概十五米的木炭已经在熊熊燃烧了。灼热的气流让我们这些围观者都不得不后退些。那些壮汉们手中握着钢刀,上下摆动着,不停鼓舞士气。领头人一声怒吼,就冲进火里头,后面的人也跟着怒吼,跟着咆哮,跟着冲进火里,扬起的火星就像太阳风,肆意舞起。随着一阵风,火星平摊成了一堵火星墙,纷纷扬扬,最后渐渐散去。我们围观的人都被扬起火星的`热气逼后几步,可壮汉和老人们却一路小跑过火炭,而且只有怒吼壮势的表情,并无一丝的痛苦神色。要知道这刚烧红的火炭可是达到七百多度啊!

  领头人拿着钢刀在火炭下一插又一抬,然后再用力一扬,烈火一阵涌起,像涅槃重生的凤凰一样,张开双翅,昂头鸣叫。像这生命之火,激情热烈地在绽放,在诠释,在释放,在呐喊!天哪!这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热烈,生命的执着,生命的伟大!生命不就是如此吗?张扬、沸腾、疯狂、狂野、不羁!我感动了,我惊呆了,我感叹了,我吓住了!这才是生命!这才是生命啊!这样壮观宏伟的场面,又岂是我这稚嫩简单文字所能表达出来的?只有你亲自体验,亲自欣赏,才能体会那种炽热!因为生命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奇之物啊!

  “炼火是浙江省土生土长的汉族原生态民间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赴汤蹈火、勇往直前的人文精神。参炼者赤脚在通红的炭火上表演而不会被烫伤。这种神奇现象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

  这样有着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传统民间文化应该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呀!这是磐安的一部分!更是我们磐安人的一部分!民间文化需要我们去见解,需要我们去保护,更需要我们去传承!让民间文化——炼火,在磐安这块净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这圣火燃烧着磐安,让磐安蒸蒸日上,更燃遍大江南北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门前的小草上,缀满昨夜小雨的露珠。我睁开惺松的睡眼,本想在暖暖微曛的晨风中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早已在厨房里吟唱,睡意便芬芳般散去。外婆说,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纷纷将米团用叶子包好放入江水之中,让鱼虾不去撕咬屈原的遗体,长此以往,便成了一种风俗。”所以,外婆早早就起床,踏着一地的'晨露,在厨房里忙活开。

  在盆里的粽叶,散发着阵阵清香,弥漫了整个厨房。再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糯米,像饮了一夜的美酒琼浆,聚精会神地依偎在一起。只见外婆细细地选几张粽叶,叠在一起,然后将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用酒盅舀了一盅米,填满圆锥,在中间加一颗红枣,再用米压实。外婆的手上下不停地翻飞着,将翠绿的箬叶包裹好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绑上白色的棉线,用嘴咬着一边的棉线头,另一边,左缠缠,右缠缠,绕着粽子的角划过一道弧线,轻盈地打个小巧的蝴蝶结。这样,一个有着四只角,玲珑小巧的绿色粽子精灵就诞生了。我也兴致勃勃地尝试着,可不是漏了,就是粽叶破了,就算魁强包好,也不伦不类。外婆说,这比奥数简单多了,长大后就自然而然学会了!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我身上,痒得发酥。粽子的香味顺着墙壁攀延,迷漫在整个房间里,更浓了。我恍然:清香原来可以生长。这边盆里的糯米和粽叶渐渐减少,那边盆里粽子精灵排起了长队......终于,外婆架起大锅,加入了冷水,点开了火,一只只粽子潜在水底,咕嘟咕嘟地焖煮着。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端午的时光,在那粽子的锅里睡醒,粽子便煮好了,香气氤氲了整个家。

  我迫不及待地取了一只,放在盘中,一股粽香扑鼻而来。细细地揭开墨绿的箬叶,只见微微染了绿色的糯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我第一口咬下去,是叶的清香,与那软糯香甜的米,互相交融,微甜而不腻,黏而爽口,唇齿留香,好吃极了。粽叶层层,糯米黏黏,仲夏的风和端午的梦便在粽子的清香美味中飘荡,飘荡......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有各地习俗,有的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是为了祈求平安,还有的就是为了幸福与吉祥,今年春节,我回到了江苏老家亲眼见证了家乡名为“剪辫子”的习俗。

  这种风俗的规定是凡是六岁儿童,不论男女,都要举行这个仪式,在举行剪辫子这个习俗前,不能剪头发,否则,就剪断了孩子的福气。因为今年姑姑家的孩子满6岁了,所以要举行剪辫子仪式,举行仪式前,还要买两个水壶、两个毛巾、两个书包和两个洗脸盆,买完东西后,我们来到姑姑家,看到门外贴着“童”“喜”两个字,表达对儿童的祝福。进入堂屋,只见被剪辫子的孩子,每只脚各踩三块板砖和三个装在包装盒里的名为“步步糕”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糖和黑芝麻做成的糕点,吃起来既清甜又可口,寓意着每一年都步步高升,开始剪辫子了,由亲戚一人剪一节,剪完后将红包放入孩子胸前的盆中,接着将“步步糕”分给在场的所有人,寓意是将幸福和平安分给在场的人。收到祝福的我心里甜丝丝的,那个举行仪式的孩子脸上也笑开了花,看起来十分开心。

  剪辫子这个仪式算是结束,接下来便是开宴的'时刻了别看吃饭那么简单,这里面的讲究还多着呢,比如,上的肉菜一定要比素菜多,羊肉、牛肉、鱼肉、猪肉缺一不可,孩子一桌,青年人一桌,老年人一桌,由年长者先吃,先上凉菜、汤,后上热菜,煎饼,每道菜口味偏辣,家乡的许多菜都会放许多的盐和红辣椒,这是江苏地区的一种特色。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这就是我家乡的传统习俗,承载在一代又一代人美好的祝福,一代代地延续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既然知道了中国的脊梁是什么,那么房子的脊梁又是什么呢?给房子上梁又有什么风俗和来历呢?

  据我国史料记载,建房上梁举行仪式开始于魏晋时期,到明清时期,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建房礼仪实际上是一种求吉礼仪,人们举行这些礼仪的目的是祈求房屋永固、富贵长久、子孙满堂……人们在这天通常会做一大筐馒头,并在馒头上点上一个大红点。还要买一些糖果在上梁,当天会从楼上撒下来,让人们接住,预示着甜甜蜜蜜。人们还会放鞭炮,也是为了图个喜庆、热闹。

  我家乡那边正巧有一块宅基地,并做了一个新房子,到了上梁这天热闹非凡,全村人都聚在了一起看热闹。

  “噼里啪啦……”鞭炮声响起,上梁仪式开始了!小孩子们听到声音赶忙跑了出来,双手紧紧捂住耳朵,眼睛都眯成一条缝,脸颊两侧红彤彤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兴奋得又蹦又跳。

  一旁的大人们也争当“气氛组”不停的.喊着:“孩子们快来啊,马上就要撒糖果了!快来瞧一瞧,看一看呀!”

  重头戏开始了,舅舅从楼上撒糖果和馒头。孩子们一听到馒头和糖果就更加兴奋了。可是这下孩子们却犯了难,既想拿到地上的糖果,又不想听到这鞭炮的嘈杂声。不知怎么的,平时我连看都不想看到糖果,今天去想和小孩子们一起“抢”。

  直接他们左手捂住耳朵,急忙蹲下去,右手急忙捡糖果,然后疯狂往兜儿里塞,最后急切地站起来,跑回原位数着自己的“战利品”。有些大人们耍着“小聪明”,他们把衣服卷起来,做成一个兜儿的形状,接住撒下来的糖果和馒头。

  看见他们一个个欢乐的笑容,我仿佛觉得这不是在抢糖果,抢的是欢乐。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每个人的老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

  我的老家在东北,东北人都非常热情好客,每个人都笑嘻嘻的迎接客人。在东北过年都要去串门,我的姥姥串门时我总会随她一起去。妈妈的亲朋好友也会来我家串门。

  我最喜欢的是给红包环节,七大姑八大姨都会给我塞红包,我嘴上说着不要,可是手却一直把红包往口袋里塞。等他们都走后,我把红包打开一个小口往里看,哇!大红钞,1000的、500的、还有20xx的!

  在东北我们一家喜欢吃冻货。常见的就是冻梨冻柿子,在吃完年夜饭之后,把冻梨和冻柿子放在水里解冻之后再吃,吃了以后可以解酒。解腻。冻梨和榴莲的.“口号”差不多,“闻着臭吃着香”而冻梨虽然表面是黑的,但味道可一点都不差。冻梨的汁水非常多,酸甜可口,直击人心。

  东北人吃什么都可以冻,也就是万物皆可冻。大家在冬天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迎着寒风开吃冰棍,在原来,大街上摆着一箱的冰棍,随便你挑,买多少你自己拿,买多的连箱子都送你。外省人看这现象称为“雪糕堆在地上”卖的奇景。

  这就是我的老家,东北!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要说到春节的习俗,那我知道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亲访友啦,贴春联啦,吃饺子啦!简直是多的数不胜数。但是对于我这个美食爱好者来说。最最期待和喜欢的,当然还是吃汤圆咯!

  汤圆味儿好,做法很重要。这不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又要准备吃汤圆了,我也不时会在厨房中打打下手。

  汤圆一出锅,顿时就香气四溢,让人闻了就垂涎三尺。

  终于可以吃汤圆啦!此时的我心情真的兴奋极了,迫不及待地想吃到今天的汤圆。过了一会儿,餐桌盘的人都到齐了,汤圆也一碗一碗的端了出来。我手里拿着筷子,看着碗里那又鼓又热的汤圆。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我碗中夹起一只汤圆,然后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噻!这味道简直是妙不可言呐,那软软的面皮还有那又香又甜的馅儿,只直朝我的喉咙“奔去”,这滋味,可真是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汤圆,在某些地方又叫“团子”,让人有一种在新的一年能够团团圆圆的美好期盼。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对我喜欢的这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团团圆圆的美好期盼。

  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就开始做汤圆吧!希望今年的春节你也能吃到美味的汤圆,在新的一年中你也能和你的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有一种糕点,它小巧,它玲珑;有一种糕点,它软糯,它香甜;这种高颜值的糕点便是我家乡的方糕了。人们在新春佳节时互相馈赠,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过年吃糕成了我们上海本地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种习俗,如今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之一了。

  美味的方糕,甜糯可口,教人一吃就停不下嘴,不过,最让我回味的,还是自己亲手做的方糕。

  那是在松江的`幸福老人村。春节前夕,我们应邀为那里的百岁老人亲手制作方糕。一路上我就兴奋不已,因为从小方糕吃了不少,亲手做还是第一次!

  肃静的村庄,此时却热闹非凡,大家都热火地忙碌着。雪白的面粉已经筛好,就等着我们把它们压制出来。

  在师傅的指点下,我兴冲冲地上阵了,先把面粉小心翼翼地倒入四四方方的大磨具里,里面有一个个小格子,要将他们一个个填满,然后加上豆沙芝麻枣泥等各种馅料,最后再覆盖一层面粉,雪白的面粉撒上去,好似天空中轻舞飞扬的雪花!面粉倒完就开始要压制了,师傅再三嘱咐,这是最要害的一步了,必须要压得紧实,不然一会儿脱模的时候可都要洒了。我小心翼翼地压制完,但脱模的时候还是失败了,洒了两块。师傅边做边笑着对我说,脱模讲究的就是“快准狠”,因为面粉太柔软了,手一抖就会洒。话音刚落,只听“啪”的一声,脱模成功,一块块雪白晶莹的方糕就做好了。

  在几次的失败后,我的方糕最终做成了。看着师傅将它们放进蒸笼,我不仅期待万分。这小小的方糕,想要做好还真不简单呢!

  半小时后,我的方糕出炉了,它们小小的,白白的,安肃静静地坐在那儿,清香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人不忍下手。我第一时间和村里的爷爷奶奶分享了亲手制作的美食,看着他们享受地品尝着方糕,我觉得嘴里的糕更香甜了。是啊,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方糕在商业化的生产下,变得“唾手可得”,但吃在嘴里却总好似缺少了什么。我想,应该就是少了那份温暖的味道吧。

  在那个严寒的冬日,这份糕,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温暖。我想,不管未来我身在何方,这份方糕的温暖,家乡上海的温暖,将永恒留在我的心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宝清,一个坐落于东北的县城。

  虽没有高大雄伟的建筑,也没有远近闻名的景色,但在宝清人的心里,这座与世无争的小城,正是我们心中的全部,人们朴素的性格,极具风味的小吃,具有特色的民俗,都是我们留恋它的原因。

  东北,冷的'代名词,哪怕是立春,也仍旧是一片白茫茫,宝清人爱杀猪菜,就像北京人迷恋北京烤鸭,在冬天,严寒也抵不住我们火热的心,叫上几桌亲戚,在一起喝喝酒,打打牌,唠一唠家常闲话,小孩儿成群结队,到外面拉爬犁,转冰上陀螺,到了饭点,再端出用酸菜,血肠,五花肉做成的杀猪菜,边吃边唠,其乐融融。

  不仅杀猪菜,汤子,粘豆包,白瓜子也都是宝清不可缺少的小吃。因为天冷的缘故,这些食品更容易储存,逐渐的成为宝清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你尝试过在冬天钓鱼吗?对于宝清的钓鱼爱好者,这些都再平常不过,与两三个好友,来到冰厚一米的水边,用专属的工具在水面凿出两个洞,搭上帐篷,摆上炉子,坐等鱼儿上钩,虽然外面寒风刺骨,但炉子温暖的火光,与朋友之间钓鱼的快乐,将这份看似难熬的时间,赋予了别具一格的乐趣。

  说到这里,怎能不提到扭秧歌?伴着锣鼓,人们穿着鲜艳的服装,舞着,舞着,期间既有20多岁的小伙子,也有60来岁的大爷阿婆,还有一群玩玩闹闹的孩子,好不热闹!

  每个人对于家乡,都有着同样的感觉,宝清,一个坐落于东北的县城,地冷,心不冷!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作文(精选)04-04

家乡风俗的作文03-19

家乡风俗作文02-07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11-25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11-27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1-01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11-05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10-22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10-14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