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3-11-25 08:59:20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1

  爸爸妈妈是湖北天门人,而我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担心我水土不服,并不经常回老家,上学后又由于学业繁重,回老家的机会就更少了。不管爸妈工作多么繁忙,一年一度的春节我们却是雷打不动地回外公外婆家过年。

  在外婆家过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除夕团圆了。老家的除夕甚是隆重,一大早外公外婆就到集贸市场选购食材,有鱼、猪肉、牛肉、各类蔬菜、水果……采购回来后外婆和舅妈就到厨房开始准备团圆饭了,外公负责打扫房间,我负责写对联,舅舅和爸爸妈妈负责挂灯笼、张贴对联。等一切准备就绪,厨房里已经飘来浓浓的饭菜香,这时候表姐和表弟会被安排去叫大姥爷(外公的哥哥)一家来团圆。

  开饭前,外公总会放一架超大的鞭炮,听说鞭炮响的时间越久,代表你来年的日子过得越红火。

  这么多人,一桌是坐不下的,外婆一般准备两桌菜,大人一桌,小朋友一桌,家里的女性大多和小朋友坐一桌,一来可以照顾小朋友,二来方便随时添菜、添饭。团圆饭一般准备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天门特有的'粉蒸肉、蒸排骨、蒸鱼、蒸菜是必不可少的,一整条红烧鱼每年都不会缺席,但是每次红烧鱼上桌后妈妈都不忘提醒我不能吃,而要留到第二天吃,寓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菜肯定是一道甜汤,寓意甜甜蜜蜜。

  席间,外婆会准备一些酥饼,酥饼内芯包有红糖,表面会撒上一层芝麻,一口咬下去,一层一层的,很酥脆香甜,味道有点类似千层酥。做酥饼是一门技术活,要有一位面点师傅提前准备好酥饼皮、酥、糖材料,一切准备就绪后,师傅负责擀皮,其余人员分别负责擀酥、包糖、压平、烘烤,一般五六个人流水线作业,大半天时间就能准备一大筐酥饼。由于外公熟通酥饼的做法,从腊月中旬起,会被亲戚朋友轮流约到家里帮忙做酥饼,很少呆在家。

  当然,还有我最爱吃的糍粑。老家腊月里,家家户户都会打糍粑,纯手工的,煎熟后,沾一点红糖,轻轻咬一口,软糯不粘牙,糯米的香味在口腔里打转,咽下去,回味会送到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久久不会散去。

  吃完团圆饭,我们会祭祖,按照旧日的说法,成年男性和儿童要去祖先的坟前点一盏长明灯,告慰祖先,我们一切安好。

  爸爸妈妈小时候对过年有一种偏执的期盼,与其说是对年的期盼,不如说是对新衣和各种糖果的期盼。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回老家过年已不再关心能吃什么,更多的是对团圆的期盼,是对亲情的守护。

家乡的风俗作文2

  逢年过节,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我的家乡在春节也有着一些独特的风俗。

  在《北京的春节》中,在春节初旬会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而我们这里却不是的,我们也熬腊八粥,却不在春节熬而是在腊月初八。我们这里不泡腊八蒜却会蒸包子,各种各样的馅,有豆沙、肉、萝卜、糯米等。豆沙会在前几天就做好,而其它的则是前一天做好。第二天,便会早早起床揉面团,放到一个大盆里揉上好久,然后把盆口用保鲜膜包好放到温度高的地方让它慢慢地发酵。只有等到面团非常黏糊,并且膨胀的很大时做出来的包子才有彭松的口感。我们这儿还会做一种团子,叫作猪油团子,只有过年时才会做,吃起来有些甜味和油腻的猪油味,制作前期需要将猪油切成小块并裹上白砂糖放入冰箱冷藏。制作时先将面团揉好,拿出巴掌大的一小块捏成一个近似火山的'形状,在“火山口”放一小块猪油,上面镶嵌着一颗花生米,然后就可以放入锅中蒸了。出锅时虽然面团很黏,但是猪油很香。

  我的家乡最热闹的一定是除夕了,上午除夕家家都有忙碌的身影,家家饭做的都很香。大路上安安静静一个人都没有。但到了下午就不同了,有的忙着贴春联,孩子们到小卖部买来小擦炮在盒子上一擦,随着“砰”的一声喜悦的心情便随着一阵烟出现了。

  一转眼就到了大人工作小孩上学的日子了,生活又恢复了以往的样子,但却给愉快的春节增添了一丝色彩。

家乡的风俗作文3

  春节正悄悄的跟着冬天的脚步来了。你看,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挂起了喜庆的红灯笼,整个世界都变得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腌咸鱼、炸丸子……还要为孩子们买新衣服,发压岁钱,希望他们在学业上能更上一层楼,天天开心。虽然有些累,但每个人都开心的笑着,流露出非常幸福的神情。中国红,在这一天可谓是最受欢迎的颜色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红包等,红色在中国人的眼里是吉祥的颜色,是幸福的颜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忙外的,小孩则由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一起去放烟花炮竹,一道道美丽的烟花划过了天空,时而犹如一条条彩色的飘带,时而则如一片闪亮的繁星散落,漂亮极了。清脆的爆竹声也打破了寂静的夜晚,在我耳边久久回响。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一首诗:《元日》“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

  “吃饭喽!”我要吃这个,我要吃那一个。孩子们吃着、笑着、说着,大家欢天喜地的接着红包,相互祝福着,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

  烟花闪烁,鞭炮引吭,过年的气味儿弥漫在空中,沁人心田。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喜欢吗?

家乡的风俗作文4

  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热闹的不得了,老人们在家剪窗花、贴春联,大人们都在做团圆饭,包饺子;小孩子们则穿着新衣服在外面放鞭炮,到处都呈现着过年的气息。

  除夕这天,没有人会睡懒觉,因为这一天会有好多事儿干呢。一大早,家家户户都拉开窗帘忙碌起来。

  小孩子们却没有那么忙,虽然也会早起,但只是为了出门一起和小伙伴们放鞭炮,按照家乡的老风俗,每个人都要放一放鞭炮,说可以赶跑心中的年兽,让自己在新的一年没有心理负担,这些还是我从爸爸口中得知的呢。

  到了晚上,小孩子们从外面回来,老人们也已经把春联和窗花贴好,都坐在饭桌旁等着吃团圆饭。没过一会儿,香喷喷的`团圆饭被端了上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盘一盘的饺子,小孩子们都流出了口水,想咽也咽不回去。

  不知是谁打开电视机。春晚的节目映入眼帘,小孩子们和老人们喝着果汁儿,大人们喝着酒,大家都在谈论着一年的光景,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年味儿,充满了家的每个角落。

  吃过团圆饭,便到了除夕夜的最后一个环节——赏烟花。12点的钟声一响,人们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买了烟花的放烟花,没买烟花的人赏烟花。天空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烟花,烟花形状各异,漂亮极了。

  除夕夜就在这美丽的烟花中完美谢幕。家乡的除夕夜虽然平凡,但它点燃了人们心中对新一年的向往。

家乡的风俗作文5

  “细伢儿细伢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听到这首歌谣,我就知道,家乡的春节就要来了。

  在腊八这天,人们都要喝上几口热乎乎的腊八粥。春节的序幕便由此拉开了。腊月下旬,人们便开始做过新年的准备了。买年货、买新衣。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每家每户都要祭灶神以庇护一家平安和丰衣足食。腊月二十四,这是约定俗成的“除尘日”,全家人都一起大扫除,辞旧迎新。除夕来到了,人们贴春联、放鞭炮。从早晨开始,便不绝于耳。

  春节的高潮来到了。无论是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一大早,我就跟爷爷和奶奶道贺:“新年好!”中午之时,先祭祖,奉上自家做的饭菜。之后,便可享用午饭。吃完午饭后,我和家人一起去亲戚家拜年。无论遇到谁,都要说:“新年快乐”。每户人家都准备了瓜子、葡萄干等来招待客人。并还其乐融融的聊天呢。一下午的拜访结束了。家人们都给了我压岁钱,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夜晚来临,邻家的孩子正玩烟花呢,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在空中划过。远处,一道道烟花在空中绽放开来,既明亮又格外美丽。春节,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至今,我还记得每一年的春节,是那么美好又快乐。

  家乡的春节,的确是一个美好的节日。这是一年中,人们最喜爱与向往的节日。每一天都是热热闹闹的,也是团圆美好的。春节,它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6

  我的家乡坐落在安徽省的一个小县城中——涡阳,它也被称为“老子故里,道德之乡”。在我们这,每逢过节都特别热闹,特别是春节,是我们这最盛大、最重要的节日了!

  在春节前一天晚上,我们家所有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其乐融融,代表着阖家欢乐。在这天晚上,我家中每个房间至少放了一支蜡烛,说要守岁,而小孩守岁是替长辈祈福长命百岁,一晚上都不能睡。

  半夜,爸爸突然把我叫醒,让我收拾收拾去上坟,我一看才知是凌晨三点了。我坐在车上昏昏欲睡,完全不知道要做什么。到地方后,爸爸叔叔把鞭炮都缠在坟上,贴上烧的纸,开始噼里啪啦地祭祖,还让我们这些孩子去和大人一起磕头,以表对长辈们的尊重。

  折磨了整整一夜后,到家我也不困了。终于到了孩子们最期待的环节,准备磕头要红包。在我们这,只要过了冷晨十二点便可以磕头,但过了中午十二点就不能磕头了。到了春节早晨吃饭,家家都吃素扁食,因为老天爷不吃荤,还表示不能再像以前昏昏沉沉了,要在新的一年清清醒醒,打起十足的精神学习和工作。

  吃完饭后,就要贴春联了,里里外外都是喜庆的大红色,大门前还挂了两盏会发光的灯笼,院子内贴上了各种各样的年画。过了一会儿,我们这些小孩便出去买鞭炮,买了一大堆回家后,我们就到处炸东西,还被大人们训斥了一顿,说不要随便乱炸。可我们哪听得进去,拿着炮,一路火花带闪电,到了奶奶家要压岁钱。

  我们还没玩够,就到了中午吃饭了。在这一天中午,我们都在一起吃饭,也方便于增进家人的感情,大家全围在一张桌子上,没有一个人缺席,有说有笑的,好不热闹。饭菜也十分丰盛,鸡、鸭、鱼、肉样样俱全。

  到了下午,爸爸和叔叔们带着我们一大家子的人去了老子庙玩耍,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见地上掉了把剪刀,想拿起来玩玩,但奶奶却不让我碰,说春节这天忌动剪刀,剪刀应该在除夕就扎起来。

  晚上在吃饭前一会儿,我想起早上爸爸去别人家拜年,而弟弟毫不知情,认为爸爸不要他的场景,又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但堂哥扔过来的一颗炮把我吓了一跳,我拿着炮就追着他炸,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这真是春节特有的热闹。

  到了吃团圆饭的时候了,我不禁默默感叹:啊!春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能让人们感受到一家团聚的`快乐,让过年更有意义,让从古流传至今的风俗习惯传承下去。春节的风俗一定会让更多的人感到快乐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7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而我们广东在过年时,一般会去逛广府庙会。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的广府庙会。

  我查资料得知,庙会风俗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关。东汉时期,佛教与道教传入了中国,后来在唐宋时,他们又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许多宗教活动,他们还各自的宗教活在动上加了许多娱乐项目,如舞蹈、戏剧、出巡等,后来经过民间的凡夫俗子不断随喜添趣,就成了今天的广府庙会了。

  上一次,我们去广府庙会时,看了许多表演,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吹糖人了。

  糖人,一定是许多小朋友所馋的东西了。那次,我无意经过那位吹糖人师傅摊位,看见那位师傅在教一个小朋友吹糖,那可不是平面造型的糖人哩!而是立体的,里面是空心的'糖人,我嚷着闹着让父母给我买一个,他们拗不过我,只好同意了。轮到我时,我选做了只老鼠,那位师傅让我过来和他一起做糖人,那位师傅先将饴糖,揪下一团,揉成一个球,用食指沾少许淀粉压一个洞,再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程度时,迅速折断糖棒,再把另一只手里压扁的饴糖从手心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就可以吹了,师傅让我在管口那儿吹了,我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直到那位师傅笑着喊:“停,吹久了是不会成功的,只能打回原形”。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管状的糖块经我这么一吹就成了一个薄皮中空的扁球状,再经过师傅那双灵巧的手拨弄,一只翘着长尾巴,活灵活现的小老鼠一会儿就捏好了。我想:这么晶莹透亮,可爱的小老鼠,谁会舍得吃了呢?

  我们还看了许多活动,例如,舞醒狮等。我们看见了领头的红醒狮随着鼓声舞动了起来,顿挫有力,接下来和五只色彩斑斓的醒狮从最低的桩舞,一跃起跳上了最高的桩,领头的红醒狮突然立了起来最后,人们掌声如雷,原来这是寓意来年步步高,鸿(红)运当头!我也十分激动地鼓起了掌。

  热热闹闹的广府庙会,让我记忆犹新,我喜欢广州的广府庙会,因为它是那么的多姿多彩,让我感受到欢欢乐乐的传统年味。

家乡的风俗作文8

  家乡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三水区乐平镇范湖元下村,在那里有一个风俗——挂灯。挂灯就是在明年的正月十二晚上,凡事一年之中村里生男孩的家庭都要举行挂灯,这灯的制作是用彩纸和竹条制作成一个梯形状大约一平方米的纸架下面挂两个小灯笼。

  挂灯在正月十二晚上八点开始,挂灯的那户人家请亲人们吃饭,吃完饭,村里挂灯的那几户人家全部按照先后顺序来到我们村的祠堂前集中,由先生第一个小男孩的父亲把纸灯笼和一串大约有几十米的爆竹和纸灯一起挂在一个高十米的门架的吊钩上,剩下的放在地上一字形沿村前的.路排开。全村都会从村里跑出来观看,挂灯的第一户人家的父亲就会爆竹点燃,那户人家的亲人朋友就会同时燃放烟花一边听着鞭炮声,一边把烟花点燃,整个村顿时热闹起来,把整个小村照亮了。当第一户爆竹后,接着第二户人家挂灯,燃烧爆竹,一直轮下去,挂灯人家的亲朋好友在烧鞭炮结束后就聚在一起,来到村祠堂和主人家一起吃年糕和饺子等,亲朋好友的孩子们就会到那户挂灯人家的家里拿各种各样的烟花一起来到祠堂门口的空地上燃放以表示庆祝。最后村民庆祝完后,就对那户挂灯人家说一些祝福语,然后离开各自回到自己的家。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挂灯风俗,这传统的节日真是特别,因为在我们村里只有生男孩的家庭才举办这个风俗。而且在整个三水,只有范湖元下村才有这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有一幅画需要八十一天才能画完,不多不少,正好八十一天。这是什么画呢?

  没错,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冬至“数九”图。“数九”,相传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漫长。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

  又是一年冬至,我和父母走在街上,打量着一旁的各色小摊,我们在一家售卖着九九消寒图的店铺前停下了脚步。这九九消寒图有两种:一种是双钩描红书法,有“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和“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还有一种是一枝有九朵梅花,每朵有九个花瓣的梅花。最终,我们选了那幅九朵梅花的。

  回到家,我们把那幅九九消寒图挂在了墙上,并且拿出一杆毛笔,蘸着曙红的颜料轻轻画在了一个花瓣上。画完后,我问爸爸:“数九这个习俗有什么寓意吗,为什么要这样呢?”

  爸爸笑着回答说:“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很有趣的节日,而且特别有纪念意义在。只是小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画的九九消寒图,有意思多了,不像现在,都是买的。”爸爸面露惋惜之色。我也跟着叹气。

  突然,我想到家里有毛笔,有墨汁,有颜料,不正好可以自己制作吗?我们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因为之前学过国画,所以画起梅花来十分顺手,先蘸上浓墨,调和适量的淡水,在试笔纸上划了两下,见到色彩适宜,才放心地画起来。线条有疏有密,有的留白,有的浓墨重彩,当最后一瓣花瓣的那一勾完成后,我望向爸爸,他正在一笔一划地写着“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他把宣纸覆在打印好的样子上,用墨笔勾出他们的轮廓,让我感觉就像印刷的一样。

  我们总共画了三幅九九消寒图,家里三个人一人一幅,在这样寒冷的日子,每人每天一笔,或欣赏,或调侃,既其乐融融,又书写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我的故乡在许村镇上九村。那里不仅群山环绕溪水环流,令人神往,还养育了一代勤劳的人民。他们每逢节日都要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尤其是中秋舞龙,别具一格,令人陶醉。

  记得中秋节的前夕,家家户户都扎起大龙、小龙。龙王爷是由村里的老前辈统一扎的。一根根稻草在前辈们巧手的编织下,变成了一条栩栩如生的大龙,真是活灵活现。

  中秋节到了。白天,一条条龙还沉睡着,等到天一黑,一条条龙都活跃起来。

  你看,舞龙队伍出发了,个头高的小伙子扛着龙王爷的头和尾,稍矮的站在中间高举着龙王爷,多么威风啊!龙王爷旁边站着两个手拿锣鼓的长辈,一路鸣锣开道,锣鼓声震耳欲聋。

  紧随其后的是各家各户自己编织的大小龙,它们由各家小孩扛着,兴高采烈地跟着龙王爷舞来舞去,热闹非凡。那村子简直成了龙的天地,龙的`海洋。整个村子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龙群在一位男孩的指挥下,从后山的庙里舞到前街,挨家挨户拜访。每到一家门口,就把龙王爷的头对着正门,意味着福气临门。然后孩子们就高喊着:“龙来,龙来,一年四季大发财。”边说边把龙左右摇摆着,真有趣。主人听见喊声,欣喜若狂,喜洋洋地从屋里走出来点燃早已准备好的香,拜了三拜,便将香插入龙王爷头上,随后又从衣兜里掏出红包递给指挥的男孩。龙王爷见主人那么慷慨,又带头使劲舞了起来,欢声笑语时时在村子上空回荡。

  一圈下来,龙身上插满了香,红光锦簇,象征着福气已经降临到整个村子里。

  接着龙王爷又带着小龙去拜访前村的农户。此时如果迎面走来别村的舞龙队。我们就会擂鼓呐喊,龙王爷就立即与他村的龙王爷展开激烈的搏斗,显示我村的威风。

  前村拜访一圈后,龙群又敲锣打鼓来到公路上横腰拦下,只要有车来,孩子们就将车围住拼命舞龙,司机们立即下车拜龙掏红包,哪怕一元、两元,孩子们也会给司机放行。因为那就是风俗。

  最后,龙群如红流般来到玉米桥,大人小孩一齐将龙扔入玉米桥下,并敲锣打鼓,口念咒语,恭送龙群上天为人类造福。

  此时,中秋圣典才拉上了帷幕。真有意思。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我的家乡位于湖南省娄底市,那是一座繁华的都市,却不乏家乡风俗特色吧!

  提到祭祖,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在我的家乡可谓是家喻户晓。在恍惚中,仿佛又回到了上次寒假回老家的情景……

  新年的第一天,一大清早我被闹钟闹醒,望着窗外还没亮的天空,脑壳还有些许发蒙,我揉了揉双眼,伸了个懒腰,扭头看了下放在床头的`闹钟,才5:30。睡眼朦胧的我真想再眯会,于是我径直躺下去,但瞬间,被一个强有力的手臂拉了起来,妈妈兴奋地对我说:“瑶瑶,快起来,今天可不能睡懒觉。”

  镜头一转,我们一起来到客厅,满脸微笑的外婆手里拿着一沓红包,看到红包,瞌睡虫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我蹦跳着来到外婆面前给外婆拜年,并说了几句亲年祝福语。外婆笑咪咪地望着我,将手里的红包一个个递给我们,拿到红包后的我们个个乐得手舞足蹈。

  简单地吃过早餐,我们大家就动身来到了目的地—一座大山上。

  外婆从她的红袋子里小心翼翼地拿了拿出一碗扣肉,一碗鱼和一只鸡,轻轻地放在墓前,接着拿出一包香,拆开包装纸,慢慢地抽出3根,交给外公点燃,外婆手里拿着香,缓缓地跪在地上,嘴里轻轻地嘀咕着,接着她朝墓前一下接一下地叩着头,神情严肃。大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跪在地上,皱着眉叩头,而我们几个小孩子却跟玩似的,装模作样地动了动嘴。

  外公从另一个红袋子里拿出一沓厚厚的黄色纸钱,让我们一张张撕开,完成后我们整齐地跪在地上,开始烧纸钱。听大人说,这是为了让我们的祖先在另一个世界可以不愁钱花。我们不停地烧,火越变越大,我看呆了……一阵突如其来的热气扑向脸上,我连忙往后挪挪身体,用手捂着脸蛋。

  接着,外公像变魔术一样拿出一大串鞭炮,下一秒,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彻山间。睁开眼,却是另一番景象,到处都是白雾,白茫茫一片,看不清一个人影,我大声说话却被这鞭炮声覆盖的严严实实,过了好久,白烟逐渐消散在空中,鞭炮声仍在山间回荡。

  春节祭拜,是我们对老祖先的孝敬与怀念。它告诉我们要懂得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传统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去年的除夕,是我最难忘的一天。远在外地、多年未回家的爸爸妈妈回家过年了,我们全家最终团聚了。此时此刻,全家人围坐在一桌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爸,这几年,你辛苦了!”我爸爸举起酒杯对爷爷说:“感激你对孩子们的照应,来,我敬你老一杯。”奶奶一个劲地给我们姐妹俩夹菜,全家人吃呀,喝啊,一个个笑容满面。我和妹妹更是欢乐无比,因为在农村,我们小孩子平时根本上不了饭桌,今日却能够像大人一样围着桌吃,尽情品尝着丰盛的美味菜肴。

  吃过饭,大人们收拾饭桌,我们小孩子耍耍闹闹,等着爸爸妈妈给那盼望已久的压岁钱。不一会儿,爸爸妈妈喜气洋洋地将包好的大红包交给我和妹妹,妹妹拿着后乐得手舞足蹈。我郑重地打开一看,里面有10元钱和一张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写着:“祝萱萱新年欢乐,学习提高!”我顿时乐坏了,虽然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并不多,但却表示了他们的.一番心意,那张小小的卡片,饱含了爸爸妈妈对我的无尽的爱。当时,我激动得差点流出眼泪来。

  “嘘……啪……”四处响起了烟花声,我跑出门一看,一朵朵烟花陆续上升,半空中犹如布满了五彩的繁星,顿时,整个世界便变得姹紫嫣红。一束束各色的火花如彗星坠向大地,使黑夜变成了白天。我的爸爸也拿出烟花,只见他点燃烟花上的导火线,一瞬间,只听见“嗵”的一声,一束烟花便升上天空。我抬头仰望,只见空中如彩星闪烁,美丽无比。在此起彼伏的烟花声中,爷爷奶奶乐呵呵地说:“此刻的时代真美啊!”许久,响声渐渐消失,整个世界逐渐恢复了宁静。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继续放烟花呀,别让除夕夜缺少热闹呀!”“嗵……嘘……啪……”一声紧之后一声又热闹起来了。直到半夜,那热闹的场面才渐渐消停了,人们慢慢地进入了梦乡,但还有许多地方洋溢着笑声。今日,一想起当时那壮观的情景,我还想停在那一刻,停在那充满欢乐祥和的世界里。

  这个除夕,是我最难忘的除夕。因为它热闹,因为它充满欢乐,更因为它让我享受着爸爸妈妈在家时的温暖、幸福。这个除夕,我完全沉浸在爸爸妈妈对我的祝福和关爱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一到春节,家里就会变得热闹起来。村里与我们家有交集的人们轮番登门拜年,前院里的人来人往,使得平日里窜东窜西、昂着个短脖子、到处烦人的鸡都变得温顺起来,一个个都缩在笼子里不敢吱声,小而圆的眼睛鼓着,愣愣的看着过往的人。那只年迈的黑狗也蔫了,耷拉着耳朵趴下身去。

  一群脸上脏兮兮的小孩叫着跑着、蹭着我的肩膀朝村头跑去了。后面还有个扎着俩小辫的小姑娘,抱着崭新的.娃娃,穿着明亮亮的红色棉袄,吸溜着鼻涕喃喃道:“糍粑…糍粑……”也朝着村口去了。

  我实在耐不住凑热闹的那份心,于是同家里人说了一声,拉上表哥匆匆朝村头赶去。

  村口的大树下已经聚集了好些人,大家七嘴八舌,讲着飞快的、我不怎么听得懂的方言。一个先前来过我家的婶婶笑着凑过来与我搭话,噼里啪啦的从口中说出一大串让我不知所云的话语,只能勉强听懂其中几个词的我窘迫地揪着表哥的衣角,尴尬地笑着点头听着。表哥低头一看我这样,笑着用流利的方言接过了婶婶的话,我如释重负。

  人群的声音变得愈发嘈杂,有两个壮汉端来了一大锅蒸好的白饭,在寒冷的天气里,腾腾冒着白色的热气。他们将白饭倒入一个厚实的木桶当中。拿起两根比我胳膊还要粗些的一人高的木棒,你一下我一下地捶打挤压着那冒着热气、飘着米香的白饭。

  我看见晶莹的饭粒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小,越来越少,渐渐成了一个大米团。捶饭的二人皆是满脸通红,“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身边的姑姑婶婶在催打米饭的过程中不断地帮着两位壮汉擦汗,这时看起来也有些疲了。

  又有人从家中拿出了擦洗的锃亮的大铁板。大家向旁边小卖部看店的老爷子借了几十张塑料小椅子,一群人围坐在一起纷纷从大米团中揪出大小匀称的小米团子,揉成圆形,放在铁板上。这个大米团刚做完一半,那边又有人开始锤米了。就这样捶了好几锅米饭,村中的妇女揉出了好多白嫩的米团子,和房门一样大的铁板都摆满了七八张,这才终于停下。

  下午让凛冽的寒风一吹,原本软软糯糯的米团子都变硬了。乡邻们又拿出不知刻了什么字样的红章,挨个印在发硬了的米团子上,米团子就正式变成了米糍粑。村中几个年长的人和爷爷说着“新年好“将糍粑分给各家各户。拿到糍粑的乡邻们说着依旧让我听不懂的高兴话,喜气洋洋地回家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正月初一迎喜神。在我的老家甘肃,初一迎喜神可是件头等大事。

  老家初一迎的喜神,据老人们说,是商朝的纣王。生前他虽然昏庸无度,却最是知道人们想要什么,在他死后,被姜子牙封为喜神。

  初一一早,天光乍亮我就起了床,往外一看,天上纷纷扬扬地下着大雪。在等妈妈喊我出去时,我忍不住在屋里转来转去,想象着迎喜神的热闹场景。感觉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妈妈才喊我出去。一出门,雪不知何时停了,一片素白遮住了屋顶,掩住了地面。两盏大红灯笼挂在门前,下有一副春联,黑墨红纸白雪,墙上还挂着几串辣椒和玉米,相称出一幅温馨而热闹的画面。正当我在为这幅景象着迷时,一只穿红带紫的驴子闯了进来,却并不显突兀。它两耳边各扎一朵大红的布花,衬着绣了金线的绿布叶子。身上还披着一张开着大朵鲜花的毯子。为这幅宁静的画面自顾自的添了浓墨重彩而又充满生机的一笔。

  在路上,妈妈解释说:“迎喜神,就是沾喜气,期盼当年能够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所以,毛驴也要去迎喜神过年啊。”到了迎喜神的地方,人们都端着盘子,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从盘子里拿出贡品,堆三个土堆,代表的是“天”,“地”,“人”。在三个土堆上各插三支香,磕完头,大家就各自散开了。

  村民们虽被寒风吹的脸颊通红,却热闹非凡:小孩子们奔跑着,追逐着,欢笑着;青年人们聚在一起,神采奕奕;妇女边跺脚搓手取暖,边互相谈论着今年的收成,街坊邻里的消息;老人们点上一袋烟,拍拍自家的家畜。有的人还提了鸽笼来溜。

  几个半大的'孩子蹲在地上,为首的小心翼翼地伸出一根香,用香上的火点燃鞭炮的引线之后拔腿跑开,又迅速凑在一起,捂着耳朵抱住头兴奋的注视着鞭炮炸开。我在妈妈的怂恿下拿了一串鞭炮。我一边在心中反复回想点燃鞭炮的过程,一边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来点鞭炮,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身后突然传来了一阵地动山摇的爆炸声。回头一看,几个青年人又伸出手去点一个大炮仗。我急忙蹲了下来,捂着耳朵跃跃欲试地向前看去,又是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几只飞禽从树丛中飞了起来,孩子们拍着手欢呼起来。

  看着此情此景,我想,迎喜神,不仅是求个合家平安,来年风调雨顺;也是为了乘此机会,好好的说几句话吧。迎的,应该是人心的距离吧。

  鞭炮又炸了开来,天上下起了雪,化作了幸福融化在乡亲的心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每个地方的风俗都大不相同,过春节也各有讲究。我的家乡温州,在春节时到处都会充满喜庆,每年除夕,都会让我心跳加快,激动万分。

  温州人大多都是在外做生意的,因此不管是在春节里出现的吃,穿,肯定都是有好的`祝福蕴含在内。

  我的家乡也都会把春节看得很重。凡是到了除夕夜,就会叫上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吃饭,当然就要买菜,一般都是大鱼大肉和年糕。而“掸新”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具体来说就是“大扫除”。

  太阳又沉了一点儿,妈妈把砧板拿出来,开始做年夜饭了。她从袋子里拿出了大块大块的腊肉开始切,只见手起刀落,腊肉就在均匀而有规律的切菜刀声中被削成了片状。往锅中倒油,再把腊肉全部放进去,还和白汉玉似的,长方形的年糕一起翻炒,让水分紧在里面,散发着腊肉和蔬菜的香味。年糕爽滑可口,入嘴粘而不腻,是年夜饭中温州人最爱吃的,也代表着“年年高”。大概过了二十来分钟,饭就做好了,中间摆上主菜,外边摆上装着特色小吃的高脚碗,这,就是“盘头”。大家欢聚一堂,有说有笑。

  吃过晚饭,天也早已黑了,我们在离家二十步地上燃放烟花,我总是用一根小木棍,远远地伸长了手去碰引线,只要冒出火花,就迅速逃跑。

  我们没有守岁的习惯,所以除夕就到此为止了。家乡的除夕就是这样,喜庆隆重热闹。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09-02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9-30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7-21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10-22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10-24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10-10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0-13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10-14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11-05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