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24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作文 1
壶镇镇地处丽水、金华、台州三市的交界处,位于缙云、永康、磐安仙居四县市腹地,自古有“浙南北窗”之称。传统饮食以“粥捞饭”为主体,配以五谷杂粮。番莳、洋芋为主要副食。特色风味食品主要有:土索面、橡涂、千层糕、榛子豆腐、敲肉羹、烧饼、米炮糖……在传统民间娱乐中有演戏、迎灯、迎案,其中规模最大是迎案,队伍多、表演形式五花八门、内容丰富。此外,还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富有特色的缙云壶镇话!
一、壶镇米炮糖制法:糯谷浸泡于水,数日后捞起,置饭甑内蒸熟、洒干脱壳即成“发米”,大火将“发米”炒成“米炮”。冷却后加入花生米等和食用彩丝,以煎好的麦芽糖搅拌,经压制、芝麻敷面,切片包装。技师专门加工制作最佳。
二、索面卵:家来客人,或家人生日,以索面卵招待。索面即土制面条。大碗底垫肉片,索面堆成"丘",上封炒肉条,鸡蛋饼盖顶,或置剥壳白蛋一双。
三、迎灯:大多在元宵节进行。种类以龙灯为主,有板龙、鞠龙、布龙等,另有狮灯、台阁、转车以及花样繁多的.花灯。板龙少则数十洞,多则数百洞,长达数百米。迎前由各家自行糊制,迎时点炮拼接,鸣锣开道,所到之处,鞭炮相迎,外村设饭茶招待,并以糖果,粉干等相赠。其时春苗初秀,龙灯出村,进入麦田,称"龙踏麦",谓日后必定丰收。结束之夜,非闹个灯破龙断,精疲力尽,决不罢休,俗称"掰龙肉"。
四、重阳庙会:每逢重阳节(今老人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全镇各村组织“扭秧歌”、“铜钱鞭”、“唱联欢”、“罗汉”、“打腰鼓”、“十八狐狸”等民间艺术表演队到赤岩山“会案”表演,然后到各村游行,沿街演唱,以表达丰收喜悦。活动一般持续10余天,参加人员不分男女老少。据记载,这个传统庙会已沿袭数百年。
家乡的风俗作文 2
今天我要介绍一个我的家乡曲阜的风俗——登高。
这个风俗,是没有很明确的来历的,这是大家自然而然,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尽管他来历不明,大家也都无不急切的盼着这一刻的到来。它成为了大年初一自拜年后另一件重大的事。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年初一,便是春的第一天了。这一天曲阜小雪镇十里八乡的人都要登上高山,眺望远处,感悟冬的远去与春的到来。同时,在大年初一登高望远,也是为了讨一个“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兆头。
登高可谓是热闹极了。拜完年,家家户户急急地收拾了碗筷,大人们放下家务,穿上新衣,一个个打扮得精气神儿十足,准备在山顶大“晒”一把;小孩子也迫不及待地跟出来,把拜年得来的糖果装满新衣服的口袋,准备与伙伴分享;连刚刚懂事儿的娃娃们都闹着,要去爬山玩儿……农村可不像城市,那里地广人稀,山一座接一座,高矮参差不齐,连绵起伏。远远望去,山顶上、山坡上、山脚下,到处可见星星点点的人影,一伙伙,一簇簇,五颜六色,缓缓地流动着。
大家一见面,满心地激动溢于言表,各自笑得眼都睁不开,嘴都合不拢了,彼此紧握着对方的手,互相亲密地聊了起来。一时间,道喜声、拜年声、呼喊声、笑声、闹声、叫声,汇成一股快乐澎湃的乐曲,在山谷间回响,像泼水节的小孩,把心中的快乐尽情地泼洒在每一个角落……整个寒冬,大家在家中闷坏了,过了春节,寒冷的'“禁令”也就随之解除。大家在闲暇的时间里,一起站在高高的山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远处的麦田,一块儿一块儿的,麦苗经过一整个冬天的收敛,呈现出生机勃勃又运劲十足的墨绿色,使人对秋天的丰收充满了期待。就连孩子们也自由地在山上“探险”,与朋友一起探寻着春的脚步。这,难道不开心,不热闹吗?
王维在重阳节时曾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种登高是在秋;曲阜新年的登高是在春;彼时在重阳,此时是春节,但他们不都表达了那种生活在山村的朴实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合家团圆的喜悦吗?
家乡的风俗作文 3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我的家乡靖江的习俗十分之多,我最关注的是正月掌灯。
日落了,金黄的残辉映照着隔壁种的菜地,像恋人初别时眼中的泪光一样,含蓄着不尽的余恋,我转头望望,天边的晚霞像绯红的绮罗笼罩着这诗情画意的'黄昏。我并没有太大的心思望这晚霞,我的心思早已飞向那锅中的馄饨和汤圆了。我抵不住诱惑,跑出书房望着那锅,周围水汽连成一片,雾气中汤圆朦朦胧胧,竟有些神秘了。那香气如贝多芬弹奏的优美的月光曲飘入我的脑海中,我看着锅里那似菱角的馄饨,嚷着要妈妈盛上一碗来,煮好的汤圆软软的,放入碗中,几个挤在一起,三五成群像逛庙会似的。它们像是家人,聚在一起,抱在一起,团结在一起,永远守护着对方,不离不弃,难以割舍。
沉重的脚步声,使我有些好奇,我砖头看去,只见爷爷两手都端着碗,迈着老迈的步子上楼去,我放下碗筷,跟着爷爷后头,心中不禁有些疑问,爷爷上去干嘛?走到三楼,我忍不住问道:“爷爷,您这是要做什么呀?”“要掌灯。”爷爷缓慢地答道。掌灯,我记得爷爷说过,每年的正月十三开始掌灯,正月十八落灯。掌灯要吃团圆,落灯要吃面,这是从古就传下来的。爷爷把两个盛了汤圆的碗供在香几台上,拿了几根香,用打火机点着了,插到香炉里,那香亮起了点点星火。青烟从那香上飘起,飘进了我的鼻孔里,我吸着,似走进了一家寺院里,烟香扑鼻。爷爷又拿了两根大蜡烛,分别点着了,插在香炉两边。不久整个家中都轻烟缭绕,人处于烟中,仙气飘飘,感觉一身都轻盈了许多。“乖孙子过来,来拜拜。”爷爷附嘱道。我走过来,跪到垫子上,三跪九叩,隐隐听到爷爷在念着什么,好似什么祝福的话把……
掌灯到落灯,预示这年快过完了,虽然只有五天时间,但不管是开始还是结束,里面包含的祝福和对新年的愿望,会一直常伴我们。
家乡的风俗作文 4
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春节风俗,正因为它们不一样,才让年更有味儿。
我的老家在安徽安庆,我们家乡的春节风俗多彩多样。
过完小年,家家户户都要拿着祭品,去祭拜老祖先。这祭品可就很有讲究了。要用烧了个半熟的猪头、猪脚和猪尾巴来祭祖,当然还少不了一只大公鸡和一条连一片鱼鳞也不能少的鲤鱼。这个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对先辈的尊敬。
除夕晚上,关上大门,一家人品尝着丰盛而又美味的年夜饭,享受着温馨的.时光,所有人都会忘记这一年的伤心难过,用快乐和喜悦的心情迎来新的一年。这顿饭要吃的越慢越好,老辈说,这就是守岁。
第二天,天蒙蒙亮时,就听一阵又一阵的鞭炮声。大家用这响亮的炮声迎来新的一年,也是对新年的祝福和期盼。初一这天拜年问好,到处热热闹闹的。
初二有一个奇特的风俗就是不扫地。很多人问,这是什么风俗?因为一年到头,家家都要用扫把扫地,而这一天是扫把的生日,要让它好好休息一天。
初五晚上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习惯叫“老鼠嫁女”。因为以前在农村,到处都有老鼠的踪迹,它们无恶不作,偷吃粮食,乱咬家具,而且它们繁殖能力强,祖辈们气得怒发冲冠。可赶又赶不走,便想到了一个“自己哄自己”的方法。这天晚上,大家把房间的灯亮着,早早上床睡觉,生怕惊扰了老鼠嫁女儿。大人心里想,老鼠应该把女儿嫁出去了,还偷着乐呢。其实谁也不知道老鼠到底出来没有,到底有没有把女儿嫁出去?或许没有嫁出去,还偷了点东西又回洞里去了。你猜为什么是老鼠嫁出去而不是结婚呢?因为嫁出去说通俗点儿就是老鼠走了,结婚就意味着又搬来了一只新的老鼠。哈哈,我们的祖先可真会想办法,眼不见,心不烦,给自己一点心灵的安慰。
初七这天,大家用稻草编制一个假的黄鼠狼。在黄昏时,让鸡亲眼看着村民把黄鼠狼送走了,从此鸡也就不再害怕黄鼠狼了。
你瞧,我们老家的春节风俗有趣奇特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 5
我的老家在农村,所以也有很多讲究。特别是春节,我们一定要放鞭炮,拜年,包饺子……这些习俗一个也不能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放鞭炮。
每次过年,爸爸总要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一点鞭炮。等鞭炮买回来,我们就开始盼着天黑。
有一年春节,爸爸还是和之前一样,去了小卖部。登巴巴回来,手里却多了个“金字塔”。“这是什么啊?”好奇的表弟冲向前,把“金字塔”捧在手里看了又看。“放了就知道了。”我点了根树枝,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拿树枝点火,身子向后仰着,打算一点上火就跑。由于不知道这“金字塔”是什么东西。表弟表妹都躲远远的。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期待一会的.精彩瞬间。
“点着了!点着了!”表弟见引火绳点燃了,大喊大叫。我听了连忙跑开了、只见无数火花从“金字塔”里窜了出来,构成了一个“火花喷泉”。这“火花喷泉”正如我们内心一样,十分灿烂,十分欢快。“火花喷泉”足足持续了两分钟,放完了弟弟赞叹不已:“太酷了!不仅放出来很漂亮,持续的时间还长。”我也想起了一句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时,妹妹说“为什么要在春节放鞭炮啊!”弟弟听了,也一脸疑问。我故意清了清嗓子,向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一样,给他们讲故事:“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一个老人来到一个人家里,帮助人们吓跑“年”。他让老妇人在家里剁馅做饺子。到了晚上,“年”看到这家点了很亮的灯,又有剁馅的声音和门上的红纸,有些害怕。这时,那个老人走了出来,他穿着红衣服,并点了鞭炮,把“年”吓跑了。于是,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留了下来,包括给压岁钱又要装到红包里。”
表妹表弟听了恍然大悟,爸爸在一旁说:“春节每一个习俗都有传说和故事,一会我挨个给你们讲。”
春节有很多习俗,过春节不能光玩,也要了解每个习俗的由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 6
过年喽!过年喽!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都会和家人们看着春晚共同来制作我们的佳作——饺子。
每当这一天的下午妈妈都会提前把饺子馅儿准备好,而且饺子的馅儿还有好多种呢:肉馅儿、韭菜鸡蛋馅儿、豆腐馅儿的实在是太丰盛了!每一次我都忍不住要流口水。实在是太香了,整个屋子都被香味弥漫。
马上我们就要开始大展身手了,因为我这是第一次包饺子,都不知道该怎样去包。我便跟着妈妈一起学习,看了半天,可是却一头雾水,怎么都包不好。我失望地说道:"包饺子也太难了吧,根本就学不会啊”!这次妈妈开始手把手地教我,我一步一步跟着妈妈学习,可是最后包出来的饺子的形状实在是太难看了,连我都不忍直视。我觉得我实在是没有包饺子的天分,于是我放弃了学习。
可是一直坐在这里什么也不干也不行吧,我灵机一动:既然不会包,我帮他们夹馅儿得了。我便急急忙忙地开始了我的工作。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了,我们的进展稍微有点慢,我想了想说到:“要不然我们来进行包饺子比赛吧,包的饺子最少的人只能吃别人的一半,当然不包括我在内,因为我根本就不会包饺子。”只见我的一声令下,妈妈、小姨、爸爸立马动起手来包饺子,生怕自己是最后一名。
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开始倒计时,五、四、三、二、一时间到。我开始数饺子了。最后的成绩是:妈妈二十四个、小姨二十个、爸爸十五个,所以最后爸爸输了,他吃的饺子是最少的。
经过了刚才的.比赛,恰好我们的饺子已经包完了。妈妈把饺子下锅,饺子在锅中嬉闹着,但是不管怎么样,它们最终的归宿还是我的肚子,虽然包饺子我不擅长,但是吃饺子我倒是很擅长。这次爸爸实在是太惨了,我都替他感到伤心,谁让他输了比赛呢。哎!吃完饺子之后,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度过这美好的新年。
今年我的包饺子任务失败了,但是明年我一定要学会包饺子。包饺子也是过年的习俗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 7
说起家乡的风俗,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每年的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过完小年春节的脚步声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春节里我们的风俗可以装上一箩筐,每年三十的晚上,在外辛苦工作的叔叔回来了,在外上学的哥哥回来了,还有一年不见的亲人们不远千里都回来了,都是为了年三十吃上一顿团圆饭。吃团圆饭时一家人都要到场,长辈们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长辈对晚辈的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除夕看春晚也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就围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精彩的节目:幽默搞笑的`小品。相声逗得我们开怀大笑;悦耳的歌曲和令人耳目一新的魔术表演让我们鼓掌叫好;辛勤的劳动标兵和可爱的边防战士让我们感动……大家边看电视边期待着敲响新年的钟声。
给“压岁钱”也是其中之一。听爷爷说从前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深夜可怕的野兽“岁”出来了,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直流口水,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人们知道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象征着“喜庆团圆”,饺子要煮的多务必有余。一旦煮烂饺子,就不可说破了要改说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期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有包硬币、枣、栗子等。吃到枣就意味着新一年能早起干活,勤劳致富;迟到栗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硬币就意味着能发财。不管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的祝贺。如果小孩子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兴奋,除了奖励以外,还要赏钱表示祝贺。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习俗,让我收到了很多红包,也让远在四方的家人朋友聚集在一起,彼此间的亲情更加浓重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 8
我是新宁波人,我的老家在湖北仙桃,今年虽然没有回老家,但家乡有趣的年俗令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你想知道吗?听我给你道来。
首先我给你介绍最热闹的年俗,那就是“蚌壳精舞”了。蚌壳精舞,也叫沔阳蚌鼓精,是我们沔阳的独创作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是流行于江汉平原仙桃等地的.一种特殊的、独有的民间舞蹈。蚌壳精舞由一男一女表演。女的打扮得十分漂亮,躲在用竹篾扎成的蚌壳内。蚌壳用彩纸(或彩绸)糊成。男的肩背鱼篓,手拿鱼网,一心想得到躲在蚌壳内的女人。男女双方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变换着舞姿,进行着精彩的表演。观众们会时不时地拍手叫好,并为男方加油鼓劲,祝愿他快点得到蚌壳里的女人看表演时,整条街巷就成了欢乐的海洋。
“打埃尘”是老家又一项繁忙而有趣的年俗。农历腊月廿四日,我们仙桃人把这天称为过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动手拭去屋顶的尘秽,俗称打埃尘,男人们开始剃头洗澡以自己使面目一新。打埃尘后便开始天天外出购买过年应用之物,从鸡鸭猪羊,茶酒油酱之类的基本食料,以及炒货、水果之类的消闲食物,香烛元宝,爆竹杂用物等等。晚上用茶果敬灶神,在灶前摆有糖果,把全家人名写在灶疏上焚烧,说这是送灶神上天,领回全家来年的粮食呢!祭完大人们把糖果分给小孩,我们小孩总是可以得到许多邻居送来的糖果呢!这项年俗也深受我们这些小朋友的喜爱。
“出行”是我们老家最隆重的过年习俗呢。正月初一,俗称大年,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出行”,就是点烛焚香,祈求新年好运连连,全家新衣新帽新鞋子出门,燃放鞭炮,有的还燃烧用芦苇札成的柴烟,称为“烧发宝财”,以取财发人旺之意。出行后,即返回屋内,互相恭贺拜年,大人还给小孩发压岁钱,又称压腰钱。这些礼节完毕后,全家团坐早餐,一般是先在桌上摆糖果点心,然后摆出9个卤菜碟子和一碗糍粑,还有汤圆和面条。早餐后,孩子到伯父、叔父家拜年,成人则到左邻右舍去拜年。
我们老家仙桃的年俗还有很多很多呢,真希望家乡的年俗能够大放光彩,让更多人知道。
家乡的风俗作文 9
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在我的家乡,过新年时餐桌上摆上一盘香喷喷的年糕点心,是必不可少的。
从过新年的这天起,大街小巷就有老爷爷在叫喊吆喝“卖年糕喽!”天空泛起鱼肚白时,奶奶就已早起,穿过一条条街,到街头去买。街上本空无一人,谁知这会儿却排起了长长的队,奶奶早去晚归,待我睡眼惺忪地下楼时,才看到奶奶的身影在厨房里一晃一晃的。
“奶奶,你要做糖水年糕了?”“是啊,给我的宝贝孙女吃。”我看着奶奶把年糕浸到水里。接着她低头侧身从橱柜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只易碎碗,把浸好的年糕放到碗里,细心地摆盘。摆好后的年糕颇像一朵盛开的花。我插话到:“奶奶,咱家不是有不锈钢碗吗?为什么要选一个这么容易碎的?”奶奶一边开着煤气灶,一边伸手摸摸我的脑袋,笑着说:“因为新的一年要‘碎碎平安’!”
奶奶往锅里倒少许适量的水,然后轻轻地让粘住碗的'年糕倾身滑下去。‘哗’的一身,锅里像窜起了火星子,又像是摇曳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奶奶不停地翻动着锅铲,让年年糕躺的更舒服些。我明显看到,在奶奶的指挥下,年糕像个体操运动员,来回反着身,重复着高难度动作。制作一碗糖水年糕再容易不过了,等到差不多快好的时候,把混合好的糖水用勺子轻轻顺下去。奶奶招呼我倒糖水。我的眼睛死死盯着糖水,透明晶莹的糖水散发出一股怡人的芳香,沁人心脾,估计奶奶是先在糖水里掺了些花瓣。其中的寓意说是水中月,镜中花,愿每一个人都能在新年如意所得。
趁奶奶捞年糕之际,我轻手轻脚溜了出去:“哇!”我猛吸一阵,条条街都散发着家里那个味儿。现已临近傍晚,丝丝橘光冲破天际,似绘画大家的手笔,马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那股淡淡的清香若有若无,又似乎冲斥着整条小街。我寻味闻去,原来家家户户都在做糖水年糕。回到家时,那盘年糕的摆盘设计变的面目一新,香味依旧让人垂涎欲滴。我伸手拿了一块往嘴里放,顿时两眼放光,情不自禁吟诗一句:“年糕精致点春心,夜景缤纷旧岁除!”
这就是每逢过年让我翘首以盼的一件事。
家乡的风俗作文 10
夜,来了。幕布般的天空被轻纱似的薄云笼罩,一轮白玉嵌在空中,清清冷冷。这景象不免被月下的那一片耀眼的光辉比下去,那一片别有洞天的光辉便是——南泉灯会。
漫步至灯会正门,不免为之震撼。这扇大门是一个空心弧形,两端皆有一个以赤色为主,以宝蓝色点缀的花瓶相衬,中央一朵浅绛的牡丹招展着,颇有国色天香之姿。大门顶端,五彩花卉徐徐展开,两只蝴蝶伴其侧,霎亮人眼。
进入灯会,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身着荧光衣的翠树,右方是一条长河,被光芒映得莹莹的`,水波荡漾,光芒被拉长,随即又如初。河上又别有一番景致,继续向前,原只有零星光芒的河面被填满了,是荷灯!那些精灵落在河上,几片翠若玉盘的荷叶,将其衬得越发灵动。细看,那花瓣还在“起舞”,轻轻展开、渐渐合上,着实有趣。看着看着,一阵薄雾飘来,荷灯便似美人蒙上面纱,娇羞动人。
莲灯后,一条巨龙穿透云雾,尽情地展示自己威武的身姿。它的身子像山脉般弯曲,身上的鳞片被灯光照得金光闪闪,巨龙大张着口,口中似乎含着一颗金珠。继续移步向前,再次路过一扇大门,这扇门也煞似有趣,两位仙人反手奏着琵琶,轻轻摇晃,好似被身下的祥云托在空中。
南泉灯会的景致真是数不胜数,迈步向前,又有一处引人驻足,一座座泛着异彩的山峰连绵不断,如五彩霞光,整个场景宛若一幅画卷。画中,一位诗人泛舟湖心,举杯邀月,对酒当歌,一手扶在身后,抬头仰望,似在向明月吐心中思绪,将人拉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境中。
沿着道路观赏,半晌便到了一个广场。那儿有一处壮观的景致——“九龙壁”瓷器灯组,它不是绘画,也不是彩色幕布,而是瓷器餐具一个个组合成的。九条飞龙腾云驾雾,形态各异,一只张牙舞爪、一只仰天长啸、一只跃跃欲试......巨龙的鳞片和身体皆用瓷器组成,太有创意了,在灯光的照耀下,九条龙似活了一般,眼睛闪着光,鳞片熠熠生辉,颇有王者气势。流光溢彩的仙女洞、生动有趣的梦幻森林、气势磅礴的峭壁飞泉、五光十色的孔雀开屏......一一映入眼帘,印入脑海。
寒意渐浓、夜已深。在这冷意浸入的冬日,这温暖人心的“明珠”,将人的疲惫驱散,让人心生喜悦!
家乡的风俗作文 11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的家乡是美丽的融城,那儿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独特的元宵习俗。
每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妈妈总会煮起一锅汤圆。白白胖胖的小汤圆,懒洋洋地躺在碗里,捞上一个,放入嘴中,留下的`只有满口香甜。
吃完汤圆,我心心念念的便是看花灯、猜灯谜了。爸爸带着我们来到广场,放眼望去,千姿百态的花灯相互照映。忽然,广场上的一个巨大的宝葫芦吸引了我的注意。宝葫芦花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旁边还靠着一个财神爷。“葫芦”与“福禄”音同,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还有财神爷相助。人们为了讨个好彩头,纷纷上前与它们合影。
看了花灯,免不了要猜灯谜。我看准一个小灯笼,疾步上前,伸手拿下灯谜,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状如蘑菇一珍宝,当年白蛇将它盗,其实是味好药草,滋补健身价值高(打一植物)”。刚看到谜面,我百思不得其解,始终找不到突破口。就在我几乎想要放弃的时候,一株植物浮现在我的脑海,“灵芝!”我脱口而出,随即一蹦三尺高,可不就是灵芝吗!”状如出蘑”“白蛇将它盗”,一联想,不是灵芝还能是什么!我懊悔自己想得太慢,却又喜滋滋地拿着谜条去领奖了。
好不容易猜出灯谜,一阵喧闹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抬头望去,许多人围在那边,时不时传来欢呼声,排在外围的人们踮起脚尖,迫切地想看到前面的景象。是什么这么引人注目?好奇心驱使着我,想一探究竟。会不会是……想到这,我也顾不得什么了,抱着奖品就朝人群跑去。
一阵推挤过后,我凭借着孩子的优势挤到了人群中间,透过大人间的缝隙,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想——那就是板凳龙!一条条用一块块凳板串连而成的游动的龙灯,被人们架着,游走在广场中间。在人们的演绎之下,板凳龙栩栩如生,它在这一刻仿佛化身为条条真龙,直入人们的心田。伴随着音乐声,它时而直入云霄,时而俯冲直下,时而蜿蜒盘旋......它,板凳龙,在这个元宵佳节,已然成为全场的主角。欢呼声、惊叫声、音乐声,响成一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望着天上的明月,意犹未尽的我久久不愿离去。满天星光,满场灯光,人生何如,总有无尽的美好。
家乡的风俗作文 1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过新年时,我的家乡非常喜庆热闹,但也有着与众不同的风俗。
每当准备过年的时候,家家都到处买年货,要准备好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让新的一年呈现出一派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了,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大扫除过后,就把好吃的菜肴摆上了桌,这一天,会有少许的客人来到家中,客人和家人们在饭桌上谈笑风生,提前祝贺新年吉祥如意。
除夕是最热闹的,家家户户的饭菜都十里飘香,小孩儿一边看着大人做饭,一边在旁边嚷嚷,虽说是为了让客人快些吃,其实只是为了自己能快点尝尝那香味扑鼻,让人垂涎三尺的人间美味呢!有粉蒸肉、八宝饭、板栗烧鸡、莲藕排骨、羊肉炖胡萝卜、年年有鱼、红烧五花肉,还有姥爷自制的蛋饺子和肉糕;不光是闻到,只要你看见各色菜肴,听见厨房里锅铲“唰唰”的炒菜声,你都会情不自禁的“口水直流三千尺”!门框上贴上大红的对联,对联中间还贴着一个大大的“福”字,可是,为什么是倒的呢?其实啊,“福”倒贴,是象征着“福到了”,福到我家,吉祥如意。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年纪长点的呢,在家里看着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年轻点的呢,则四处走动,给长辈们拜年,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还是一墙之隔的亲戚,这时候都会赶来做客。为了这一年难得一次的重逢和团圆,也为了新年新气象,讨个好彩头,街道上,屋里屋外,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小孩儿们则利用拜年的机会,向长辈们贺寿祈福,甜言蜜语的'“哄骗”红包,这压岁钱不仅象征着长辈的关爱,也承载着孩子对新年的期盼和向往!
元宵来临之际,新年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许多人都蜂拥而至、成双成对的到亲戚家拜年,大家都围在一起有说有笑的,畅谈对过去的收获,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元宵节最重要的当然是吃汤圆啦,代表着团团圆圆,不管是三个、五个,他们都希望能多吃点,因为汤圆不仅甜糯可口,还能增加节日祥和、美满的氛围。一转眼,让人酣畅回味的新年已经过去了,但是大家都为新的一年许下了美好的心愿,希望自己和家人朋友永远拥有幸福、快乐、健康
家乡的风俗作文 13
今天是农历大年初五,早上妈妈告诉我,民间有个习俗,在初五这天要接财神,捏“小人嘴”。听了这话,我一愣,这莫不是要捏我这个“小人”的嘴吧?于是感叹这习俗也太坑我们小朋友了吧!妈妈听罢大笑,告诉我人们会用包饺子寓意捏“小人嘴”。原来如此,本来我就特别想包饺子,现在借着这个习俗凑凑热闹岂不快哉!于是,妈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但是有个条件,我得一起捏,这正合我意,成交!
原来包饺子前的序曲是那么冗长。首先,我们和好了一盆面。在醒面的同时,我们把猪肉和牛肉分别绞成肉泥,把胡萝卜、大葱、酸菜分别切碎。然后将肉泥分别和各种蔬菜搅拌均匀,放好调料,三盆香喷喷的大葱猪肉馅、胡萝卜牛肉馅、酸菜猪肉馅就出炉了!闻到香味,我已经涎水流了三尺,想立马把它们包进面皮里,再扔进锅里、放进嘴里,吞下肚里。可是看着那一盆圆圆的'面团,我止住了口水,叮嘱自己回到现实,“革命尚未成功”,我还得干活儿。
妈妈把面搓成长条,切出剂子,就准备开始擀皮儿了。都说擀饺子皮不容易,可我看着一个个面剂子在妈妈的擀面杖下几秒钟就变成了圆圆的薄薄的面皮,我觉得并不难呀,于是自告奋勇要求擀皮。擀了十分钟,我终于擀了四张皮,可是一看,三角形一张,梯形一张,长方形一张,“瓜子脸”一张,再看看妈妈之前擀的白白胖胖的大圆皮儿,我恨不得把我的揉成一团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过。
妈妈说,有些事情看似简单做时难,得仔细观察,小心模仿,勤奋练习。于是,我紧紧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先把面剂子压扁压圆,然后左手大拇指握着面皮中心,右手用擀面杖沿面皮边滚压,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擀面杖滚压的同时,左手剩下的四个指头要以大拇指为中心迅速旋转面皮,使它均匀受压,才能擀成圆形。仔细观察一番后,我开始摸索着按照妈妈的动作慢慢擀起来了,终于擀出了一张“椭圆形”,我想,我再把相对短的两边再擀擀,不就是圆了吗?“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我的第一张圆圆的饺子皮作品成功面世啦!
不一会儿,我们包了好几盘饺子,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饺子,真像被捏扁的“小人嘴儿”,人们的想象力还真是丰富呀!就这样,初五的晚上,我享受了一大盆“小人嘴”,自己捏的就别提有多好吃啦!
家乡的风俗作文 14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我去过很多地方过春节,只有妈妈老家的春节是我见过最特别的。
我妈妈的老家是河北,房子是个四合院,分东、西、南、北四个屋,她那里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就要在北屋摆贡品,这里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贡品,一张正方形的桌上中间先摆上一个猪头,猪嘴里叼着一个猪尾巴,外婆说:“这代表有头有尾,猪头左边摆上一只鸡,代表吉祥如意,右边摆上一条鱼,代表年年有鱼。”接着还要炸藕盒,“藕盒”就是把莲藕切片,两片中间连着不切断,把调好的肉馅放进去,然后在外面裹上面粉放到油锅里炸,炸成金黄色捞出来,放到鱼的右边,然后再开始炸牛肉丸,炸好以后放在鸡的左边。这样桌上的贡品还没有摆完呢,还要在猪头、鸡、鱼、丸子、藕盒后面都摆上一个前一天就做好的桃子形状的馒头,渐变的.粉红色做的特别好看!然后再在馒头后面摆上五盘各式各样的糖果。所有东西的后面贴着一张天帝老爷的画像,画像两边各挂着金黄色的锡纸元宝,然后在猪头的前面放上香炉,香炉上插上一根龙形状的香,外婆说:“这叫盘龙香,一根刚好烧一天,每天烧一支!在每次吃饭之前还要还要磕头烧纸,一直烧到年初二,这样所有的贡品就算摆完了,而且每家每户都是这样摆的。”
到了年三十,一眼望去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派祥和喜庆,人们忙着贴对联,粘福字,到了中午要包饺子,这也是北方特有的习俗,外婆说:“过春节吃饺子,取自《更岁交子》,也是继承祖先的习俗,饺子包好以后要在祭祀祖先之后才可以吃。所以饺子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食物。再有饺子的形状向元宝,寓意“招财进宝”符合中国人过年图吉利的想法,而且饺子皮薄馅足,味道非常鲜美,百吃不厌,在这里七八岁的小孩就都会包饺子了,所以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来了,到现在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团圆的象征,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听完外婆这样一说,我更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具有重大意义,深深感收到我们祖先的智慧。
家乡的风俗作文 15
故乡的村子里水系发达,路边的水渠孕育着饱满的庄稼,池塘里养了许多鱼,也有我养的母鸭在芦苇丛中筑巢,那芦苇荡高大繁密,有我人那么高,是灰而带金的。那顶统一垒向一边,迎着朝霞,映入我心。
这里的端午是最为独特的,前一天,先是街上热闹起来,要办庙会啦!在这样的习俗里奶奶便张罗着拿洗净了的竹筐去河边摘芦叶,叶子很密,高出了奶奶大半截,但却方便了她,正好可以摘到最完整的芦叶。这说是习俗,也是我抓鱼摸虾的快乐时光。
对我而言,那芦叶呈长条状浓绿色,有些带着点波浪的,摘下来发出的声音就如锯子拉过,但并不刺耳。蹲在水边洗净,鸭子便先来乞食了,谁不知道水里的.鱼当然够它吃呢。
奶奶拿了一把糯米往我头上撒,据说这样能辟邪呢。随后便把芦叶卷成锥形,把红枣、糯米灌入,再把芦叶裹上几圈,用白绳扎起,我们便都热火朝天把包好的拿去煮了。
当第一片芦叶伴着糯米的清香涌动起来时,我便不安稳了,猴急得上蹿下跳抓耳挠腮,奶奶说,闷会儿才会好吃呀!这样一说我才安静下来,直至吃时,那芦叶的清香早已渗入每粒糯米之中,混着枣的甜,暖了心,香透了整个端午节。
多少年后村子里开发了,黄色的推土机,绿色的挖掘机霸道地填埋了那小池塘。芦苇荡在推土机的强势铲平之下没入了土中,不见其踪迹。那些小鱼儿在泥潭里挣扎着,我无力回天。那天,便是我记忆里最后一次看到繁荣旺盛的芦苇荡我凝神远望那被填平了的深褐色土地,上面印着清晰可辨的挖掘机印迹,节节分明
残阳如血,映红了天空,洒下光芒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远处有声声犬吠凄凉,近处有水稻随风飘荡,面前有西风乱劲草,心底有涕泪无处扬在这样的习俗里,我看见岁月长河里最后一片芦苇荡。
故乡的芦叶寄托着我那香甜美好的端午梦,让我用满腔的热情最后呼唤它们吧,那一天,我永远离开了那方净土。
如今爷爷奶奶我们都在城里,端午节依旧如此热闹,濠河里赛龙舟,商场里搞活动,但我再也吃不到家乡小池塘里的芦叶包出的粽子了,奶奶也刻意再没提起过。
“吃粽子喽!”厨房里炊烟袅袅,今后的粽子芦叶却不用自己摘了。这样的习俗里,我又看见岁月长河中最后一片芦苇荡了,在风中摇摆,在记忆里酝酿。
家乡的风俗作文 16
春节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虽然,在这一天中国人都是过年,但因各个地方的习俗不同,这过年的过法也各有不同。
在文昌,年味会早早就弥漫开来了。每一年的腊月二十四这一天,人们就已经开始家庭大扫除,家里的男女老少齐动手,把屋子的上上下下全都打扫干净,还把各种器具、被褥窗帘都重新清洗一遍。而城里的街道也早就被喜庆的大红灯笼和漂亮的霓虹灯点缀得非常温馨。
文昌的家家户户都有在腊月制做年糕的习惯。每每还未到大年,勤劳的文昌人已制作好了糖贡(最重要的年糕),这象征着美好的日子会年年高的意思。这种可以令人大快朵颐的美食,可是地道的文昌人拜年互赠的佳品。
接着就到了大年三十,这天每户人家会十分忙碌。大家早早地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将柚子、桔子、糖和饼干用托盘装好摆上案子,用文昌的老话讲这叫“摆年”。之后一家人就又开始杀鸡做菜为祭祖和团圆饭做准备。文昌人家的春节肯定是少不了美味的文昌鸡,哪怕是平日里再拮据的'人家,在这一天案桌上都会有文昌鸡的身影。聪明的文昌人很会物尽其用,他们发现煮文昌鸡的鸡汤也是有很大作用的,用其煮制的文昌鸡饭和制作的酱料食用起来,又是另一番令人赞不绝口的美味。除夕吃完团圆饭后,人们便开始忙活着贴对联、贴幅字,放一串鞭炮,这个过程谓之“送穷”。而其实前面说到用柚子、桔子“摆年”也是有深刻寓意的,因为海南话中的“柚”和“桔”与“又吉”谐音,表示新年又获大吉大利。还有文昌人祭祖的时候,在桌上除了陈列文昌鸡等食物外,还会摆上三盅茶五盅酒,俗称“三茶五酒”。这里面也包含着“三茶”敬“天、地、人”,“五酒”求“福、禄、寿、财、丁”五福之意。
除夕过完后就到了年初一,在这天早晨,晚辈们须早早起床洗漱,然后穿上新衣给长辈们拜年,长辈在按序给晚辈发“压岁钱”,希望子孙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接着,长辈就把事先煮好染红的鸡蛋顺着晚辈的头部向下推滚到脚部,嘴里还念着“从头红到脚”的吉利话,之后晚辈会诚心接过,再把那红鸡蛋“脱壳”吃完。
看了我这介绍,是不是觉得有趣又心动呢?那就等来年春节快来体验体验吧,保准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家乡的风俗作文 17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我们天门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的讨论声音大得盖过了汽车的喧嚣声。
我立马打了通电话,戏谑地说道:“手术刀同志,请快到陆羽广场来。”“诶!等等,我……”她还没说完,我便挂了电话,我站在角落看着眼前的人们:有的人太矮了,拼命地往上跳,想看到那壮丽的景象;有的人太胖被卡在中间,进不去出不来;有的人拼命往里面挤;有的人受不了,闹着要从里面出去……什么?你问我这是在干什么?哦,对了,忘记告诉你了,今年是闰年,我们天门举办了四年一度的元宵表演,这可是天门的习俗呢!
过了一会儿,那位“手术刀同志”赶了过来气愤地问:“什么事这么急,你知道我多忙吗?”“走,看表演去,我敢打赌你绝对没看过这么热闹的场面。”我拖着她往人群里走,我心想:这下一定让你来了不后悔。
我们成功挤进人群,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果然来对地方了,这地儿啊,可真是年味十足啊!”我的闺蜜激动的握着我的手说。彩莲船、舞龙灯、舞狮……这些我们只能在课文中看见的景象,在现实中也见到了!我们相视一笑。只见那龙,快速地舞动着,有节奏地跟着绣球摇摆,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不得不说,这些人的配合简直妙极了,周围的人连连拍手叫好。
还有彩莲船,左边一男,右边一女,站在“船”边,“船”上,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坐”在被装饰得花里胡哨的船上笑容满面,如花似玉。
“呀!这不是舞狮么?”“哈哈,还真是,我没想到以前看得十分枯燥的.文章,现在竟如此栩栩如生。”说完我们的目光一起投向了舞狮,舞狮的人很默契很配合。我的心情由淡定到讶异:天哪,为什么这么默契?是神仙吗?狮子上蹿下跳,每一步都是极大的挑战!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哄声,我问朋友:“他们这么配合,为什么我们不能?”她笑笑:“其实很默契啊,是你没发现,拜托,我们相处六年了!”我赞同地点点头。
这天的“闹元宵”结束了,人群陆续地离开,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人生中第一次看舞龙、舞狮这些,但这个第一次将变成过往,相信接下来的精彩会越来越多!
家乡的风俗作文 18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每一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在我的老家河南,就有一个有趣的节日——祭灶日。
去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那天,我与家人从上海回到老家河南。走进单元楼,立刻让人感觉焕然一新。单元楼前挂着大红灯笼,从前走廊上不免有一些沙子尘土,或者飘落的干树叶,如今已没有了它们的天下,走上去都能感到地面的光滑,楼梯走道曾经泛滥的`小广告,竟一张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家各户红红火火的春联。我感觉新年真的要来了。
走进家门,只见大家都在忙着打扫屋子。客厅里,姨妈、舅舅正忙着扫地,擦玻璃,姨妈甚至还用上了常年靠在墙角的一根长竹竿,只见她在竹竿的一头绑上一只刷子,打扫天花板的各个角落。“姨妈,我来帮你!”我见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也撸起袖子,拿了块抹布,“承包”了灶台。我雷厉风行地用抹布擦掉灶台上的油,不一会儿,油腻腻的灶台仿佛做了美容,然后整理好厨具,各就各位。“擦得真干净!”我一转身,姨妈、舅舅正微笑着看着我。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屋子一尘不染、窗明几净。这时,大家围坐在客厅,姨妈拿出麻糖。这是我第一次吃麻糖。一根根细长的麻糖整齐的排列着,表面布满芝麻,中空薄脆,香而不艳,甜而不腻。我问姨妈:“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呀?为何要这么彻底地打扫房间,还吃麻糖呢?”我边吃麻糖边听姨妈给我讲祭灶日的故事。
传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灶王爷会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老百姓觉得一定要尊重灶王爷,于是在这一天,人们祭拜灶王爷,将家里尤其是灶台打扫干净,把由糯米和麦芽糖等原料制成的麻糖献给灶王爷,为的是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只对玉皇大帝说好话。而农历二十三就成了祭灶日。“大家还要洗浴,让自己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姨妈递给我一块麻糖,“来,吃吧,麻糖不仅甜,还可以养胃滋肝!现在我们不迷信了,麻糖留给自己吃。”
祭灶日的大扫除很热闹,因为它是传统节日的习俗;祭灶日的麻糖很甜,因为它是传统节日的味道;祭灶日的人很美,因为我们依然坚守着传统。每一个地方的风俗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都值得被尊重——它们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
家乡的风俗作文 19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同样也有很多的节日在秋天绽放。在这么多的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还是中秋节,因为我又可以吃上香喷喷的月饼,可以和家人团聚,一起赏月。
中秋节,月亮特别的圆,非常的亮,我们在中秋节都不用开灯吃月饼。每到中秋节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月饼,味道也是千奇百怪,可是自己吃的`月饼永远只有两个味道,一个味道是团圆,另外一个味道则是幸福。
眼看马上又要到中秋节了,虽然学习压力特别大,但是想到中秋节快要到了,马上就觉得如释重负。回想起之前的中秋节,我们都是一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的吃一顿团圆饭,然后大家一起吃着自己喜欢口味的月饼赏月,并谈论着彼此的理想和自己完成的心事。
每当月圆之夜,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想到中秋节,想到在远方的爸爸为了一个家在外拼搏。此时此刻我多想月亮在圆一些,和中秋节一样,那我就可以见到我的爸爸了。
家乡的风俗之中秋
俗话说的好:“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虽然都是过着同样的节日,但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风俗习惯。在我的家乡,中秋节有一些特别民风民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一一介绍。
中秋节,应该全国都要吃月饼,全国都要吃团圆饭,这个是全国统一的一个大传统。我的家乡除了这些还有一些特别的习俗。
每当中秋节到来的时候,我们都要祭祖,各家各户都会在一个时间,没有事先安排,都是不约而同。祭祖的时候也有很多的讲究,例如:祭祖时的祭品,祭品是首先准备好,是在我们吃团圆饭之前,所有饭菜都在桌上,这时候,爸爸会让我们把所有得水果和饮品都搬到桌子上,然后把爸爸开始烧香磕头,接着嘴里念着每年都一样的话,开始把桌子上每一道菜都取一部分装在碗里,最后我们才开始吃饭。
饭后,我们都会集中到一个地方,这时还有一个讲究,女的不能一起。大家一起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烧完纸钱后,把准备好的饭菜泼出去,这样就可以回家了。
回到家,大家就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月,聊着各色各样的话题。
家乡的风俗作文 20
雪花纷飞,如柳絮般飘落在一个个大红灯笼上,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热闹的春节。
春节那一天,是最多人来我们家的一天,也因众多倍感欢悦。人多得都要溢出窗户了。每个人手里都提着大大小小的年货。这一天,我们会在桌子上摆上沙糖桔,那小东西,一口一个,甜到心窝里。当然,这小东西,还寓意着大“桔”大利呢。
当天一黑,曾被树枝扎的小洞就闪着光出现了,它们正是星和月。每当它们的出现,热闹就会破门而入,跳上桌子,融进我们的年夜饭里。
走到桌子旁,鼻子用力一吸,那清汤的鲜就钻入鼻里。看那清汤,清油浮在汤上,若隐若现,几个白白胖胖的鱼丸卧在汤里,时沉时浮,每一颗,都如同深海中那闪亮的明珠。它们一团一团拥在一起,这不正是“团团圆圆”的寓意吗?
再看看那清蒸桂鱼,完完整整,它有着“年年有余”的含义。它静静地躺在盘中,用那鼓油一淋,白白嫩嫩如同少女般肌肤的鱼肉,穿上了浅棕色的新衣,再带上大葱和生姜制成的胸花,那叫一个“美”字得了。不仅美,还很是美味呢!
当然,年夜饭的`桌上肯定会有一盘香香的饺子。那肉肉的肚子里可是躺着钱呢,可这就是要靠运气了,我刚吃到了一枚,奶奶看见了笑着说:“哟,我孙女今年就会财运滚滚了。”我吐出银色的钱币,也笑了起来。
吃饱喝足后,全家聚在客厅,电视里放着“春晚”,可大家盯着的,是群里一个连一个的大红包,哈哈。
当差不多到十二点的时候,我们一群小朋友就拿着烟花,飞快跑下楼去。一等到十二点,点起烟花,这里面也有讲究,寓意着“辞旧迎新”。这时,我会双手合十,并许下新年的第一个愿望:就让烟花伴着恶运一起飞向夜空,然后炸开,炸得支离破碎,让恶运灰飞烟灭,迎来好运。
第二日,便是大年初一了。这一天,我们小孩呀,要去给长辈们拜年,要多说一些吉利话,嘴巴要像抹了蜜一样甜。长辈们听着开心了,红包也就大了。当晚把红包放在枕头下睡上一晚,就可以压邪驱鬼了。
家乡的春节风俗多,人人开心个个乐!
家乡的风俗作文 21
在我的家乡桐乡有一个习俗——“抢糖糕”。每当有人家造好了新房子,就要在新房落成的某一个黄道吉日的清晨祭上梁菩萨,同时要准备很多东西,比如:糖糕、圆子、薯片、虾条,以及红包、一元硬币之类的,站在新造好的房子上把东西抛下去,让四周的邻居来抢,俗称“抢糖糕”,据说是为让新房子聚人气。
“嘿咻,嘿咻,嘿咻……”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前一天一起拖着几个笨重的袋子气喘吁吁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为“抢糖糕”做准备。这次我们村拆迁造新房,几十户人家一起“抢糖糕”,那可真是史无前例,那场面想想就叫人兴奋!
十月一日是个好日子,也是上梁大吉“抢糖糕”的日子。我们一家在早上四点钟就起床开始了拜上梁菩萨的仪式。家家里面红通通,灯火明亮;外面人声鼎沸,四处得到消息的人陆续赶来,兴高采烈。
我喜出望外,激动得睡不着觉,三点多就醒了,在新房子里窜进窜出,看什么都觉得新鲜。拜好菩萨以后,重头戏“抢糖糕”开始了。爸爸领着几个男亲戚(扔糖糕的人也有讲究,只能男人扔)“噼里啪啦”放了几个鞭炮,便开始撒东西了。我呢?早就把袋子顶在头上,准备接受“洗礼”。
满天的零食犹如雨点般向地面袭来。它们带着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呼呼地飞向人群,面包、糖果、糖糕……还有鸡腿!楼下的'人一边欢呼,一边低着头,左右开工地在地上乱抓,有几个干脆顶着一个大筐在头上,看见东西往哪儿扔,就把筐子往哪儿移。
相比汹涌的人群,我太矮了,我那袋子也太软了。于是,我飞快地冲进家里,推出一个大纸箱,找准一块“风水宝地”,就仰着头朝爸爸他们大喊:“这里,这里!”果然,好东西像长了眼似的向我飞来,我不停地把落在身边的东西往纸箱里扔,满地都是五颜六色的东西,满眼都是伸来伸去的手和脚。
半个小时左右,“抢糖糕”结束了。人们拖着抢到的一袋袋“糖糕”心满意足地回家了。路边上,有几个老年妇女还在互相拉开了袋子,比一比谁抢到的东西好,谁抢到的多;在有些乱糟糟的场地上,还有几个人在细细搜索,不时从隐蔽处找到了一只巧克力元宝,一块贴着红心的一元硬币……
家乡的风俗作文 22
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拿我最期盼的除夕说,各地都会有自己的一套风俗,我们温州自然也有一套独特的除夕的方式。
早上起来,大门就已经忙着买菜了—鱼、肉、年糕,多到目不暇接。菜场里也是人山人海,路上还能看到许多红灯笼,一片红火。接着便马上开始“掸新”,也就是大扫除,让整个家焕然一新,以此迎接新年。
到了下午,就是贴春联了。许多户人家都拿出准备好的新的红对联,换下贴了一年的老对联,既是辞旧迎新,又给人一种美好的向往,与对新年到来的期盼和喜悦。
大概三四点钟,丰盛的年夜饭就开始做了。先是准备十样冷菜,拿出晾晒好的酱油肉和蒸好的鸭舌等,用红色高脚碗盛,象征着“十全十美”和“步步高升”,并放上一片胡萝卜,以示讨彩。到了烧热菜的时候,爷爷奶奶与父母便一齐开始忙活,烧鱼的专门烧鱼,煮肉的一心煮肉。且这热菜也是很有讲究的,寓意着“年年有余”“年年高”的鱼或芋和年糕不必说,像红烧肉,金针鸡等通常也会出现在餐桌上。
五六点钟左右,年夜饭也开始了。十个冷盘陆续端上,放在冷盘中间,而年糕则往往是第一个。菜上齐,那红红的排骨和淡黄的'咸鱼飘散着两种不同的香气,让人感到无比舒适。大人们也开始互相敬酒,祝贺对方“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等,小孩也在父母的催促下去敬了亲戚长辈,一片喜庆热闹。
吃饱喝足,春晚也拉开序幕,一家老小坐在屏幕前凝神观看,气氛融洽,时不时还在群里发个红包或是给远亲或是亲友送祝福,让喜庆通过网络也能传递。
一个多小时,小孩们便坐不住了,跑去放起了鞭炮。各色鞭炮发出光芒和声响,有的是“噼里啪啦”的炸出绚丽的火花,有的点起来没有美丽颜色,但爆炸威力响声却非常大……与其说是在玩,不如说是一场小型烟花秀。
终于到了零点,钟声一响,四面都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与滚滚浓烟,而天上则是各色烟花。望着眼前的一切,大家都沉浸在长大一岁的喜悦中。
除夕活动也至此大致结束了,有的人睡觉,也有人守岁至天明,早上大家便又开始忙着拜年。
温州的除夕别具一格,但他最吸引人的还不止于此,而是他的热闹,温暖和美好的亲情。
家乡的风俗作文 23
我的家乡是一个潮汕地区的小镇,这里沿海,是一个繁荣之地,春节的时候更是异常热闹。在众多的特色习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营老爷”了。
“营老爷”一般在正月初五或者正月初六进行,在潮汕,“老爷”指的是一个村或一个镇的守护神,“营老爷”则是指老爷巡视村(镇)。“营老爷”之前,人们要到寺庙祭祀神明,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或是风调雨顺等。接下来的才是游行活动。游行队伍是由青壮年自愿报名组成的。在进行筛选后,各部分的人聚集在不同地方进行各种技艺的操练。游行的队伍庞大,莺歌队的、抬神像的、奏乐的……许多富裕的人家出钱,也有许多没那么富裕的人家出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营老爷的日子终于到来了。一大早就有许多人先到寺庙中烧香,请各位“老爷”出宫,坐上贴着对联的轿子准备巡视镇子。其他人们纷纷从家中走出来到街道上准备观看。上到已经要人搀扶着的老人们,下到从还被爸妈抱着的小娃娃,无不期待的`看着街道的那边。游行开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旗手和挑花篮的女子,接着就是锣鼓队,她们所到之处锣鼓震天,声音连绵不绝。接着的就是器乐演奏,长长的一条队列里,传出各种乐曲的声音:笛子、二胡、吹箫、打鼓……乐器发出的声音聚成宏伟的乐曲。紧随其后的是重头戏——莺歌。莺歌来源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在大名府劫法场救卢俊义的故事。人们穿着潮剧中的戏服,;例如关胜花脸红须、李逵花脸黑短须、武松小生装扮、鲁智深花脸短须和尚装束……他们拿着两根木棍,随着鼓点的节奏不时打起“花”来,刚健有力,还不时发出整齐的吆喝声,人们早已看得入迷,掌声如同潮水一般,刚落下又响起。人们跟着游行队伍,往镇子的各个大街小巷走去。
礼炮车驶来,把整个“营老爷”推向高潮:礼炮车放出彩炮,壮汉们抬着八抬大轿亮相,轿子上是被请出来的各路神仙,例如“三山国王”,“双忠圣王”等,既有庄严肃穆的,也有慈眉善目的。情绪高涨的人们都簇拥着想要摸一摸神像,祈求新的一年里的幸福安康。队列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傍晚,“营老爷”的队伍行遍了全镇的大街小巷。游行结束了,“老爷”们也回庙里了,但是人们还沉浸在欢乐之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 24
中国的习俗文化多姿多彩,春节更是一个众人所知众人欢喜的节日。“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热热闹闹中,春节的习俗张扬着出场了。
春节,新年伊始,辞旧换新,大家都换上了新的衣服,家家都会贴对联和福字。福字要倒贴,名曰福到了,年味也到了。这种种风俗中,可把小朋友忙坏了,晕头转向地跟在大人身后跑,趣味无穷。
大年初一,也是我最期待的日子。这一天大街上灯火通明,“噼噼啪啪”的声音是年的交响乐,也唤醒了孩子们那颗炽热的心。鞭炮的种类有很多,二脚踢,麻雷子,大地红,甩炮数不胜数,琳琅满目。家乡还没有禁止放鞭炮,大人一边提醒我们小心,一边凑热闹一样地问:仙女棒还有吗?
到了晚上,大街小巷似乎变得格外渺小,天空成了最美妙的画卷,当烟花在寂静的夜空中爆开时,绽放出七彩的美丽,那绽放的烟花就如同多流星雨淅淅沥沥,又似降落伞从空中降落,也如萤火虫般在夜空中偏偏起舞,绽开,落下,一瞬间的美丽,一瞬间的光彩,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属于它们,整个世界随着它们的绽放而光彩一瞬,它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与点点心愿,直升天空,为画卷增添了新的一笔。
吃团圆饭是春节夜里必不可少的一件事,这一顿饭和平时是不一样的,除了更加丰盛以外,更多的是家人团聚的美满与浓浓的爱。大年初一,从早上一开始,爷爷奶奶就开始准备食材了,而我和妈妈则在准备零食,因为今天会有许多亲戚朋友来吃团圆饭。春节的食物也有一定的.寓意,只为新的一年图个吉祥。饺子寓意着招财进宝,祈福求吉,年糕寓意着生活和工作年年高,这两样东西都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看着妈妈熟练地用筷子把肉馅儿放在雪白的饺子皮中间又把饺皮对边按在一起,按起许多好看的花边,又把包好的饺子放入锅中,雪白的饺子在锅中翻滚,留下了美妙的身姿……
到了晚上,亲戚朋友都赶来了,千言万语都化为美好的祝福,送给了对方,房间里格外温暖,菜饭的热气腾腾和那人与人的温情,这一刻,格外美好。
美妙的中国风俗,美好的中国年,充满着浓浓的年味与爱。每一个风俗背后都藏着美好愿望,每一个风俗中,都留下欢笑阵阵。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作文11-04
家乡风俗的作文11-07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11-10
家乡的风俗作文06-03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11-25
家乡风俗的作文03-19
家乡风俗作文(精选)04-04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0-13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1-01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