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读后感

时间:2023-04-18 13:38:31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个人读后感通用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个人读后感通用15篇

个人读后感1

  终于把孟庆春所著的《换一种思维,等于换了一个人》看完了。

  这本书看的有些快,因为有些看不下去,虽说我喜欢故事,而且故事很多,但是有的章节总结的话语很少,相当于看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有的时候结合一下自己,有些用处,有些对自己没什么大用。终于明白了看书还是得挑,挑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书籍,不能是本书就读。

  毕竟年龄大了,什么道理都懂,只不过做起来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看看的觉得真应该辩证的看待各种问题。

  想想最近在抖音上看的关于介绍二手房的一些知识,觉得辩证真是无处不在,而且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环境,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比如,视频中说,低首付VS能全款就全款;可以借钱买VS不建议首付倾尽所有。

  所以有些糊涂了,也如书中所说坚持真的很重要,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一定正确。

  辩证,就是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遭遇而处理方式方法也不同。

  结合自己,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看完了更有些迷茫了,可能自己还是没有想明白

  从书中摘抄一些有意义的句子,如下:

  1、其实,当你找不到解决问题突破口时,通常不是因为问题太难,而是因为你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对头。

  2、作家冰心说过,盛开的花,人们只惊羡一时的美,而它初生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血泪!

  3、柯利明说过,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成功就在拐角处。拐角处,就是让你处在困境时,换一种思维去探究问题,可能会使事情转机,抑或呈现柳暗花明之景。

  4、卡耐基说,要想别人对你友善,那就绝不能去触动别人心灵的伤疤。

  5、实际上,那些创新者,受益者,并不一定是学历最高,最勤快的人,而是那些肯动脑筋,突破常规的人。所以,在困难险阻面前,切不可与自己说那样是不可能的'之类的话。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数不尽的事情是没啥不可能的。

  6、在任何时刻都要坚持自己的,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别人的看法永远是别人的看法,有赞美就会有批评,谁都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主见。

  7、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断章》: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8、中科院院士袁亚湘建议: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不一定每一圈都得跑在最前面,阶段性的成功或失败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能坚持到底。

  9、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

  10、经商过程中,下游渠道可以说是经销商的无形财富。因而,经销商还要善于借助客户的人财物来发展自己的生意。

个人读后感2

  英国BBC资深作家蕾秋·乔伊斯的作品。故事从哈罗德收到二十年前的朋友奎妮的一封信开始,那信是从一个临终关怀疗养院寄来的。奎妮向他写信告别,哈罗德既高兴又吃惊,赶紧给她写回信,然后去寄信。在寄信的途中遇到了加油站的女孩,因为那女孩的一句话,改变了他想法,哈罗德决定亲自步行去贝里克郡看望奎妮。那女孩说“你一定要有信念,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人的大脑里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他给奎妮打电话,告诉她:他会走路过来看她,让她一定要等他。后来哈罗德从英国的最西南走到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八十七天,627英里,只凭着一个信念:只要他走,奎妮就会活下去。

  一路上哈罗德遇到了很多困难,很少走路的他,脚磨出了无数水泡,腿痛的不能动弹,坏天气,挨饿淋雨,甚至累的倒下来。但是他凭着“只要一直向前,就一定能抵达的”这种信念,坚持走了下去。一路上遇到了一些人:巴斯那个穿着裙子、眼睛被人打肿了的男人,给他吃的又让他在折椅上休息的,没有孩子的女人,盯着奎妮的`信看的肿瘤医生,钟爱奥斯汀、对着空气说话的女人,满手疤痕的自行车手母亲,坐火车去看运动鞋男孩的银发绅士,等着永远也不会回来的男朋友的玛蒂娜,从没有离开过南布伦特的女侍应,还有维尔夫、凯特等等,这些孜孜不倦寻找幸福的人,给了他勇气。而奎妮,一个二十年前替他背黑锅、帮助过他,这个哈罗德愧对的朋友,他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机会说,这也许就是他最后能为她做的事。哈罗德的朋友奎妮,也终于是在等到了他的看望之后安静的离开。

  这是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也是他穿越时光的一场内心之旅,哈罗德从小没有到得到父母的关爱,被父母抛弃。而他自己的婚姻也被弄得一团糟,因为不懂得付出爱,对儿子抑郁自杀死亡的无能为力,被妻子怨恨,两人在同一个屋檐下形同陌路的生活了二十年。经过这趟徒步朝圣的旅程,他终于敞开自己伤痕累累的心,和妻子一起正视悲伤的过往,敞开心扉,让生命重新发光。

  一本好书总是让人久久回味,故事的情节非常精彩、引人入胜,构思巧妙语言描写一环紧扣着一环,确实让人想要一口气读完的感觉。书中我最记忆深刻的一段话:“还以为走路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呢?只不过是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但愿我们都有勇气走自己的路,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个人读后感3

  上周,当我得知即将在明年寒假光临西班牙这片热情神秘的土地时,我的心情格外澎湃。为了让行程更加顺利,更有意义,我毫不犹豫地从表姐那里借来了这本《一个人出去走走,就像旅行西班牙》的书。该书的作者韩国人崔度星至今已游历了全世界70多个国家,而他独爱西班牙。封底的一句话“去你想去的地方,做你想做的事情,做一朵自由行走的花。”更增添了我对它的好感。

  这本书分城市,分地域介绍了西班牙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景。书中介绍的城市名称我十分熟悉,马德里、巴塞罗那、科尔多瓦、巴伦西亚……都是因为我所熟知的球队名称而有所了解。故事的发展跟着作者的脚步层层推进,内容新而不失趣味,节奏慢而不失典雅,描写记录时还不忘阐述背景,追加自己对当地文化和人民的了解。虽然是游记,但作者的语言文字丝毫不缺乏灵动。“这真是一本世界级的好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介绍塞维利亚这章。字里行间,无不体会到作者游玩的心情,一幅幅动态的美妙地图似乎在我眼前打开。作者每到达一个景点,都会有历史证明,有介绍陪伴。在奥斯本的公路上,一群群黑色的公牛活泼可爱。它们是塞维利亚的象征,历史竟然如此复杂!它们最先出现在《格尔尼卡》的电影里,又被毕加索画在了画里,最后还写进了书里。作者把鲜明事物的由古到今全记录了下来,从现实反推到以前,和我们这些游客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也许我真正站在这条公路上时,看不到这样的场景,但书上的内容一定会浮现在脑海中。这本书带给我旅行前的`遐想。

  位于马德里的埃斯科里亚尔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之一,它历史悠久,纪念了法国展开的圣昆廷战役的胜利,也为了缅怀菲利普二世的父亲和天主教殉难者。宫殿内部珍藏着许多名画和名人的故事,和其他宫殿比起来,它坚不可摧。远望这座宫殿,它的漆似乎已经掉光,但是人们对它深厚的敬意却从来没有减弱。它庄严朴素,充满男子气概,我徜徉在书中,脑海中想象着这座世界第三大的欧洲拜占庭式建筑,对它充满了向往。

  旅行不是边走边吃,到了景点就拍照,这本书让我体会到,原来在出行前阅读游记,了解历史,体会文化,深入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奔赴于世界每个角落的足球解说员,西班牙正是世界上目前为止足球俱乐部水平最高的地方。读了这本书,我对这个国家更加了解,也对它充满敬畏和期待。穿越时间与地域的局限,人生的彩图不在于控制手中的笔,而在于控制自己行走的脚步和观察世界的眼睛。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最初的梦想正是我光临世界的理由。

个人读后感4

  《一个人的朝圣》,基调是沉闷的,直到读到主人公哈罗德坚持不下去,想要放弃时,给妻子莫琳打电话,莫琳义不容辞挺身而出支持丈夫,含泪鼓励他不要放弃,为他订好宾馆,指明方向,再到后来,即便哈罗德偏离目的地贝里克,莫琳认为哈罗德早晚都会达到目的地的,只是默默关注他的动向,不打扰,到最后,她也知道这趟旅行对他的意义,比看起来要重要得多。要知道,此时的莫琳无时无刻不想丈夫早点回家。而比起自己的私心,她选择成全哈罗德。这些细微细节和心里活动的变化,让我读来很是感动,这种感动和温情来自于夫妻之间的深情、义气、成全。而原本这是一对隔膜了二十年的夫妻。

  这本书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哈罗德为了救朋友奎妮,或者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二十年前消失在彼此的世界里,二十年后因为奎妮身患癌症给哈罗德写的诀别信,又让她和他连接起来,才有了哈罗德独自上路,从哈姆斯南部金斯布里奇村福斯桥路徒步到贝里克郡圣伯纳丁疗养院,历时87天,途经627英里,完成了一个人的孤独之旅;另一条是哈罗德与妻子莫琳之间的情感纠葛,抑或说哈罗德与他家庭之间的故事,通过他在这趟旅途中的所思所想娓娓道来。这两条线索相互交融使得《一个人的朝圣》饱满立体,既富有故事性,亦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既有浪漫和纯真,亦有人性的复杂和现实。或多或少还有自我救赎的意味在其中,哈罗德在一成不变而沉闷的生活中感觉迷失了自己,在第1节“哈罗德与信”的结尾处哈罗德发出了“我是谁?”的疑问,他需要作出改变重新认识自己;另一方面,哈罗德交信时途经加油站,加油站女孩告诉哈罗德信念可以改变一些事情,哈罗德就想到只要他在路上,奎妮就会活着,他要救她,就如当初她救他一样坚决,就这样在没有手机没带钱包,什么也没准备的情况下,靠着脚上的帆船鞋,凭借信念和毅力,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简单重复机械的'动作完成了他的独自旅行,而他此时已是六十五岁的老人。

  在旅途中,哈罗德满满回忆的都是他的妻子莫琳、儿子戴维,儿子戴维的死是夫妻二人隔膜的原因,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下,但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也许分离更容易看清彼此的真心,因为哈罗德的出走,莫琳也发现她对他的爱未减少一分,而他自始至终都是深爱莫琳的,只是彼此的误会太深,均以为各自都不再需要彼此。我一直觉得相处那么难都不愿离开的,必定是因为爱。而他们就这样错过了二十年的大好时光,都在误解和冷漠中度过,庆幸地是彼此都未曾离开,终因这次孤独之旅,两人终算冰释前嫌破镜重圆。哈哈,我倔强地认为这无疑是作者更想表达的温情,夫妻感情的重塑和回归,更像平常夫妻的真实写照,而无论误会和矛盾如何,患难与共最是平常。

个人读后感5

  第一次拜读江国香织的作品,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书名——《下雨天一个人在家》,特别适合用来沉浸在独处的周末,用香织的说法,也许能说“让周末把我吸进去,用力吸进去吧”。

  第一部分“哭泣的大人”,读来令人有些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争吵、离别等等,都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无可奈何;第二部分“不哭的孩子”,是一个美好的章节,处处洋溢着幸福的味道,流淌着爱的血液;第三部分“不值一提的物件们”,这些看似寻常无奇的物品却寄托了作者无限的热爱,她对这些物品的情感之浓烈远远超过日本人常有的物品必须“令人怦然心动”才能留在身边的生活哲学;第四部分“雨,不喝可乐”是对宠物狗“雨”生活日常的.记录,是在雨天遇到“雨”将它带回家,记录的日常细节也多发生在下雨天,读来潮湿中透着温暖,“优哉游哉”。

  下雨天一个人在家,我的理解是就该自由、专注、愉快地打发时间。自由,等于想干嘛就干嘛,看书看剧吃吃喝喝、大哭大笑疯疯癫癫都可以;专注,就是千万别有人打扰的意思,独处是何其必需又何其稀有的时刻,绝对不允许被扰乱、打断、占用!愉快,那是一个人在家的核心目标,沉迷于自己所爱而不被打扰就是这世上最愉快的事啦。

  当然,文中传达的绝不仅限于日常生活中愉快的独处。作品是作者意志的集中体现,所以此书更多是展现了作者十分典型的独立女性的意志和品味。比如,对精致美好食物的迷恋,不仅体现在寻觅集嗅觉、味觉和视觉上所有美好特征于一身的食物时,更体现在每一种缺任何一点细节都无法接受的美食上;甚至,其精挑细选的高品位唱片竟成为了电台节目的固定推荐环节。这种对高级、对精致的追求、对宁缺毋滥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独处”、一种“一个人在家”。毕竟,这花花世界,想不随波逐流、想出淤泥而不染,都不容易。

  而这种独立的特质是如何养成的呢?毋庸置疑,作者的家庭就是答案。很显然,作者从小家境不错,物质和精神都是富足的,特别是家人间的互动一直保持得很好。比如姐妹间深厚的依恋完全不会因为长大成人、结婚成家这些因素而削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人的意识里怎能容许所遇之事物有任何不完美?所以,“富养”是一个正确的命题。而正确的富养,一定是用正确的爱来灌溉的。

  当然,一个人在家,也不限于下雨天吧。不论什么天气,你都可以一个人在家,自由、专注、愉快。不论人生何种境遇,你都可以一个人应对,有知、有爱、有底气。

个人读后感6

  “失败乃成功之母”郑成功脍炙人口的名言流传至今。每当我打开书柜时,首先就会抽出《三个人》,去细细品味其中的道理……

  从前,有三个人想去登山,他们就一同去了。刚走到半山腰,有一个人就摔了一跤,那个人想:如果在走的话,岂不是摔得更多?他就停下来不走了。剩下来的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又摔了一跤,他想:摔跤是常有的事,摔几跤也是正常的,起来再走!这时,另外一个人也摔了一跤,他想:自己为什么会摔跤?之后他改进了自己走路的方法,一步一步爬上去。当然,最后他们三个人的命运也不同:第一个人在半山腰就饿死了。第二个人因为经常摔跤而累死了,只有第三个人爬上了山顶,欣赏到了无与伦比的美景。

  成功,不单单是用决心去克服困难,同时也要吸取经验的教训,不能一味的去犯同样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我们做任何事情不都应该这样吗?星期六,我一个人在家闲着没事干,就看起了书,在书的一角,我发现有一个小实验,是一个让鸡蛋上长字的`实验,我心想,这个实验反正也不难,我就做试试吧!

  我拿起三个鸡蛋,一支细头的毛笔喝和一点醋,接着就做起来我这一“伟大的壮举”。我用毛笔轻轻的沾了一点醋,慢慢的在鸡蛋上写下一个字“快乐、幸福”,然后在旁边静静的等待着让蛋把醋吸进去,等了好久好久,醋终于干了,我迫不及待的把鸡蛋放进水里煮了起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水蒸气一缕一缕不断上升,他们挥动着小手,摇着脑袋,似乎它们都在为我祝贺。时间到,随着“啪”的一声关煤气的声音,我打开了锅盖,看着这几个鸡蛋,我心里乐开了花,急忙叫来正在干活的妈妈来参观我的胜利果实。我对妈妈大声说:“妈妈妈妈,快来看呀,看看实验结果吧!”妈妈小心翼翼的剥开了皮,但是左看右看,这些鸡蛋呵普通鸡蛋没什么差别,我立刻慌了神,把鸡蛋一个个仔细检查,的确,这上面一个字也没有,我疑惑极了,便把事情的经过跟妈妈说了一遍,妈妈听后,哭笑不得的对我说:“我的傻孩子,你在生鸡蛋上写字,醋就算是渗进去了,蛋清没有固定,子就会随着鸡蛋蛋清的流动而消逝!”听了妈妈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接着,我又用熟鸡蛋做实验,经过一番努力,鸡蛋上果真出现了字。我高兴的跳了起来。其实,成功随处可见,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生命的长河中,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涩。通向成功的道路,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曲折、崎岖、荆棘丛生,甚至会出现断崖。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首先要敢于面对,勇于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只有重新振作起来,才能够遇困难挺过去,逢失败昂起头,透过迷蒙看曙光总结失败的教训,只有这样,成功的双臂才会拥抱你!

个人读后感7

  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在缓慢而艰难地朝着目的地前进。途中,有一个人忽然停了下来。他心想:这个十字架实在是太沉重了就这样背着它,得走到何年何月啊?!于是,他拿出刀,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定将十字架砍掉一些。他真的这么做了,开始砍十字架……

  砍掉之后走起来,的确是轻松了很多,他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了。于是,就这样走啊走啊走啊走,又走了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他又想:虽然刚才已经将十字架砍掉了一块,但它还是太重了。为了能够更快更轻松的前行,这次,他决定将十字架再砍掉一大块。 他又开始砍了……

  于是,他毫不费力地就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大家看:当其他人都在负重奋力前行时,他呢,却能边走边轻松地哼着歌!走着走着,谁料,前边忽然出现了一个又深又宽的沟壑!沟上没有桥,周围也没有路。这时候也没有蜘蛛侠或者超人出来解救他……他,该怎么办呢?!后面的人都慢慢地赶上来了他们用自己背负的十字架搭在沟上,做成桥,从容不迫地跨越了沟壑。

  他也想如法炮制只可惜啊,他的十字架之前已经被砍掉了长长的一大截,根本无法做成桥帮助他跨越沟壑!是,当其他人都在朝着目标继续前进时他却只能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这个时候,在他的脑海里回响着一句话:曾经有一个完整的十字架扛在我的肩上,我没有好好珍惜,直到需要它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此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十字架,在艰难前行。它也许是我们的学习,也许是我们的'工作,也许是我们的情感,也许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正是这些责任和义务,构成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的理由和价值。所以,请不要埋怨学习的繁重,工作的劳苦,责任的重大,因为真正的快乐,是挑战后的结果,没有经历深刻的痛苦,我们也就体会不到酣畅淋漓的快乐!

  有些黑暗,只能自己穿越;有些痛苦,只能自己体验;有些孤独,也只能自己品尝。但是,穿过黑暗,我们一定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走出痛苦,我们一定能企及成长的高度;告别孤独,我们也一定能收获灵魂的深度!

  走向成功的四个“多一点”:

  比别人多一点努力,你就会多一份成绩;

  比别人多一点志气,你就会多一份出息;

  比别人多一点坚持,你就会夺得胜利;

  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个人读后感8

  这是我一本早就想买的一本书。

  很少读张洁的作品,20xx年,母亲去世,我想起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一直没有买到。

  现在读来,确实感触颇深!

  作者细腻忧伤的笔调让我又一次体验了悲怆,体验了不能反哺的伤痛、愧疚。真的,读的时候哭了。这些年,随着母亲的渐行渐远,我已不再流泪,可读书的时候,我还是哭了,我的母亲没有见过她的两个双胞胎孙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母爱也许是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感同身受啊!

  每天下午,母亲何尚不是站在家门口,等她的女儿回来!

  为了活着,母亲何尚不是大口大口的喝着治病的偏方!

  ……

  文章确实写得感人,一个个细节,让人不忍卒读,如下面的句子:

  “我就那么抱着她的衣服,站在洗澡间里。可是妈的体味、气息也渐渐地消散了。”母亲是我通向世界的一道门,如今,这道门和身后的城堡都不存在了,我也就成了这个世界上彻底的孤儿了,一个54岁的孤儿。

  “听到有人叫“妈”,我仍然会驻足伫立,回味着我也能这样叫“妈”的'时光,忍咽下我已然不能这样叫“妈”的悲凉;

  悲凉,遍体生寒。

  张洁,这个不再有人呼唤“小洁”的54岁的孤儿,向我们陈述着她的怆痛。

  纵使我写尽所有的文字,我能写尽妈对我那报答不尽、也无法报答的爱吗?

  我能写尽对她的歉疚吗?

  我能写尽对她的思念吗?

  妈,既然您终将弃我而去,您又何必送我到这世界上来走一遭,让我备受与您别离的怆痛?

  妈,您过去老说:“我不能死,我死了你怎么办呢?”

  妈,现在,真的,我怎么办呢?

  我已非我。失亲之痛,锥心沥血;亲爱已逝,无法弥补;血肉亲情,弥足珍贵。

  孤独的滋味张洁是体会很深的,从小跟着母亲,相依为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最亲的也就是母亲。母亲一去,与这个世界就一点关系也没有了。作者深刻体会母亲的死,以及母亲死后的虚空。母亲死了,伟大的母女情被带走了,亲情的依靠也就不存在了。

  母亲是伟大的,母爱则是我们的堡垒,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无私的付出只为儿女能幸福,能够无忧无虑的成长。而作为儿女的我们只会惹他们生气,让他们伤心,那是因为我们不懂事。可当我们真正长大了,想报答的时候,母亲却已不在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趁现在母亲还在,多陪陪她们,别惹她生气,让她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度过每一天。

  这真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

个人读后感9

  寒假里,其中看了有一本书是毕淑敏老师(赞尊称为老师吧)的《每个人都有盛放的理由》,通过几个游戏来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今天就先来说说第一个游戏吧。其实“设备”很简单,只需要一张白纸,一杆黑笔,一杆红笔。就可以开始这个游戏,在正面用黑笔写下你最害怕的十件事,在另一面用红笔写下你最喜欢的十件事。但是我现在写的不一定那么多,就具体举出几个例子来,先写害怕的事情:

  1、怕考不上高中

  初中的三年时光毕竟只剩下这有限的几个月的时间了,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多希望能把时间停留在现在,让我们在尽情的耍一番,可惜时间不等人。在这短暂的时光里,你只有为之努力,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感觉压力也变大了:写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东西背不完的知识点。家人们给予了我太多的希望,我真的真的害怕把希望变成失望。

  2、害怕眼镜的度数越来越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眼睛就近视了,也慢慢随着时间的变化度数变得越来越高,有时候也会抱怨自己为什么会近视呢?为什么听别人说看电视,玩手机玩到很晚(常常)也不近视呢?但抱怨有什么用呢?一切都要归根自己。如果之前你不每天看电视离得很近,它也不会近视;如果后来你不在被窝趴着看手机,它(度数)也不会增加。所以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以后要像保护生命一样爱护自己的眼睛。

  3、害怕家人的离去

  当然这种事情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挡的,在这个世界上人都终会有那么一天,天意不可违。可能人在世的时候你不会感觉到什么,家人就是在背后默默关爱你的.人,他们的爱就像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而若人不在了,就好像是以后的生活中没有了太阳,就像在漫漫黑夜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4、害怕没有毛的动物

  在这里没有毛的动物就是比较泛指蛇,哦对,还有老虎,狮子它们都是带毛的动物,但也不是就不害怕它们,毕竟它们都是我们平常一般见不到的就排除在外了。

  害怕的事情就先说到这里,再来说一下喜欢的事:

  1、旅游

  这个在现在只能把它当成自己的愿望。

  2、睡觉+没作业

  现在每天要去上学,所以就要早睡早起,但是要早睡还有作业阻挡着呢,(现在在我的右手边就有一大摞作业,哎)但是在现在这个关键时刻有的作业不写就是不行,不写自己就不会深刻。仔细想来,玩手机的时间过得很快,时间好像都浪费在了它的上面,所以要“把手机当成工具,而不是当成玩具”。

  3、没事的时候听音乐

  我认为不同风格的歌曲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心情。在悲伤的时候,听一些欢快的歌,就会使你舒缓心情,音乐可以让身体放轻松,好的音乐还可以缓解压力。

  就说到这里吧!(脑细胞供应不足)

个人读后感10

  《一个人的朝圣》情节并不复杂,主要记叙了主人公哈罗德步行去看望得了绝症的朋友奎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哈罗德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牵动了很多人的心,也回忆和反思了自己的人生,最终醒悟了很多事情,从而自身得到救赎。读完此书,浮想联翩,略记如下:

  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幸和缺陷。哈罗德从小就缺少父爱和母爱,而最大的不幸则是二十年前儿子自杀,导致二十年来夫妻不和,郁郁寡欢。而在步行途中,哈罗德发现别人都各有各的不幸,自己并不是最不幸的那个。现实生活中确是如此,我们得不到所爱是不幸,得到所爱又失去是不幸。最不幸的是,这世界上没有永恒,所有东西都将失去,包括我们的生命。

  二、对于自己的不幸,我们需要反思。对于儿子自杀,二十年来哈罗德一直都在自责,直到在步行途中才反思到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如果,他能在儿子小时能反思到,并改进自己对儿子的态度行为,也许儿子能活得很幸福。如果他能在儿子试图投海后反思到,并改进自己,也许就他儿子就不会自杀。在儿子自杀二十年后,他反思到了,也仍然不晚,至少他知道该如何面对妻子莫琳和即将离世的'朋友奎尼。

  三、不要沉浸在已经发生的不幸和必然发生的不幸之中。哈罗德由于沉浸在失去儿子的不幸中,打坏了老板的心爱之物,伤害了老板,又间接伤害了朋友奎尼。莫琳沉浸在失去儿子的不幸中,同时伤害了哈罗德与奎尼,也让自己得了心理疾病,并二十年来更加不幸的生活。沉浸在不幸之中会打破自己现有的幸福,只会让自己更加不幸。奎尼得了绝症,她的去世是即将发生不可避免的不幸,哈罗德本来坚信自己的步行看望会让她好起来,如果她好不起来,对哈罗德的打击将是很沉重的。幸运的是哈罗德在步行途中领悟到如何面对不幸,接受了奎尼好不起来这一不幸的现实。

  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我们需要关注和珍惜。幸福很简单,简单到就在“你好!”“当然”的对话中。如果我们关注和珍惜,幸福就会很多,如果过我们过于关注不幸,就会把幸福破坏,变得不幸。幸福很脆弱,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会破坏。哈罗德跟风别人嘲笑自己的儿子,就破坏了父子之间的幸福。所以幸福需要珍惜和维系。

  我们需要追求和创造幸福。世界上没有永恒,幸福也必将逝去,在我们拥有幸福时,要珍惜要维护。如果我们拥有的幸福不可避免的失去,我们也不必执着,以免破坏仍旧拥有的幸福。既然幸福必将逝去,我们的幸福岂不是越来越少了,然而我们是有灵性的,我们可以不断的创造新的幸福。我们从不幸中反思,而不执着于不幸,我们通过反思改进自己,追求更多的幸福,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个人读后感11

  对于这本书的背景和由来我就不多说了,我并没有比在看这篇文字的你更了解什么。 首先吸引我的是这个故事的主题,围绕着一个“麻烦”所展开的主人公的一系列自我冲突。一直以来我都对这类矛盾主题的文字所吸引。这当然也是根据我个人的体验而产生的,所以写下这些东西可能也会和别的文章有点区别。 鸟 “无法避免” “无法避免”地结了婚,酗了酒,醒来后人生犹如战后一样,一片荒芜。 “无法避免”地做了爸爸,还是一个畸形儿的爸爸。 孩子畸形是对鸟的羞辱和重负,同时也是一种解脱,让鸟看到了逃离的可能性,所以鸟就在这样的感情中一直纠结着,煎熬着。 另一个鸟,火见子。 读后回忆整篇小说,感觉火见子就是鸟的另一个自己。

  一个在平行世界里留给“另一种选择/可能性”的自己。火见子是从丈夫去世后就完美地对现实世界进行筛选然后再生活,精心地守护者自己的人。鸟也表示过希望火见子是自己妻子的这类想法。他们彼此间的吸引也是因为他们的相似性,他们一起能够更好的安慰彼此,能够更好的逃离…… 另一个鸟,菊比古 中学时代跟着鸟屁股后面的一个GAY,在他们的一次行动中软弱的菊比古想要放弃结果被鸟抛弃了的朋友。菊比古也可以说是一个在平行世界面前做出了另一个选择的鸟。鸟的妻子把孩字——那个鸟打算放弃的孩子取名叫菊比古(这肯定不是偶然啦)。

  行文到97%的时候也是因为跟菊比古的重逢,被菊比古的'话唤醒了那个酗酒后沉睡的自己,鸟终于做出了选择。 文章里还多次出现了笑,各种不同的笑。这一点也挺让我感到有兴致的。甚至觉得笑才人是最丰富的表情,有什么是笑无法表达的感情吗?你确定还有比笑更适合这个感情的表情吗? 这样不知恬耻守护的究竟是怎样的自己? 鸟是在这样的自问中做出的选择。 这个问题也同时深深地打在了我的心上,可以说我对这篇小说的所有期待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满足了。在我不断的逃避生活、逃避爱情、逃避婚姻,对自己渐行渐远的梦想和越来越说不出口的执着里,我从没有意识到问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只是无法自拔(无法避免?)地沉浸在一种毫无希望的希望中,同时过着一种半隔绝的幻想生活。 我有了答案,但更加认清楚自己的软弱并不能让人变得勇敢。 如果我是鸟,那么我肯定会和火见子去了非洲,最后再次上演那一幕……

个人读后感12

  每一个受过伤的人都在心里盼望着一个天堂。爱迪的天堂是其中最美的之一。

  83岁的爱迪,游乐园的维修部主管,在他生日那天,在一场事故中,为了救一个小女孩,他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最后的空寂前,他感到了两只小手握在自己的手中。

  他再次睁开眼睛,他回到了儿时长大的地方。他遇见了“蓝皮人”。他刚刚知道“蓝皮人”竞是因自己而死。“蓝皮人”说:“在天堂里你会遇见五个人,每个人在你生命里出现都有一个原因。你当时可能不知道,而这就是天堂存在的意义。让人们理解他们在地球上的生命。人们以为天堂是乐园,他们可以在云头飘浮,在河中嬉戏,在山间漫游。但是,景色再美,没有心灵的慰藉,也是毫无意义的……上帝能够给予你的最好礼物:理解你生命里发生的一切。让你的生命得到诠释,你一生所寻觅的正是这份宁静。”

  爱迪此后遇见了上尉,父亲,自己挚爱的妻子,最后的小女孩……他回到亚州的'战场,看到了上尉触雷身亡,也知道了让他残废一生的那颗子弹是从哪个方向射过来的,他了解了,“自我牺牲其实是生命的一部分。……当你失去了一件宝贵的东西,你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失去它,你只不过将它传递给了另一个人。”他看到了父亲,那个用忽略、暴力、沉默深深伤害过自己的人,他看到了、明白了、宽恕了。他叫道“爸、爸……”仇恨是个弯弯的刀刃,我们去伤害别人,其实却伤到了自己。爱迪放下了这把弯刀,他在天堂里疗伤。

  第四个人,爱迪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她,确实是她!玛格丽特,30年前就先他而去的妻子。她是那样的年轻,恍如新婚那天。他俩从一个婚礼转到另一个婚礼。爱迪找回了自己的爱。自她走后,他就放任了自己的生活,让心沉睡。如今,她回来了,天堂果然是故去亲人重逢的地方。但终究还是要走。她说:“失去的爱依然是爱,爱迪,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当这些感觉减弱的时候,另一种感觉正在升华。回忆。回忆变成了你的伴侣。你培育着它。你拥抱它。你同它翩翩起舞。生命一定会终结。爱却不会。”

  第五个人,那个小女孩,他战争中误杀的人,他后辈子都生活在恶梦中。他在河边洗赎了自己的罪恶,他获得了真正的天堂。他看到了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尘世间他迷失了自己,他觉得自己不该在那里。“修理游乐车?我应该那样生活吗?”在天堂里,他看到了,一个码头上,成千上万的人,他们在那里,正是由于爱迪一生简单平凡的工作,因为他而避免的事故,他在他们的生活中造成的转折。

  多美啊,这样的天堂!

个人读后感13

  直到现在,我还将这本书抱在怀里。

  当翻开第一页时,我开始走进了作者深深的谴责之旅。

  书的一开始,便是母亲老了,年纪也大了。没有那些无尽的修辞,没有鸡汤话语,也没有虚假与不堪。

  这本书,我真的不知怎么描述,因为我感到每一页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于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可以看出作者的自责内疚与在写这本书时留下了的泪水。

  书的中途作者也有写过她哭的时刻。就是那份真实,我哪怕是分多次看这本书,我哪怕是每一次翻开重新翻找那一页时都不会走出她的文字。

  就在刚才,我看了几个书评。

  有的读者认为这是一本不敢再读第二次的书。也有的认为这是本恶心的不能再恶心的书。

  我对第一种读者基本赞同,因为这本书它残忍,恐怖,让人心绞发痛。

  但我想对第二种读者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对,你们的说法或许并不是错的,毕竟这世界太大,人也太多。我们每个人都不会一样,因为世事无常,两个人的一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虽说这本书很残忍,但你们不觉得你们依旧残忍?

  文字它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也是一个感性的东西。我很愿意去相信,万物生灵皆有情。哪怕是虚幻的.感情,又或是冰冷的机器。你或许认为我可笑,别担心,你没错。因为我身边的人都认为我很可笑。可,那又怎样?

  所以,那些觉得作者是依靠这些文字想去洗清自己不孝敬母亲的说法可以停一停了。

  对太多人来说,文字它是一种很美好的东西,他们还愿意去努力的维持着它的高尚,更何况那是一个没有如今的时代,文字还算安好。所以,我相信,她不会去污染它,她会用真心去待它。那自然,文字,也会把真心还她。

  所以,那些认为书中有太多炫耀成分的人也请你们不要太绝对了。

  是,看这本书时,我确实也有这种想法,你看,他的母亲又有很好的医生做主治医生,又有那么好的病房。确实,感觉一切都那么的顺理成章。可是,像你们所写的辩解,逃避,炫耀。我真的没有读出来,可能是我真的,真的还是见识短浅。

  这本书最能引起阅读欲望的大概也就是它的书名了吧。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世界上?最疼?去了?它的每一个词,都直面的抨击了我弱小又脆弱的内心。对不起(呸呸呸),我只有想起他们,我的父母。因为描写的是这般的亲人,所以这本书哪怕是作者对于自己的忏悔,它也可以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内心。

个人读后感14

  近来一个月的时间都在看《一个人的朝圣》,说实话刚开始买这本书,我是听朋友说过觉得还不错,我就去买的。

  光听名字就觉得很酷,总给我一种勇敢的感觉。

  但是事实却和我想的不一样,这本书看了前面50页的时候,我甚至到了看不下去的时候,觉得很平淡,我甚至有点讨厌哈罗德起来。特别是看到他的儿子在他面前溺水他也没有做什么。看到这里的时候觉得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虽然这和他的经历有关。

  其实这个故事很简单,就是他的朋友奎妮得了癌症。给他寄了一封告别信,他想起来以前做事的事情,决定徒步从家门口出发去看她,这个决定刚出来的时候,妻子也是反对的。

  哈罗德觉得自己退休后也没事做,自己临时决定说走就走,简单的行李就出发了。

  一路上他遇到了很多人,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和嘲笑。最关键是自己没有指南针,没有过多的钱,都是步行,甚至在徒步中总是会想起自己的儿子,妻子,母亲还有父亲。

  想起生病的朋友,也许她正在等着她,也许他一直在走,不停下来。她就会一直活着,这好像是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他前进。

  其实过程中他的脚受伤后,路过的人也劝他放弃过。甚至是他自己给妻子打电话也放弃过,但是妻子是从不理解到了支持,帮他订了一个酒店,让他睡一觉醒来继续出发。

  看到这里我真的很感动,为他的妻子,大概是真的爱他,才为他担心每天,也想着让他完成,别后悔,别给人生留下来遗憾。

  这也许就是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因为爱,所以支持你。

  渐渐的他的故事被很多人所知道,甚至有些人来选择和他一起徒步。也是影响了很多人,得到了一些人的帮助,才开始有了“朝圣者”。

  随着一页一页的看下去,好多事有了眉目,就如他的儿子其实是死于自杀,就如他之所以去看她是因为很多年前他欠她一句对不起。

  其实儿子的.离开。对自己的打击很大,也是因为儿子的离开,和妻子好像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这个徒步过程,想起来自己平淡的生活,还有过往的种种,他好像一点点找到了过去的那个自己。

  看到朋友的那一瞬间,虽然朋友不能说话了,但是自己做到了自己的承诺,还是欣慰的吧。

  也和妻子说开了过去的秘密,两个人回忆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又找回了过去的爱情,这些年平平淡淡一直生活着。其实她们还是互相相爱,只是因为一些事和人,使她们变得话语和交流很少。

  朋友是离开了的,但是走的比较从容,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他和妻子和好,继续回去生活。

  这个故事给我最深的就是他在徒步的过程中,一点点挖掘了过去的伤害,直接面对那个过去的自己,那个伤痕累累的自己。

  重新让世界走进来,让生命充满阳光,这是一场灵魂之旅,亦是一场救赎。幸运的是他做到了!

个人读后感15

  最近读了《幸福地做老师》一书,里面的内容讲述了荆老师在自己生本道路上所做的,所想的。其中第四章“魅力在哪里”这部分内容,让我感触颇深,荆老师花了很多的篇幅来讲自己平时与学生相处中,是如何尊重学生,如何以真诚地心善待学生的,当时读到这些内容时,有点纳闷:明明是一本关于生本实践方面的书,却花那么多的篇幅来写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荆老师偏题了吗?直到一直往后读,才知道作者的用意何在,假如没有尊重学生这样一个基础,生本又怎么能顺利开展呢?

  荆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给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很多的启示,也让我们反思,实施生本之前,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学生。有一句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班里的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地关心他们,他们才会用认真学习地行动回报老师,那时的师生才是幸福的。前一段时间,和学校的一个今年刚教完六年级毕业班的老师聊天,从三年级接这个班开始,老师对班里的学生就是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即使是班里的后进生,他也善于发现她们的'闪光点,让班里的孩子知道,自己身上有老师欣赏的地方,自信心一下子增强了不少。从一开始,老师的魅力就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于学生们的每一次考试,老师都是采用鼓励的方式,虽然毕业考之前的大小考试,都没能拿第一,但是最后一次毕业考,他们依然带着老师的鼓励,终于他们没有让信任他们的老师失望,拿了年级第一,为自己六年的小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位老师的例子,让我们看到,尊重信任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在低年级呆得时间比较长,接触的都是一些好动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地时间也比较短,有时候总想用一些生动的课堂情节来吸引吸引他们,但是这也带来一个后果,一旦你的课堂恢复平淡,这些孩子马上会游离课堂,毕竟不可能每堂课,每个环节都很生动。荆老师和学校这位老师的例子,让我顿时有了另外一种想法:平时多花时间和孩子交流,并不一定要学习,可以聊他们的生活,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愿意和他们做朋友,真心地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可能慢慢地学生会从因为关注你而开始关注你的课堂。

  要想你的学生学得怎样,你就得对你的学生抱以怎样的希望,充分信任学生,真心对待他们,总有一天,他们必将还以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