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3-01-21 17:55:55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1

  过春节有很多习俗,扫扬尘、烤腊肉、插桂花……而我最喜欢的习俗都与吃有关。

  第一个就是——吃汤圆了。老话说的好:“麻雀都有一个三十夜”,说的是连麻雀在这一天都要回家过年。所以作为人类,这一天不管在天涯海角,都得回家,吃上一顿团圆饭才圆满。

  在北方,这一天一定是要吃饺子的,但重庆不,要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汤圆有很多馅儿:有红糖馅儿;有奶茶馅儿;焦糖馅儿……每一种都极招人喜爱。吃的时候,上学的.学生,要吃三个,意为三步登科;上班族得吃四个,意为四季平安……

  我外婆包汤圆可厉害了! 那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可算是见到了外婆的真本事了。外婆一手拿着面团,一手拿着擀面杖。只见她的手不停地挪动,擀过去擀过来,一个饼就好了,将这饼里裹上一些好吃的馅儿,在手心和成圆型,再放入水中煮上一会儿,就大功告成了。

  除了汤圆,我爱吃的还有煮猪头。每每杀了年猪后,家里都会腌起来,不能提早开吃,必得留到大年三十这一日才行。如果谁家年三十没吃煮猪头,就会显得那家格外寒碜。

  除夕的美食还有很多,年糕、烧鱼、个个都是我的心头好。而这一日的中国,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都正开开心心地吃着团年饭呢……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象山,每当清明节,我的家乡就有捣麻糍的习俗。

  捣麻糍是一种体力活,一般有几户人家相互约好一起来捣,到了那一天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土灶烧起,把前天泡好的糯米,拿出来给它洗个“冷水澡”之后便又要将它放进蒸笼里给它做个“桑拿”,过了一会儿凫烟四起,一颗颗糯米吸足了水分而变得饱满,晶莹剔透,闻起来一阵淡淡的米香。等糯米九成熟以后,放上事先准备好的焯熟好的艾叶撒在糯米上,然后加一点盐。

  蒸熟后,两个人抬着大蒸笼,将香喷喷的糯米和艾叶一同倒进了洗干净的捣臼里面,一个魁梧健壮的叔叔先将捣锤头在冷的艾叶汁浸一下,接着用捣锤使劲的揉了起来,松散的糯米和艾叶混合在一起成了糯米团。接着那人岔开双腿成马步状,双手抓紧捣锤柄,高高扬起,高过头顶,对准捣臼狠狠地砸下面团,墩实的捣臼发出“嘭,澎”的响声,声音铿锵有力。这时旁边一个人双手浸一下放凉的艾叶水沾湿,不停地把溢出来的米团重新归队,时而抱起米团翻一个身,一人捣,一人翻。动作娴熟,配合约十分默契。没过一会儿那人大汗淋淋,面红耳赤,于是换一个人继续捣。经过几番轮流后,米团成了糊状,看不出米粒来,像一块绿色的翡翠大宝石,让人垂涎三尺。

  把捣好糯米团从捣臼里抱起来,放在早已铺好的黄色松花的大桌子上,并且左右两个人共同用擀面杖把面团擀平,擀均匀。面团乖乖的压成扁扁的薄薄的,然后用菜刀把它切成块。我们这些小孩子就蜂拥而上,抢着吃。

  大人们的'谈笑声,孩子们的打闹声,捣臼“嘭嘭”的响声此起彼伏,互相应和,连成一片,在春天的微风中轻轻荡漾。真是“长安一片月,万户麻糍声。"我喜欢麻糍的味道,更喜欢打麻糍那热闹的场景。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3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家乡风俗,所表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我们家乡也有着自己的传统风俗,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即为我们家乡的传统节日,我们称之为“龙洞”,其主要以开门迎客为主,以吃为辅。现在就让我为大家讲讲这个节日,我们是怎么庆祝的吧!

  二有初二那天,每家每户都会早早起来,准备丰盛的菜肴,可以说是大鱼大肉。除了大鱼大肉,还会准备糍粑,让每位客人在离开的时候都能带上糍粑回去,这也是我们家乡的小吃特色。菜肴准备完毕后,就等着亲戚朋友的到来。来的客人越多,主人就越高兴。

  中午我们就会举行龙游 行,一边敲锣打鼓,一边跳舞,鞭炮连连。后面跟着长长的队伍,每家每户都会经过,让大家沾点龙气。同时,保佑我们家乡风调雨顺,每年农作物都有大丰收。当龙游到当地的祖庙时,大家都会进行参拜,把心里想要说的话,想要实现的愿望都说出来。有些外地来的客人,他们还会奉献上自己的一点心意,往祖庙的钱罐里塞钱,意思是让祖庙建设得更加漂亮,让它保佑当地居民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听了我讲这些,你是不是觉得我们的节日很有意思?如果你也想来体验一下我们家乡的风俗,品尝我们丰盛的菜肴,跟着大队伍举行龙游 行的话,别忘了明年的二月初二,我们在这里等着你。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4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阳新县,这里的风俗与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样。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此刻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里过年的风俗习惯吧。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传统节日,虽然全国人民都过着同一个节日,但是每个地方过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们这里从腊月初就开始忙活了。

  冬至开始大寒之前,人们把红薯从地里挖回来,然后把红薯一个个都洗刷得干干净净,加工成又白又细的红薯粉,再然后就用坛子或干净的袋子装好打算过年用。

  下雪了,人们被困在家里不能出去干活,就在家里制作又香又软的年糕。制作年糕虽然费心费力但制作过程却充满了无限的欢声笑语。每次听到别人提起年糕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出锅时的腾腾热气,想起它的香甜美味,想起一家人品尝年糕时的幸福笑脸。我家每年做年糕的.这项任务主要是由爷爷奶奶来完成的。首先将米粉放进大盆里掺和适量的水揉一揉,揉成一个个小球形的剂子,然后放进模具里将它们压成各种形状,有圆形的有鱼形的也有桃形的……最后将各种形状的年糕放到大蒸笼里蒸熟。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年糕倒在簸箕上,让人看着就喜爱,闻着就流口水,吃一口满嘴的年味。但我们不能多吃因为奶奶说这是用来款待来拜年的客人的。

  年糕做好了,人们又将五谷杂粮倒在装有沙子的锅中爆炒,做成各种各样的零食。过年的主食零食都有了,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四,每家每户都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离过年还有几天时间,东西就都打算妥当了。

  这一天最终到来了,大家都在门口贴上红红的对联,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正式迎接新年的气氛。这就是我们这过年的风俗。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5

  家乡的春节按家乡的风俗习惯:“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上拱拱手。”从农历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大家仍冒着严寒忙着打扫卫生,希望扫去一年的秽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续赶回家和家人团渡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我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大人们准备了满桌吃的,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接着守岁到黎明前开门,又是鞭炮齐鸣,这就是象征开门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正月初一,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哈哈,又轮到我拿压岁钱了。每年长辈红包时,总会说几句祝福的话语,比如好好学习,键键康康之类的话,儿孙们都说几句吉祥话。那时压岁钱不只是给孩子们快乐,也赋予了老人们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和家庭兴旺的美好希望。

  最后,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这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元宵节。也是把过年剩余的东西吃完,再吃一些汤圆,像征今年团团圆圆,生活红红火火,家乡的春节一年更比一年好。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6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阳新县,这里的风俗与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样。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里过年的风俗习惯吧。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传统节日,虽然全国人民都过着同一个节日,但是每个地方过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们这里从腊月初就开始忙活了。

  冬至开始大寒之前,人们把红薯从地里挖回来,然后把红薯一个个都洗刷得干干净净,加工成又白又细的红薯粉,再然后就用坛子或干净的袋子装好准备过年用。

  下雪了,人们被困在家里不能出去干活,就在家里制作又香又软的年糕。制作年糕虽然费心费力但制作过程却充满了无限的欢声笑语。每次听到别人提起年糕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出锅时的腾腾热气,想起它的.香甜美味,想起一家人品尝年糕时的幸福笑容。我家每年做年糕的这项任务主要是由爷爷奶奶来完成的。首先将米粉放进大盆里掺和适量的水揉一揉,揉成一个个小球形的剂子,然后放进模具里将它们压成各种形状,有圆形的、有鱼形的、也有桃形的……最后将各种形状的年糕放到大蒸笼里蒸熟。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年糕倒在簸箕上,让人看着就喜欢,闻着就流口水,吃一口满嘴的年味。但我们不能多吃因为奶奶说这是用来招待来拜年的客人的。

  年糕做好了,人们又将五谷杂粮倒在装有沙子的锅中爆炒,做成各种各样的零食。过年的主食、零食都有了,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四,每家每户都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离过年还有几天时间,东西就都准备妥当了。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大家都在门口贴上红红的对联,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正式迎接新年的气氛。这就是我们这过年的风俗。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7

  每一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习俗,这个习俗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下面就由我来讲一讲我家乡的习俗吧。

  每到大年,家人必定会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还会早早的就买好过年吃的,喝的,穿的.,因为一般下午许许多多的店铺就陆陆续续的关门了,就买不到菜了,到那时还真是有钱用不了啊。除此之外还要买一些鞭炮,彩灯,门神什么的呀。放鞭炮是为了驱赶走可怕的年兽,贴门神是为了驱赶走魔鬼。

  到了晚上,家里热闹非凡,就像逛街一样热闹,因为亲人们都争先恐后的回来了,只为了见亲人的面,一起开开心心的吃一顿团圆饭,到了晚上七点整,亲人们欢聚一堂,这一天,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须赶回家里吃团圆饭,吃完了团圆饭,突然鞭炮声响起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极为火爆与张扬,直震得大地颤抖,人儿发聵,像要将天上的“星星”一口气撼落在地上似的,爆竹残渣撒遍公路,人行道,小区等等,晚上处处张灯结彩,千门万户的人家的阳台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好似在办喜事,让人看得美不胜收,眼花缭乱。这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亲人们纷纷坐下,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有说有笑的,最主要的算是守岁,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小孩子一般守到十点钟左右就以昏昏欲睡了。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大人们都去上班了,小孩子都去上学了,世界又恢复以前的安静了。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8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是元宵节赏花灯的诗句,元宵节也是家乡的一种风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说起元宵节就少不了看花灯。据说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正月十五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所有人效仿。后来逐渐形成了元宵节和看花灯。

  天刚蒙蒙黑,妈妈带着我和妹妹赶往和平广场看花灯,街上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我们把车远远地停在了停车场。步行了一段路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国泰民安花灯,它由十朵不同造型的牡丹花簇拥而成,“哇,太漂亮了”,我不由得尖叫起来,沿着广场走,各式各样的灯应接不暇,有跳龙门的鲤鱼灯、有十二生肖灯,有元宝形状的灯……它们组成了一片光的海洋,流光溢彩,火树银花。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走马灯,它是一个六边形的灯笼,各个面上都绘制了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灯内点上措独,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转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投射在屏上,图像便不断走动,看起来好像在你追我赶一样。随着天空中炸开了一朵朵绚烂的烟花,灯展也接近了尾声,尽管很不舍,我们还是离开了。希望下个元宵节我还能看到这样精彩的花灯。

  这就是家乡的元宵节,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才成了家乡的风俗,为人们增添了许多快乐。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的家乡的节日很多,不过大多数都是学校放假让我们回家休息、写作业,真正有风俗的节日很少很少。唔,家乡最有风俗的应该就是春节了。

  每年春节都是在寒假期间。除夕夜前几天,大多数人会去各个商店、超市采购年货,南方人也许是去买一些福字啦,中国结啦,北方人不同,北方人也许会买几件新衣服,或是去理发店打理一下头发,象征着“新的一年新的气象”。正月二十九日,也就是除夕前一天,大家会把上一年在门上贴的对子、横幅摘下来,糊上浆糊,贴上新的对子。每一年的对联各不同,但是都有希望这一年一帆风顺的意义。对子就是古代的桃符,桃符上会有人写着“神荼”、“郁垒”两位门神的名字,以驱鬼避邪,现在的春联就是桃符演变过来的。

  大年三十晚上,所有家庭都会包饺子,有些人家也会在饺子里包几枚硬币,取的是“吃到的人今年会财源滚滚”之意。孩子们可以出去放烟花,亲人们会一起吃饺子、看春晚。午夜十二点前十分钟左右,我们会把冥币、纸元宝放进一个盆里,给祖先烧过去。到了十二点,一家人坐在一起守岁,迎接新的一年。这时,会有零星几个人来串门,互相道一声:“新年好。”

  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会有很多亲戚登门拜访。孩子们给大人磕头拜年,大人们会给孩子一些钱,这些钱叫做“压祟钱”,也有人称为“压岁钱”。孩子得了钱心里头甜滋滋的,欢天喜地的`拿给父母看。

  我的家乡春节的习俗与别的地方相差不大,不过我敢确定这里一定比其他的地方更有年味。怎么样?你想不想来我们这里过个年,体验一下过年的趣味?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我们在这一天内会有许多的活动,在各个地点也会有不同的习俗。

  每当除夕来临,我们家都会做一样美食——“果子”,年迈的奶奶在桌子上和了一团面。用刀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然后放一口大锅,放入白糖和少量的水。糖稀好似画纸一样,被作者涂成黄色,其间有不少的泡泡从底面往上走,像赶集似。用面团像包饺子一样包入糖稀,下入锅中油炸。等待时也不可闲着,必须把面粉在锅中炒熟,等“果子”炸得像金元宝鼓鼓的了再捞出,均匀的.撒下炒熟的面粉,这样的一个个的“果子”好像月牙一样就做好了。

  有时奶奶还会用竹签串上水果,镶上糖稀,这样的冰糖水果奖励表现乖巧的、比较可爱的孩子。我迫不及待地抓起果子吃,“滋滋”表面很脆,糖水从中流出,就像钻石一般明亮、讨人喜欢,表皮上的熟面粉更是画龙点睛,让它星星点点,如同夜晚的天空下的星星。

  奶奶在老家这一代做果子可是出了名的好吃,每次有亲戚到奶奶家做客她都会给别人拎一袋去,客人连连谢绝。奶奶总是微笑道:“你跟我客气什么,都是自己做的不值几个钱,带回去给孩子们吃吧。”客人也是盛情难却,不住的答谢奶奶。

  这就是我家乡春节的特产,果子是过年必须吃的,已经成为了我们这里的特征,你也想尝尝它吗?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1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山西正月初一要吃饺子,吃饺子时还要鸣放鞭炮;厦门的人们元旦出门前还要用素果祭神;苏州的人们元旦一早开门要放三炮,叫作“高升三级”。而我,还是最喜欢我们家乡的习俗——捣年糕。

  还记得几年前,我就体验过一次捣年糕。那天过年,我与爷爷奶奶一起去了乡下的村子里。我好奇的问爷爷:“爷爷,我们这里要去哪里呀?”

  爷爷笑着告诉我:“我们去捣年糕!”

  当时我全然不知捣年糕是什么。于是我怀着疑惑和好奇,跟着爷爷奶奶来到了一个跟寺庙似的地方,爷爷告诉我这是祠堂。

  来到门口,就看见围了一堆人,我从人群里往前挤,挤到最前面,终于看到了:一个人拿着大锤子往一个放在有凹面的大石头上的米团用力一打,紧接着又有人快速伸过蘸过水的.手把米团一翻个儿,拿着大锤子的人又打了一下,那人再把米团翻个儿…………

  看到这场景,我生怕他们配合不好那个大锤子打到另一个人手上。

  爷爷告诉我,这就是捣年糕。于是我与几个小伙伴一起上前也要打,可我们力气小极了,连那锤子也拿不起来。

  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吃年糕。年糕端上来,冒着热气,我拿了一个,咬上一口,味道香甜软糯,香气在口中四溢。

  我爱我家乡的风俗,更爱我的家乡。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12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远长流,在绵延的历史中流传下来了许多节日:有细雨纷纷的清明节,有月光皎洁的中秋节……在这众多节目中,我最喜欢的是热闹非凡的春节。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最热闹的,在这一天每家每户吃的都是饺子,在吃饺子前,每家每户都会先放一串鞭炮,因为饺子有“交子”的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吃完饺子接下来的事就是看春晚。每家每户都会坐在电视前,端上瓜子,摆上茶水,一起看春晚。常常人们都会熬到凌晨。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是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人们都会去走亲戚,走亲戚时要买些礼物不能空手去。到了别人家,首先要说一声“新年好”或“新年快乐”然后亲戚们就会给你压岁钱问你的考试成绩,祝你来年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到了大年初二,我们就会去大舅家吃饭,也有很多人会来:姑姑、大姑、姑父……我也难得和他们家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我们还会买来一些鞭炮放,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13

  粽子,是在端午节一定要吃的食物。据传,在端午节那一天,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投江自杀。人民为了不让江底的鲛鱼啃噬屈原的尸体,纷纷往江中投放粽子。

  在家乡,包粽子这个风俗在端午节时尤为盛行,可以说是家家都在吃的食品。它用糯米制成,三角形、长方形都有,中间加入蜜枣,也有加肉馅的,最后用粽叶包起来。

  儿时的端午节,在家乡温馨的祖宅里,最难忘的是一家人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奶奶会教全家人包粽子。她先用水把粽叶洗干净,然后把糯米一勺一勺放进粽叶里铺平,再放入一颗蜜枣,接着放入糯米直到把蜜枣给盖住,最后把粽子裹起来用草或者绳子扎紧。

  我们也跟着一起包,小手上、衣服上,还有地上到处都是撒掉的糯米。因为力气不够跟经验不足,包出来的粽子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尖尖的,有的扁扁的,还有的都露馅了!我们看着那些包得不好看的粽子笑,奶奶看着我们笑。这包进去的',是我们的笑声,是我们美好的回忆;这包进去的是甜馅,是甜甜的心,也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怀和对我们的耐心。

  粽子一个个被放进了水里,过了一会,这一个个翠绿色的粽子就漂浮在沸腾的水花里了,老远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真叫人馋!我们这些小孩子迫不及待的去尝了一口,哇好烫好烫,把舌头都烫坏了,果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我的家乡的风俗啊!我们自己包的粽子,凝聚了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14

  爆竹声下,扬起的是最开心的笑脸。今天是正日初一,正所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敞庐”。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腊月初八那天,妈妈给我们煮好了腊八粥。我和妹妹别提有多开心了,时不时跑到灶台前掀开锅看看,可妈妈总说:“别掀,别掀。等会泄气就不好喝了。”煮腊八粥呢!首先要打算材料,材料有:红枣桂圆栗子红豆大米瓜子仁花生米……煮腊八粥要非常有耐心,这样煮的粥才色香味俱全。喜爱吃甜的可以放些糖进去。经过一大上午的精心熬制,往里加了一大勺糖,搅拌好后,迫不及待地塞进口,可我内心的贪望早已忘却粥很烫,刚打算入口,妈妈就说道:“喝粥啊,要慢慢喝,你个急性子,跟你爸简直一模一样,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这次细细品尝,心里赞叹到:这腊八粥也太好吃了吧,大米的软糯甜甜的红枣可口的桂圆,与整体结合的`恰到好处,真是太美味了!就这样,腊八就开心的度过了。

  转眼到了正月初一了,我定的闹钟早以亮出了它美丽的歌喉,我早早起床,醒来后,发明枕头下的什么东西露出一个红红的小角,掀开一看,原来是爸爸妈妈为我打算的红包,我打开一看,是三百元。我怀着快乐的心情洗漱完下了楼,吃过早饭,爸爸就点起了长长的鞭炮,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吃着美味的大汤圆。吃过晚饭后,我们一家坐在阳台闲聊观月,别提有多快乐呢?

  过了元宵节,年也就结束了,孩子们背着书包好好去上学,大人们,开始去工作。人们又恢复了年前般的惊碌。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15

  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中,我觉得重阳节最具代表性和神秘感。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西汉时期长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沿袭至今。

  重阳节那日,人们习惯登高远眺。在这秋高气爽之际登山,总是令人心旷神怡。平原之地若无山可攀,人们便吃糕纪念。“糕”和“高”谐音,最早取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后演变为步步高升的.吉祥之意。此外,重阳赏菊赋诗亦为古代时尚,唐诗宋词中有不少吟咏重阳的名篇,比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蜀中九日》《过故人庄》……

  重阳节从岁时节日渐渐演变成民俗节日,尽管各地有不同的过节习俗,但核心文化价值始终是平安和谐,从未改变。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传说,重阳节来源于一个道教的神仙故事:

  东汉时有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为了战胜瘟魔,拯救百姓,进山刻苦修炼。九月九那天,他让全村百姓登高避难,拿着师傅传给他的茱萸叶子和菊花酒战胜了瘟魔。从此人们就有了重阳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风俗。

  随着时间的流逝,登高望远的习俗慢慢淡去,但重阳节思念亲人的习俗却保留至今,所以今天的重阳节,更多的成了“老人节”,表达尊重老人,孝敬长辈之意。

  这精彩的故事,丰富的习俗,时日的变化,可不让端午节成了最有代表性和神秘感的节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