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范文

时间:2022-06-07 12:49:55 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2年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范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2022年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范文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范文】

  2022年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范文1

  毛泽东在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强者滥用其强,终转为弱;弱者勤自锻炼,増益为强。因此,是强是弱,不依赖先天,全凭自己后天的努力,唯无悲无喜,不骄不躁,方乘长风,破万里浪。

  弱而不躁,勤能补拙。古人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诚哉斯言!勤奋永远是治疗愚笨的良药。明代张溥不擅记忆,于是他选择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笨”方法经刻苦努力,他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五人墓碑记》名扬天下。勤奋使他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为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良药苦口,勤奋并不简单。笨鸟先飞,往何处飞?如何飞?能否坚持飞?不想努力很可怕,不会努力更可怕。定下梦想,找到方向,学会方法,坚持不懈,万里长空,任你翱翔。

  强而不骄,慎终如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弱者夙兴夜寐,焚膏继晷,方成强者;强者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君不见,天才仲永不思进取,终“泯然众人矣”;君不见,枭雄曹操急于求成,终兵败华容道;君不见,法兰西雄狮拿破仑志得意满,终滑铁卢溃败。从底层向上攀爬很艰难,从高处跌落后再向上更苦涩,中国女排斩获“五连冠”后走的那一段挫折衰落的历程是那般辛酸和艰难。所以,要慎之又慎。慎终如始,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利用最初的优势,保持最初的冷静,不忘最初的'梦想,懂得内敛节制,居安思危。如王献之依缸习字,强当恒强,永无止境。

  因此,强弱,形也。强者不恒为尊,弱者能顺势逆转。强者不必逞异夸能,弱者只需蓄势而动。天恒有常,人如此,国亦如此。《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言“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就是这个道理。现代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强者,它和平崛起,稳扎稳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即便是在新冠疫情的狂风到来时,也能不骄不躁,有条不紊,筑抵“疫”之城。

  弱不畏弱,完善自我,等待时机;强不恃强,谨慎谦虛,抓住时机。勤能补拙,弱亦强也;骄兵必败,强亦弱也。天赐良机,不骄不躁,由弱变强,强亦更强。故强者不必自喜,弱者不必自悲。

  世间百变,唯心如止水,戒骄戒躁,方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2022年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范文2

  毛主席曾言,青年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是人的教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成为当下“五育并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重视体育,让强者变得更强,让弱者有机会成为强者,才能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实现“强我体育,兴我中华”的奋斗目标。

  强我体育,可以为国家培养大量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

  体育的功效不仅在增强体魄,也能磨炼意志,培养人的坚强品质。毛泽东自青年时起就养成了坚持锻炼的习惯,冬天也坚持游泳,最终凭借伟大思想、过人胆识、强健体魄,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钟南山84岁仍坚持健身,关键时刻方能挺身而出,精力充沛地奋战在第一线,书写“抗疫神话”。袁隆平曾开玩笑似的说自己“70岁的年龄拥有20岁的肌肉弹性”,年近九旬仍为培育良种奔走在田间地头……正是由于对体育的重视,这些强者成为了更强的人,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光和热,照亮整个时代。

  强我体育,可以提升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助力国家发展行稳致远。

  不敢忘却,百年前满目疮痍的中国如何被列强的铁骑践踏,面对西方人发出的“东亚病夫”的嘲讽,我们只能忍气吞声。而当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不忘屈辱,默默奋斗,自立自强,很快改变了形象。何其自豪:当“亚洲飞人”刘翔斩获跨栏短跑领域的冠军,当中国女排让国歌一次次在世界大赛的领奖台奏响,当乒乓球成为中国的“国球”难寻敌手,还有举重大力士、射击神枪手、跳水梦之队……看到五星红旗一次次在世界级颁奖台上冉冉升起,相信每个中华儿女都会挺起胸、昂起头。体育的变迁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国民孱弱的国家,中国人也已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强者。

  如今我国体育事业突飞猛进,但建设体育强国依然任重道远。如何开好体育课?怎样继续提高国民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这些不仅是政府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每一个国民,尤其是身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我们应该担负起的一份责任。

  作为青年,我们要上好每一堂体育课,珍惜每一次体育锻炼的机会,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我们和祖国一起,践行奥运精神,更加团结,也更加强大!

  2022年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范文3

  毛主席钟爱游泳,也留下了和游泳相关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些诗句为世人刻画出一个“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可爱可敬的伟人形象。

  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阐明了体育健身与自强之道:不在于强者恃强,而在于勤自努力,日益精进。钟南山院士小时候身体瘦弱,当他听说勤加锻炼可以使身体强壮之后,便开始踢球、跑步,因此他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这为他长期在一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7岁抗击非典,84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他在关键时刻为国家、为人民立下了卓越功勋。

  尤为难得的是,毛主席在此文中还指出了体育锻炼带来的启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精准地揭示了“强”与“弱”互相转化的奥妙。其实,身体的.强弱转化和治国之道是相通的。历史证明,即便国家强大,也不可得意忘形,滋生獠牙,撕咬弱小国家,须知撕咬有时也会硌着牙。历史上,一些国家用武力践踏他国土地,起初确实“抢”来了一些好处,但逐渐陷入战争泥潭,引起受害国人民反抗,最终只能灰头土脸地跑回老窝,沦为笑柄。虚怀若谷、厚德载物,才是强国该有的姿态。

  弱小的国家不可妄自菲薄,消磨斗志,臣服于强国,须知没了尊严,更会永无出头之日。春秋时期,晋献公想吞并虞、虢两国。虢国毗邻虞国,晋献公害怕两国联合对抗晋国,于是决定先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这是晋国各个击破之计,但虞国君主被晋国使者带来的美玉、骏马所诱惑,竟不听大臣的劝阻,不顾唇亡齿寒的危机,应允借道,结果如何呢?晋国灭了虢国后,晋国大将装病,将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最终趁虞国不备灭了虞国。如果虞国君主不贪图小利,就不会给国家带来灭亡之灾。弱国国力弱,斗志可不能弱!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的强者和不幸的弱者,幸运的强者有责任关爱不幸的弱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所以,杨绛会在《老王》一文的结尾写道:“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同理,一个国家应该明白,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强国不应滥用其强,欺凌弱国,而要帮助弱国,实现共同进步;弱国也不要被动等待,而应以寸寸功筑九层台,力求与强国并肩而立。如此,世界将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体育之效、强国之道、治国之术,当在明了强弱转化之理。

  2022年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范文3

  “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毛主席通过对体育的研究,得出了这个结论。人只要坚持锻炼,羸弱的身体就能够变得强壮,身手矫健,耳聪目明;但生而有好体质者,若肆意放纵,滥用其强,最终也会转为弱体。身体如此,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这让我联想到人与命运的对抗。《平凡的世界》中,农村贫困青年孙少安靠开砖厂实现了致富;现实生活中,下岗工人代明生靠艰苦创业逆袭为企业家。他们都在身处逆境之时,靠着“弱不自悲”的精神改变了自身命运,最终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泰戈尔说:“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无论是家喻户晓的名人,还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想要变得更强,都必须注重体育锻炼。一生忙于科学研究的居里夫人将散步作为长期的健身运动,因为她深知健康的身体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个人如此,企业亦如此。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华为还是一家弱小的民营企业,但他们一直专注于产品的开发与技术的`创新,最终领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用“鸿蒙”谱写中国制造的神话,短短几十年便成长为世界级商业巨头。然而,即使成了强者,华为也绝不沾沾自喜,更无对弱者的欺压,而是坚持初心,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启动天才少年计划等,在开放进取的路上奋力前行。

  纵观我国的发展历程,更可找到“强不自喜,弱不自悲”的最好证明。1901年,辛丑年,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选择忍气吞声,签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让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国家的落后与民族的危机,促使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批志士青年觉醒,此后救亡图存成了他们奋斗一生的使命。2021年,又是一个辛丑年,中国在体育、科技、农业等方面经过百年的“勤自奋斗,增益其所不能”,终于成为新时代的强者,再也不任人践踏。祖国之强,源于自强不息,乃天之诱其以至于强。

  只有做到“强不自喜,弱不自悲”,国才得以富强,家才得以兴旺,人才得以立足。而只有国强家兴人立,中国才能转弱为强,才能恒久为强。

  2022年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范文4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这个道理不仅体现于体育竞技上,更体现于国家发展中。

  19世纪40年代,英国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彼时的清政府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弱得毫无抵抗之力,不得不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一群年轻而文弱的学生却勇敢地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封建王朝、军阀政府与青年学生孰强孰弱不言自明。

  历史奔涌向前,中国一心图强。抗战的全面胜利,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显示出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担当,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诚哉斯言!世事本就无常,你我皆能成为黑马。由乞丐登上皇位的朱元璋和二十多岁始发愤读书的苏洵,不都是逆袭的典范吗?反观暴君桀、纣,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最终身死国灭。可见,强者若恃强凌弱,必不能一直强;弱者若奋发图强,也定不会一直弱。

  马太效应揭示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而在人类和谐共生的理念下,强者更应助力弱者,以促进社会进步。姚期智原本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已功成名就;他却突破世俗羁绊,毅然决定回祖国执教。归国后,他发现国内计算机教育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于是不辞辛劳,每周为本科生讲解计算机基础课程,邀请国外著名教授开办讲座,可谓处处播撒“及时雨”。数十年坚守在大山深处的张桂梅,不顾自己病弱的身体,积极奔走,促成免费女子高中的建立,让无数贫困女孩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

  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强者未必一直强,弱者也未必一直弱。乾坤未定,未来可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身为新青年的我们更应乘风破浪,争做黑马!

  2022年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范文5

  毛主席曾言:“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强弱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强者可能因其放纵而走向毁灭,弱者却可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逐渐变强。

  强者虽强,但若滥用其强,不思进取,最终也会转为至弱。回首历史,我泱泱大国,在唐宋时期曾问鼎世界,赢得各国景仰;然而,进入明清时代,“天朝上国”自大观念的流行使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工业文明平等交流的契机,并最终沦落到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由此可见,强者至强并非永恒,只有发展自身优长之处,并广泛向各方学习,吸取精华,取长补短,强者才能守护其强,适时发展。

  弱者虽弱,但可能仅是一时之弱,持之以恒地锻炼、弥补,便可转弱为强。《史记》有言:“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这十分恰切地点明了盛衰、盈亏、强弱转化的道理。于敏、邓稼先等人在国家面临“核威胁”,又遭受西方技术封锁的困局下,积极探索,制造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核武器,使国力由弱变强;深圳经济特区在发展之初仅是个偏僻的小渔村,但它抓住改革开放春风劲吹的机遇,实现了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蜕变……无数鲜活的事例都向我们表明:只要能够把握契机,坚持不懈,弱者亦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的天地。放眼当下,疫情肆虐,西方大国推卸责任,依仗自己的话语霸权,抹黑他国,最终只会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我国在某些关键技术上遭到外国封锁,面临“卡脖子”的问题;然而,只要我们积极引进人才,敢于攻坚克难,最终定能渡过难关。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处理强者与弱者的关系时摆正心态,对我们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尚书》言:“满招损,谦得益。”可能我们某一时期取得了成功,赢来了老师的赞许、同学的钦慕,但不能因此自满,而应继续提高自身能力。老子曾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以为是、自我夸耀,都是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表现,即便你的确很强,也不应骄傲自满,否则强也极有可能转化为弱。同样,如果一时遭受挫折,历经困厄,我们仍要有坚定的自信,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敢于攻克一个接一个的难题,就能转弱为强,成就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没有永恒的强者,亦没有永恒的弱者,只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弱者能变强,强者会更强。所以,要坚持“不以强喜,不以弱悲”的态度,时时自强不息,努力创造生命之辉煌!

  【备注】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及范文将于6月7日下午公布,以上内容为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后续我们将会持续更新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相关内容!

【2022年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范文】相关文章:

2022新高考I卷湖南高考作文范文06-07

2022年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07-10

2022广东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06-09

2022年广东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06-09

2022年福建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06-09

2022年江苏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06-09

2022新高考I卷河北高考作文范文(精选10篇)06-07

2022新高考I卷山东高考作文(精选11篇)08-19

2022全国新高考I卷《本手、妙手、俗手》高考作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