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作文

时间:2021-03-09 11:15:17 游记 我要投稿

【实用】游记作文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记作文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游记作文6篇

游记作文 篇1

  去古城青州游玩,偶园是不能不去的景点。

  青州的偶园位于青州城南偶园街 ,是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冯溥的私家花园,当地人称为“冯家花园”。

  冯溥(公元1609-1692年), 清顺治三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编修、宏文院侍讲学士、吏部右侍郎、刑部尚书等职。他“端敏练达、勤劳素著”,深得皇帝的信任,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拜文华殿学士。次年,他上书乞休,康熙帝舍不得,便批示说:“卿六十四岁,未衰也,俟七十乃休耳!”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冯溥74岁以年老请休获准,加太子太傅, 在告老还乡之前,他把自己在北京的万柳堂献给皇上,皇上就把明朝衡王府的东花园赐给了他。冯溥将东花园进行了一番整修和改建,取名为“偶园”,意欲“无独有偶”之意。 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他平生爱才若渴,精于诗章,有《佳山堂集》等作品传世。

  这座修建于清康熙年间偶园,是中国幸存的为数不多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建筑 , 它结构严谨,布局得体,具有独特情趣,园内亭阁棋布,怪石嶙峋,泉水叮咚,曲径通幽,竹柏森森,花木隐翳,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 这是一组集宅第、宗祠、园林为一体的古建筑群。除去为数众多的竹木花卉以外,主要的建筑设施有: 一山(三峰假山),一堂(佳山堂),二水(瀑布水、洞泉水),三桥(大石桥、横石桥、瀑水桥),三阁(松风阁、云境阁、绿格阁),五池(鱼池、蓄水池、方池、瀑水池)、四亭(友石亭、一草亭、近樵亭、卧云亭) 。 其中石亭前的太湖石奇巧为一方之冠。另外,还有小斋、幽室、山茶房等建筑。园门上有一匾额,上书“偶园”二字。门内的四扇石屏上镌刻着明朝高唐王的篆书。 在偶园,最富吸引力的当属偶园的假山了。它是由明末清初著名的叠石家张南垣设计督砌,假山共有三峰,沿偶园东、南两墙环列,乍看并无奇特之处,细究则颇有趣味,假山在结构上分坪、峰、涧、台四部分,每部分都能体现各自的主题,特色分明,使整个假山繁而不乱,静中有变,层次分明,境界高雅,于一园之内显出千里之势,据专家考证,青州偶园的假山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具有康熙风格的人造假山,它浓缩了九州山川秀水,石峰参差,亭台错落,溪流蜿蜒,瀑高潭深,除了假山,偶园内还存有“福、寿、康、宁”四大奇石。这些奇石玲珑剔透,气度不凡,在当时就有“一两石头一两银”的说法,可见这些天然巨石的珍贵。

  园内竹木花卉遍布,景色四季异同,其中有四株明朝的桂花,历经四百余年,每年秋天都花香四溢,飘满全城,三株明代迎春花,虽饱受岁月沧桑,但每到初春都会黄花绽放,迎接春天的到来,給初春的偶园带来春天的美景。

  青州偶园之所以如此精美别致,与明朝衡王府有很大关系。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明皇帝朱见深封其第七子朱佑木军为衡王,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就藩青州。衡王在建造富丽堂皇的宫殿时,在东华门外建造了一座花园,名东花园。根据明王朝的规定,东花园的布局和规模,都跟皇宫内的御花园相仿。凡是御花园内的设施,这里一应俱全,只是规模略小而已。180年后,冯溥接受此园后 ,又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请人进行了高规格设计和改建。使其具备了清朝的园林建筑风格。

  偶园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被誉为国宝,是古城青州的旅游靓点。每天都吸引着大批游人来此观光游玩。

游记作文 篇2

  这个大题做不会,那个大题看不懂,急的我直冒冷汗,这次数学考试我又双叒叕要凉凉了。突然,一阵高过一阵的柴油发动机的轰鸣声把我从梦中叫醒,原来考试是在梦中。一时间我竟没有意识到自己身在何处。伴随着下铺旅客的呼噜声,我猛然想起一件事:我在从烟台到大连的轮渡上!收拾东西简单洗漱,旅顺口,我来了!

  下船后,先找酒店入住,然后奔赴曾经的世界第五大港口---旅顺口,酒店离景区有些路程,正好在路上趁机做做功课,看看旅顺都有什么好去的地方。旅顺口是个神奇的港口,口小肚大,还有天然的老虎尾防波堤。这种地形使它终年不冻。曾是俄军太平洋舰队的母港。为了争夺这个港口,日本与俄国爆发了“日俄战争”,最终,日本胜利了,然后在这儿赖了四十年,直到苏联红军决定进行“失信人强制执行”,日本人才被赶走。

  经过我的精心筛选,我们决定去旅顺军港西炮台和甲午战争纪念馆。西炮台是俄国人建的,质量挺不错,过了一百多年,墙缝中砌的水泥摸上去依然十分平滑。远处可以看到203高地上日本人的碉楼,日本人当时因为西炮台的存在,在正面对旅顺军港久攻不下,最后迂回到背后先攻占了203高地,在203高地把一门二百八十毫米海军舰炮搬到这里平射轰塌西炮台,然后才占领旅顺军港的。在远处第二座和第三座山的交接点前方,是黄海与渤海的分界线。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对马海战就是在那里爆发的。

  看完旅顺军港西炮台,又去甲午战争纪念馆。中日甲午战争决定性影响的黄海海战,北洋水师针对日军设计了一种“夹缝燕行阵”。但在实际运用时却排成了松散横阵被日军抢占了t字横头。此时北洋海军又不知变通的硬往对方舰队中间冲,被日军一个迂回打掉两边年久失修的老侧翼舰,之后就被包饺子了。北洋水师应该针对日军第一舰队只有八艘快速巡洋舰的数量劣势,组织舰队对着每一艘敌方舰艇冲,割裂开日军舰队,然后以多打少,发挥己方的火力优势,形成多打一的局面。使日方军舰快速失去战斗力。

  今天看了甲午战争纪念馆,看着是北洋水师指挥不力,技不如人。其实根本原因是清末政局的黑暗与腐败。同时我也看出了清末制度的不合理。开放则发展,闭关即落伍。我们要采取既敞开国门又独立发展的政策,在坚持与外国进行和平友好交流的同时强大自我,才能让国家有长足的进步与强大。

游记作文 篇3

  大家是否还记得陪伴我们时光的“非遗”,温州童谣、赛龙舟、首饰龙等,每个习俗绚丽多彩,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是,谁也不知道那绚丽多彩的许多民间习俗将渐渐离我们远去,它不会像羊毛一样剪去后再长,只会像时光一样溜走后不再回来。我在想,如何找回那过去的时光呢?去非遗馆吧!

  星期天,我约上几个同学一起到温州市“非遗馆”参观。刚进大门,就看到一块石板,上面写着——————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在石板上刻字还蛮符合民间习俗的。非遗馆里分多个小馆,有乐清馆、龙湾馆、永嘉馆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乐清馆的黄杨木雕与龙湾馆的孔子周游列国。

  黄杨木雕:是由黄杨木作为材料因此得名。听解说员说,黄杨木越久颜色越深越有收藏价值。我凑近一看,有许多神话人物,各个神态鲜明、惟妙惟肖,似乎雕塑中的人物出现在我们眼前,要知道这是艺术家闪动着艺术细胞的著作。

  玉雕孔子周游列国:这是一座玉石和黄金打造的作品,用八个字形容“雕栏玉砌、晶莹剔透”。这雕塑在1997年造的,当时价值近2亿元,听说一企业家买下它因占地面积大,家里放不下就将它放在非遗馆里。

  现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慢慢淡去,如果我们不再保护好“非遗”,它将离我们而去。亲爱的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保护非遗吧!哼哼“娒娒,你显能。阿妈教你吃馄饨。;正月十五赏花灯猜灯谜;将围绕在我们身边的“非遗”传承下去。

游记作文 篇4

  五月的阳光春意融荣,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兴趣盎然地游览十堰市独特的自然风景区虎啸滩。

  次日清早,雨后的山林温度适宜,空气清新,袭袭凉风轻拂面颊,令人精神备爽,从郧县电力宾馆驱车四十分钟便到达目的地, 进入山门,走了大约二十分钟,耳边传来了哗哗啦啦流水的声音,探头望去,不远处出现了一大片浅滩,水很浅,很清洌,滩底鹅黄的岩石面上淡淡的覆了一层绿绿的绒苔,阳光照在绿苔上,随水波流动忽明忽暗,刹是好看,仔细的瞧,还能看的见水底的蹒跚爬行的小蟹呢。

  前面不远处有一座供游人休息的亭子,从亭柱上斑驳的痕迹可以看出有年头了,坐下之后才发觉有些口渴,亭中有农妇在买小吃,两个大水桶,泡着几块咖啡色类似果冻样的东西,据说这是用当地山上“神仙树“叶子磨碎后浸泡在水中凝结而成,可以消暑纳凉,嗯,吃起来还不错哦,而且是绝对的绿色食品。

  我们沿着河边山路往前走,时而经过类似“栈桥“一样的小桥,时而是未曾修整过的水道,几块突兀的山石全当垫脚石了,刚下过雨的石头上,又湿又滑,可苦坏了我们几个平时少有锻炼的女同胞,需要拿捏的好才能过河,略有几分险情。

  也不知道在丛林中穿过多长时间,隐隐约约中听到轰轰炸响的'瀑布声,跟前面的完全不同。我们艰难的走过一大片石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处绝壁,上面修筑一段栈道。走过栈道越往前瀑布的响声就越大,真有深山老林中老虎咆哮如雷的感觉。又沿着一条铁索下到崖底,终于得见它的真面目,潭边的绝壁上分明刻着“虎啸滩”三个大字,十多米高,七八米宽的瀑布倾泄而下,十分厚重的感觉,瀑布下的滩底呈半圆形,很像张开的老虎嘴巴痛饮天外之水,圆弧的一侧在瀑布方向,水从开口的一面又流下去,串成几个小瀑布,的确有几分壮观。

  在“虎啸滩“边,大家纷纷排片留念,嬉戏热闹一阵后,渐渐散去。

  美妙的时光,美丽的风景,美好的一天!

游记作文 篇5

  又是一个快乐、自由的暑假。虽然,我早已开始期待,但是,我突然发现,这种炎热难熬的天气就像一张疏而不漏的大网,把一只爱飞的鸟儿我,终日困在了笼子里,哪儿也不能去。我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出去避避暑。于是,我们来到了凤栖山。

  凤栖山,原名凤岐山,位于四川崇州中低山区天子山西面,是著名的一瓢诗人唐求故里,因为山石的形状酷似凤头而得名。

  刚到凤栖山,一股清新、凉爽的空气扑鼻而来。我们把行李安顿好以后,我便有一种欲望,想要看看凤栖山全景。在那里的本地人的指点下,我们踏上了凤栖山游山道前往古寺的路。

  游山道是环绕整个凤栖山所修建的一条林间小道,环绕在苍翠欲滴、云雾飘绕的群山之中,天然山林之间,步步异景、绿意幽幽。两旁山幽林秀,百鸟啾啾,如和凤鸣。茂盛的植被犹如抖开的翡翠色凤屏,神形奇妙,翩翩欲飞。小道林密峰秀,蜿蜒曲折,充满了原始野趣。有时,两旁翠竹环绕,阳光透过层层的绿叶照射下来,在地面上照射出了一个个金黄色的小圆点,人走在上面好似洗着日光浴一般;有时,到达一片广阔的田坝,同蝴蝶共舞,同日光共浴。走在山林之中,一点也不觉得乏味,因为,你有许多景点可以参观,例如洗心池、回龙桥、梅花寨等。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到了古寺。古寺庞大宏伟的建筑、深红色的外墙,让我一眼就认出了它。慢慢走进古寺,古寺中木鱼声声,香烟袅袅。有向佛者诚心祈祷;有慕名来拜者观赏着一派香火盛旺的景色我们烧了一炷香,便回去了。

  傍晚,在山谷中高歌,对面若隐若现的山峰便传来一阵阵长而久远的回音

  第二天早晨,我们决定徒步行走五公里,去崇州著名的街子古镇。

  经过的路上异石林立,幽谷纵横,风光绮丽。忽然,我听到了一丝泉水般的声音,先是断断续续,似幻似实,后来,我听到了很小声的,但是却很连续的泉水声。向前走,流水声越来越大。最后,我听到的不是小溪里的流水声,而是瀑布流下的宏伟的声响。继续向前走,我惊讶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眼前,一股清冽、宏伟的瀑布正在湍急地向下流淌、冲入河中,溅起了一个个美丽的水花。站在石桥上,水花飞溅在身上,清凉而惬意。

  小河清澈见底。河中,一颗颗彩色的石子儿静静地躺在河里。上面一条条精美的花纹,好似哪位能工巧匠给他们量身定做的一样。深呼吸,你会闻到好似泉水一般清新的空气;轻轻的闭上眼睛,听着这流水声,简直就像生活在人间仙境

游记作文 篇6

  杜寨村是我们许昌县苏桥镇的一个行政自然村。二十多年前骑行时也路过这个村子,但对这个村子没什么了解。十八年前在市交通局工地打工时,遇一杜寨村的工友。闲聊中对杜寨这个村子有了一些了解。

  杜寨村的村民传说是很久以前从山西大槐树迁居至此。杜寨以前并不叫杜寨,也无寨,明代为了防匪,以济姓为首的大户在村周围筑了土寨,称为济宁寨。到了清代,以杜姓为首的大户紧靠济宁寨的南门外,又筑起了一座大寨,后因杜姓人丁较旺,故而该村就定名为杜寨,从此该书会又叫做杜寨书会,并一直延续至今。随后家家户户的村民都会在秋收后从集市上买些芦苇或是高粱杆农耕之余加工编席。因为席子也是人们的床上用品。在农村有这样的风俗就是结婚时,婚床上要铺一顶红秫杆篾子编织的席子。四十年前,人们住的多是带屋脊的草房或瓦房,孩子结婚前或是为了美观都会后又用席子搭成附棚遮挡灰尘或别的,或是把房子隔起来。只是后来随着房子样式逐渐成了平房、楼房,席子也成了明日黄花。编席业也日渐没落。但是这个村子的名声远扬还是因为每年正月十三的书会。

  据考证杜寨书会兴起于公元前10年左右,比宝丰县的马街书会还要早一千三百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会。传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后,追杀刘秀到了杜寨村头,危急时刻一个身穿长袍,负琴携鼓的人带着刘秀躲进村边的芦苇荡逃过一场劫难。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三。刘秀做了皇帝后派官员去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村民说村里并无此人,那人是个四处漂泊的说书艺人。(说书是一种广泛流传的民间艺术。表演河南坠子、大鼓书、三弦书、莲花落、评书、道情、琴书等都可成为说书。有的只说不唱,有的边说边唱,有的专门表演拉弦子。乐器简单一副简板、一把坠胡,不用道具,一人也能唱一台戏,但两三人搭班表演居多。)于是刘秀下令让全国各地的艺人每年正月十三到杜寨切磋技艺。但那位艺人施恩不图回报,没有露面。刘秀出资给当地一德高望重的人封他为会首,让他召集天下说书艺人每年正月十三到杜寨村聚合,展示技艺,亮书、写书(艺人在书会上说唱叫“亮书”。与艺人谈好价格约定时间邀请他们到家演出叫“写书”。过去写书的多是富裕人家。如今,农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农民许下什么愿望次年得以实现还愿时,或是谁家结婚生孩子老人过生日、做生意发财等一般都会到书会上邀请说书人到家里演出七场。所有来此的说书艺人都是管吃住,并为其提供各种方便。书没被写出既没人邀请演出的村里还会给艺人返程路费。)就这样,年复一年,正月十三就成了说书艺人一年一度的聚会时间,那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负琴携鼓,来到村庄,找一片空地。或是高岗处、或是低洼处;或是村头、或是麦地中,扎下摊子天作幕、地为台,打起简板,拉起琴弦,说书竞艺,期待写书人前来写书。周围十里八村的村民也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听书。并且走遍的小商小贩也来次进行物资贸易促进了周边集市贸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最多时有七百多人来杜寨切磋技艺交流书目。如今,杜寨书会发展成为在省内乃至全国都颇有影响的传统书会,与宝丰的马街书会和山东惠民的胡集书会并列为我国北方的三大书会。20xx年杜寨书会被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时候只能通过收音机听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袁阔成说的评书《三国演义》以及田连元、单田芳等艺术家说的评书。偶尔的在春会或是一些其它场合听听河南坠子、道情等。多少年来,有好多次都想在正月十三那天去感受一下这个有两千年历史的、“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可读万卷书”的传统书会的壮观场面。因为很多原因,没能够。但是,“身虽不能至而心却向往之”。去年打工期间,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骑车先逛了逛杜寨这个村子。走进村里,映入眼帘的是路旁晾晒的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秋作物,还有谁家大门旁盛开的红彤彤的一串红、万寿菊等。向村民打听才知道每年说书的地方。想着到来年正月十三一定要前来观看。今年的正月十三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因为工地没开始干活,因而有时间前往。

  早上八点十分,骑了电动车出了家门。西行上河堤北行过北外环,又上河堤北行在泘沱村南面西行,拐到汉风路,经石寨村《北行到苏桥镇一路西行十里左右。去年十月去杜寨时,有一段坑坑洼洼的路如今已修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就到了杜寨村。映入眼帘的是悬挂的“苏桥天长地久婚纱摄影祝艺人新春快乐”及“杜寨书会祝贺各级领导的支持”(“祝贺”一词用得不恰当)。进村口就看到路边由南到北停放的车辆,及远处北行的人群。再北行不远,就看到路东边小商贩的摊点儿一个接一个卖布匹、衣服的、卖鞋子、花草的、剃头的、吹棉花糖的;街上悬挂的一条条横幅“杜寨书会祝八方艺人新春快乐”。在通往会场的大门前,一中年男子招呼着:“车子不要往里面推,找个地方停了再说”。随后在路东一住家户门前,一为手里拿着一副扑克牌年轻妇女问:“是停车的吧?往里走”。我停车落锁,交了两元停车费。西行过了街穿过四米宽的大门,走进一个大院这里就是会场。两旁的小摊点也是排列有序。迎面就看到不远处戏台上方挂的深红缎子上绣着的“河南省朝阳沟豫剧团”字样以及台上几个专业摄影的在捕捉着。南面的墙上张贴着两大张喷绘好的关于杜寨书会的历史介绍及往届的一些精彩片段的图片、宣传画。大院里人来人往,没走几步,一位个子不高的五十多岁的村民看我背着相机,就问我:“你是哪个台的记者,你见范xx了没有”。我说:“我是业余爱好,我还没看到他。”随后,我挤进人群,开始感受一段段曲艺、捕捉一幅幅不同的观众众生相。

  我呢,第一次徜徉于一段段曲艺表演之中,穿梭于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只见会场上一张八仙桌旁,坐着两个或三个说书艺人;说书者声情并茂、或喜或怒如醉如痴,南腔北调;拉弦者摇头晃脑、手指上下移动沉醉在乐曲中;听书的或站或坐,张嘴瞠目、前仰后合、忘情忘我。我一会儿看看郑州著名表演艺术家胡银花表演的河南坠子《刘云打母》之《一个巧嘴倔老婆》;(应村民要求,她又表演了一段劝人孝老的《拉荆耙》)一会儿又到长葛市曲艺说唱团李凤琴的摊点看看她表演的《李逵夺鱼》;一会儿又跑到漯河市河南坠子秋菊艺术说唱团,看看王书德表演的《十八大精神传万家》;或是随着观众们一会儿沉浸在身着绿袄、寸头短发的青年盲人拉的弦子之中,一会儿又聚精会神听那不知道名字的中年人说的《罗成算卦》的故事情节中;或是开封艺人的摊点看看他们的表演。手中的相机不断搜寻着周围观众的面部表情;不时地会看到,一青年男子双手拉着骑在自己脖子上的三岁多的小男孩的双手,目不转睛的看着艺人的表演;或是一中年妇女抱着自己的孙女入迷地听着艺人的说唱;一会儿看到一头发花白的老大娘嘴里叼着烟卷,眯着眼静静地听着;一会儿又看见不远处一片空地上摆放的黄色的“洋茄子”,一青年手里拿着一只有节奏地吹着;说真的从小到大我还从没买过这玩意。因为吹时掌握不好节奏,洋茄子就会破碎。以前卖洋茄子的多是吆喝着叫卖,也有吹着卖的。吹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会吸引小孩或是小青年驻足去买。时有身着黄色羽绒服的妙龄女郎,手拿一叠浅绿色的关于杜寨书会的宣传页穿梭于人群之中。会场上,当然也有几个艺人的摊点“门前冷落鞍马稀”。观众最多的是戏台前的说书艺人的摊点。不知往年戏台是否有艺人上台表演。但今年看到的是戏台摄影爱好者的天地,我也有机会上戏台抓拍了一些画面。

  十点三十分左右,忽见不少人抬头仰望我也好奇地抬头张望:原来不知是谁操纵着无人机在航拍。我也是第一次见这新式儿东东,不由得把镜头对追蓝天下忽高忽低飞行着的航拍仪器,忽而拉近忽而推远拍了几张。其中一个摄影师站在人群中央的一人多高的铝合金合页梯子上(也可能是专门带的)转着身子全方位拍摄用来。有的还拿着摄像机不时的录着,近十一点时,会场里又来了一群驴友,虽然年前也参加了他们的年会,但是还是有很多陌生的面孔。

  离开会场的归途,我感受颇多。(唯一遗憾是拍的图片因为复制时操作失误而未能保存一张。好在用手机也拍了几张)杜寨书会是我们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也是继承和发扬民间文化的阵地。最兴盛时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每年来说书的有一百五十多起。而如今只有十几起,没有了那时壮观场面。杜寨书会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市县各级领导及各文化部门都非常重视,不仅村里重新规划了场地,并抽调人员协调组织书会,为艺人提供更多便利。同时市里还组织摄影团前去采风,让更多人了解杜寨书会。虽然艺人们来自社会最底层,终日为生计奔波,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的对艺术的执着,杜寨书会这朵艺术之花才能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年年璀璨、绚丽。虽然如此,杜寨书会与宝丰的马街书会和山东惠民的胡集书会相比,无论从各方面都还有一段距离。杜寨书会如今也面临青黄不接,因为老艺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又不愿学说书。因而如何保护、传承这一民间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的目标。只有不断改善艺人的生存环境,政府也想法培养更多的艺术新人,这样才能确保杜寨书会代代相传。祈盼杜寨书会这一植根于许昌这片古老土地、有着我们许昌人自己的感情寄托的书会,这一我们许昌人值得骄傲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盛不衰!

【游记作文】相关文章:

普者黑游记游记作文11-27

游记作文丰都游记01-08

游记作文:梵净山游记08-31

作文游记01-10

作文游记01-27

作文:游记03-15

青岛游记作文:崂山游记03-26

国庆游记作文:北京游记11-20

游记作文:何园游记12-21

环球中心游记游记作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