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金衣玉液优美散文

时间:2021-09-08 09:20:41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柿子金衣玉液优美散文

  “一花三果”,响亮的绿色经济名字。柿子与百合花、苹果、草莓齐名。

柿子金衣玉液优美散文

  柿子是我国特有的水果,也是他国柿子的根源,有着三千多年的栽植历史。古人称赞它:“色胜金衣,甘逾玉液。”柿子品种多,流村和十三陵等地盛产大盖柿,又称磨盘柿,也出产少量的杵头柿子。大盖柿名不虚传,大者两个一斤。

  柿子的营养成分高,不仅含有大量维生素、胡萝卜素、葡萄糖及钙、磷、铁、碘等矿物质,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说,柿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止血之功。”

  柿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0年前,在没有冬储苹果概念的时候,柿子是山区人家的“当家”水果。人们把柿子码放在南墙根的背阴处,苫上柴草储存过冬。金黄色的柿子慢慢地变红了,皮儿变薄了,腊月里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吃个冰馇柿子润肺又去火,赛过良药,赛过水果罐头。喝白酒的人吃个凉柿子,解酒又解渴。春天里如果赶上粮食青黄不接时,那带着一层白糖霜的柿干、柿饼竟能帮助人们度过难关。用柿子酿出来的醋,酸中带甜的美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当然,柿子再怎么有营养,也不能暴食,吃的适量和忌空腹吃是人们的养生之谈。

  柿子树好养活。第一年种上树籽,第二年长成黑枣树苗,第三年长到手指粗时嫁接成柿子树,第五年以后始花挂柿子。柿子树开花与众不同。既不是最常见的花瓣式,也不是杨树的长穗式,而是彰显出个性:晶莹剔透的小方斗,微黄色,比玉米粒大一点儿。

  三年修树,百年收成;前人栽树,后人享福。柿子的树龄长,可达二百多年,能造福几代人。

  柿子产量高,得益于人们对树的精心呵护。春天,人们给柿子树松土,以保持水分。夏日,人们如果发现了柿毛虫,会适时喷洒农药,其实柿子树是轻易不得病的。深秋,人们收获着又大又黄的柿子。寒冬,果农们登上高凳给树剪枝。有的人家为了提高柿子产量,还要用镰刀在树的底部拉上一圈浅浅的细口,俗称骟树。人勤树不懒。柿子丰收了,一部分装筐外卖,一部分储存过冬或者切块儿晾干。

  摘柿子的场面犹如一幅美丽的田园图画。

  深秋时节,红彤彤的柿树叶如同巨大的红盖头,笼罩着那压弯了枝头的柿子。柿子树树形高大,摘柿子的活茬通常需要三人合作完成。男人在树上用钩子摘,女人在树下用木棍挑着接布接,另有一人掰柿把。男人每摘下一个都要喊一声“诶”,提醒女人注意接着;女人每接住一个柿子要应一声“唉”,意在知会男人继续摘。各家各户摘柿子几乎同时进行,柿树园中“诶、唉”的应答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摘柿子的活茬很辛苦,但苦中有乐。诶与贼谐音,摘柿子的好开玩笑,故意含糊地喊了几声“贼”,接柿子的清脆地应了几声“唉”。直到摘柿子的忍不住大笑起来,接柿子的才嗔怪地反唇相讥。欢声笑语荡漾在偌大的柿子园中。

  柿子早已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一种地域文化。

  多年前,我在朋友家见到一幅画,青青的树枝,黄中泛红的柿叶,枝头结着两个橙红色的柿子。朋友自豪地说,此画寓意着“事事如意”。旧时,人们过年要供奉祖先牌,供品中除了糕点、熟肉之外,两个柿子是必不可少的。社会上批评某些人欺负弱小是“单拣软柿子捏”。在文艺作品里,有人比喻柿子“像小红灯笼似的”,有人形容嘴巴“撇得像烂柿子”。“想吃桃,桃有毛,想吃果子够不着。想吃梨,梨有皮,想吃柿子一堆泥儿。”歌谣生动地刻画了红柿子掉在地上的模样。

  几年来,区政府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支持柿子产业的发展,聘请外国专家来昌平授课培训、作现场指导。如今,以树形改造和标准化管理技术为支撑的“柿子提质增效工程”已见成效,并成功地开发出独具特色的脱涩鲜柿加工方法。

  “一花三果”前程似锦,必将走出昌平,跨进国际舞台。

【柿子金衣玉液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红柿秋韵的优美散文10-10

深秋柿影优美散文12-22

百年柿树话沧桑优美散文10-08

火煮红柿散文06-19

锭子金(錠子金)06-06

天冷,加衣散文10-09

玉液琼浆造句01-18

衣残今古相散文09-18

一生的天衣散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