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德米安》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米安》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米安》读后感1
我是谁?
我在哪儿?
我要做什么?
在这世上,究竟何为对?何为错?
而我,又该如何选择。
是光明,还是黑暗?
是天堂,还是地狱?
徘徊于纷乱的世界迷宫里,纠缠于形色的茫茫人海中,哪个才是真实的我?
我,不断的寻找着……
出生并成长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了,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己的征途。之后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出现,成为他的引路人。
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在寻找自己、塑造自己,但我们却在迷茫中不断打转。孤独、寂寞、别人的不解、来自四处的诱惑……种种皆围绕于我们身边。像是一根根黑布条紧紧的缠住我们的眼,使我们看不清抵达自己内心的道路。
痛苦地呐喊,为何听不到一丝声响?艰难地伸出双手,为何感觉不到自己的模样?我究竟是光明天国的幸运儿,亦或是连接暗黑世界的地狱使者?美好的外表究竟是内心的写照,亦或是压抑内心暴乱的最后一层伪装?真实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
世界把你的棱角一点点磨平,把每个人变成相同的样子。但每个人不可能完全相同。世界喜欢那些按照它的标准生产出来的完美的人,但这并不意味那些"格格不入"的人就无法立足。有些人疏于思考,懒得为自己的行为把关,只求不违反别人的禁令,这无疑符合生活规律,但却丧失了自我个性。有的人仍坚信自己,奋力打碎了周身的一切,如鸟般破壳而出,发现真实而独特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不足,但这并不是决定一切的巨大的缺点。兼具优与憾的你才是真实的你、独特的你。不必因为一点小瑕疵就否定自己,不必想方设法地去伪装、去掩饰,从而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甚至迷失于虚假的自己中。并不是你只要比别人差上一些,就真的会有一把枪把我们从这个世界上扫除。每个人都是无可取代的一个点,世界的现象在这个点上交错相遇,仅仅这么一次,此后不会再有。所以每个人的故事都重要,都永恒、神圣。
"每个人的生命代表一条通向他自己的路,代表他在这条路上所做的尝试,代表他在这幽微小径中得到的启示。"
人人都尽其所能地寻找自己,哪怕真实的自己可能有着诸多缺陷,但要学会接受缺点,正视它们,因为它们的的确确是我们的一部分。
放下平时令自己痛苦到窒息的伪装,包容自己的一切,回归自己,然后轻装上阵,不断前行……
《德米安》读后感2
赫尔曼黑塞的《德米安》(又名《彷徨少年时》)(中国法制出版社,林倩苇译)是一部心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我” 辛克莱,从小生活在没有黑暗部分的光明世界里,在后续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惑时,光明世界的“上帝”无法给自己答案,指引自己走出迷雾,甚至让辛克莱陷入更加强力的痛苦与自责中,无法排解和解脱。此时辛克莱遇到了德米安,通过德米安的引导,“我”开始重新审视和学习世界,接纳光明与黑暗共存的真实世界。同时也开始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找到自我,并且真正的努力做自我的过程。这本书较为文艺,但是大部分内容文字优美,情节和内容足以吸引所有翻开书的读者。
这本小说有很多作者本身的影子,甚至可以认为这本小说就是作者多个分身的沟通小说。赫尔曼黑塞从小生活在宗教家庭,父亲是基督教新教牧师,外祖父也是传教士,母亲也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与主人公辛克莱都是从小生活在一个纯正面的环境中。小说中段,辛克莱开始面对黑暗世界,借酒消愁,堕入黑暗,此时出现了该时段的引路者皮斯托利斯,他的父亲也是有名的牧师。从某种程度上说,小说描述的就是作者本人曾经经历过的挣扎。有意思的是,小说中的“我”通过“上帝”的化身德米安,批判了完全正面的传统宗教,特别是作者父亲所在的基督教新教。小说表示真正的宗教和上帝应该是光明与黑暗并存的,而非传统宗教中表现的那样,完全是正面的化身,无任何黑暗面。
这本小说的代入性非常强,在阅读这本小说的过程中,你会经常惊呼,这不就是我曾经经历过,或者现在正处其中的状况吗!你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当辛克莱痛苦挣扎时你感同身受,他最终冲破那个命运的蛋壳时,你会和他一起喜悦。同时作者传输着较为正面的三观,给你指引,拨开你心中的迷雾,帮助你思考,确定你内心的方向。同时因为作者擅长诗歌,译者自己本身也是作家,因此该小说文笔优美。较为不足的是些许部分较为晦涩,以我的生活经验暂时无法理解,同时部分内容不够紧凑,让人了解不到表达的'目的所在。
阅读本书最大的体验是:过程中你会源源不断的获取力量。“人生在世最无聊的就是走在一条由他人引导的自我之路上”,“分离冲破蛋壳,这颗蛋是这个世界。若想出生,就得摧毁一个世界”“一个成熟的人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职责,除了寻找自己,回归自己,坚定的成为自己”。这些话使得在纷繁世界患得患失,彷徨失措的我,找到了灯塔,同时充满了坚定的力量。让我能尽量说服自己抛开世俗的压力,探寻自己的内心,努力去做到知行合一。让我在离开父母创造的光明世界后,遇到社会中的黑暗世界,不再想一头扎回父母创造的光明世界,而是逐渐接受黑暗世界,同时和黑暗世界和平共处。
总体来说,《德米安》是一本温柔而充满力量的小说,我个人推荐指数为五颗星。这不是赫尔曼黑塞最有名的小说,期待阅读他其他的这一系列的小说。
《德米安》读后感3
“我之所愿无非是尝试依本性而生活,却缘何如此之难?”
我也就想就着这句话展开聊一聊难在何处。
第一点难在:“我是谁”。如果人生是一场有限期限游戏,那我们的出生点,例如地球上的不同国家、不同家庭、不同教育,会把我们的思维方式塑造成某一种人。比如按照洲际,可以分为亚洲人和欧洲人;按照国家,可以分为朝鲜人和美国人;按照教育,可以分为农夫和庙堂之人。如果存在上帝视角,我们人类也是在丛林之中,不同的人是不同种类的动物,只是我们不自知。
我国的教育,其实是在生产标准件:不同的“动物群体”都用一杆尺子去量。“约定俗成”在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的:比如我们住的房子越大越好,比如学生成绩越高越好……。世俗的成功有它合理的部分。但是,往往,在追逐的过程中,让我们纠结的是:“这是我想要的吗”?比如宋徽宗就不是做皇帝的材质;比如现在国内的房价在下行,当时追逐的大房子和高杠杆入市,都是泡沫;比如为了工作牺牲了家庭和身体,可能会后悔缺乏了陪伴。但是我们没有看电影时的上帝视角,我们看不见自己是谁。只有“看见”自己是谁,然后才能去做改变。
第二点难在:什么叫“依本性生活”。
如果说依本性生活,那可能最好的是孩子。但是,一旦进入成人社会,依本性会成为一件很难的'事。依本性,不是不加约束的行为,因为那会触犯法律或者伤害到别人。依本性,不是想吃就吃想喝就喝,那是放纵。依本性,不是非为所欲为不考虑他人,那是自私。
此外,从小到大,我们其实在改变,所以我们的“本体”和“本性”也在改变。比如小的时候心愿是拯救地球;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会发现,这个愿望纯真而无知。
所以,我理解的《德米安》的故事,是一场自我探寻之旅。
人生也有正确答案吗?在人生的这场考试里,得分的KPI似乎是:考上了什么大学,做到了什么职位,买了多大房子,多少岁结婚,生了几个孩子,孩子取得了多大的成就——由此,我们这张试卷可以画一个多少分的成就。从这个角度反观,实际上现实的世界不过是我们脑中思维的映射。我们的思维方式或者外界的约定,其实框定了我们去获得什么样的生活。
本书的“我”会觉得孤独,因为他采取了一种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和决定以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去生活。我认为,另外一种对人生的角度是:人生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单程和无可替代的体验感游戏。经验或者知识,只有加上经历和感悟后,才能成为自己的。如果说世界的秩序是不断熵增的过程,其实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把混乱改为有序。
这两种思维方式,第一种是把自己当作游戏里的一个旗子;另一种是自己是自己的有限游戏主角。正如史铁生说过:“如果你站在童年的位置瞻望未来,你会说你前途未卜,你会说你前途无量;但要是你站在终点看你什么的轨迹,你看到的只有一条路,你就只能看到一条命定之路。”经历这一生,不过是看到自己是谁,并且在成为自己的这条路上走下去。
【《德米安》读后感】相关文章:
《安德的游戏》读书笔记01-11
《安德的游戏》读书笔记(精选18篇)01-05
《安德的游戏》读后感04-17
利安德在荷兰建造环氧丙烷装置04-26
安德的游戏读书心得01-14
《安德的游戏》读后感(通用5篇)02-01
世界四大巨头纷纷把绣球抛向安德利04-27
米米说不读后感04-28
安德瑞·高兹的技术法西斯主义理论析评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