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精选6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亦飘零久》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 1
我最喜欢的作家叫独木舟,一个小有名气的85后伪文青,比起那几本魅丽力推的青春小说,那封写给韩寒的长信更让人对她印象深刻。
这几天在重读她的游记《我亦飘零久》。这是一本超乎想象的游记,直到现在我都坚持这是我读过的游记中最真诚、最打动人心的一本。我喜欢这本书喜欢到甚至放言,看了这本书,别的游记就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没有办法,这本书里的情绪和情感太真实、太清晰,以至于让人不得不直面人生中的那些孤独和那些求不得。在一篇介绍新作品的文章里,独木舟提到王巧琳问她为什么那些心理描写如此真实。她回答,因为亲身体会过。“如你所知,真实的东西永远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感染力。”
至今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补习班最难熬的那段日子,一边与全班为敌,死死对抗着同学的这种不满和厌恶、针对与排挤,一边像个陀螺一样复习、练题,应对着波动的成绩带来的压力,像一只蜗牛,背着沉重的壳,缓慢而艰难地行走、成长。
在那段几乎已经触底的日子里,每天坚持读一点点这本书就是最大的抚慰。从来没有一个作家能够替我发声,把那些岁月中沉淀的伤痛、那些青春生硬粗粝的孤独付诸文字,一字一句地描绘出来。那些从小人见人爱,学习、人际顺风顺水的人永远无法明白,一个人成长、对抗、战斗的感受有多孤独、多无助、多绝望。
你坚信自己没错,却得不到任何认同,于是只能选择全副武装地战斗、抗衡,披荆斩棘地获胜也好,遍体鳞伤地落败也好,都是一个人在面对,毫无退路可言——认输吗?求饶吗?那样只会换来更多的冷眼、嘲笑、讽刺、轻蔑。如果转身是悬崖,粉身碎骨我也跳,可惜,我的背后只是一片虚无。
再后来,进了大学,每次心情不好就会翻开它读几页,浮躁静不下来的时候也会重读,它能让伤痛在共鸣中得以修复,也能轻而易举地抚平我的毛躁和不安。
每个人都一根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这本书就是我的那一根。
我一度认为别的毒药用“信仰”来形容独木舟过于沉重,后来发觉,她之于我,也是这样的存在,她是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支撑着我一步步走了过来。
这本书,它不写任何攻略,不详细刻画任何人的穿着,它只是记下了一个内心痛苦而丰盛的女子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出发、观察到了哪些打动人心的细节,引起了她怎样的联想,勾起了她怎样的回忆、带给她怎样的冲击和感悟。
这本游记写的不是人也不是景,是一个女子真实的心路历程,是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在一路颠簸中寻找和修复的漫漫长路。
如今重读这本书,心绪已经有了很大不同,随着阅历的增加和自我认知的深入,对这本书的认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初读这本书,内心是座活火山,满是惴惴不安的伤痛,时不时会喷发出来,旧伤未好新痛又添,每一天都是一场战役。如今内心变成一座死火山,伤痛积淀成养分,笑也好哭也罢,不过是一种经历,渐渐有了处变不惊的定力。
当时以为跨不过的坎儿,已随着时间慢慢风化,变成一粒粒尘埃被风吹散,很难想象当年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到半夜的边缘少女会长成现在这个就算天塌了也有人一起顶着的元气萌货。那些自怨自艾、躲在角落瑟瑟发抖的时光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
当从阴霾天走了出来,再读这本书,开始慢慢地有所思考。某些伤痛是真的过不去呢,还是不愿正视、克服呢?
每个人都需要有直面过往、直面伤痛的勇气,这个作家的勇气让我钦佩也鼓励着我坦然面对自己的回忆。
可以面对以后是不是就可以试着修复呢?那些曾经流下的血和泪凝聚成文字,成为那些同样孤独的人的慰藉,同样也可以是一股更强大的`力量冲洗着心灵的斑点、洗涤着人生印记上的污垢。
我当然知道逼着一个病人去求医是一件多么残忍多么而极易起反效果的事,可若不是这样的残忍、这样的逼迫,若不狠狠痛这一次,伤口就会糜烂、发臭、直至腐朽。然后呢?看着它们干瘪、衰退、死去?从此心底是一片沙地,再无生机?
不得不承认独木舟选择了很多人向往的方式疗伤,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她的勇气和资本,我们都只是尘世的一株草芥,终究被凡事纷扰、为世俗牵挂。
能够上路虽然好,若是没有那个机会,我们也可以有别的选择。正视然后与之抗衡,生活本就是一场博弈。能不能赢,取决于能不能真正面对。
很多自我认知的文章都在重复,真正的幸福和安全感要考自己才能建立,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安宁,却鲜有人说一切的本质。他们都在说,他们说,执行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他们说你要自己去建立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把我们需要的方法早早地准备好了,等着人们使用,却忘了告诉人们在使用前要做哪些准备。
更可悲的是,大部分人只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靠自己”指的不是努力工作、不断对外索取物质、金钱、名誉来填补内心的空洞,它指的是凡事不对外求,对内求,尊重自己的内心,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么看来,那些作者似乎在教人们如何“自私”。
其实不然,自私指不为他人着想、只考虑自己的欲望。而“对内求”意味着为自己而活,了解自我真正的需求,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意愿,寻求自己对自己的认同。
然而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明白不了,他们之所以得到了方法却得不到真正的幸福,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选择正视。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奇怪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人不允许吐槽和发泄,若一个人过于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对生活、对命运的种种困惑和不解、烦恼和忧虑,会被视为负能量过多而遭到排斥、挤兑甚至嘲笑和厌恶。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人的痛苦只会增加和放大。原本应当放发泄的情绪未能有适当的出口,只能在心里挖个洞藏起来,堵住。等到那些不愉快的记忆发酵成了一汪一汪的苦海,人们也就丧失了原本的快乐和幸福。
我曾经以为方式和方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良药,直到今天才发现,真正的那味药叫正视。
我想这样大概就能说通了,只告诉你怎么去处理问题,却不引导你看见问题的根源。文字也好、书籍也罢,终究只是远方的太阳,提供希望却不告诉入口在哪儿。我们真正需要的却是一盏蜡烛,指引我们找到路的源头。
而独木舟这本书的魅力和价值就在于,它看似消极且矫情,实则用一个真实、鲜活的案例向世人证明:正视内心的伤痛和苦难,远比想象中容易和轻松。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 2
距上次读独木舟的作品已有一年之久,没想到自己会再次捧起她的另一部作品细细品读。
可以说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那些先前读过的文字在于我看来用“煽情”这两个字来形容再也不为过了。
直到读到后一部分的时候,她才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一一吐露出来,毫无保留的。正如在序言里荞麦说的那样,你们要好好珍惜这位用心掏给你们的作家,她把她所经历的都交给你了,她代替你帮你去你想要去的'地方,然后用笔把一路的感想都写下来,帮你完成你的心愿。
越读到后面才发现那些煽情文字背后藏匿着一个个悲凉的青春故事。没有人会体会一个从小就比同龄人隐忍更多的人是怎么活过来的。
从小生活在一个不被母亲偏爱的家庭里,长大之后自然会有孤僻和暴躁的性格。父亲软弱无能,面对着母亲的责骂和训斥,他只能用沉默来作为回应。
可以说在那次她母亲背着她父亲做出那种无耻之事被发现后,那一刻仿佛就长大了,自此沉默不语,只想快快长大逃离被看成是人间地狱的家。
也许真的是上天对她不公平,从小缺爱让她被迫拔苗助长,一个人撑起自己的整片天空,那些写在书中零零散散的游记便是最好的凭证。
有着种种经历的人,对生活的感悟就会与常人不一样的体会。友情一直是贯穿着我们整个人的一生,有时不怕你面对面跟互相揭短,怕的是在后面的闲言碎语。
读者一读多了书便会把作家个人的感情经历和小说里的人物进行匹配,这可能是读者们一直墨守成规的思维。虽然自己没有看小说的内容,我想你还是会塑造与你差不多性格,和你命运相似的一个人在书中。
在你写的那些游记里,我发现你在寻找那些丢失的人性美,那些现在社会人缺失的一些东西,遇见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事。
很多时候,感情最好的发泄口便是将它付诸于文字里。
你说,我要起身走了,于是我会有安宁,我想在这路途上展现的才是一个真正的你吧。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 3
读《我亦飘零久》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从去年的二月份开始到今年,她带给我的感受太多太多,有时会令我哈哈大笑,有时会令我眼泪泗流,有时会令我满脸浅笑……
独木舟独特的文笔将其旅途中所见所见所感记录,时而平淡,时而轰烈,平淡中带有不平凡的色彩,我喜欢她的许多看法,比如,她的“随性”,走过许许多多的地方,看过许多人,她的想走便行,随意前行。面对她所感动的人和事,她仍保持着她特有的纯真与善良,对街头卖艺的人寄以同情,她的看法独树一帜,即使只是“不善”,仍无独特的厌恶推就。这表现出人性之“仁”。
“我亦飘零久”是独木舟对其青春与现实的'剖白、独到、真实感浑烈,随书有许多她在旅途中拍摄的相片,给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视觉体验。色彩斑斓的孔雀墙和房屋,深夜里满天的星辰笼罩下的高山地带,广阔湖面前,似乎有些许愁绪的红衣女子,走于汽车,火车站台的长发女子。这些照片正如她文章的句子一样,悉数感染着读者一颗“我亦飘零久”的心,她不断前行,与过去挥别,书写着自己独特的青春。
每个人都有过孤独,亦可以说孤独伴人一生,然而,我们的心是不甘孤独的,我们向往生活的每刻都充实、幸福。于是我们追求飘零于世寻找幸福,奔走于旅途人生中,期待有一天,我们能得到停留,建立一个家庭,笑脸终将充盈我们幸福的脸庞。
看着落地玻璃窗中反射的灯光下的我,突然莫大的孤独感来袭,我不甘,我想到了自己的梦想,想到了独木舟,想到了青春……行走于莫大世界,唯有守住本真的自己,才不至于迷失,成为生活的傀儡;唯有守住最初的梦想,才不至于没有追求,碌碌无为。
一年,断断续续,我将《我亦飘零久》这本书看完。期间,我面临了高考,走入了大学,结识了更多的人,看到了许多前十几年来未见过的风景。而独木舟,她独特的魅力一直感染着我,让我的心更为宽广。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 4
我起身走了,于是我会有安宁。
精选独木舟数年旅行随笔,首次全程剖析独木舟行走在路上的私语心声。从甘南到泰国,从厦门到印度,遇见的不仅仅是世俗风景,更是触动人心的心酸人事,也是独木舟对生命以及自身的诚恳审视。
透过独木舟的眼睛,我们看一看这冷暖人间。
行在路上,邂逅的不仅仅是尘世风景,更是触动人心的辛酸人事:孤独地在风中散着纸风马的藏袍男子,麻木而悲伤的新郎,一直强调自己不是骗子只是一位母亲的妇女,直到离别那天才告诉我身份的传教士,温和纯真又让人落泪的“哈利波特”,说“只爱一个人最幸福”的鳏夫,鸣沙山逃票,与十七颗流星不期而遇,泰国的水灯节,菩提迦叶的'法会,睡过收容站的通铺,也去寺庙领取过免费食物……
漫步人生,经历的不仅仅是悲欢离合,更是命运的森罗万象:
这些年来,我从来都不是你喝醉时突然叫出口的名字,我只是这么多年一直站在你右侧,与你谈天说地,陪你成长的女子。
若干年前,你是著名不良少女,其实你真正做过些什么坏事呢?
你伤害的,只有自己。
那些珍藏一生的至交,与那些分道扬镳的旧友。
那些无以为继的梦想,与那些恍惚而过的时光,
那些求之不得的爱情,与那些一事无成的岁月,
那些永远无法体会的父爱,与那些总是隔膜牵绊的亲情……
生是见识,不是活着。
80后最具共鸣的青春与行走读本。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 5
从看了《我亦飘零久》独自爱上了这本书,非常喜欢作者舟舟葛婉仪,看了一遍又一遍犹钟的爱上了她的书,欣是欢喜。[可爱]不由得我在责怪自己,怪自己关注她微博太晚,以致于今天不由得动下了手指,悄悄进入她微博时,第一眼发现一股文艺气息韵律十分浓厚,然后看到娴静穿棉麻连衣裙的文艺女青年。哦,顿时吃惊了。感觉到她身上的一种特别和自己有非常相似的一面,比如她的文笔色彩。原来她犹如七月莲花带给我一种美感,这种美也只有心意临久独显青春的实现。
就像她在《我亦飘零久》中那些话,让我记忆深刻:[香销玉殒,时隔多年,我们来到了一个歪瓜裂枣都能当明星的时代,或许已经没有太多人记得这个笑容和歌声同样甜美的.女人]关于梦想,我也想再次远行[远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需要做很多很多的准备工作,要查攻略,要学语言,事实上它很简单,当你对远方的向往从你的脑子里冒出来的那一刻,你就已经出发了。无关梦想,没有那么大那么空那么遥远,它只是你发自肺腑地想去做的事情]说了那么多,能成为她的忠诚读者,我很幸运,在她的书中文字中成为朋友觉得这个青春很美好[微笑]。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 6
看得断断续续,很久以前在摇摆的打开,终于在寒假看完了。
对于我来说,要在摇摇晃晃的公交车上看电子书是很不容易的,何况那时候还是站着。但是读完它,我由衷地相信这是一本随时随地只要有阅读的念头都能往下读的书。
因为作者的真诚。
也许是形容词用得丰富,把情感烘托得充沛无比;也许是文字的提行用得多,让人觉得每一段都郑重其事;又也许只是她叙述的口吻有那么一点理智的貌合神离,让人信以为真。
但重要的不是真不真,是自己的感受。我所感受到的是她渴望被爱,也丝毫不吝啬她的爱。
并且在她这里,被爱和爱不是因果关系。
不是因为我被爱,我才去爱,而是不管被不被爱,我都用力地爱。
这是她生活的姿态。
就好像她说,爱是本能,不是欲望。
读完我也不纠结书里的我到底是作者本人还是其他。我只是相信,我清晰地看到了一个女孩的心路历程。书的内容就是她的故事,不疾不徐地朝读者娓娓道来。她这一路的成长可谓是流离颠沛,晃晃荡荡地逃离故乡,在一个又一个城市短暂地居住。不停地遇见,不停地告别。看似无所事事,其实内心有所找寻。
不知道现在她找到没有,但我喜欢她的态度。哪怕是自己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对生活的细节非常敏感。社会人总是避免不了功利地计较物质的得失,因此也忽略了很多隐藏在日常里的眼睛,借由那些眼睛,也许可以发现一片片新鲜的天地。在她的叙述中,能感受到脱离物质追求的束缚,像个惊喜的小孩一点点找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那是梦想吗?是自由吗?是爱吗?我不知道,也许那只是自己和内心和谐相处的哲学之道。每个人的都不一样,甚至有的人还没有要找寻的意识,有的人没有寻找的必要也未可知。
我想用书里她形容司空的话形容自己对她的感受:她是个有心机的女孩,但她的心机都是能摆上台面的。
这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亦飘零久》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亦飘零久经典语录10-25
久将(久將)10-26
久计(久計)10-26
好书,亦我的好朋友10-06
我亦成风初中作文10-05
飘零10-25
亦读亦行作文08-06
亦苦亦乐作文12-05
亦真亦善亦美作文1100字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