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篇一: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去年在上级的推荐下,让我有幸阅读了《中国教师报》。这份报纸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第三,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第四,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 很感谢推荐者,让我们有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促进我们自身水平的提高。很感谢它,它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
是它在我的心中都建造了一个美丽的"杜郎口之梦"!
篇二: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教师的压力无处不在,职称的压力,教学成绩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子女教育的压力……哎!当教师难,当一个好教师更难。我突然觉得毫无幸福感。每天课代表的记录本上总有几个没完成作业的学生的名字,而且总是那么几个学生,真让人头疼。为此,我也采取了好多方法,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只能起一时的作用,不久又会"一如既往".我感到很失望、很郁闷,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教师,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
有一天,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的心里都留着一份空间,等待着来时用爱去填满。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些不完成作业的孩子,我给与他们的只有"训斥、惩罚",从没有给予他们"表扬、关爱",他们心里一定认为"老师不喜欢我,不爱我",甚至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我忽然很自责,感觉自己很对不起他们。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并一改往日作风,微笑着亲切地说:"你们几个说实话,讨厌我吗?"他们低着头一声不吭,我继续笑着说:"说吧,我不生气,保证不批评你们。"一个学生小声说:"老师,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顿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老师向你们保证以后再也不对你们大吼大叫了,更不会惩罚你们了。但是你们几个每天会有一份特殊的作业,也就是你们有能力完成的作业。"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并肯定的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们保证一定按时完成作业。"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内心总是那么单纯、善良,作为老师是不是也要像他们那样"单纯、善良",多走入孩子的内心,多关注那些特殊的孩子,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少些冷漠,多些热情;少些教训,多些平等真诚的谈心。困惑的时候帮助他们,成功的时候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不断前进。
篇三: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赵春秀
这是我从中国教师报上学到的一篇文章,是崔其升校长所说的话。很朴实,说的也很在理,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更没有多高得人格魅力,因为我相貌平平。倒是我坚信工作就是人品,表现就是道德。自从教十余年来,我自认为是勤勤恳恳,善始善终,正像崔校长所说的,不能把工作视为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工作其实就是人格的写照,是品行的一种反衬。把工作上升到一种做人、修养、品格,这算抓住了根本。教师只有在做人上加强修炼,反复地区推敲、思考、提炼,形成高尚的道德功底,那么做事时就能将低俗的趣味摈弃殆尽,无私无悔。没有功利的干扰,以苦为乐,以奉献为荣,想的是集体、是他人、是学生。人只有达到忘我、无我时,才是真功力,才能尽身心,才能为公益。
我是一名普通的思想品德教师,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总认为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尤其是刚刚升入初一的小初中生们,在初一时就应该开始培养孩子学会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只有如此,学生才会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走向社会才能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然只有这些还不够,做所有这些事的前提是要学会自主,自主是成功的前提,如何做到自主,只有借住我们今天的高效课堂,要靠课堂上的放手、民主、激发、期待来培养、训练。目标让学生自己去定,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想,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找,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寻。允许学生走弯路、出差错,只要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比较、去实验、去推敲、去创意、去实践,就是课堂的成功。如今我们的课堂已经慢慢地改变了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平时连话也不敢说的人,他们在高效课堂上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也能像其他那些好学生一样,真正地找到自己的尊严。
健全人格首先就要给学生尊严,只有孩子自己敢说了、敢做了,他们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尊严,这个时候他们自己的人格也就给以了肯定。
篇四: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我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闲暇之余,总该读点杂志或翻阅一些报纸,每次总有或多或少的收获。当我第一次拿到《中国教师报》时,便感到一种惊喜,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没想到竟然有我们教师自己的报纸。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我发现该报共有A、B、C、D四个基本版块。不论是"杏坛春晓"、"新观察"、"健康人生",还是"现代课堂",每个版块都有让我为之动容的地方。每每读起,我都如获珍宝。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深地爱着我的课堂,爱着我的学生。我也和其他教师一样在实践着新课改要求下的新课堂。我学过"洋思经验",也实践过"杜郎口教学模式",但总是收效甚微。我怀疑自己是否在走弯路,是不是没有真正践行新课改的理念,没有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在阅读了该报B版块"建设新课堂"之后,我如梦方醒,我感觉到自己做得是那么微不足道。课改不是纸上谈兵,不是一两个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该报"建设新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建设新课堂的途径和方法,为我的课堂教学指点迷津,让我从传统教学的束缚中走出来。今天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是老师讲,学生说的单向灌输。教学也不再是教师从"一桶水"向"一杯水"倾倒的简单行为,学生不再是被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已不能治简单地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一次"充电",终身"放电"的时代已经结束。教师不仅要拥有"一桶水",更要成为带领学生寻找水源的人。
该报用寥寥数语,以名校访谈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如何把学生从高耗低效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其中有位名师讲到:"面对目前的课改形势,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满堂灌,课堂效率低,学生成绩不理想的现状,我们要想继续发展,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突破这个瓶颈。我们必须大胆尝试,即使不做第一个吃螃蟹者,也要做敢吃螃蟹者。"课改不需要旁观者,需要的是行动者,第一步再难,我们也要迈出去,只有做了才能成功。
读了该报,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去探索适合自己,同时也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于是,在教学中我不断摸索前行。我把课堂变成一个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经过一学期的课堂实践,我发现每个学生都较以前有所提高,特别是一向上课不爱举手的小杰,课堂上也积极参与活动,学习成绩由50多分很快上升到了80多分。我感到非常高兴,没想到我的初探竟然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
《中国教师报》为我的课堂教学拨开云雾,让我的课堂逐渐成熟起来。它让我学会了探索,它引导着我正在向优质教学迈进。
篇五: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在我参加工作以来,《中国教师报》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份教育刊物,和她两个多月的亲密接触,我深深地体会到,她犹如一位长者,引领我在工作业务中不断进取。更如一位智者,时刻为我解答着教育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可谓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站在小学课堂上,我以为自己一名堂堂本科毕业生,面对一群"小屁孩"应该能运筹帷幄,不在话下。然而,一切并非我想象的那样,小学科学的课堂,我面对的是无法压制的吵闹和不被重视的学习态度。这一切犹如当头一棒,浇灭了我内心的所有激情,于是,我茫然,困惑……
然而,就在一次无意的机会,我看见了静静躺在办公桌角落的《中国教师报》。一次随意的阅读,我被《中国教师报》深深吸引,像《现在课堂周刊》,《教育家周刊》等版块,字字句句鼓励着我,犹如海洋上的灯塔,指引我们教师前进的方向;又犹如喧嚣城市中安静的家,无时无刻都充溢着丝丝的暖意。
该报刊中,有六大板块,像《区域教育周刊》,《现代课堂周刊》,《幼儿教育周刊》,《教育家周刊》…每个版块都各具特色,有一定的针对性,从教学的不同角度给我指明前行的方向。最让我觉得受益的是特别报道《课改》,尤其是最近的几期中,我欣喜地看到,话题中不断地重申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重要性和价值。很多的科学教育者始终在这条孤独的路上不断进取。像河南省安阳市举办的以"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为主题的"殷都杯"演讲比赛,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要在课改这条路上发挥先锋作用,要倡导变传统课堂的以"教"为中心,蜕变成新课改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05-09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04-29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07-07
读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04-25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01-02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03-07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通用20篇)10-09
新进教师报告11-08
乡村教师报告08-17
教师报读后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