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读后感(五)

时间:2023-04-27 03:59: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读后感(五)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读后感(五)

卢志文校长是教学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坚信教育应该有所不同--我们有理想,但不理想化;我们有升学率,但不唯升学率。教育,是担负着无限责任的社会原点。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读后感(五)

"翔宇"就是在不断的变革当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默默无闻到誉满全国,从一所只有十六个班的初中,发展成为跨苏鄂两省四地,旗下10所学校,在校师生50000余人的教育集团。卢校长认为,任何社会问题的出现都可以追溯到教育。而所有教育的问题都能够从课堂中找到原因,也都可以经由课堂来解决。因此,所有教育改革,最终都要回归课堂。

对于什么是高效课堂,卢校长是这样解读的。

高效的"效",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高效课堂要关注两个度:精力流失度和目标达成度。精力流失度考察效率,目标达成度考察方向和程度,即效度。课堂的高效,始于教师,源于学生。高效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

高效课堂之所以能达到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师生关系较之传统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相对固定的,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学生,则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从"官教兵"到"兵教兵",再到"兵教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传统课堂中,教师和教材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高效课堂中,知识源变得非常丰富,除教师和教材外,每一位同学也都成了其他同学的知识源。

传统课堂中,教师依"教案"组织教学;高效课堂中,没有"教案",只有"学案",师生围绕"学案"共同探究问题。

传统课堂中,教师抱着学生走,或者牵着学生走;高效课堂中,教师激发学生自己走,或者相互搀扶着一起走。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背桶人",学生是"敞口杯";高效课堂中,师生都是"挖井人"。

传统课堂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一对多";高效课堂中,信息传递方式多元,既有"一对多",也有"多对一",更有"一对一"、"多对多"。

在谈到教师的作用方面,卢校长认为,在高效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策划者,合作者,服务者,开发者。

教师是导游不是领导,要引导学生作自助旅游,不是领着学生沿固定线路参观;教师是导演不是演员,要在幕后策划、指导学生去展示,将学生置于聚光灯下,不是自己霸占讲台说长篇评书;教师是朋友,既是精神的同道,亦是学习的伙伴,教师不是裁判兼警察左手握真理右手握大棒;教师是服务生,要俯下身子为学生服务,将姿态降低,将心胸放大。

高效课堂与传统教学比较,对教师的评判标准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卢校长认为,"教师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好教师就是那些给学生满分、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的教师。

好教师应能够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惟其如此,学生才能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由"痛苦学",变成"快乐学";由"孤独学",变成"合作学";由"单一学",变成"全面学"。

惟其如此,教师才能真正由主演变导演,由经验变科研,由现成变生成,由师长变学长,由教者变学者。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校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决定着改革的进程和走向,对于校长在学校课改中应该起怎样的作用,承担怎样的责任,卢校长有着深刻的认识。

人们不难发现,中国教育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凡重大改革,往往发生、源起于经济落后、地域偏远,生死悬于一线的薄弱学校。

穷则思变。其实,不光是教育改革,其他几乎所有的重大社会变革,也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改革都是被"逼出来"的。

其实,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唯有一个不变的,那就是变化本身。因此,主动变革,应该是校长的常规课题,而不是应急措施。

一流的学校,创造变化;二流的学校,顺应变化;三流的学校,被动变化;末流的学校,顽固不化。

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无疑应该勇敢地担当起改革的发起者和领导者的角色。问题的关键在于:校长如何把自己改革意愿的变为团队的意愿,把自己的担当变为团队的担当?

在改革的过程中,校长要信任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要有胸怀--权力下放;要有担当--责任上移。

仅有决心和信心不够的,高效课堂的背后是高效管理,没有高效的管理,教师将无所适从,没有高效管理的支撑,就不可能有理想课堂的产生。

卢校长认为,高效管理是简单管理,不会折腾人;高效管理是制度管理,不是人管人;高效管理是文化管理,是激励人、开发人、成就人,不是压抑人、惩罚人、淘汰人。

高效管理的保障体制应该是建立起校长、干部为首的服务体系、考评体系和研究体系。特别要警惕的是,要始终防止干部由课堂改革的推动者变为阻碍者,干部如果坐下来,教师就会躺下来。牢记:所有的问题都是干部的问题。依靠干部去解决问题,但首先应该解决干部的问题。

在谈到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时,卢校长认为,杜郎口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成功案例,让他对改革更有信心。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卢校长认识到,改革必须赢得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做过细的工作。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学生、老师和家长们早就期盼的,一定不要低估他们的境界。至于改革的路径和方法,则需要精心谋划。改革,一般不会败在目标和方向上,大多失在过程和途径上。

他认为,改革最大的困难,不是改变教师的观念,而是改变领导干部的观念。其实,家长不仅希望孩子当前成绩好,也希望孩子未来发展好。只是,不愿意牺牲眼前利益去换取未来利益。这一点,我们应予充分理解。改革,不应该让家长去做两难选择,这是我们设计改革路径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

高效课堂的变革,是让孩子走"当前成绩好、未来发展优"的"轻负高效"之路,只要宣传到位,家长都会支持。教孩子三年,要为孩子想三十年,为民族想三百年。教育,不仅要眼前过关,还要终身过关,世代过关。

要把家长请进课堂,让其体会新课堂彰显的魅力;除了让其感受到孩子学习方式的转变之外,更努力用好结果向他们证明:改革是"内外兼修""远近同筹"的。

改革的主产品是孩子未来更优的发展,副产品是顺便提高考试成绩。事实上,一些课改先锋的出色业绩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在谈到对改革的理解时,他认为,"小改革,大困难;大改革,小困难;不改革,更困难。"并非好学校不需改革,是不断改革才让学校越来越好。并非差学校才需改革,是不思改革才让学校越来越差。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卢校长和他的团队才没有满足于现状,没有"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他认为,教育者的眼光要更多地落在考试成绩之外、落在教育的不足之中,尽管教育本身是遗憾的事业,但责任和良知会让我们思考:努力没有极限,优秀没有止境!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生命性质量,哪一个质量都不应该放弃。这才是以学生为本,这才真正是为学生的未来和未来的社会负责的态度。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读后感(五)】相关文章: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04-30

今天我们怎样做家长-浅谈家庭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中的重要性04-29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读后感04-26

《今天我们该做怎样的教师》有感04-26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读书心得02-28

今天的事今天做04-30

我们80后怎样做教师04-24

母亲节,今天我们如何做孩子?05-02

《今天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范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