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之读后感

时间:2023-04-24 23:57: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化苦旅之读后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 文化,给人一种很深很深的感觉,从过去到现在,漫长的时间沉淀下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翻着那本微微泛黄的书《文化苦旅》,我们就会有一种很深刻的感受。 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那些广博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深思细腻的笔触,为自己那趟“苦旅”完成本书。它不甘甜!因为里头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苦涩的味道,为这本纪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了一笔风采。刚开始读着这篇篇文章,我内心真正可以体会到那种“苦”:我痛恨,痛恨掠夺其他文化财产的侵略者,这些财产对我们的意义与对你们的完全不同,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你们无权与我们来争夺它们的所有权;我惋惜,惋惜我们后代没有好好保存这些精神财富,没有真正地去领略其价值而让它们落入别人之手。但是深深思考后,我却发现或许这种“苦”它的价值更高。在我们读过这部文学巨作后,就能够充分意识到历史留给我们的一切的重要性。未看过《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会想到,历史古迹的背后会有如此深层的涵义,因为它们才有了一篇篇让炎黄子孙惊醒的文章。而在这里,我就借莫高窟和柳侯祠来浅浅论证一下自己的观点。   个人认为,苦旅中描写了许多不完整的美,而这不完整的美其实就是那历史的写照,给我们的借鉴,有时或许比美更有价值,这也从老子的思想中有所体现吧,对立的面其实可以相互转换。书中描写了的莫高窟的石洞,现在依旧壮观;实像,壁画正如以前。我静静读着书中描写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读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第一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王道士手中一串钥匙把守了千年的敦煌,却任其流落在外人手里,而中华子孙却也将之弃而不顾,让那一马车,一马车的文物输往外国。现在我们看到的许多都是残缺的壁画,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美中不足,但是个人想说:“或许这样被破坏过才更有价值吧”。因为现在莫高窟却有着无数参观的游客,这应该是我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意识到了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的一切,深刻的历史教训更能让人成长。    并且苦涩不是只能让人消极。苦旅中的文人的历史故居成为人格的象征同时激励后人,这在柳侯祠这一篇的描写就可以体现。文中曾描写祠中了无一人,惟能静听作者自己的脚步声,时断时续,我觉得这应该是在描写不合当时世俗的文人退隐的一个体现吧。愤世嫉俗的柳宗元,厌倦了黑暗的社会,无奈的仕途,静静地脱离世俗,官场,激情昂扬的他安身于此。文人一种无言的苦涩萦绕于此,让这儿地方弥漫着一层灰暗的色彩。但是柳却依旧有不悔的追求和执着的精神,将自己的人格特性融入到诗中,求真求实,虽然因为心态不是很乐观而早逝,但至少他也努力过,反抗过。柳侯祠曾经有过多少人的脚步,不知道他们又是以何种心态读着这些依稀可辨的文集。但是我只认为这座建筑,肯定成为过后代壮志未酬的人们一种极大地鼓舞和激励。因为这不仅仅是建筑,这是精神,这是经历了历史的风化留下的精华,这是文化的灵魂,一点一点地传承,我们才在苦难的路途中前进,坎坷却依旧蹒跚前行。 所以不管何种形式,他们都对我们炎黄子孙极其重要,那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咀嚼,纵使煎熬与疼痛,但这更是一种体验,体验其“苦涩”。

【文化苦旅之读后感】相关文章:

文化苦旅作文09-12

文化苦旅作文(合集)05-08

读《文化苦旅》作文11-17

文化苦旅作文(优)11-01

阅读文化苦旅的心得12-13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02-06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04-23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04-24

文化苦旅的读书笔记01-09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