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国演义》读后感 舒露露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从周朝以来对于天下的定义,周朝末期七国纷争,秦始皇统一秦国。秦灭之后,楚、汉对垒,又并于汉。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一统天下,传至献帝,三分魏、蜀、吴,形成三国鼎立,最后三国归晋。而《三国演义》一书就呈现给我们东汉末年分三国的史诗。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并列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这本小说的内容多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间书艺人所编,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任何文学作品都会带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三国演义》也不例外,书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在尊儒的宋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必定是千古罪人,因此,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都是赞赏有加,而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在历史进行到现在的今天,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来重新评判曹操,其实还是有很多优点的。 曹操以微弱之身,起兵靖难,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绣,灭袁绍,攻刘表。最后拥兵自重,割据北魏,成为乱世枭雄,可谓雄极一时。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该令总结历史,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都是招贤纳士来共同治理好天下的,立足现实,指出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也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将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就予以重用。曹操于公元214、217年又下两道《求贤令》,强调“唯才是举”,力戒求全责备。经过一番努力,当时各地投奔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 “宁可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也有大度的时候。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降曹。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定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曹操却说刘备与他是并世之雄,虽刘备是他的瓮中之鳖,也未杀刘备,这是曹操的大度。 曹操的大度,还体现在他与关羽的交往之中。曹操在官渡决战之前,决意要先灭掉刘备势力,便亲自东征,一举击溃了刘备,刘备弃家小而投靠了袁绍。在这一战中,关羽及刘备的家小为曹操所擒,关羽向曹操投降,并且提出条件,若知道刘备消息,一定会回刘备身边去。曹操惜关羽之才,同意条件,还赠给他新袍、黄金、马匹等。在官渡之战的开始阶段,关羽杀颜良之后,曹操更是为关羽请功,帮其封为汉寿亭侯。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多次请辞未果,悄悄走人,曹操知道后,没有生气,只有感动和感慨,任凭他过五关斩六将之后全身而退。正因为曹操如此惜才,对关羽坦诚相待,才有了后来的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保住一命。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三国演义》读后感 舒露露】相关文章:
《露露的功课》看后感05-05
舒州献李相公,舒州献李相公赵嘏,舒州献李相公的意思,舒州献李相公赏析 -诗词大全03-13
舒克和贝塔作文09-02
带舒字的起名大全11-21
哥舒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舒克贝塔》读后感05-01
读后感 徐舒颖04-27
云卷云舒读后感11-26
《舒克和贝塔》读后感11-15
《舒克和贝塔》读后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