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谈计算教学》读后感

时间:2023-04-25 00:00: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徐斌谈计算教学》读后感

《徐斌谈计算教学》读后感 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学附属小学 梁维民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是教学的基本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技能。在徐老师的文章中,我借鉴了很多知识,对我的教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   文章摘录:   1、感知粗略:   要进行口算,首先必须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无情节,外显形式单调,不易引发兴趣。因此,学生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的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看作是“+”,把“56”写成“65”,把“109”当成“169”等等。   2、注意失调。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不稳定和较差的分配能力是产生口算差错的重要心理因素。小学生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在口算过程中,需要经常注意或把注意同时分配在不同的对象上。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广,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例如单独口算6×8和48+7等口算题,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6×8+7,学生往往得45,忘记进位而造成差错。   3、记忆还原。   记忆的目的不仅是信息的贮存,更重要的是能准确地提取。学生贮存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生理、时间、复习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贮存的信息消失或暂时中断,从而丢头忘尾,造成“遗忘性差错”。特别是连加、连减、进位加、退位减、连乘、连除等口算题,瞬时记忆量较大,如口算28×3时,要求学生能暂时记住每一步口算的结果,即20×3=60,8×3=24,并在脑中口算出60+24=84。而这类口算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中间得数的贮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所致。   4、表象模糊——   表象是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运算形式看,小学生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运算,再到抽象运算。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其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表象常成为其思维的凭借物。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常因口算方法的表象不清晰而产生差错。如一些一年级学生口算7+6、8+5等进位加法时,头脑中对“分解”→“凑十”→“合并”的表象模糊,想象不出“凑十法”的具体过程,因而出现差错。   5、情感脆弱——   口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口算题时候,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口算时,一些学生常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口算方法,进而养成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陋习。 强信息干扰——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数想减得0,0和1在计算中的特性,25×4=100,125×8=1000等等。这种强信息首先映入眼帘,容易掩盖其它信息。如口算15-15÷3,学生并非不懂得“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而是被“同数相减等于0”这一强信息所干扰,一些学生首先想到15-15=0,而忽视了运算顺序,错误地口算成15-15÷3=0。 6、思维定势负作用——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可以决定同类后继活动的某种趋势。40÷60、450÷90、360÷40等题之后夹一道300-50,很多学生往往错算成300-50=6。     我结合文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中学生计算情况来谈谈教学中具体做法: 一、正确处理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题。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都有相似的地方,每次错误学生会反复错多次。教学中,我把每次的错误让学生汇成一个错题超市,让他们进行系统改错,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老师手中也积累了一些有用的错题分析材料。   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正确率的保证。   不良学习习惯是发展计算能力的主要障碍。计算中,即使出现一些错误,如果有检验的习惯,也不难发现问题并自我纠正。可是,常出现计算错误的学生,偏偏没有这种习惯。因此,为了保证学生计算能力及正确率的提高,就必须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习惯的养成。 一看:看题目的运算顺序怎样,数字、运算符号有何特点。二想:根据题目的特点,寻找简算途径。三算:能简算的则简算,不能简算的则按常规进行计算。   2、检查、验算习惯的养成。 要求学生把检查、验算作为计算的一个环节,在做题时必须做到:  (1)看算式中数字、运算符号有没有抄错?对号入座地检查。  (2)看每步计算,算错了没有?可以复核一遍,也可以用逆运算验证一下。后者可以避免思路重复,掩盖错误。 (3)混合运算要“一步一回头”,及时发现错误,防止错误“连锁反应”。 因此,学生计算时要养成严肃认真小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反对潦潦草草、单纯追求速度、忽视准确的做法。

【《徐斌谈计算教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吴斌的作文11-29

“最美司机”吴斌作文11-10

谈礼貌教学实录03-06

谈礼貌教学反思04-02

《谈生命》教学反思04-08

谈生命教学反思04-08

《谈礼貌》教学反思04-05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徐成友04-28

计算教学反思04-28

谈“策略教学”的优化策略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