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读后感

时间:2023-04-24 23:22: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前世今生》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前世今生》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前世今生》读后感

《前世今生》读后感1

从不相信有什么前世后世,当然今生是我相信的` 从不相信轮回,但相信因果。 佛家也不强调前世或后世佛家不强调轮回,甚至不强调过去、未来。 而是训练一个人永远维持一种清醒的状态:我现在想法的什么、我的感受、内在的情绪、情感状态,我都要觉察到。 察觉到一定时候就是“开悟”或者“悟”

《前世今生》读后感2

  看《前世今生》这本书,有种新奇而又亲切的感觉。以前每每遇到关于生命轮回的文章或视频,总能拨到心底的那根弦,有种莫名的感觉。尤其在看完这本书,更加激发了我对自己的前世的好奇和遐想。读凯瑟琳催眠状态下道出的语言整理成的文字,有时涕泪连连,有时感同身受,有时醍醐灌顶,有时思绪万千。读着她的经历,我也浮想联翩,跟随直觉去追寻曾经的足迹。

  跟着凯瑟琳催眠状态下穿梭在一世又一世的轮回里,梳理着里面的一些关系,发现:

  她某世的女儿,成为今生的侄女。

  她某世的父亲,又成了今生的爷爷。

  她某世的父亲,还是今生的父亲。

  她某世的母亲,仍是今生的母亲。

  她某世的女儿,成为今生的一个好友。

  她某世的父亲,成为今生的一个朋友。

  某世里割断她喉咙的敌人,成了她今生的一个情人。

  魏斯医生指出:“很多研究宣称,一群灵魂会一次又一次地降生在一起,以许多世的时间清偿彼此的相欠。”

  所以,我在想,我身边的亲人、朋友、帮助过我的人、伤害过我的人,乃至梦中的众生,应该也是与我有甚深的缘分,也是为了偿还彼此的债务或恩怨而相遇的吧。这或许就是人们口中常常说的“缘分”吧。

  我想,除了偿还彼此的债务或恩怨,有些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因为在死亡后、下一世轮回前的“中间状态”中的凯瑟琳还透露,魏斯医生的父亲和儿子也在那里,并告诉他“你儿子的心脏不好,是反过来长的,像鸡心。他因非常爱你而为你做出重大牺牲。他的灵魂是很进化的……他的死偿了父母的债。同时他想让你知道,医药只能做到这个地步,它的范围是很有限的。”这是魏斯医生的第一个儿子,确实仅活了23天就夭折了。确实因为先天心脏里有毛病,即便动了重大的心脏手术也没有挽回生命。这让他们难过消沉了好几个月。

  孩子真的是来帮助他的,正如魏斯医生所说:“在亚当(他这个儿子)出生的那期间,我正对是否选择精神医疗而举棋不定。我在内科实习期做得十分愉快,又有一个住院医生的空缺等着我。亚当的意外使我坚定选择心理治疗做终身职业。因为现代医学以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竟不能挽回一个小婴儿的生命,令我愤慨。”

  看到这里,我又回忆起我儿子20xx年12月11日在泰安儿童医院住进重症监护室的情形。当决定要把他放进去的时候,我的直觉告诉我:他没事,他不需要住进去。可是眼前所看到的化验报告显示:他确实必须住进去。有股无形的力量非要推着我把他送进去。我的心如刀割,就像凯瑟琳在那一世在洪水中救她孩子的心情,整整难过了两三个小时。

  因为当时已经接触金刚智慧,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我向好友冀谦求助,诉说了此刻的心情和感悟。我说我总觉得孩子是为了帮我才生病的`。他一语点醒我,说这是我内心镜像的呈现,一切人所遇到的一切境缘都是他内心的呈现,我一定也有这方面的种子。如果我能去负起100%的责任,一切就都会过去。并看了他给我发的文章《所遇一切不如意的人事皆为自身业障从记忆中的播放》。

  说来也怪,我在重症监护室外楼道里的信号很差,几乎微信接收不到信息也发送不出去,得跑到很远的窗边才可以。而他给我发的那个文章很顺利就收到了,让我很意外。不管怎么样,那文章就像救命稻草一般,我很快看完,反复思考我的相关种子在哪里,我需要负责的地方在哪里。

  直觉告诉我,我之前忽视健康因素太厉害了,饮食不健康,作息时间不健康,我对自己的健康不关注,也不关注家人的健康,所以儿子就以他的生病来提醒我。再加上玉霞姐、田华姐对我的帮助,为我放生,然后启发我祈祷获取菩萨和上师的加持,然后我就在窗前不停地虔诚祈祷。

  也就在那时,第一次我理解了为什么《地藏经》里把人间形容为“火宅”,就是因为生活在其间的人们痛苦万分。第一次理解了地藏菩萨为何立弘愿,理解了他“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伟大决心。第一次理解了人生无常,无常大鬼不期而至,修行如此重要。第一次理解了何为真正的菩提心,心甘情愿地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不仅仅为了自己的儿子。

  另外,我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不断地在医院做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很真诚、尽心努力地做。那几天里,我所做的好事比出生以来的三十多年都多。单是放生就一次性放了五千元。这对于一直收入不高、生活简朴、一毛不拔的我来说,的确不是个小数目。

  第二天,儿子开始拉肚子。我知道这是在排毒,是好转反应,所以并没有过多惊慌。到第三天的时候,儿子就出院了。

  这件事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我终于认识到:当人的真诚心发出来,对自己当下的境遇负起百分之百的全责,把自己“豁出去”的时候,感应真的是会快速的现前!古人说的“至诚感通”是真实不虚的!

  所以,在儿子进重症监护室时,我就觉得孩子来到我身边一定有他的目的和意义,必定是让我从中领悟到些什么。

《前世今生》读后感3

  读了《筑梦路上》这本书中的《生态环境得前世今生》这篇文章,我越发觉得保护生态环境,遵守自然规律有多么重要。

  文中的海宁是一个用了3年时间和大量资金来保护生态环境的城市,海宁市民们的所作所为使那里的环境变得非常好——市民们总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看到的街道都是一望无际的绿。读到这里,我的脑海里仿佛看到了海宁的`景象:绿色植物随处可见,湖水碧绿,空中不飘有一点杂质,那可真令我向往。

  相比之下,文中的浦一江一就没有那么好的环境了。原本浦一江一的生态环境挺好,但由于开发了水晶,工作垃圾增多,许多浦一江一市民大肆将垃圾扔到水中,原本澄澈干净的湖,不久就成了垃圾湖。这里我看的十分愤怒:原本那么美丽的城市,居然有人忍心将垃圾丢到湖中,就只是为了方便处理垃圾而已,难怪后来浦一江一的环境会那么差。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又继续读了下去。浦一江一的人们意识到了环境污染严重,并实施了“五水共治”,这项计划实施不久,浦一江一的水又变回了原本的碧绿。

  看到文中的两个例子,我对比了一下我所处在的杭州市的环境。我惊奇的发现杭州有许多的环境污染:我家附近的湖里都是垃圾;大街上汽车的喇叭声仿佛要震坏耳膜;景区到处都是“到此一游”的字样。

  这使我感到十分羞愧。这篇文章使我知道了保护生态环境有多么重要,所以我希望市民们能像浦一江一“五水共治”一样,改善环境,遵守自然规则,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

《前世今生》读后感4

  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原以为是本单纯的言情小说,但还是对它的书名很感兴趣,便拿起它随手翻看了一眼,结果这一看,就让我对它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遇见我的前世今生》是高原的著作,高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潜能开发大师,中国图书“潜意识”类题材最畅销的作家,他继承了全球著名的励志大师、潜意识专家如詹姆士·艾伦、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托尼·艾宾斯等人的思想理论与实际经验,在潜能引导、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改变上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本书的序言有个题目《与另一个“我”不期相遇》吸引了我的眼球,我认真地一字一句地读完了序言的内容,其中,我颇有感触的话有以下几句:

  “每个人都对于另一个自己怀有两种复杂的态度,莫大期待,或是深层的恐惧。”

  “心灵就像一面坚实的铜镜,它总是给你一具模糊的映像,使你似妖,又如智者;让你坚强,又不停是把你摧残。你看到的是什么?并不取决于它给你的,而取决于你自己的理想和方向。”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魔鬼’。当你战胜它时,你就成了自己心灵的主人;但当你失败时,你就成了它听话的奴仆。它在你软弱的时候侵蚀你的灵魂,在你害怕和无助时让你丢掉前进的方向,失去所有强大的积极而正面的力量。”

  作者在最后还说,“希望我的这段充满幻感、痛感与释放的旅途,对所有读到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所帮助。”的确,在读了这本书后,让我学会了思考这样的几个问题,同时,我也开始试着回答这几个问题:

  “我该怎样面对自己的人生呢?另一个我是什么模样的?它是天使还是魔鬼呢?”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知名人物的禅修案例,以及丰富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各种自我疗愈的神奇方法以及自我苏醒、自我觉悟的心灵过程。这既是一本非常具有可读性的身心灵的对话,故事体的小说,又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心灵励志经典。

  本书是高原在面临人生困境之时一次心灵和身体的双重之旅--公司的破产、妻子的离弃、身体的疾病……在遇到事业的重大挫折和人生的重大变故时,作者曾一度迷失了方向,为了使自己的心灵得以解脱,作者选择了旅行,从洛杉矶到印度,从孟买到中国西藏,从东京再到南美,在路上,作者遇到了各色各样的人,包括企业家、律师、小老板、修女、僧人、不得志的小职员等。特别的际遇给了他特别的启示,最终作者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苏醒、觉悟、豁然开朗,这种感觉,或许,一生只有一次。

  在“遥远的呼唤”这一篇中,有位高僧的话让我沉思:“人的一生,就是不停地追寻的过程。人到一处去,总有追求。但是,人们所拥有的正在追寻的额呵即将经历的事物,它们都存在于内在,人们的内在富有原生的强大力量,它直接听命于自然和宇宙。就像你,你的欲望和野心,迷茫和困惑,并不轻易受你自己的控制,却在你的身心和灵魂之中。如果你想改变任何事,就要从自己的内在灵魂做起,而不是外在的皮囊。每个人要对自己的生命中经历的一切负百分之百的责任,不能怪罪于任何人,因为一切都是因你自己而起,所有的业障不过是自己作为的结果,这个果实是属于你自己的,不应该有任何人分享,即使他的味道是苦涩和罪恶的。”

  读到这里,我震惊了,我是第一次看到过这种观点,我想,他的话说得很有道理,他从完全相反的角度审视世间事物。其实,许多人是自己杀死了自己,他们不想发现真实的自己,他们对于未知的自己怀有持久的恐惧,只是关注着问题本身,而从不追问自己的内心。

  我发现,我们总是不断地对他人重复定论,总是在要求别人,而不是要求自己,我们总是希望他人改变事情,达到我们的期望,我们希望世界以自己为中心,世界要自如地依我们的意志运转。所以,当发生问题时,我们把责任归于外在的时候,我们就输了,人生的本质就是战胜困惑,对于所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我们应该感到万分抱歉,而不是愤怒和绝望。以这种看待自我的新方式去面对挫折和困难,在某种程度上,是会帮助我们治愈我们的精神困惑的。

  同样的,怎样才能减轻自己的痛苦呢?唯一确定的有效的方法就是爱自己,这将是开启治愈之门的密码,这个方法是要用在我们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别人身上,只有热爱自己并拒绝抱怨和逃避,才有机会打开未知的能量之门。

  心理学中的.“意识”是指与物质世界相对立的精神世界,是一种觉知,一种心理状态。一个人的意识内容包括了他的思想认识、思维、情感、意志等内在的心里活动,心理学研究意识的目的在于揭露心理活动的规律。而本书中,作者从普莉塔娜修女口中得知的“意识”的解释是:

  “意识是我们的魂魄和灵性,是生命的终极力量,它有很多面具,就像你现在戴的这张忧伤的面具也是属于她的一种能量。你的痛苦、欢乐、悲伤、兴奋、绝望和冲动,都在它的掌握之中。”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赶紧开始回想学过的关于“意识”的相关内容,拿出课本,仔细地回顾了一遍,顿时觉得心理学的知识很是抽象,会让人萌发出各种问题。突然想到了“潜意识”这个词,在看作者简介的时候,就看到了他的图书标签是“潜意识类型”,这不禁又让我有了感叹,心理学的知识无处不在,以各种方式给这个迷茫的世界呈现着它的神奇力量。

  书中写到“凡事在成熟之前,都必有苦涩之味。无人可控制一切,有优必有劣,有强必有弱。虚弱是智者的坦诚,强大却是愚者的虚荣。”

  读完这段之后,我一时没有明白,考虑了很久,才又所会意。正如作者所发出的疑虑一样,我也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我有很多的缺点,每天都在发现新的缺点,为防止敌人抓住并置我于死地,我该把它们藏起来吗?可是,我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人,为了表现自己胸有成竹,百战百胜,我不能让手下和对手看到我的缺点。我一直试图这样做,但我的压力很大,因为做到这些实在是太难了。”

  其实,对于这种拥有这种想法是让人可怜并且同情的。我们应该勇敢地告诉别人你的不足,包括你的对手、敌人以及所有让你有警惕心的陌生人,这样反而会释放自己的压力,要知道,有时候缺点会因为我们的坦诚正视而变得可爱起来,转化为优点。

  是啊,为什么要掩饰客观存在的事实呢?人们不是将内在暴露的太多了,而是掩饰得太过泛滥。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问自己要什么,也不需要管别人怎么看自己,要学会问自己还能做什么?为自己,为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们。有些时候,当我们有问题的时候,应该好好地问一下自己的内心,有些答案和真相,是需要我们自己给自己的。

  每个人都会遇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迫。许多人因为承受不住事业、婚姻和疾病的连续打击而选择轻生,还有一些人精神崩溃,每日流泪,悲哀度日。当然,还有很对的人,他们面临这种绝境,突然就会迸发出强烈的求生欲望,拼命地寻找治疗方法。有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发现开始抓不住自己的思想,感觉,体内的能量四处游荡,我们想要倾诉和释放,但是找不到一个出口。

  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找一个自己最信任的人,比如说最好的朋友或是心理医生去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彻底地放松,或者是去旅行。没错,强者的人生总会经历大大小小的希望或绝望,重要的不是你经历了什么,而是你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事实上,我们平时为之惧怕和恐惧的事物,有时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可怕,区别就在于我们有没有勇气去面对它。只要我们拥有了勇气和力量,成功的力量已经紧紧地追随在我们的左右,它会让能够推动我们成功的信念进驻到我们的内心,我们也会体会到生命的全新改变。

  作者说要清楚体内的“坏苹果”,他在经历了破产、离婚、疾病等一系列的重创之后,每一天都在坏苹果上面附加新的苹果,他希望能够掩饰掉发生的所有不幸。其实,用对未来的期盼遮掩昨天的失败--如果我们不拿出有用的解决措施,没有放下包袱的决心,那么不过是掩耳盗铃而已。结果就是,我们的脾气越来越坏,身体越来越差,朋友越来越少。很显然,只有慢慢地挑选苹果,逐渐地把这些无用的能量清除出去,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遗忘是我们说无法控制的,它是心灵的绝症,很多人就选择这样的方式来逃避痛苦,就算艾宾浩斯发现了记忆曲线,可我们还是不能控制遗忘,不知不觉间我们忘记了家中的电话号码、银行卡密码、亲人的生日、童年趣事,朋友的姓名,这些或简单或严重的记忆遗忘,使我们在重要的时刻面临危机。

  作者对于“遗忘”的描述,让我想起了学过的对遗忘原因的解释,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所致,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压抑说把遗忘解释为动机性的,是对痛苦的、令人尴尬的记忆的压抑;提取失败说认为,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可以被长久地保存,发生遗忘主要是因为存储的信息不能被提取,而许多记忆之所以不能提取,是因为在回忆时缺少适当的记忆线索。

  课本中的对“遗忘”系统地讲述让我想着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记忆力,能够做到更好,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想拥有一个好的记忆力,想要遗忘一些不好的、痛苦的事,可是偏偏就是忘不掉,或许这就是在无意识中的强化吧,不知不觉间就将其深入骨髓,难以遗忘。

  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接一场的表演,与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人生一模一样。社会的本身,就是一个人参与同时进行表演的舞台,人们默契地相互搭档相互配合着,将心灵的真相掩盖起来,穿上道具,演出剧本设计好的情节,一切都貌似很正常,看不出任何表演的痕迹。令我感到悲伤的是,我们一直在整治着别人的心中对自己的既定印象,使自己尽可能完美化,我们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努力期待通过大的活动争取到更多的荣誉和美好的结果,期望他人能按我们的看法描绘自己的形象。

  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在他人眼中增加自己的色彩,在他人眼中增添自己的伪装,去塑造一个他人眼中非常有价值的“镜中之我”。这就是心灵的欺骗与伪装,我们不断地掩饰自己的内心,忽略自身的真实要求,隐藏自我的真是面目,一味地迎合他人,然后逐渐地迷失自己。我们已经迷失在虚伪的陷阱里,不能自拔,这仿佛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一个欺骗的开始代表着更多欺骗的到来。

  不过,我们的摆谱和表演就是想让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所改观,这个过程也是不断地壮大自我、晋升自我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摆谱和表演的本身也有它积极的一面,他的存在可以使我们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打造出一个更具“价值”的“镜中之我”。

  作为在地球上最为高级的生物,人的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包括正面和负面的能量。在我们的躯体中,包含着两部分思想:一是意识,而是潜意识。意识和潜意识并非势均力敌,潜意识的力量要比意识的力量大数万倍,更能助我们实现愿望。不过,在大部分的时间中,我们并没有唤醒自己身体中的潜意识。

  有些人总是抱怨他们不能好好地运用潜意识,问题就出在他没有领悟到它的形成过程:潜意识产生于我们的内心,它会把我们心中所想变成真实的事物。潜意识也存在着缺陷,它无法分辨事情的真假,对于谎言或真诚并不理会,潜意识对我们的大脑过于忠贞,它一旦接受了一个想法,不会对你提出的要求变为事实,而且不会问你真假如何。所以,我们可以欺骗任何人,就是不能欺骗自己的潜意识。

  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自我欺骗。我们之所以会选择自我欺骗,源于不愿正视自己逃避的现实,当我们习惯于自我欺骗的时候,就再也意识不到自己是在自我欺骗了。一旦这种状态成为定式,我们便无法自知和自省。换个说法来讲,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自圆其说,我们找着一种合情合理的理由来将自己的不诚实、不想面对和逃避的现实轻松地抹杀,掩盖住内心真正的价值观,来给错误的观点和想法披上一件合宜的外衣。

  有人会将这种心灵的自我欺骗称为“内省”--他们甚至称其为难得的优点。不过,在我看来,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已经在更加严重地自我欺骗了。内省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属于反省的层面,可事实上他在回避现实状况,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为自己开脱,是他原本的错误合理化。内省的结果是越来越接近现实状况,而自我欺骗的结果是使自己愈加虚伪,脱离了真实的自己和心灵的健康要求。

  作者说,长期以往干扰我们和压抑我们的内心潜意识觉醒的本质原因有三个障碍的本质:

  1、对什么都觉得习以为常

  2、为自己找理由

  3、刻意地积极思考

  除了积极思考,还有一种方式来改变负面状况,那就是正确的自我反省,良好的内省会帮助我们对心灵的变化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让负面的思想慢慢地自己化解掉。一个人只要接受真实,就有勇气摒弃虚假,自我反省所需要的勇气,不过是让我们正视、去面对真实。所以,投靠了真实,我们的人生将收到巨大的回报。

  在《一道情绪的测试题》一篇中,开篇就有一个问题:

  “情绪是什么?它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南迪·内森教授的一项研究发现,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30%左右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

  也许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中很客观的一段时间被愤怒、焦躁、忐忑等等不良的情绪所填满。这个世界上,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真正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生活中,各种层出不穷的实例告诉我们,情绪的变化常常在我们的一些神经生理活动中得以表现。

  美国的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消极情绪对我们的健康有着难以估量的危害。经常发怒和充满敌意的人,与正常的人相比,他们更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哈佛大学的调研也发现,在1600名心脏病患者中,有超过50%的人经常焦虑、抑郁、脾气暴躁,程度超过普通人的三倍。

  毫无疑问,这是科学的结论,坏情绪永远都是内心最没用的情绪。对我们而言,各种情绪就像是脉搏,就像是血管,我们没有办法彻底地剥离它们,但是最重要的历练就是调节自己容易紧张的个性,争取把坏的情绪扼杀在摇篮中,让他们无法壮大,无法深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自己构造出最积极的情绪堡垒。要想为美好的情绪争取一片新天地的话,就要勇于跟那些消极的情绪作坚持不懈的斗争,抵抗并且引导它们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改善坏情绪没有任何回避和拖延的借口,因为坏情绪的伤害不会因为你的遗忘就自动地逃到一边,它会始终存在于我们的身体之内。一有机会,它就会兴风作浪,主导我们的潜意识,并污染我们的心灵。

  所以改善坏情绪,需要改变我们错误的认知,从以下的方面做起:

  1、寻找坏情绪的原则

  2、尊重我们的身体规律

  3、保证自己的睡眠充足

  4、为自己创造亲近自然的时间

  5、养成经常运动的好习惯

  6、在生活中合理饮食

  7、培育积极乐观的心态

  还有,对付坏情绪,我们要及时地给予自己暗示和警告,学着调整自己,使自身摆脱消极情绪的控制,而如何调整自己,作者给出了如下的一些建议:

  1、在恰当的时候转移注意力

  2、改变自己对于事物的陈旧的认知

  3、擅长利用自我暗示的力量激励我们的心灵

  只有我们确信“无论什么事情都能改变”,我们才能改变事情,我们必须不断地告诉自己我“必须”怎样,而不是我“应当”怎样。

  有时候,积极的暗示可以通过镜子完成,当我们在生气的时候,找一面镜子,对着镜子努力微笑,持续简短的几分钟,心情就会愉快起来。自我暗示不仅可以用沉默的方式完成,也可以大声地说出来,甚至还可以在纸上写下来。

  只要我们能不间断地给自己积极正面的暗示,就能有效抵消自己长久形成的思维习惯。自然而然,我们越是经常选择积极、扩张的言语和概念来鼓舞自己,就越容易地创造出一个积极的心态。

  每个人对待自我的态度决定他人生所赋予的价值。威廉·詹姆斯这位著名的心理大师曾说过,“思想本身就是思想者”。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需要虔诚地认知自己对待自我的态度。关于“自我”的认知,必须与跟其他层次的有意识活动完全区分,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把“自我”这个认知从其他大脑层面的意识活动中完全剥离。

  一个人对待“自我”的方式决定了他能否完全地信任自己,不能完全信任自己,就会陷如极端的自卑与自信的漩涡。我知道,很多时候,自信其实离自己很近很近,心灵深处隐藏的种种事实,是成为我自卑或不够自信的理由。可是,自卑与自信,跟我们自身所处的顺境或逆境又有什么关系呢?内在的自我信任,其实只与一个人内心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否密切相连。事实的确如此,无论在什么环境下,真正自信的人总能活出他强大的风采。

  暂且把自信放一边,我们可以探讨一下自卑。自卑本质上,是一个人人格上的隐形杀手,它造就了病态的人格、扭曲的心灵等等,促使人们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失败者,甚至成为厌恶生活的轻生者。唯有深入探讨自卑形成的原因,方能找到消除它的方法和途径,找到依据和资料,并最终战胜它和征服它。

  从精神的角度来看,自卑其实就是自我意识偏离造成的。往简单的方向说,自卑就是一种自己看不起自己,同时也认为他人也看不起自己的心里。它会给人的心灵营造一种假象,就像编排的一场电影。自卑的人会在做事的时候缺乏基本的信念,无所作为,甚至无法完成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具体来说,他们在困难面前容易早早低头,并且无可奈何地放弃。

  很明显,自卑者的潜意识里总是怀疑他人看不起自己,而他们也总是把他人的一些与自己毫不相关的言论和行为,视作对自己的藐视和轻蔑。由此,他们陷入了一个看似永远也不会结束的恶性循环,他们内心的自卑情绪会日益加重,就像恶性肿瘤一样潜伏在人的体内。

  长期笼罩在自卑情绪中的人,他们不仅会失去健康的身心,更会为自己的行为埋下消极的心理障碍。这些人无法看到自己的长处,更别说发掘出自己的潜能了,总而言之,这均是对自己缺乏信任的结果。

  也许,消极的自我评价与暗示,正是造成我们自卑的根源。消极的自我暗示不因我们的出身而受到左右,不过,在我们小的时候,对此无能为力,甚至根本不知道究竟哪些情绪属于消极的自我暗示。在这种极端无奈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了它们的影响,懵懂阶段的人们,对此消极状态,别无选择,只能接受。所以一个人如果他低估了自己,则被无尽的自卑笼罩,在生活中自暴自弃。人终其一生要达到的境界,只有一个,便是心灵内部的平衡,建立稳固的自我信任。

  书中提到的告别这种窘境的方法有以下两个努力方向。

  1、要完全把握自我评价的幅度

  2、要为自己确定合理的可比性的对象

  人要学会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现在的很多人都是躲避压力的“隐者”,他们多是有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巨大的精神负担,所以才会采取这种极端的处世方式,找一个地方将自己隐藏起来,以便躲开压力的瞄准。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内在清净而又整洁,就必须开始进行“内在大扫除”,以此来清理无用的能量。“压抑”或“逃避”的方式只能使无用的能量堆积,面对,接受,处理掉那些感受才是保持内在洁净的根本。

  一个真正聪明的并且关心自己心灵健康的人,他不仅会每天进行“内在大扫除”,更注重内在的日常维护,不管有无外在的压力,我们都应随时去注意自己每个当下的感受,保证即时释放无用能量。

  在《战胜恐惧》这一篇中讲到,很多人在考试前都会感觉十分紧张,本来复习的不错,时至对于一些难点知识点也相当熟悉,但当他们走进考场,盯着空白考卷的时候,大脑就会一片空白,记不起任何东西!其实,不仅是学生,常人都会有会这样的经历。

  对于这种现象有一条很重要的潜意识规则来解释:每个人都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他能意识到的想法上。出现这种现象的人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我可能会失败”的想法上,结果潜意识把这种“可能性的失败”变成了现实。恐惧失败会带来真实失败的体验,这就是“暗示性失忆症”。因为畏惧,人们得到了自己畏惧的结果。

  毫无疑问,恐惧是心灵的杀手,小小的恐惧就是心灵的一部分坏死的细胞,它虽小却能使整个生命彻底杀死。

  想使意识与潜意识保持和谐一致,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会放松,使整个心灵平静下来。在积极思想地不断刺激下,无所不能的潜意识就会开始慢慢地发挥了作用。潜意识相应地调整了意识里的思想,想象出一美好的结果,不停地发布命令,心灵就会通过各种办法来帮助我们实现这种美好的结果。

  我们想要获得勇气,让我们的恐惧“饿死”,就要尽全力的创造一下的这些情境:

  ·爱

  ·给予

  ·帮助他人

  ·休息

  ·树立清晰的目标

  ·干净、整洁

  ·跟积极的人接触

  ·拥抱大自然

  ·合理、健康、均衡的饮食

  ·阅读积极向上的书籍

  ·鼓励自己

  ·热爱分享

  ·鼓励自我改变

  一个人,在尘世厚重走得太久了,背负的欲望和压力太大,心灵将不可避免地沾染尘埃,使得我们原本洁净的心灵受到各种信息的污染和蒙蔽。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在这个星球上,人是最会制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动物之一,同时,人也是最会欺骗自己的灵性生物。人不但看不清真实的自己,也往往不清楚自己到底富有多少神圣的力量。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积满了污垢,他那颗蒙尘的心,让他的灵性变得灰暗迷茫,他的潜意识“神性”衰弱,显意识又疲乏无力。我们内心的垃圾隐藏的极深,比如烦恼、欲望、忧愁、痛苦等无形的垃圾隐藏在内心的种种不易发觉的角度。

  只有扫除了灵性房间内的厚厚灰尘,为积极和快乐腾出更多和更大的空间,才能够使你黯然的心变得明亮,让你杂乱的心变得清净,从而告别人生的烦恼和绝望。同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当你需要选择的时候,请慎重思考并基于思考

  2、我们要及时地做出最符合心灵的选择

  3、使灵性迷途知返,即便被人发现你的羞愧

  4、对于自己的人生,你学会综合权衡和深入思考

  5、珍惜自己的过去们,并且永不抱怨

  作品的最后,作者回顾了一下自己的心灵旅程,得出了一个感悟:不管得到了什么和失去了什么,每天都应该是快乐的,因为你的心灵始终在它的旅途中留下丰富的记忆。 读后感》

《前世今生》读后感5

  我们不曾真的死去,也从未真的出生,不朽的生命——布莱恩.魏斯<前世今生>读后感。我们只是度过不同的阶段,没有终点。时间不是我们所看到的时间,而是一节节待学的课。

  说学习

  我们的肉体一生只为学习而来,存在于一世的意义在于在这一世,我们有需要我们用真我去学习的东西。也许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会奋斗,也许是在复杂的社会中学会生存。也许是学会潜心研究,也许是学会与人交往。而无论是什么,都是我们这一世所必须修好的课程。完成了,才有机会进入下一生。而这一生的长短由上一世终结时的选择所决定,对于已逝的人,是因为他们修完了今生所修的课程,而在世人的'留恋则划归到在世人的所修所学之中。因此,不必为身边已逝的人悲伤,如若缘分未尽,来生必定相遇。他的离开,只是因为他已经完成今生所学,我们的尚在也只是因为我们有更多的需要在今生完成的课程。

  说还债

  人生在世是一场还不完的债,还完了,这一生便结束了,而这一世未能还完的债,需要带到来世。这债务亲情友情爱情有之,羡慕嫉妒恨也有之。而人和灵魂在还债和接受别人还债的过程中会得到进步。倘若这一生你荣华富贵,不必欣喜上帝的厚爱,那只是因为上一世或上几世别人所欠你太多,而倘若这一生你劳碌悲苦,也不必悲伤绝望,那是因为上一世你想要的太多或欠了别人太多。而还完了这一世的债务,下世才能求得真正的解脱和平安喜乐。人一生的一切皆有命数,因命运而起,唯命运而终。因此无论是幸福安康或者命运多舛,都应该带着淡定的心境,过好这唯今这一世可以把握的人生。

  说不朽

  人生而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同的开始。但是很多人抱怨说人生而并不平等,我们出生以来便没有相同的家世,没有同样的物质条件,没有相同的精神基础等等。是的,那是因为从那最初以后我们都各自经历了太多的轮回。每个轮回开始前,我们都带着特性进入到这一个轮回。在这个过程中,选择的数量和种类决定了这一生将如何生存。多个轮回可以分摊这些难过的特性,并可以让人生更简单更轻松,而倘若尽力减少轮回的期限,每个人生开始的时候,都会比别人负担的更多。但是我们大不必为了自己的选择而耿耿于怀,也更不必困惑和疑虑,因为我们的终点是相同的。当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或者认为人生的意义变得模糊,或者人生赋予了太多的辛苦和疼痛冷漠,不必介怀,那不过是因为你想要更快的走到最终的终点而已。

  生命是不朽的,所以不必恐惧,不必担忧,不必不满也不必抱怨。不必害怕生命会到尽头,不必担心死亡,因为并没有真正的死亡。生命真的是一条太长太长的河流,它经过高山,经过低谷,从雪山上来,终于汇入大海。我们可以把握的东西真的太少,但是,这些却又都是我们的选择。如果真的有什么可以做的,那就是努力的生活,不去管前世,也不眺望来生。好好地过好今天,用淡泊的心态出世入世。做好今生的自己,就是对前世最好的慰藉对来世对虔诚的祈愿。

《前世今生》读后感6

  用3天的空余读完《前世今生》因为学习NLP的关系,书中内容很多都可接受,也更多从身心互动方面去理解,反而不会认为本书太过神密。以NLP理解层次的角度,影响人的行为以环境行为能力信念身份灵性6个层次逐步强化,当去到灵性层面的影响就会发生很多现代科学无法探究的事情。我们末知的不等于不存在,用包容的态度去面对末知才是客观的态度。

  书中提出,人必须在每一世去学习应该学习的功课,然后才能向上一层进化,如果在这一世末能完成学习,那他将继续在下一世学习。因此世人就会有太多的不公平,有人富贵有人贫,有人平安有人苦,这都是在修本世该修之功课。当你清楚别人的功课别人修,自己的功课自己做的时候,你就能更接纳当下,接纳自己,满足当下,不作强求。所以当作者不断地为主人公在崔眠的过程中学会面对,学习时,主人公的'病也日渐好转。

  当陷入困境时,我们要学会用更高的视角来看事件,而不是深陷其中去寻找问题。书中提到一次作者与儿子去看球赛,遇上堵车,在之前他必定会因为错过开场而暴燥。当他能从更高的视角来看事件,他就清楚与儿子看球赛遇到堵车是问题,问题背后的目标是想按时到赛场,目标背后的目标其实是想要与儿子共度一个快乐的下午。所以当他清楚目标背后的目标时,他就能从容接纳环境,而有更多更好的选择。[由整理]

  书中很受感悟的是,前世缘、今世续的部分。关系无所不在,所有出现在自己生命中的人、事、物都不会无缘无故,一定是与自己有这样那样的关系。从佛家的角度我们当下的每一个意念都包含了过去、现在、末来,现在是之前的果,也是将来的因,训练一个人维持一种清醒的状态,能关注想法、感受、情绪、身体、环境,当能时刻拥有这份觉察,你就能知因果,拥有佛性。

《前世今生》读后感7

  《前世今生》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无论处于何世,人的命运、喜怒哀乐都与两个要素相关:1.不可抗拒的自然与社会历史原因。2.自己可以控制的强烈的情感/情绪。

  前者指的是自然灾难,如地震、饥荒、瘟疫、战争等,后者指人本身像一面镜子似的对外界在情感/情绪上的反应。后者又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对自然及人类社会强加的灾难所做的`痛苦的直觉反应。其二是自身人格在不断成长、成熟、求真求善过程中不可避免所要经历的痛苦。

  任何一个人,他/她最平常又最深刻的痛苦始终源于一个字——爱。

  掩上《前世今生》这本书,书中凯瑟琳回忆每段人世时,“痛啊,痛!”的呻吟仍犹在耳,从而印证了佛教中的苦苦人生,当年释迦摩尼佛祖曾在菩提树下静坐终日,经历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开悟,为众生找到了一种解脱痛苦的方法,包含如何正确摆正各种爱的位置。

  《前世今生》这本书叫我着迷,相比许多纠结于书中某些细节是否真实的读者,我更愿意从宏观上来把握自己对它的理解。昨天我与父亲谈到此书,父亲是个易经迷,已经根据他本人的生辰八字算出大限之日,大致在15年之后。我笑着请他答应我,那一天来临时,请务必提前通知我们后人回家,我愿意守在他床前,等待他最后的时刻,并让他到时略微施加“法术”,让我感受到往生与轮回的力量。

  呜呼,虽然开朗的父亲一口应承,亦有可能是我在先呢,同样,我想我也会给他人留下印记。

  如果生命真有轮回,那么今生的压力应该能够减少,今生尽管去好好努力,但也完全没有必要执著并烦恼于任何不如心愿的东西:名利、财富、子嗣。今生没有得到心中的完满,来世再去争取。最重要的是在两世之间的中间带,遵循大师(书中的Masters)的指导,反思前世,在来世做更圆满的自己。

《前世今生》读后感8

  《前世今生16堂生死启蒙课》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布莱恩*魏斯给患者治病的详实记录,他的病人很多之所以记下这个,是因为她特殊。因为治疗的过程中,她回忆起了她的前次,她忆起自己轮回了86次!这原本不是一本小说,作者无法用科学的方式解释,所以只好记录真实的情况,呈现给我们,因为没有其他科学的佐证,目前只好被定性为小说。

  人的每一次轮回只是为了学会特定的德行,提高灵魂的修为,从而上升到不需要轮回的空间去,如果没有达到那个修为就必须继续轮回,以提高灵魂的修为。而且轮回的过程中会带着累世的债务,如果前世欠的多,今生也就过得苦楚。——这是书中大概的主旨想过这是假的。可是如果是真的呢?看过佛经,看过圣经,都没办法去相信,人有个信仰比较好。而它却破解了我对佛经和圣经的疑惑。

  佛经说凡事皆有因果,善有善报。可是我曾经网上看过一个真实的事情,一个单位的员工,40多岁一直单身,挣的钱几乎全部捐款给了希望小学之类的,结果他得癌症死了,工友给他清理遗物时候才发现他只有很少的零花钱,剩下的`就是一大堆捐款的汇款单。那时候我就想什么善有善报啊,他这么好一个人,怎么还得癌症死了呢。现在想想按照《前世今生16堂生死启蒙课》里来做解释,大约是他这一世学习的太努力,思想修为到了完全无我,大爱天下的境界,所以他就提前毕业,跃升到灵魂最高的空间,再也不用轮回了吧。如果相信轮回是真的,(相信我们的每段人生是来学会特定的课程以便于修为我们的灵魂,从而升华到最高的境界再也不用轮回)能够让我们的心更平静,生活的更好,那就相信又何妨呢?

【《前世今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前世今生作文09-13

前世今生作文精华[15篇]12-06

网球运动的前世今生 Tennis story05-04

晚安心语:前世情,今生债,红尘轮回梦一场03-08

2023年开学第一课曹臻介绍“拉索”的前世今生节目介绍09-02

今生为你作文07-26

今生缘作文07-14

今生来世经典句子02-27

你我同窗,今生难得作文10-08

初三作文:前世梦缘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