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让掌声“真”响起

时间:2023-05-01 05:19:28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课,让掌声“真”响起

“语文学习其实就是一个寻梦的过程,走向青草更深处,走向永嘉的山水间,走向更广阔的大千世界,你会获得语文更多的滋养。”掌声中,我很诗意地结束了省艺术化语文教学观摩课——“山水永嘉,飞翔语文”,开始陶醉在一片喝彩声中。此时,省特级教师朱昌元老师很真诚地说了这样一段话:“这堂课上,肖老师三四次地要求同学们给发言同学鼓掌,课堂上的掌声,我想还是要更真实些。”朱老师的语调很温和,可就这短短几句话却让我陷入沉思,“送”掌声的细节重新泛上心头。

语文课,让掌声“真”响起

镜头一:

师:飞翔是什么?

生:飞翔,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跌跌撞撞的……

师:跌跌撞撞的身影,是吧?挺好的。给这位飞翔者掌声鼓励一下。

(学生热烈鼓掌)

镜头二:

生:我要游遍永嘉。

师:游遍永嘉?

生:对,和谢灵运一样写下一些美丽的诗词,留给读者看,让他们更了解我们永嘉。

师:爱家乡,爱诗词经典,两个很好的语文素材,同学们鼓励一下。掌声!

(学生热烈鼓掌)

第一个镜头中,学生用孩童学步来描述“飞翔”的姿态,很有创意,但表达有点吞吞吐吐,此时的掌声可以帮助他消除意到语未至的尴尬,同时也是对他个性化思考的一种鼓励。第二个镜头中,学生慷慨激昂,充满自信,此时送出的掌声则是一种赞美。这样的掌声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那么,既然掌声应该响起,我的教学细节又错在哪里呢?我又想起来老师的话:“课堂上的掌声,我想还是要更真实些。”原来,鼓掌没错,“鼓”掌则失真,被老师硬带出的掌声,因“鼓动”而失去了它的真实性和人文性,鼓掌最终成了“鼓”掌。浙江师范大学蔡伟教授课后撰文写的一段话同样一语中的:“肖老师也许是为追求课堂的氛围,也许是为强化学生拘谨中的放松,有引导学生‘鼓掌’的痕迹,学生若能情不自禁地鼓掌,则更显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任何鼓励都应是真诚的、发自肺腑的,鼓掌也不例外。我就曾经因角落里那一声轻微的掌声而深深感动过。几年前,我在外校开课,教的是柳宗元的寓言体传记《种树郭橐驼传》。因文章说的是郭橐驼种树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反复思考后最终定下了“学生自学提问合作解疑”的教学策略,目的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怀着良好愿望的我走上讲台才发现,学生与我的教学方式之间有距离感,而我又固执地不愿放弃“郭橐驼式”的种树法,课堂瞬时就走向了冷场。极其艰难地等到了下课的铃声,在几分落寞几分沮丧中,我突然听到教室的某个角落里竟然传来了掌声。那只是一双手送出的掌声,在偌大的教室里,轻微而细碎,可当时却是那么清晰地落在我的心里。是安慰,是鼓励?是支持,是提醒?我没有细想,我只知道,这样稀稀落落的掌声却成了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让我走出失意的唯一温暖。

真掌声,哪怕轻微,也是一种激励;假鼓掌,即使热闹,也是一种虚伪。对比和我有关的两种掌声,再看课堂上那一双双被我硬“拽出”的原本生动的手,机械地做着鼓掌动作,仔细咀嚼朱老师的几句话,我更能明白: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但硬讨来的掌声,看似在给课堂制造一份热闹一份繁华,其实是一种虚假的鼓励,甚至会是一种无心的伤害。

新课改后,语文课堂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很大变化,现在的课堂更会响起掌声。诚然,课程改革提倡多鼓励学生:为师生精彩的诵读鼓掌,为同学精彩的发言鼓掌,为一次小小的进步鼓掌,为战胜自我敢于亮相鼓掌……遗憾的是,当下的语文课堂也不时传来被要求的掌声。“你真棒”“好样的”这样显得幼稚的赞语相对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给他掌声!”“要不要鼓励一下?”“掌声再热烈一点!”这样暗示性、指令性更强的评价语,然后教室里掌声不断,一派盛世景象。也因此种繁荣,语文课堂上的鼓掌多呈现这样几种状况:不该鼓掌而鼓掌,不是适度鼓掌而是掌声泛滥,不是自觉鼓掌而是被迫鼓掌。这些随意送出的“失真”的掌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并没有多大作用。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而降低了语文教学的实效。

新课程强调尊重和赏识学生,教师们也确实放下了架子,改“呵斥”为“呵护”,开始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只是一些教师不问学生表现如何,一味地给以鼓掌表扬并以“尊重学生”自居。其实这样不加思索地鼓掌,贬低了自己也贬低了同学们的掌声,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向导,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不该给的掌声给了,会使语文课堂缺失对学生的公正评价,给课堂教学造成知识错位和假象,使得学生难辨是非。试想,当老师要求给“愚公移山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的寓言解读鼓掌时,不仅模糊了真实的语文教学,甚至还是在助长学生胡乱弹琴之风。宽容不纵容,呵护要有度,失真的掌声不仅无法激发思维上的碰撞和认识上的飞跃,更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歧途,让我们的学生远离真实。

其实,失真的掌声里还有着语文教师的无奈与不自信。课堂上没有自觉的掌声,看不到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说明教学还处在不能让人自觉鼓掌主动喝彩的境界。一个不自信又乏力的教师才会多次借助“鼓”掌来粉饰课堂的苍白,掩盖教学的空洞。那“热热闹闹”的繁华背后,其实是心态的浮躁。而真正理解教学尊重学生的语文教师则是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为前提,适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从容自如地在学生心田留下精彩与感动。

语文课,让掌声“真”响起。掌声里要有满腔的热情、真诚的爱心,掌声外要有冷静的头脑和审慎的态度,只有变催促“鼓”掌为努力达成情不自禁地鼓掌,我们的语文课才能有语文的真实质感。

【语文课,让掌声“真”响起】相关文章:

再次响起的掌声作文07-18

掌声响起作文08-03

当掌声响起作文11-01

当掌声响起时作文07-22

掌声响起的时候作文07-28

当掌声响起作文(通用)12-15

(精华)掌声响起作文12-22

掌声为我响起作文09-29

掌声响起来05-01

掌声响起作文【合集】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