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要趁早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管理资料】

    在阅读 Coders at Work 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成名的程序员,都是在很早的时候就进行编程了,

编程要趁早

    读这本书是从 Brad Fitzpatrick(Memcached的作者) 的采访开始的,因为整本书里面他最年轻,Brad 在 1980 年出生,能够跻身一群业界技术前辈中间是非常惹眼的,他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计算机?5 岁。整本书里面采访的一些程序员,也多半都是在高中之前就接触计算机并且被 0 和 1 的世界所吸引。国内现在仍活跃的一些顶尖程序员,比如云风、章文嵩,也都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计算机(而实际上很多资深的程序员在一起,几乎都会谈到 Apple II,这是一代 IT 人的技术启蒙之门)。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计算机,并且对计算机产生兴趣的话,那么到了上大学的时候,可能已经积累了 10000 小时的实践经验,意味着他已经跑在很多同行的前面。而如果对计算机接触较晚的话,那么发现了自己的兴趣之后自然要投入大量时间去进行实践,也就是我们经常读到的那些国内第一代程序员的典型故事:整天泡在机房蹭机器,通宵达旦,

管理资料

编程要趁早》(http://meiwen.anslib.com)。最近这个 10000 小时的说法因为《异类》这本书的火爆而再次流行起来。就我个人的理解,类似写程序、下围棋之类的事情要实践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变。

    "二十岁不成国手,终生无望",用在计算机这个领域或许有点绝对,毕竟大卫·卡特勒 这样的牛人在 20 多岁才开始折腾计算机的,国内也有王江民 39 岁学计算机的励志故事。不过不要忘了,那是什么时代? 此一时,彼一时。看这本Coders at Work 至少能够警示我们,其实没那么多天才,大家眼中的天才也都是经过数年的苦功夫才熬出来的。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会发现这本书里面受采访者的父母有很多也都是理工科出身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耳濡目染接触到很多技术方面的信息,对于以后的投身 IT 行业有一定影响。从这一点来说,国内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硬逼着孩子去整天上什么音乐舞蹈之类的学习班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没啥太大的帮助,除非有兴趣才会达到足够的练习实践时间,否则孩子自己也会疯掉的。

    --EOF--

    又及:有伟人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要我看更好一点的做法应该是,把计算机早点扔给娃娃。

    本文来自:http://www.dbanotes.net/review/code_early_better.html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