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质疑惠普走得太快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惠普成立60多年了,你怎么能让60岁的老人去跑百米?!”但是2006年,年近七旬的惠普却完成了一个漂亮的百米冲刺,
惠普:古稀之年的漂亮冲刺 (1)
。2006年的冬天还真不是一般的温暖,在最冷的一月,北京的街头已经是早春的景象。不过,对于惠普来说,2006年的冬天连“暖冬”都算不上,那是名副其实的艳阳天。
听到的,几乎都是好消息:股票升了,业绩涨了,员工有分红了,投资回报率又提高了……卡莉当年做到规模“最大”的梦想,也在这一年被马克·赫德实现了。据2006年年度财报显示:惠普以917亿美元的收入成为全球IT产业营收第一;其一家甚至超过戴尔、SUN、EMC和艾森哲四家公司上财年收入之和。
不过,对于更多的企业来说,行业的排名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人们更关心的是:一个已经走过近70年历史的公司,一个背负着种种“传统”的公司,一个在创新与保守间挣扎了多年的公司,是如何在短短的两年间,完成了业绩的飞涨?而曾经质疑惠普走得太快的声音依然言犹在耳:“惠普成立60多年了,你怎么能让60岁的老人去跑百米?!”
勇敢抉择
如今,任何一个惠普人再谈起2002年对康柏的收购,你听到的一定是:“那是个伟大的决定。”这个曾经被舆论列为经典的失败并购案,现在成为惠普最乐意提及的“重要战略”之一,
管理资料
《惠普:古稀之年的漂亮冲刺 (1)》(http://meiwen.anslib.com)。事实上,在今日的惠普看来,收购康柏的重要意义在于,惠普终于决定了自己要朝哪个方向发展,这远比“1+1”这个公式要意义深远得多。“是的,惠普公司合并康柏的时候,所有人都说:康柏有的产品你都有,几乎是百分之百重叠,为什么合并一个从产品到技术,甚至市场都重叠的公司呢?”中国惠普总裁孙振耀说,“想起来认为不合理,所以他们说这个战略有问题,他们不理解。“——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卡莉的自传叫做《勇敢抉择》。
这个抉择的结果是:惠普将通过“水平战略”为成为最大、最强的“IT基础设施供应商”而努力。
什么是IT基础设施?孙振耀说:“如果客户的产品业务是货物,那么要把货物运出去需要车皮、铁轨,铁轨需要有关管理的设施、服务。惠普不参与业务,不做应用模块,我们专注在建铁路,同时管理铁路,这就是基础设施。” 就像交通基础设施,通讯、电力、水电、银行的金融服务一样,IT基础设施是一个企业甚至国家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
而惠普并购康柏,就是通过掌控PC、工业标准服务器、Unix服务器这些最基础的IT设施,成为IT基础设施产业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提供商。
“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惠普的基础设施成了行业标准,是最大的。这是很多的应用开发商,很多的系统集成商和顾问咨询公司,愿意与惠普公司合作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惠普要合并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康柏。1+1即使不等于2,也至少等于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