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飞利浦硬币的两面 (1)
。在过去的四年间,对于德国人柯慈雷来说,真正阻止飞利浦成长的并非是那些看似强悍的对手,而是这家百年老店漫长的产品线和主业模糊的品牌形象。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在消费者们看来,驾驶贵族车的索尼似乎已经不再时髦,如今人们乐于谈论的话题是开着平民敞篷车的三星是如何呼啸而过的,而飞利浦——这家步履稳健的欧洲公司,在人们眼中的形象似乎还是平板电视、Norelco剃须刀和Sonicare牙刷,甚至是最新的厨具——Senseo咖啡机。不过,这一切正在悄悄改变。
59岁的柯慈雷乐于讲述飞利浦的转型正在加速的故事。11月28日,出现在美国芝加哥参加“北美放射学会”的柯慈雷说,飞利浦正在再次学习创新,转型后的飞利浦从一个“无所不包”的电子制造商变成了将生产外包的“科技巨人”,而医疗设备被视为飞利浦业务的“重中之重”。而此前,柯慈雷曾公开表示,“希望能够摆脱对芯片和平面显示器业务的依赖,增加医疗保健、小家电以及照明在公司营收中所占的比重。并将强化地区盈利导向政策,力求每个业务单元都必须实现盈利。”
事实上,通过对国际知名的医疗设备公司一系列的漂亮收购与将一些生产厂出售或者外包,飞利浦外放了几乎所有的消费电子和器具产品的生产业务,并把芯片生产业务出租,
管理资料
《飞利浦硬币的两面 (1)》(http://meiwen.anslib.com)。这些果断的行动显然已经让飞利浦重新焕发了青春。没错,轻装上阵的飞利浦开始重新出发。人们看到,这家成立于1891年的老牌公司渴望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性化的设计重返巅峰。
能否涅槃
事实上,中国市场被柯慈雷视为飞利浦能否涅槃的重要力量。
今年4月,飞利浦公布其第一财季业绩显示,虽然销售额达到66.4亿欧元,但净利润却由去年同期的5.5亿欧元下降至1.17亿欧元,大幅缩水79%。与此同时2004年飞利浦中国的财报却显得很漂亮,整体业务收入约为90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中国取代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飞利浦全球第二大市场。
显然,柯慈雷这位“中国常客”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了。在这里,对本土研发的投资正在不断加大。11月10日,飞利浦全球研发中心在上海正式成立,该中心研究低价芯片解决方案,让手机生产厂商以超低成本生产手机成为可能,以期在2008年将手机整体价格降至15美元。而日前,飞利浦公司高级副总裁、消费电子部全球首席执行官浦洛迪先生在上海表示,中国在飞利浦全球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到2007年,飞利浦消费电子产品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将达100亿元。浦洛迪说,最近3年,飞利浦在中国的增长率年均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