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时代的财务会计假论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管理资料】

    一、会计假设的发展与完善

    会计假设在诞生初期,经常与会计原则、会计惯例、会计观念等概念相互混淆,

关于网络时代的财务会计假论

。例如,1939年史蒂芬·吉尔曼在《会计上的利润概念》中将会计惯例定义为构成都市会计理论的基本前提,并例举了会计主体惯例、资产计价惯例、会计期间惯例、借方贷方惯例,从而把会计假设与会计惯例混为一谈;此外,美国的佛朗·富·林那士在《现代大学会计》一书中把会计假设与会计观念当作了一回事,等等。直到20世纪50年代至GO年代,会计假设研究达到高峰,对会计假设的认识才逐渐明晰起来,形成了延用至今的四大会计假设。

    由此可见,会计假设与所处时代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相联系,四大会计假设是在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环境下被确立的,会计主体假设是对较为稳定的独立会计空间加以假设;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是较低经营风险和信息时效要求不高的环境下对会计的时间加以限定;货币计量假设则是对当时货币计价这一有限的会计反映手段加以确定,它们合起来构成了工业经济时代会计基础的有机整体。

    二、网络对会计假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会计作为一个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人造经济系统也必然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网络的存在使现行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的以电子数据的形式直接存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那么将会计系统内化为Internet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实时地反映与处理,并利用,Internet与企业外部相关信息使用者交换并发布信息,势必成为财务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财务会计也将由现在的传统形式演变为网络会计。社会环境决定会计发展,网络经济的出现无疑将对会计尤其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产生各个方面深远的影响。而会计假设,则是人们在会计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经济环境中产生的最为基本的观念做出的总结,是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的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会计对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做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是决定会计运行的基本前提和制约条件。只有依据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与期间才能得以界定,会计人员才可能确定收集加工会计信息的程序和方法,所以会计假设是日常会计核算的必要前提条件。

    会计基本假设一般认为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四个方面,由于它们是整个会计核算理论的基础,因此,又有会计大厦“支柱”之称。而会计理论与实务是建立在一系列会计假设的基础之上的。会计假设的提出,对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现行的会计假设是与“实体企业”经济环境基本适应的,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会计基本假设将有新的内涵、新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对传统会计假设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使之能够满足Internet上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三、财务会计假设在网络时代的发展

    (一)关于会计的主体假设

    1、网络时代的会计主体假设

    传统会计的主体假设从空间上限定了会计工作的具体范围,在这一基础上,资产、负债等诸会计要素才有空间的归属。会计主体,是会计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为确定特定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进行的经济业务提供了基础,从而也为规定有关记录和报表所涉及的范围提供了基础。在工业时代,企业是最主要的会计主体,至于战略联盟,尽管在工业时代已广泛存在,但会计管理上并没有产生将其作为会计主体或报告主体来对待的需要。因为会计主体是依存于组织间经济利益关系的,只有组织间存在纯行政式利益关系(如企业内部)或行政与市场混合式的利益关系(如企业集团内部)才需要将它们作为会计主体来对待,以这样的会计主体为前提加工出的会计信息才更有效用。

    然而,随电子商务发展而来的虚拟企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组织,其“主体”是寿命与空间随时间而变化的松散联盟。对为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项目(如大型施工项目)而组建的虚拟企业,其会计主体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主体即相对稳定的联盟体;但对临时组建的寿命短暂的联盟,其会计主体并无多大实际意义。在网络时代,企业有时根据工作任务或市场变化的需要,借助网络功能进行迅速地联合或重组,如基于网络的一种临时性结盟组织(又称虚拟公司),这便导致会计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变性,从而使会计主体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状态,给会计主体的认定带来困难。很显然,传统会计的主体是明确而稳定的,而网络会计的主体具有模糊性、多元化和不确性,它可以没有场地、没有物理实体、没有确切的办公地点,其经营行为越来越依赖于客户,并且通过合作进行竞争,具有高度的弹性与灵活性,在网络空间中迅速重构和解散。如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Amazon就是个虚拟企业(Virtual Firm),这种公司利用现代化信息沟通技术将众多公司或企业组成一个网络组织,具有一个公司或企业所不能具备的市场能力。作为一种有独立的供应商、制造商、生产商及顾客,以各自相对独立的优势为节点而组成的网络,往往是各个网络成员出于自身的某种战略考虑而临时组建的动态合作方式。这种临时网络关系不是法律意义上完整的经济实体,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虚拟企业以高度发达的通信、信息技术为必要的物质基础支持,通过合作进行竞争,具有高度的弹性与灵活性,在网络空间中迅速重构和解散,导

    致会计主体多元化和不确定性,甚至具有自己的现金流量和负债的单一产品都可以形成一个报告主体。而且网络会计的主体可依靠网络强大的辐射能力,对其财务活动通过远程报表和远程监控,使其管理能力能够轻易地延伸到全球的任何一个结点。

    2、网络时代会计主体假设的特征

    网络化经济环境中“会计主体”假设应具备以下特征:它应是具有特定财产的经济实体,并有经济业务或事项发生;(2)它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其经济业务或事项应能明显地区别于其他“会计主体”;它应有资金的管理、使用权,应能进行经济核算并对外报告经济活动状况或业绩;它应有相应的工作人员,有相应的技术技能;它应不断地与周边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因此,在网络化经济环境中,会计主体的新概念应是“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项目合作为目标的社会组织集合体”。其会计活动空间范围可以包括传统会计系统界定的“实”的物理空间中的公司、企业、集团及其分支机构和内部独立核算组织、责任中心、行政事业单位、基金组织、独资企业等,亦可涵盖以网络“虚”的媒体空间为主的“网络公司”、“虚拟企业”等网络化开放式公司、组织、社团等临时性结盟组织。

    (二)关于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

    1、持续经营假设的现实意义

    持续经营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股份公司的出现、两权分离、有限责任股权分散、现代化大生产的大规模投入,使持续经营成为一种客观需要。会计不能建立在突如其来的终止企业营业活动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持续经营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而不会出现停业或大规模削减业务,这是企业进行资产计价和收入费用配比的基础。它是基于两权分离、股份公司、有限责任股权分散而成为一种客观需要。持续经营是一个与会计主体密切相关的会计假设,其含义是在加工反映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时,必须以会计主体的持续存在为假定前提。即是以主体在今后可预见的一段时期不存在清算与破产的可能,假定企业将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2、网络时代的持续经营假设

    工业经济条件下的持续经营假设很好的解决了企业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并由其产生了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加剧、风险增大、购并成风,再加上网络公司具有“临时性”或“短暂性”,企业可按市场的需求适时介入、退出和转换,一旦完成某项交易立即解散。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联合起来完成一个短期基金项目或组建虚拟公司,当完成一次特定交易后,企业即告解散。而且由于虚拟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打破联合公司的时间间隔,属于临时性结盟且分合迅速,具有随时性和随机性,是一种动态的有其适应能力的组织。市场机遇是虚拟企业建立的前提(多是基于具体项目、产品或服务的合作),虚拟企业随机遇获得而产生并随其消亡而解体。1994年展出的新型宽体客机波音777就是一例。该客机由美、英、法、加、 日等国大公司的34个工作小组共同完成。整个过程完全在网络上进行,依靠网上信息的充分交流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各零部件之间拟合度十分精确,组装中没有出现一次返工。对于这种虚拟公司来说,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许多会计处理方法显然不再合适,因为它违背了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前提—假定会计主体在可能预见的未来不被解散、终止,

管理资料

关于网络时代的财务会计假论》(http://meiwen.anslib.com)。根据虚拟企业的特点,持续经营假设可以确定为项目经营假设,这种假设有一个“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及其从开始组建到实现其经营目标为止的存续期”。也可以建立“暂时性假设”,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将术语“adhocracy”译为 “暂时体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专家们将“adhocracy”称为“网络组织”。可见, “网络组织”具有暂时性是具有适应性强、变化迅速的暂时体制。

    但也有观点认为采用清算会计的面临解散假设,并相应采用与之适应的原则、方法和程序较为合理,但笔者认为不妥。虚拟企业虽然也要在达到合作目的或目的无法达到时解散,但其设立的初衷仍是为了获利、生存和发展,这并不符合清算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破产清算小组作为会计主体,终止经营假设,清算期间定期编制会计报告,破产清算价值计量。虚拟企业的会计与清算会计本质上是不同的,不能以研究清算会计来代替虚拟企业会计的研究。

    (三)关于会计的分期假设

    1、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一向被认为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其含义是指财务会计在加工会计信息时,将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间隔相等的时间序列,分期核算经营成果,定期反映财务状况。显然,会计期间的出现既有会计技术上的需要,也有会计信息内容上的内在要求。从会计技术上看,传统的会计信息加工方式既需要时间也需要成本,会计信息传统加工方式上的成本性和时间性限制了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于是,将持续经营的过程划分为期间间隔适当的会计分期,定期加工并提供会计信息便成为了传统会计信息加工方式下的最佳选择。从会计信息的内容上看,会计信息具有两种时间属性——时点性和时期性,反映某时刻静态会计要素的信息(资产负债表信息)即是时点性的会计信息,反映一定时期内动态会计要素的信息(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信息)即是时期性会计信息。显然,时期性会计信息的加工与提供总是必须以“时期”为基础或前提的,而不管这个“时期”的长短。所以会计分期假设亦是持续经营假设下的一个必然结果,为定期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损益提供了前提,同时,也是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依据。因为信息的提供受到技术限制,会计信息系统加工信息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传统的会计假设要求必须为编制报表留出一定时间,人为地将企业持续经营的时间长河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续的期间,形成定期报告形式;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核算和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2、网络时代的会计分期假设

    建立在传统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上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采用“应计”,“递延”,“待摊”,“预提”等特殊程序来处理应付和预付款项、预提和待摊费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情况瞬息万变,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面发展。经济的网络化、电子化、互联网以及企业内部网将所有的企业连在一起,一个企业产生的信息数据,可通过互联网在瞬间传向另一个需要该数据信息的企业或部门,这样对信息需求者来说,随时都可获得企业的最新信息,而不必等到会计期间结束。在时间上也省却了手工方式下将业务资料输入会计帐簿的过程,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静态核算变为动态核算、财务管理实现在线管理,冲破了传统会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樊笼,财务信息搜集处理的动态化、实时化,使得财务信息的发布和使用能够动态化和实时化,会计期间也要求并可以越划越小,财务报告的随时生成与获得成为可能。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电子网络将突破会计信息加工方式上的时间性制约,使会计信息的实时加工和实时传送成为可能,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也使得会计信息的加工和传送成本已不再是重要问题。于是,满足管理需要,提供实时会计信息成了会计信息加工处理上的首要目标。但会计信息实时化和会计分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并不是相互否定的关系。所谓“实时化信息”也即是“随时随地”可以提供并反映“最新情况”的信息,因此也称为“即时信息”,其对应概念为“定期化信息”,即“隔一定时间”提供一次的信息。“实时信息”否定的是“定期信息”,而不是“会计分期”。诚然,“定期信息”与“会计分期”在含义上具有一定的联系,都与“期间”有关,但两者也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中的“期间”是指“提供”会计信息的“间隔期”,而后者中的“期间”是指“加工”会计信息的“时期特性”。事实上,具有时期特性的会计信息(即以会计分期为基础的信息)并不一定是“定期信息”,具有时点特性的信息也并非就是“实时信息”。例如,关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资产负债表信息),是属于时点性会计信息,既可以在每个月末后编制提供,也可以随时编制提供,前者提供的是“定期化的时点性信息”,后者提供的则是“实时化的时点信息”。又如,关于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信息),是属于时期性会计信息,一般以一定期间(如一个月)为基础并在一定时点上(如月末)编制并提供,是属于“定期化的时期性信息”,但只要管理上需要,也可以“随时地”以“一个月”或“某一特定的时间长度”为基础编制并提供,也即,时期性的会计信息也可以实时化提供!当然,时点性会计信息与实时化信息有着天然的联系,时点性信息更便于实时化提供,但会计信息实时化并不排斥时期性会计信息。以会计信息实时化为依据否定会计分期,其实质是混淆了信息的实时提供与时期性会计信息的关系。所以网络时代只要需要,无需顾及和等待到会计期末,点击鼠标即可生成所需的会计信息。

    (四)关于货币的计量假设

    1、货币计量假设的内涵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并假定货币币值不变或基本稳定。显然,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信息主要是货币性信息,货币性信息的效用自然是以币值不变或基本稳定为前提的。这一假设的内涵主要包括:货币计量、币种唯一、币值稳定。货币计量假设往往要求在不断变化的经济时空中优质不变,于是就有了应用上的局限性。

    2、网络时代的会计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全面系统的反映,为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货币这样一个统一的量度,然而在网络时代,经济的全球化模糊了经济活动国内国外的界限,同时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活动的不断增长使得国际间各国货币汇率变动很大,这就客观上要求出现全球一致的电子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货币计量”的经济信息,将不少尚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对于经济决策多余的信息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网络经济时代,虚拟企业仅仅是一个抽象的联合体存在,其最重要的资产只能是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在资产负债上毫无显示,大量非财务信息得不到充分的揭示与利用。而电子商务对货币计量假设的要求相对传统要求也提高了,将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计量发展成为电子货币计量,使货币出现无纸化的趋势。

    网络货币所带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大大加快了资金流动速度,资本市场交易更活跃,各种现实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更为频繁,加之网上交易可瞬时完成,记帐的“币值稳定”假设受到冲击。而计算机技术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确工具,使会计假设敢于选择“币值变动”。数以千计富有创造力的软件开发公司可以提供精确和灵活的金融管理软件,对公司的货币收支和资金流通进行精确管理。对于币种的唯一要求,就是突破手工方式下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的限制,可根据需要采用多种货币计量。比如运行功能货币和报告货币两套核算系统,按照经济事项发生当时的汇率即时折算入帐,以克服在会计报告时产生各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上的弊端,使报告的信息更加尽如人意。此外,电子商务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了应变能力、服务质量以及企业竞争能力等的提高,这些因素对信息社会的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却无法用货币形式衡量,因而在计量方面,应附加非货币化的环境信息与报表的附加说明。

    由此可见,传统的货币计量假设存在者诸多的局限性,随着网络会计的发展,应将传统的货币计量假设加以延伸和扩展,最终建立起一套完全独立于实际资产的、抽象的全球货币供应系统。一种与其它所有货币一起实行汇率浮动的新型国际货币将会在网上出现,那时在网上所有的商务活动都可以采用这种货币单位,将资金流与信息流合二为一,使货币真正成为观念的产物。

    四、结束语

    以上可见,网络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对会计产生了极大影响,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引起的;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会计的创新提供了途径。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出现和运用,摆脱了会计基本假设的束缚。在任何时点上提供财务报告突破了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对于那些处于不断分合之中的会计主体只需提供时点报告或非等距交易期间报告,就能够很好地克服会计主体仅设的缺陷;各个部门或大中企业若能够共同提供企业全方位的信息,也必须突破单一货币计量的局限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