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说,无论对股东还是管理层,卓越的被收购,都意味着创业阶段的结束,
卓越黑马陈年 从文化人到商业人转变
。然而,从个人角度看,陈年完成了从文化人到商业化的人的转变。在卓越三位创始人雷军、王树彤、陈年中,陈年任职时间最长,且被认为“对卓越网商业模式的思考与探索最多”。卓越曾进行的是一场“精品”与亚马逊“大而全”模式的选择与较量。卓越网的“两大”为音像和图书。曾参与创办席殊好书俱乐部及《书评周刊》的陈年,对于卓越模式的确立起着关键作用。
曾几何时,当陈年眼中曾为“庞然大物”的8848倒下后,卓越也承载了电子商务的希望。那时,陈年被对手称为“黑马”。
从反“亚马逊模式”开始
卓越曾有一支“梦幻组合”:董事长雷军、CEO王树彤、副总裁陈年、技术总监熊长青。
但在最初,陈年在卓越网的第一个职务不过是图书事业部总监。那是2000年5月,B2C模式的卓越网正式成立。金山总裁雷军以及联想投资, 创业总资金为1700万元。此后,陈年才开始担任卓越网副总裁,负责公司经营、内容、客服与物流等日常运营。
最初的卓越网,也与现在不同。在研究亚马逊之后, 卓越网决定力图避免亚马逊的“大而全”模式,而采用“精选产品,少品种,大批量”的“精品路线”。卓越网的一位老员工曾说:“在开始时,有关经营模式方面,卓越所有言论都是反亚马逊的。”
2000年底,卓越网业绩开始大幅上升,订单数由8月份的每天不足200单增长到平均每天5000单。这是卓越网重点包装推介的营销模式初战告捷。以《大话西游》为例,热销时一天可卖掉近万套。之后,卓越网开始陆续策划、包装并出品精品图书:《小强填字》、《史努比的故事》等。到2003年卓越销售额达1.6亿元,成为国内B2C电子商务的领军者。
“他是能‘挤出用户购买欲’的人。”卓越对手当当网总裁李国庆在得知陈年即将离开卓越时,如此评价,
管理资料
《卓越黑马陈年 从文化人到商业人转变》(http://meiwen.anslib.com)。陈年则认为,卓越采用“精选”战略别无选择:供货品种比较少,能以相当的库存保证交货时间,缩短供货周期。B2C的电子商务模式更接近传统零售业。比如亚马逊“低成本、多品种”的经营模式依赖于完善的供应链、庞大的数据库及完整的物流体系支持。
“而在中国,这样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还不存在,对于B2C来说,很困难,产品的选择便很重要。”陈年说。他不愿意因为扩大品种,而使电子商务陷入“库存的泥潭。”
这是卓越网最初发布“不要泡沫点击率,要就要实际营业额”理念的延续。阿里巴巴公关总监王帅说:“卓越是踏实做事情的。”
被亚马逊收购以后
“中国电子商务环境仍处于启蒙阶段,理论大于实践。基本上还是由资本市场的冷暖来决定。”陈年的语气有点无奈但并无失落。
2004年9月,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正式收购了与其完全“不对路”的卓越。8个月后,唯一留在卓越的创始人陈年也将要离开了。
卓越被收购,雷军曾认为也算是卓越得到了认可。“毕竟这件事做成了。”陈年也对《全球财经观察》如是说,“无论是否代表亚马逊得到认可,至少没跌价。”但从那时起,媒体不断猜测,卓越网“精品路线”是否会被亚马逊的“大而全”所取代。在卓越网坚持其固有模式几个月后,亚马逊开始紧急叫停其在全国的线下推广活动,直到今年5月高层换将。
在2004年年底,作为亚马逊在全球的第7个市场,卓越网的业务量曾达到亚马逊日本市场的50%,收入却只相当于其1/60;卓越网2004年营业收入约1.3亿元人民币,而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的年收入为69.2亿美元。
有评论说,亚马逊会在中国水土不服。“开始肯定会有障碍,他们对中国了解肯定不够。”陈年这样说,“但亚马逊进入中国才9个月,前景如何,不是我们目前能评论的。”
“无论对股东还是管理层,从被收购的时刻起,都意味着卓越创业阶段的结束。”陈年说。从个人角度看,陈年完成了从文化人到商业人的转变。眼下,他正再次投入创业,与电子商务关系不大,但仍在互联网业内。(杨志)
来源:《全球财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