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周宣王爱好一种特殊的娱乐活动——斗鸡,
像木鸡一样去战斗
。有个叫纪子的人,是驯养斗鸡最出色的专家。于是,周宣王就派人将他请来驯鸡,刚养了十天,周宣王就急不可耐地问:“斗鸡养好了没有?”纪子答道:“还不行。它自以为很勇敢,有力气,所以很任性,很傲气。”再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纪子回答说: “也不行。它听到一点声音,或看到别的影子,就有反应,还不够沉着冷静。”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现在该可以了吧!”纪子说:“还是不行。它还经常怒目而视,盛气凌人。不够深沉含蓄。”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子这回却说:“现在差不多了。别的鸡又跳又叫,它却一动不动,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鸡。但是,它凝神聚气,威严端庄,其他鸡都不敢向它挑战。”周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结果,别的鸡一见到它便落荒而逃。这个故事出自《庄子·达生篇》,是成语“呆若木鸡”的来历。现在人们多用它来形容某人蠢笨、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是个贬义词。实际上,庄子的本意是通过“呆若木鸡”引申出一种高深的人生修养境界,
管理资料
《像木鸡一样去战斗》(http://meiwen.anslib.com)。养鸡的过程恰似人在职场的四个时态:养鸡十天,是初入职场时一般人的惯常表现。自以为有学历,有才气,有抱负,很容易骄傲自大,眼高手低,小事不愿做,大事又做不了,每天自我感觉还好得很。因此,做起事情来容易挑三拣四,任性而为。
养鸡二十天,好比一个人进入职场的中间阶段。此时刚刚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希望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和赞扬。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一旦遇上外来“人、事、物”的刺激,就会心浮气躁。在一系列的对比中,心态难免失衡,常常惊慌失措,患得患失。此时,心态调节好的人可以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别人成功的原因,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然后积蓄力量,努力工作,以寻求下一个机会。如若心态调节得不好,很容易牢骚满腹,进而消极怠工,自毁前程。
养鸡三十天,是一个人进入职场比较成熟和稳定的阶段。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称赞,这个时候很容易滋生出目中无人、盛气凌人的毛病。因为处处强势,渐渐地就会被众人孤立和排挤,甚至成为职场上的炮灰。此时,若能学会收敛锋芒,变得内敛含蓄,就走向了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最终成为职场上的赢家。
养鸡四十天,是进入职场后游刃有余、呆若木鸡、大智若愚的高级阶段。此时,经过层层洗礼和锤炼,已然没有了骄傲自满之气、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任凭风起云涌,都可以做到心如止水,波澜不惊,泰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