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暖了谁?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管理资料】

    受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影响,2006年的冬天仅仅用“不太冷”来形容,似乎还远远不够,

暖冬,暖了谁?

。而即将到来的厄尔尼诺年,又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如何阴晴不定的2007呢?

    回首这个暖洋洋的冬季,一些季节性销售较强的产品,如白酒、羽绒服等,纵然使出浑身的解数,在暖冬的营销舞台上仍然无人喝彩。而一些反季节销售的产品,如啤酒、饮料、冰激凌等却大放异彩,享受着自然界意外带给它们的恩宠。

    然而,面对这百年一遇的天赐良机,每一个反季节销售的产品都抓住这个机会了吗?据笔者观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依然陷在习惯与经验的圈套里,在淡季思想的作俑下,闭目养神,放任机会从身边溜走而浑然不觉。

    那么,季节性销售的产品该如何反季销售?才能在暖冬的营销舞台上独享属于它们的阳光呢?

    企业决策者必须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当大家在各类文章中不厌其烦的提到宗庆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营销天赋时,有谁会想到宗庆后看市场从来不乘机直飞目的地。他是一位真正用脚“量”市场的营销大师。

    笔者三年前有幸目睹他利用司机加油的有限时间,在加油站附近接连拜访三家零售店的场景,其中包括一家没有门面的摊点。同样还是在三年前,在卫生部宣布非典结束的前一个月,宗庆后关于非典后市场全面启动的运作方案就以《销售通报》的形式先期下达。结果,当月娃哈哈的销量呈井喷之势力压同类产品。这种对市场的“先知先觉”,其实是对宗庆后常年身临市场一线的回报,

管理资料

暖冬,暖了谁?》(http://meiwen.anslib.com)。

    企业领导人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从何而来?不是你一拍脑门的突发奇想,也不是阅卷无数的生搬硬套。而是深入市场一线的调查走访,和对消费需求的准确把脉。叶茂中不是说过这么一句话吗?“当你一筹莫展时,你就下市场”。

    试想,面对今年的暖冬现象,如果我们的企业决策者空调办公室出来进空调会议室,空调会议室出来又进空调车,他怎能体验到气候的微妙变化?如果他的案头放着与往年大差不差的销售数据,每天听着下面不咸不淡的市场汇报,他又怎能感知市场隐含的巨大潜力呢?

    也许他正安稳的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凭着经验在构思是三月中旬启动市场好,还是四月初更好些。是十送一更能吸引终端,还是五送一能将竞品堵死。殊不知,竞品已不费一兵一卒的把货铺到了自家门口。

    在营销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一位卓越的企业领导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他的团队患上群体罔想症。因为,天才幻想狂的时代早已过去。幻想包治百病的“三株”除了给我们留下了全民皆兵、人海战术的营销案例外,已没有任何谈论的价值;幻想“麦当劳”开到哪儿“红高梁”就长在哪儿的乔赢成了阶下囚。太多失败的营销案例在时刻提醒着我们。

    2006年的暖冬带给地球上每一个人的温觉肯定都是相同的。当地球人都知道的时候,企业的领导人就不光是知道那么简单了。做为企业的决策者,必须敏锐的意识到这一可能改变企业来年销售走势的现象,调整现有运作模式,迅速做出决策,从原料供应、组织生产、物流配送、营销策略的重新调整一一抓起,方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得先机。

    所以,企业领导人的市场敏锐洞察力是决定企业在2006年暖冬,乃至2007年销售走势的关键所在。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