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傍大款”与“中国ZARA”的殊途同归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管理资料】

    既然ZARA是服装业的传奇,那么按照我对国内企业秉性的了解,相信ZARA一定会是不少企业的效仿对象,于是我把“打造中国的ZARA”键入百度的搜索栏,你猜结果如何?搜索显示有摩高、海澜之家、美特斯·邦威、索翔、衣通天下等知名或不知名的服装运营商都旗帜鲜明的把“做中国式的ZARA”作为其企业目标,或者干脆以“中国ZARA”自许,

“美女傍大款”与“中国ZARA”的殊途同归

    尽管意料之中,我仍对中国企业式的夸张想象力摇头不已:首先,ZARA在香港、上海、北京、杭州已经陆续开店,具备正宗的中国身份,又何来那么多的“中国ZARA”呢?其次,ZARA独具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在全球独树一帜,并在2008年超过CAP成为世界第一大服装零售商,如果ZARA模式是那么容易复制的话,在服装大牌林立的全球市场,早就不知有几多ZARA,又何以让ZARA一家独大?再者说了,ZARA截止2007年在全球建立3900家分店,年销售额63亿欧元(相当于600多亿元人民币),这对于至今仍然走不出国门的中国服装企业而言,所差距的岂止是账面数字上那么简单?类似浮躁的概念炒作无异于拉大旗作虎皮。

    于是让我想起时下“美女傍大款”的风气,其中总有利益上的得失吧?

    美女傍上了大款,短期而言不失为人生捷径,可以马上享受有钱人的生活,也可以有面子(只对小圈子而言),及时行乐,

管理资料

“美女傍大款”与“中国ZARA”的殊途同归》(http://meiwen.anslib.com)。

    不过从远期来看,傍大款的选择多半不智,只是拿青春作价,赌一场没有胜算的游戏。

    ——这与傍大牌企业的情形何其相似乃尔?

    惠安达利集团奉行“拿来主义”,当食品业一旦出现单个品类的热门市场,达利就会模仿其中的领导者品牌,进行低成本复制,有营销专家称其为“达利模式”。其实在山寨文化盛行的中国市场,类似模式几乎是企业的天性,从房地产业、日化业、手机业、汽车业、体育用品业、服装业、保健品业无不如此,并无稀奇,甚至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界的隐痛。

    正如世界顶级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不久前在《中国品牌的根本出路》文中写道:

    “中国有企业品牌,但无产品品牌。没有产品品牌的存在,企业品牌只不过是一个空壳。生产加工企业的工业产品出口利润正在不断下降,而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增加。因此,打造中国品牌,以获得在出口和国内市场的溢价能力,也就成为讨论的焦点。

    拥有良好品牌的产品,相对于一般品牌和普通产品,确实会获得更高的溢价。大品牌的企业在设计、质量、产品特点、促销和品牌管理上,都会投入巨额资金,以确保在顾客心目中构建相对较高的感知价值,这些投资将会获得高价格和高收益率作为回报。

    但是中国企业大多不愿做这些方面的投资,因此它们也就丧失了获得更高利润的机会。这些企业是以新兴的工业为导向,而不是以消费者为导向。它们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品牌管理经验,去确保高额投资后能够获得回报。于是,它们选择投放广告来代替品牌打造。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好品牌是从大胆的实践中产生的。”

    如此金玉良言,真能听得进去的老板有几人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