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是魔鬼?多巴胺才是魔鬼!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管理资料】

   

   

    购物狂和约会狂的生活往往被他们心血来潮的念头所驱使,如今科学研究渐渐揭示出他们这种看似随机的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原理,

冲动是魔鬼?多巴胺才是魔鬼!

    “每个人‘三思而后行’的能力都大不相同,”研究者在对冲动倾向作出的最新研究指出,“易冲动人群经常作出草率,鲁莽的决定。”

    科学家很早就将冲动行为与神经递质多巴胺联系在一起,后者与学习和奖赏有关。根据最近发表在《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工作,有新模型进一步阐明两者间的关系。

    Joshua Buckholtz在Vanderbilt大学攻读神经科学博士学位,以他为首的研究团队提出,易冲动人群的中脑可能活跃的多巴胺受体比较少,但当他们的大脑被激活时却很可能释放出的神经递质更多。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让32名身心健康,年龄介于18到35之间的测试对象(均无药物滥用史)接受测量冲动的标准测试,同时使用PET扫描来观察他们的大脑,

管理资料

冲动是魔鬼?多巴胺才是魔鬼!》(http://meiwen.anslib.com)。在第一轮测试之前,测试对象只服用安慰剂。但在第二轮测试前,他们口服一剂 ,以刺激大脑的奖赏通路来调动多巴胺。

    冲动测试中得分最高的人的中脑多巴胺自身受体D2/D3最不活跃,而这对受体是负责接收多巴胺的。但在 的影响下,那些易冲动者分泌的多巴胺要比不易冲动者多。

    为了解这些现象和滥用药物——亦和多巴胺异常有关——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们继续调查了实验结束之后受试者对 的依赖程度。“多巴胺释放最多的人服药后在主观上表现出更强烈的需求,”Buckholtz说,这些发现“表明人的冲动程度和是否容易产生药物依赖在神经生物学上存在一种联系。”研究者在他们的论文中指出。

    那么,是什么造成这种个体间的差异?“我们觉得最可能的是,某些遗传原因或者环境介导的特定体质,使有些人中脑多巴胺受体具有较低活性。”Buckholtz表示。有很强的证据支持遗传原因,发表在上个月《心理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具有某种多巴胺受体(名为DRD4)的人具有异常的饮酒习惯。具体表现为,当带有这种受体的实验对象看见别人狂饮时自己也会跟着滥喝,而没有这种受体的实验对象即使被大醉侠们包围也依然故我,翩翩小酌。

    这项最新研究结果也将有助于药物发展,Buckholtz如是说。有些精神问题与多巴胺功能失调有关,例如精神分裂,这些病的相关药物“力大招沉”打击范围过广,他解释道。瞄准特定受体和发放模式也许可以开发出“更具有针对性和因人而异”的药物,从而帮助人们治疗各种与多巴胺相关的疾病。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