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揭秘:年轻妈咪为何萌成人童装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管理资料】

   

    因最近一直在关注服装业界的业态变化,随意对于周围发生的服装类事情比较敏感,

心理揭秘:年轻妈咪为何萌成人童装

。前几天单位几个刚毕业不多久的女同事在吃饭的时候,听她们边吃边聊,除了聊那儿有好吃的之外剩下的几乎都是在聊当下的时尚衣着,然后再彼此评头论足一番。应该是她们最近一起扫街的缘故,所以这一次的衣着比较雷同。当我仔细打量后豁然发现她们所穿的风格都几乎是一个样子的,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都是买的ZARA牌子的,当我再打听后我这个号称是服装了解比较多的人惊讶的反问道,“你们买的是童装!?”

    成人穿童装,合理中的必然选择


    正像她们嘲笑我老土一样,凭什么成年女生就不能穿童装?我们过去把女性时装提升为艺术行式,这些服装品牌永远是时尚和潮流的,消费者永远都是追随着波峰而走,无论是厂家在创造着品牌潮流,引导消费者去消费,还是消费者自己因为心理需求而无意中创造出来的消费趋势,都将是一种美的表现形式。只不过于前者而言是时尚潮流,后者来说则是隐形的蓝海市场。

    带着这个疑问,一个问题映入我的脑海。成人女性是否也能穿童装?这个市场是厂家主动引导的消费概念市场还是由消费者自发形成的市场业态趋势?

    经过市场调查和消费者的的访谈,一个新的蓝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成人穿童装的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消费者趋势,这种趋势主要发生在18-30岁的女性群体之中,从每周的衣着频次来看,一般是每周2-3次的周期,约占衣着总时间的40%。我想起了一位专家讲述的“小趋势引发大潮流”的营销观点,这个成人化的童装市场难道将成为潮流的趋势点所在?

    经过市场走访和深度调查,我们发现从消费者角度看,童装店中大号童装的销售拉动主要有三个主要因素。

    首先,是基于儿童现实的需求。因为当前生活条件改善后,儿童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使得儿童的平均身高比历史同期要高很多。也就是说大号童装市场的热卖,背后确实对应着一部分儿童消费者。过去传统的童装一般不会超过140cm,而现在的儿童身材发育很快,140-160之间的尺寸已经不再仅仅是成人装的标准。从局部店铺的销售比例看,这部分群体约占20%-25%之间,由此看来,儿童的需求在这个尺码范围内也是“刚性需求”。

    其次,是基于成人消费者现实的需求,尤其是女性。在不全样本统计过程中,有不少成年女性群体购买童装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我国女性群体总体身高偏低,平均在1米60左右的女性群体占很大比例,而这部分群体中那些身材苗条,体型偏瘦的女性对于现在成人装的尺寸是显然不太合适的。她们在市场不断“淘货”过程中慢慢发现一些成人装的童装部的品牌产品很是适合自己的玲珑的身材,款式也较为新潮,形象又甚是可爱,试穿之下感觉也蛮不错的,于是就形成了采购行为。

    在消费群体中,最能代表国内服装消费趋势和潮流的是一二线市场,尤其是那些一二级市场中的小资和白领,她们往往倾向于一些市场潮流的品牌,喜欢追随品牌走。他们在乎的往往是那些时尚、新潮、具有现代美感、得体大方的衣着,尤其喜欢一些诸如ZARA、GAP等品牌产品,

管理资料

心理揭秘:年轻妈咪为何萌成人童装》(http://meiwen.anslib.com)。偶然的是,因为国外儿童的身体往往发育比较快,儿童尺寸一般都有较大尺寸的号码,那些身材苗条的女性在成人装中没有找到自己合适并满意的衣着,却在童装部中发现了适合自己穿的衣服,品牌一样,而童装部的价格又相对比较便宜,当时的心境那简直就是如获珍宝,大喜之下,欣然买下。

    女性心理与成人童装的需求


    最后,是女性成人消费者心理年龄的诱使和对过去单纯美好生活的怀念导致这种需求。

    生理年龄是指生理上实际的年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生理现象,比如男孩进入20岁左右的时候,家里人就开始关注孩子是否在谈对象,倘若没谈对象的话,家长们自己下意识地就开始为其张罗和物色了,而这种现象在19岁高中毕业以前是无论如何都不允许发生的禁忌话题,这就是生理年龄的典型特征表现,到了什么年龄该干什么事都已经成为消费者群体的一种共识,无需叮嘱,约定俗成的一种行为指向表,这也是生理年龄的价值所在。

    而心理年龄是指在其大脑心智中对于自己潜意识中自我的一种本质定位以及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比如,有的人生理年龄很小,但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却仿佛是成年人一样稳重老成;有的人已经进入老年,但其行为却表现的如同一个顽童,金庸老先生中射雕英雄传中的“老顽童”就是这类典型特征。

    言外之意就是,心理年龄不依赖于生理年龄,是相对独立存在的,这种心理年龄的最大特点是表现的随意性和约束性。原因是生理年龄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基本共识,逐渐和社会道德关联在一起,形成构成社会稳定的一种规范性行为。倘若心理年龄不受约束,那么会遭到社会群体性的反抗和指责,极少有个体会愿意承担这种众叛亲离和千夫所指所带来的风险,倘若偶尔表现出来也可以理解为个案,能为社会群体所接受。

    正是存在的这两种心理,形成了前文所描述的现象,一方面童装市场中主要的着装群体是儿童,而决策者和购买者大多为儿童的母亲。这些母亲也都曾经历过童年,都有美好的印象,倘若看到一些很好的设计和款式,立即会触动内心深处最深刻的记忆,产生购买动机。这种选购大多是偶发的,非刻意选择的,生理年龄会约束这位母亲避免儿童化,这是理性的力量,而心理中那段美好的回忆会让她的心理年龄瞬间占领自己的心智模式,这属于感性的力量。

    另外一方面,在成人市场中,一部分心理年龄较低的消费者,尽管生理年龄已经早已过了儿童这个阶段了,但其心理中充满了那个阶段的思维习惯和行为特征,正如SHE在《我不想长大》那首歌中所表达的那样,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时光不再,但偶尔SHOW一把,也是很快乐幸福滴。有的时候,并不是所有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发生当时都是理性的,从实际观测结果看,感性的力量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消费者的选择和心理动机的驱使,使得这部分意外淘到“宝贝”们的年轻群体纷纷调整自己目标和脚步,频繁光顾那些著名品牌的童装店,指名购买,倘若没有这个尺寸,宁可等也要买到,毕竟买到自己心仪的衣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美丽多等几天又算得了什么呢?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