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介绍资料

时间:2023-07-18 12:21:14 毅霖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黄山介绍资料

  黄山,古称黟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北部,地跨歙县、休宁县、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东起黄狮岭,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山介绍资料,供大家参考借鉴。

黄山介绍资料

  黄山屹立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北纬30度1分,东经118度1分),它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现划入黄山风景区的154平方公里,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黄山,古称黟山,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轩辕黄帝曾在黄山炼丹羽化升天的传说,唐明皇敕改黟山为黄山。

  黄山,千峰竞秀,有名可称的奇峰共有72座,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奇巧天成。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极天,气势磅礴;并以此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或跌落为深壑幽谷,或隆起成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艳,烟云在峰壑中弥漫,泉水在岩壁上流光,大自然的美在此浓缩升华。黄山不仅是峰之海,还是云之海,根据云层形成的所在位置,黄山可分成前海(南海)、后海(北海)、东海和西海,而平天矼是黄山前山和后山的分界,亦是新安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黄山不但峰峦如聚,也有众多水景点缀其间,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水光潋滟,相映争辉。

  可以说,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黄山无不兼而有之。黄山的美不但表现在空间上,更表现在时间上:黄山四季景色迥然不同,春花、夏瀑、秋枫、冬雪各展仪态;日出、晚霞、华彩、佛光和雾淞等时令景观自得其趣,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崇高赞誉,后人因而此编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顺口溜,来称道这一人间仙境。

  黄山动植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然植物园”的美称,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

  1982年黄山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经评选列入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且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1990年12月,黄山作为双料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被联合中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此后,黄山又相继被评选为国家级“卫生山”、“安全山”,1998年被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确定为全国首批十个文明景区之首。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温泉、玉屏、北海、松谷、云谷、钓桥)六大经典景区的登山石道、盘山公路有很大改善,已建成的云谷、太平、玉屏三条索道,给观光的游客更多的便利和选择。黄山仍在不断地修整拓展游览磴道,开发新的景区,以展现黄山更多的神奇和美妙。在开发的同时,黄山的保护工作,也是作得卓有成效,黄山的景区因而被认为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最杰出的”。

  作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黄山不仅以奇伟俏丽、灵秀多姿著称于世,黄山还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象征。

  美丽的黄山,以她博大的胸怀,张开了热情的手臂,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朋友们。

  黄山,是峰林状花岗岩高山构成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黄山雨量充沛,林木繁茂,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幻莫测。黄山以非凡的自然美赢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1990年12月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海

  是黄山中部偏北的一个景区。北海景区峰峦集中、秀丽,知名者有始信峰、上升峰、石笋峰、观音峰、笔架峰、清凉台等奇峰怪石,形态逼真,维妙维肖,显示了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之作。每当云雾萦绕之时,峰峦时隐时现,酷似大海中的无数岛屿,令人神往。

  黄山:莲花峰

  在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为黄山三大主峰中的最高峰。峻峭高耸,主峰突出,小峰簇拥,如一朵初开新莲,仰天怒放,绝顶处方圆丈余,明曰石船,置身于此,大有顶天立地之感。

  黄山:玉屏楼

  在黄山中心地区,莲花、天都两峰间,海拔1680米。背靠玉屏峰,前拱文殊台,左有狮石,右有象石,势若守门。因站在文殊台上可眺望周围的“松鼠跳天都”、“孔雀戏莲花”等石景,故而有“黄山绝境处之誉”。明万历42年(1614年〕普门和尚在此建文殊院。此外,著名的迎客松、送客松分别植于狮石和象石前,不断的迎送来黄山的游客。

  天都峰

  在黄山景区东南部,海拔1810米,为黄山三大峰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天都峰为第四纪冰川形成的角锋,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级”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峰头远眺云山相连,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竞秀,美不胜收。

  飞来石

  在黄山西部,为飞来峰上一块巨石,高约10米,孤耸峰头,根部和山峰截然分高,似天外飞来,故名,又因石上尖下圆如仙桃,又名仙桃峰。

  始信峰

  在黄山东部,海拔1668米,传一古人持怀疑态度游山,到此始信黄山可爱,故名。这里巧石争妍,奇松林立,三面临空,悬崖千丈,石笋峰,上升峰左右陪衬,成鼎足之势,峰巅有渡仙桥,桥畔石隙有状似接引仙人渡桥的接引松。峰顶为一平台,古代文人雅士常登峰揽景,吟诗作画,饮酒抚琴,故有琴台之称。

  黄山雄踞于风景秀丽的晚南山区,它以“三奇”、四绝“的奇异风采名冠于世。黄山所具有全是大自然的杰作,劈地摩天的奇峰,玲珑剔透的怪石,变化无穷的云海,千奇百怪的苍松,构成了无穷无尽的神奇美景,它“伟、奇、幻、险”的景色真令人叫绝,黄山现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区内有名可指的共有72峰,其中大峰、小峰各为36个。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是黄山三大主峰,海拔皆在1800米以上,其中以莲花峰为最高,海拔1860米。秦代黄山称作黔山,唐朝天宝年(公元747年)间依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的传说而改名为黄山。

  黄山是一个峰之海、云之海,全山共分五海,即北海、前海、西海、东海和天海。而平天虹是前山与后山的分界。

  黄山一般先乘车至温泉,温泉是黄山旅游接待中心,这里别墅成群,楼阁遍布,黄山宾馆就在这里。宾馆前的桃花溪环境清幽,胜景不少,溪旁还有温泉浴池和温泉游泳池。

  游过黄山的人都说:黄山的“主旋律”是在云雾中。这就是说黄山最好的景色是在高峰地带,而且是有云雾时为最佳。陈毅同志游黄山后说:黄山是“前山雄伟,后山秀”。这说明黄山内部的自然风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人也说,前山精华数三峰,即莲花峰、天都峰、玉屏峰,后山佳丽萃两海,即西海和北海。根据游人的经验,游黄山必须登上高峰地带,否则是看不到黄山最绝佳的风光的。现黄山已通缆车,游人可以从温泉乘汽车到云谷寺,然后在此乘缆车直上黄山北海白鹅岭,由后山上去,前山下来。但是有脚力的年轻游客乃以前山上,后山下为好。

  北海宾馆是后山的接待中心。在北海宾馆右侧有艳丽绝伦的散花坞,这里可观赏著名的“梦笔生花”奇景。北海宾馆对面是雄伟的狮子峰,这里有著名的巧石“猴子观海”。观赏北海景色的主要观赏点清凉台就在这座狮子峰的山腰上,凌晨来此可看壮观的云海日出。位于北海宾馆东方的石笋虹,号称“黄山第一奇观”,虹上石柱参差林立,奇松奇石风姿各异,“十八罗汉朝南海”维妙维肖,引人入胜。

  西海的赏景胜地为排云亭,这里簇拥着许多箭林般的峰峦,大峰磅礴,小峰重叠,每当云雾萦绕,层层叠叠的峰峦时隐时现,酷象浩海中的无数岛屿。特别是夕阳西斜,层峦尽染,气象万千,呈现着无限瑰奇的绝妙景象。由排云亭往南行,有著名的飞来石。飞来石不仅形态奇特,在平台上凭栏揽胜,还能令人进入绝妙的“画境”,双剪峰、双笋峰就象一幅神奇的泼墨山水画。

  光明顶是天海的观赏点,由于地势高旷,所以是看日出、观云海的极佳处,现这里已建起黄山气象站。

  由光明顶往南行,将经过维妙维肖的“鳌鱼峰”和“老僧入定”奇石,下“百步云梯”就可来到莲花峰。莲花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宛如初锭的莲花,登上绝顶有两奇:一为景奇,二为锁奇。年轻的情侣或夫妇常把两把大锁扣意一起锁在绝顶四周铁上,以示永结同心,所以这里已成锁的博物馆。由莲花峰往东南行,可达玉屏楼,它地处黄山三大主峰的中心,这里几乎集黄山奇景之大成,所以有“黄山绝佳处”之称,是观赏前海景色的观赏点。驰名中外的迎客松挺立在玉屏楼东侧。由迎客松往东去,可至黄山三大主峰中最险峻的天都峰,上天都峰并非易事,必须经陡峻奇险的天梯。天桥。鲫鱼背和三个石洞才能抵达,其中以鲫鱼背最险。下天都峰后就是下山之路,一路景色动人。

  明代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对黄山作的极高的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意即天下名山有的优点,黄山都具备。

  “奇松”是黄山“四绝”之一,其中名气最大的当然非“迎客松”莫数。

  迎客松位于黄山“玉屏峰”正面的“玉屏楼”前,枝干弯曲,酷似张开手臂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四周的铁链上栓满了各式各样的小锁,寄托着一个个美好的祝福。

  黄山日出时,霞光和太阳穿云破雾,致使云海尽染,金光穿射,绚丽夺目。

  黄山观日处,其一是黄山的第二高峰光明顶,此处因地势高旷,为看日出、观云海的好地方;其二位于狮子峰腰部的清凉台上,此处海拔观日出和云海的最佳处。

  高山,一般都可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可以说是一大奇观,特别是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

  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而且云来雾去,变化莫测,时而是风平浪静的一片汪洋,时面波涛汹涌,白浪排空,黄山地名亦因此而叫西海、东海、前海、后海。

  黄山松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形态奇特,其中著名的松树有迎客松、卧龙松、黑虎松、麒麟松、蒲团松等30余株。

  遍布峰壑的黄山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余风牙决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黄山无时不松,奇特的古松,难以胜数。多少年来,它们抵御风吹雨打,霜剑冰刀,吸取岩石中的点滴水分和营养,迎着阳光稳稳地屹立于峰崖之上。

  黄山的奇峰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留下的杰作,有的似人,有的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其中著名的怪石有“飞来石”、“猴子观海”、“梦笔生花”、“仙人下棋”、“犀牛望月”、“金鸡叫天门、”“孔雀戏莲花”等等。黄山---中国名山介绍

  拓展:黄山的景点介绍

  黄山,中华民族锦绣河山的象征之一,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倾倒了世人。黄山集万千美景于一身,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就曾叹曰: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黄山风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风景点400多处,现已开放的主要游览景区有:

  【温泉景区】

  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所在地。主要景点有百丈泉、人字瀑、桃花溪、黄帝炼丹井,以及唐代大诗人李白洗杯泉、试剑石、醉石等。黄山温泉可饮可浴,有健身疗养之效。老邓题写的天下名泉,使温泉景区更添色彩。温泉景区至慈光阁登山道长1.5公里,并可在慈光阁乘缆车达玉屏楼景区。

  【玉屏楼景区】

  玉屏楼高居云巅,素有天上宫阙之称,前后有著名的迎客松和送客松。海拔1800以上的光明顶、莲花峰、天都峰黄山三大主峰都在附近。其中以天都峰最为险峻,登顶远眺,犹如置身天庭,一览无限风光。

  玉屏楼紧靠海拔1668米的玉屏峰,在莲花、天都两峰间。前拱文殊台,左有狮石,右有象鼻石,势若守门。因站在文殊台上可眺望周围的松鼠跳天都、孔雀戏莲花等石景。这里几乎集黄山奇景之大成,所以有黄山绝佳处之称,是观赏前海景色的观赏点。迎客松、送客松分别植于狮石和象石前,不断的迎送来黄山的游客。

  玉屏楼是石刻较多的地方。狮石上有朱德手书风景如画,是1963年观看黄山摄影展后所书。玉屏峰顶有老毛手迹江山如此多娇,气势宏大。

  【北海景区】

  北海景区是黄山景区的腹地,精华集中,奇景荟萃。狮子峰、清凉台、猴子观海、仙人背宝、梦笔生花、飞来石、十八罗汉朝南海等令游人目不暇接。狮子峰上的清凉台是观赏云海和日出的最佳之处。始信峰风光绮丽,游人至此,每有始信黄山天奇之赞。北海景区奇松怪石甚多,如黑虎松、连理松、梦笔生花、二仙下棋、十八罗汉朝南海等。在北海曙光亭,可观十八罗汉朝南海、丞相观棋、仙人下棋、仙人背包、猪八戒背媳妇、石钟、童子拜观音等景;可以欣赏到始信峰和石笋峰等优美风景,令人不禁浮想联篇。在北海散花坞可观赏梦笔生花。观赏北海景色的主要观赏点是狮子峰山腰的清凉台,清凉台突出在三面临空谷的危岩上,是观日出和云海的最佳处,可观猪八戒吃西瓜、飞来柱、扇子松、达摩面壁等景;在狮子峰峰顶可以看到一平顶山峰上的岩石其状如猴,名为猴子观海。

  【西海景区】

  西海景区是观黄山云海、落日的极佳地点。这里簇拥着许多箭林般的峰峦,大峰磅礴,小峰重叠,每当云雾萦绕,层层叠叠的峰峦时隐时现,酷象浩海中的无数岛屿。若是夕阳西斜,整个山谷沐浴在万道阳光之中,层峦尽染,气象万千,呈现着无限瑰奇的绝妙景象。西海峡谷因群峰兀立、谷深不可测而被称作神秘谷。

  排云亭可眺望西海群峰,晚霞落日。飞来石矗立峰顶。排云亭后面是高1712米的丹霞峰,站在峰上可以观赏到旭日东升云端的壮观以及飞来峰和九龙峰的雄伟,主要景点有仙人晒靴、夫妻对话、仙女弹琴、天狗望月、背面观音、仙女绣花、武松打虎、天鹅孵蛋、仙人踩高跷、文王拉车等景点,此处更是黄山观晚霞最好的地方。

  【天海景区】

  天海景区在鳌鱼峰之北,炼丹峰之西,光明顶之南,是一块较为开阔平展的高山谷地,植物园物种丰富每当云雾出现,云天一色,故名。在这海拔1700米的谷地中生长着46科160种植物,多为观赏植物,四季常有花开,被辟为植物园,作为植物自然生态区。

  【莲花峰】

  莲花峰海拔1873米,是黄山的最高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主峰突出,小峰簇拥,宛如初绽的莲花,故得此名。绝顶处方圆丈余,呈半月形,中间低凹常有水,称月池,置身峰顶,顶天立地,临风振衣,登高之妙尽在其中。登上绝顶还可以看到很多连心锁,年轻的情侣或夫妇常把两把大锁扣在一起锁在绝顶四周铁链上,把钥匙抛下悬崖,以示永结同心,所以这里已成锁的博物馆。

【黄山介绍资料】相关文章:

肇庆星湖介绍资料09-06

平潭岛介绍资料03-15

中国的元旦介绍 -资料12-27

腊八节知识介绍资料01-25

澳门半岛圣雅各伯小堂介绍资料11-17

情感的归宿-资料04-29

安徽池州资料12-19

海口钟楼资料04-25

烧纸禁忌资料10-27

古琴的历史资料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