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铺无波澜  混乱看不清

时间:2023-05-01 11:15:57 老师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平铺无波澜  混乱看不清

平铺无波澜  混乱看不清

——记叙文病因例说

安徽  侯守斌

在记叙文写作中,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平铺直叙、视点混乱。下面我们就重点谈谈它们。

一、平铺直叙无波澜。

记叙文常见的毛病就是“平”,什么事都从头写到尾,像一本流水账,读起来使人感到呆板、单调、没有变化。写记叙文怎样才能避免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呢?这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抓住矛盾来安排材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悬念,造成波澜,引人入胜。请看下面几段材料:

1.李老师是位优秀教师,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深受师生爱戴。

2.这学期她调到我们学校,教毕业班语文。她早起晚睡,不辞辛劳,帮助我们进行考前复习。

3.因为过于劳累,她上午在课堂上晕倒了。

4.我们把她送到了医院,才知道她患有低血糖,却一直坚持工作。

5.下午教室里空气十分沉闷,大家为没有老师的指点而焦急,也为李老师的病情而担忧。有同学提出:“李老师为了我们都累倒了,我们应该去医院看望她!”有的同学说:“大家都去了,这课还怎么上啊,影响了学习,李老师心里会更不安的。”

6.正在这时,李老师带着病容,出现在教室门口。

如果要写一篇记叙文,这几则材料应该按怎样的次序来安排呢?像上面这样一一道来,就会失之于平直。在通常情况下,记叙文一开头就应该尽快地展示矛盾,让读者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愿望。如果从上面的第三则或第五则材料落笔,就相对地易于勾起读者的悬念了。前者叫人想知道 李老师的病情怎么样,后者叫人想知道这个班级的复习迎考怎么办。

假如用第五则材料落笔,开头可以先写下午课堂上的气氛,同学们的焦急、担忧,无心复习功课。然后,倒叙上午老师晕倒的情景,说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接着,就写同学们不同意见的争论,中间插叙老师过去上课的情景和上午送到医院的情景。再写同学们争论愈来愈激烈,班级出现了一片混乱。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这样抓住中心矛盾,一环扣一环地安排材料,就使文章的情节既集中,又曲折动人了。

二、视点混乱看不清。

视点混乱,也是同学们在记叙文写作中易犯的毛病。例如下面这一作文片段:

天下着雨,我撑着雨伞走在大街上。黑色的雨云挡住了视线,只是在云雾开豁之间,才能隐隐约约地看到马路边鳞次栉比的楼房的影子。我仰起脸来,只见街道旁住宅建设工地林立的脚手架都织进了雨帘,若有若无,小巷里积满了水,一辆又一辆的汽车溅起水花从巷口闪过。街上行人稀少,商店里没有什么顾客。

这段文字的毛病即是视点多而混乱。在一篇文章里,作者观察事物、描写景物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立足点。如果立足点有了变化,在一般情况下应该作出明确的交代。这样,才能使文章中人物活动、事件发展和事物变化得到确切的展现,给读者一个连贯和清晰的印象。这段文字因为立足点不断变化,交代又不清楚,因而叫人摸不着头脑。

这里的第一句话点明“我”“走在大街上”,下面照理应该从这个立足点出发,依次把景物描写出来。可是从第二句话看,作者好像站在山上俯视全城,视线被雨云遮挡住。而第三句话又是从平地上看的,好像来到了小巷深处,看到汽车从巷口闪过。第四句话又回到大街上,写作者眼中所见到的街景。这里的“我”就像是孙悟空,一会儿上高山,一会儿下平地,一会儿进深巷,一会儿走大街,来去无踪,叫人眼花缭乱。由于立足点频频变换,作者笔下的这组景物缺少有机的联系,不能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可以作如下修改:

天下着雨,我撑着雨伞走在大街上。街上湿漉漉的,汽车驶过溅起大片水花。人行道上行人稀少,临街的商店里也没有什么顾客,街旁的小巷都积满了水。我仰起脸来,只见街道旁住宅建设工地林立的脚手架都织进了雨帘,远处的建筑物雾迷雨封,看不清它们的影子。

如此修改就把立足点统一起来了。从“我”“走在大街上”这点出发,顺着视线,由街心到街旁,由平地到半空,由近处到远处,逐渐展开描写。这样给人的印象就清晰明了多了。

【平铺无波澜  混乱看不清】相关文章:

混乱的校园05-01

混乱的作文09-13

心情混乱的句子11-06

混乱管理:管理混乱的中小企业的出路思考04-29

混乱的工作计划04-25

波澜不惊作文11-12

议论文也应有波澜04-30

messy (a.) 一团混乱的05-04

看不清的液晶面板04-26

智能本的明天:看不清的多云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