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技巧:跟Google学习面试技巧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6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学人智库】

请花几分钟时间回答以下问题:

.一辆校车可以装下几颗高尔夫球?

.假如你要帮忙清洗全西雅图的窗户,应该要收取多少费用?

.现在你被困在搅拌器里,但60秒以后就会有人使用搅拌器,你要如何安全脱身?

这不是脑筋急转弯,而是连续2年夺得美国《财富》杂志(FORTUNE)最佳企业雇主(The Best Companies to Workfor)的Google 面试 新人时的问题。

身为主管,不仅要有管事的能力,更要有看人的眼光。所有企业都面临“人才荒”,在激烈的抢人大战中,如何快速精准地找到你要的人才? 面试 时该问哪些问题,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

过去 面试 强调的是能力检测,所有的问题几乎都是绕着过去工作经历打转,希望找到工作能力最顶尖的优秀人才。

透过推理性问题测试创意程度

然而,近年所谓优秀人才的定义已经有了全然不同的解释,随着软性能力受到重视,企业选才方式也出现大幅的创新。“面对市场的变化莫测,企业需要的是能快速反应、创意思考的人才。”前《商业2.0》杂志(Business2.0)记者麦可.凯普兰(MichaelKaplan)说道。

网路科技产业更是率先开启这项风潮。如果你去应征亚马逊(Amazon)网路书店的工作,可能会被问:“全美国有多少家加油站?”假设你去美国微软(Microsoft)应征,可能得绞尽脑汁思考:“马路上的人孔盖为何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这些看似无厘头的面试问题,背后有其用意在,“目的是为了测试应征者的创意,”微软征才经理华伦.奥斯顿(WarrenAshton)说。至于最后的数字是多少,没人在乎。

不仅如此,Google还更进一步,连投递履历表的流程都大改造。曾有一次Google在美国硅谷101公路上刊登一则广告,上面写了一道数学难题,欢迎有兴趣的工程师上网提供答案。进入网站后,你必须再解决第二道数学难题,如果回答正确,才能把履历表寄到Google。

避开工作能力直接相关的问题

但不是所有工作都适合相同的操作手法。重视顾客服务精神的航空业,除了机师或机械师等需要专业技术的工作之外,最看重的就是员工的态度与性格。

这两个面向相当抽象,面试时该怎么问,才能实际测试出员工的态度与性格?航空界的模范生美国西南航空(SouthwestAirline)的做法,是从个人喜好以及工作以外的休闲活动等间接问题着手:

.你喜欢阅读哪些杂志或书?

.在阅读杂志或报纸时,你最先看什么类型的文章以及广告?

.空闲时你通常会做什么?

.你在其他公司工作时,最喜欢做什么?

.参与一项专案时,哪个阶段最让你感到有趣?

藉由这些问题,可以了解员工的性向,例如从他休闲活动的类型知道他是否喜欢与人接触,或是从他阅读习惯得知他的性格是乐观或悲观。

不同产业、不同工作性质,势必会有不同问法。到底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真正辨识出专业能力之外更为抽象的软性能力?

1.自我评估的问题。

例如,“你认为,为何之前会被选为某个专案领导人?”让应征者自己去解释他的能力,从他的回答,你可以判断他是否是个有想法的人,非常清楚自己的优缺点;或者他只是被动地接受指派,没有更深入的思考背后的原因。

2.抽象的开放性问题。

像是“请谈谈你担任专案领导人的经验”。不给任何的范围,让应征者自由发挥,你可以藉此测试一个人的组织能力,同时从他回答问题时切入的角度,看出他是否有能力抓住核心重点。对许多需要对外沟通联系的工作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沟通能力。

3.比较性问题。

例如,“当SOHO族与公司员工有什么不同?”这种问题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分析推理与逻辑思考能力。

另一方面,根据哈佛商学院出版的《雇用与留住明星员工》(HiringandKeepingtheBestPeople),面试时绝对要避免以下两种类型的问题:

引导性问题。例如:“你认为自己具备了这份工作需要的热情吗?”

自我暗示性。不要暗示对方你想要听的内容。例如:“这份工作需要和其他部门密切合作,你会怎么做?”

以上两种问题的回答都显而易见,等于明白告诉应征者你希望听到什么样的回答,完全失去意义。

注意细微肢体动作与习惯用语

除了口头回答的内容之外,有时肢体语言会透露更多可靠讯息。

美国瑞姆塞尔投资公司(Ramsell Holding Corporation)营运长汤姆.洛克(TomLoker)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杂志(Harvard Business Review)采访时表示,面试时他最在意的是,“对方是否真的全心投入我们之间的对话。”

若果真如此,身体通常会微微前倾,如果从头到尾姿势都维持不变,就表示他并没有真正地投入,只是冷淡地回答你想要的答案。

你也可以不断反驳应征者回答的内容,看他会如何回应,他会因此被激怒吗?还是很专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为自己的想法提出合理的解释?他很容易屈服于压力,还是会进一步询问细节?

以上两种问题的回答都显而易见,等于明白告诉应征者你希望听到什么样的回答,完全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