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 读书笔记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6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学人智库】

卢梭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大学网整理了爱弥儿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爱弥儿 读书笔记

卢梭在《爱弥尔》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以儿童为本位。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地说,“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

这些儿童教育观,尽管历经三个世纪的恶的岁月交替,时代变更,而在知识日趋进步,思想不断更新的当今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威力。经得起时代检验的才是真理,可见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有着惊人的超前意识和恒久内涵。他的教育思想与其的行为、性格,尤其与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生性爱好自然,行为不拘,一生只受过两年正规教育,但他善于学习,与一些社会名流交往,深受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人本主义,要减轻人类的不平等,只有回归自然,服从自然的法则,脱离社会的约束。他教育遵循自然的著名思想,就是其社会政治和哲学观点的具体体现。

孩子是有思想的,这点我们要时刻切记。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哭笑打闹。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卢梭认为,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因此他主张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分阶段进行。而在他之前的英国大哲学家洛克曾主张,儿童就像一块白板,教育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意愿采用任何方式去塑造儿童。在这种儿童观下,教育就是重复训练,儿童被当作一个容器,由成人随意填充。这种儿童教育观对教育的影响十分巨大。在当今学前教育实际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影响。其实上述儿童教育误区的例子也是洛克教育观的流毒。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爱弥儿 读书笔记

读过了《爱弥儿》之后,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会一直跟随着书中爱弥儿的成长经历,他身上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的有趣故事,不断地联想自己的未来教育之路。我本身很喜欢小朋友,也正是这个原因,让我选了这个教育专业,看着爱弥儿的成长,我的脑海里面,仿佛在为日后如何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描画着伟大的蓝图。当我看到卢梭先生在儿童教育上的独特见解,我会感到很震撼,心中跳出一句:“这样也行?”当我读到那些与我自己有共鸣的观点的时候,我就会感到一定的成功感,幻想着未来,幻想着自己能把孩子教育成才,从中得到无尽的喜悦与成功感。

读过卢梭的名著后,理所当然的是,我对这名伟大的作家、思想家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记得最初接触他,是在高中的历史课本,不过对他的描述也只是粗略地列出其作品名字、思想概况、对社会国家的重大贡献等等。而且他是历史书上众多历史伟人的一个,我只能很抽象地记忆着他,坦白说,我对他的认识不深,也没有什么敬佩之情。不过在阅读其作品之后,我对他的了解可以说是上了一个层次。他是不仅仅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也是一名称职的父亲。

虽然爱弥儿是虚构出来的一个孩子,但是书中描写其从出生、成长到结婚成家,从家庭走进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他以爱弥儿的年龄层次作为划分章节的依据。第一,初生到两岁的婴儿时期的教育,第二,两岁至十二岁儿童的教育,第三,十二至十五岁儿童的教育,第四,十五岁至成年阶段的教育,最后还有一部分是关于他对“女子教育”的看法。如此细致的分段分析,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并且配合生动有趣的日常生活故事,让我对卢梭的儿童教育观有了感性的认识。

卢梭先生在《爱弥儿》中,表现出的“自然教育论”,顾名思义,卢梭是推崇“教育遵循自然”的法则,在我的理解中,可以具体从三个大方面去深入体会,它们分别是:第一,崇尚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第二,重于示范,轻于惩罚。第三,注重实践活动。

首先,卢梭特别强调,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环境和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绝对不可以千篇一律。尽管如此,卢梭的道德教育方法还是具有其鲜明特色,最突出的是顺应自然和行为实践。卢梭提出道德教育要“顺应自然”,道德教育的程序要符合儿童成长的自然性,这体现在他的分期理论上:第一阶段是两岁以前的婴儿,卢梭认为应着重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第二阶段是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他主张应该对他们进行感官教育,因为这一阶段的儿童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第三阶段是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感官感受经验,所以卢梭人为应对他们进行智育教育。第四阶段是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他们开始进入社会,所以要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第五阶段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这是要对他们进行爱情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要适应儿童情感和智力的发展水平;道德教育的目标要切合儿童的个性特点。因此,卢梭主张从婴儿出生时起,伴随他一生成长过程中都应得到自由,要排除各种外在的、强制的束缚,这样才是合乎自然的,他极力主张“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

其次,在书中,我们几乎不能找到卢梭对孩子采取训斥、责罚,这应该是他反对旧教育当中的“训诫法”和“灌输法”所造成的。他认为要通过道德习惯、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的途径,重行为实践而不尚空谈,重示范引导而不尚训斥,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养成道德行为,巩固道德教育成果。

《爱弥儿》里有一个关于教育爱弥儿不要在玻璃窗边打球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当爱弥儿顽皮而不听取家长的劝告,在玻璃窗旁边嬉戏打球,他不小心把玻璃窗打破了。按照我们通常遇到的情况,家长大多数会训斥我们,让我们因为恐惧而感到羞愧,其实我们未必清楚自己做错了什么,继而,家长便会很快地帮我们把错误改正,把伤害缺陷弥补好,孩子往往对后果一无所知。然而,卢梭则选择让破的玻璃窗继续放置在原位,不进行修补,让爱弥儿自己去亲身感受、深切体会做错事,所要承受的后果,虽然他是被迫熬过寒冷的夜晚,不过这个经历是可贵的,是让他真真正正知道是与非、对与错,一种责任感同时会生发出来。实实在在的感受与承担,比接受训斥好得多。最初接触这种教育方法,我感觉有点极端、放任,不过深思之后就发现当中启发性、实践性是无比的重要。

再者,老师的示范、学生的实践,也是卢梭多次强调的教育重点。我们不难发现,卢梭的道德教育方法中另一个方面是特别强调行为实践。行为实践既包括教育者的身体力行、示范引导,也包括受教育者的参与活动、实行践履。卢梭在教育爱弥儿时就始终坚持这一条,他们共同到工厂学木匠,共同到农村学耕种,这种言传身教、重于示范的教育方法,也使我眼前一亮,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缺乏这种以实践活动为主的传授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却是最直观、最高效的,卢梭提出的“远离说教”和“让孩子享受快乐和自由”无论在当时或是现今,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也许部分读者会认为“自然教育论”有些部分过于偏激,而且也不是完全适合用于现在的孩子们,不过,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则是经久不衰的,也是当今社会上仍然值得我们提倡的精神。“自然教育论”可算是《爱弥儿》中的灵魂,它把教育方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爱弥儿 读书笔记

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的教育论著《爱弥儿》影响深远,其他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忏悔录》等,都在社会上激起了巨大反响。

18世纪中叶,在法国兴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教育运动,奏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曲。在这一运动中,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犾德罗和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并抨击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的黑暗,提倡以理性的思想取代迷信盲从,以编纂百科全书为武器,宣扬新知识、新思想,探索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方法和途径,这种思想启蒙运动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卢梭的《爱弥儿》的问世,标志着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终形成。

卢梭曾经当任过短暂的教师职务,这简短的教育实践引起了卢梭对教育问题的浓厚兴趣,从此他观察思考,遂于1762年完成了他构思20年、撰写3年的教育名著《爱弥儿》。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

我认为卢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教育对于现代社会的教育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现代社会对孩子总是喜欢进行超前教育,对儿童甚至进行“填鸭式”教育。如今的儿童,为了“打好升学的基础”承受者沉重的知识学习的负担,大量练习题铺天盖地地压向他们。不少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风,除了超负荷地要孩子读书、写字、计算外,还要求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和假期的学习班,弄得孩子们没有了自己得自由活动和爱好。这时的儿童心智还不是很健全,他们需要的是感官教育,多到大自然里去感悟人生的斑斓多彩,什么是美好的。

在《爱弥儿》中,卢梭阐明了对孩子进行自然教育的思想。卢梭的培养目标是自然的学生,从小锻炼自己,没有经常有助于人的习惯,更没有炫耀自己的习惯,也不会炫耀自己的学问,应该根据所有同他有直接关系的事物进行判断,考虑后果,分析道理。卢梭主张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宽松的环境,在孩子出生以后不要用衣服裹紧他的身体不能动弹,孩子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是无拘无束的,一出生就要受到束缚是令孩子很不舒服的,不要太担心孩子会着凉,可以给他穿上宽松的衣服,让他的手脚自由活动。同时他还要去孩子不要有一点小毛病就去看医生,要让孩子经常锻炼,生病是惯出来的。这一点对中国的家长具有提醒作用,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中国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很多父母就视孩子为宝贝般呵护,孩子有一点小动静就着急地像热锅上的蚂蚁。为了避免孩子受伤或遭受挫折,就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孩子,没有留给孩子思考的余地。中国的家长常把自己的孩子看作“长不大的孩子”,即使子女快要步入社会,也总是觉得孩子还处于需要被保护的孩提阶段。孰知温室里的花朵是永远长不大的,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呢?

自然教育还体现在对待孩子犯错误的问题上要采用自然的惩罚,行动多于口训。对于孩子的惩罚,要让她明白不是家长、老师跟他作对,而是让他体会到这是自然的惩罚,从心里接受、明白、理解那样做是不对的,以后他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我觉得这对于我们现行学校教育中老师处理孩子犯错误的问题上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尤其是现行的小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很多被溺爱、娇惯着,在现今高度发达的社会,许多孩子都很早熟,比较叛逆,但依旧有着幼稚的心理,不害怕老师,甚至是故意和老师作对。在某些时候犯了错误,老师在教育时骂、打是绝对不允许和不合理的,变相的惩罚虽说是不对的,但都已经无法让学生明白他的错误,对家长的教导也成了耳边风,有时孩子明知家长和老师说的是对的,也会因为自己的叛逆情绪而抵触它。这时候作为老师不妨多动动脑筋,用自然的惩罚让学生亲自体验自己犯下的错误。我相信这样他肯定会改正。当然老师和家长也要掌握好这个度。

卢梭的这个观点常会让我联想到中学生的早恋的问题。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孩子们沉醉于甜蜜的“爱情”中,家长和老师则为此苦恼不已怕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未了所谓的爱情耽误了学习,学习会一落千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现在回过头想其实家长和老师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中学生在中学时代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看来是很“官方”的话,可是的确是一句金玉良言,只是中学时代的我们不能很明白。这时即使家长和老师的劝谏或批评再多,孩子们是听不进去的。这时我认为可以向卢梭说的那样,可以先放手,让一两次考试的失败、挫败使孩子领悟什么是最重要的。家长和老师只要做监督者,适时地给予帮助就好了,这样孩子会更体悟家长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卢梭在文中写道“我认为一个孩子的教师应该是年轻的,而且,一个聪慧的人能够多么年轻就多么年轻。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他本人就是一个孩子,希望他能成为他的学生的伙伴,在分享他的欢乐的过程中赢得他的信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为老师,无论在什么年龄阶段,虽然外表不再年轻,但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就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这样才能走近孩子,从他们的心理出发,从而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一个专制的老师是无论如何也教不好他的学生的。同时作为年轻的教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做一个真正称职的老师。在保持年轻的心态,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过程中,身为教师的我们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懂得纯真的宝贵。

身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重责。对于《爱弥儿》,由于时间关系,有些章节我看得比较粗超,但是我着重看了一、二两章,这两章让我深深体会到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是多么不容易。荀子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想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书本知识,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他们的心理年龄,用恰当的方式来教育他们。《爱弥儿》时时提醒我要注意的是,我从事的是一份高尚的职业,要以更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要求摆脱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摧残和束缚,要求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合理要求。因此,尽管其中有一些偏激与片面的地方,但在抨击传统封建教育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革命作用。

[爱弥儿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