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故事父爱如山
故事父爱如山1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刚开始我并不这么觉得,后来因为一件事情真正懂得了父爱如山的含义。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独自去奶奶家,那是一个很票联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小草如茵。我到奶奶家,看到年过花甲的奶奶,我就想保护她。我来到清澈见底的'小溪边玩耍一不小心扭到了腰,被石头刮伤了手,害得我动弹不得。这时候,一双宽大的手把我抱了起来,并送我去医院。啊,是爸爸!我疑惑不解,爸爸不是在家里吗?怎么到这儿来了?正当我开口时,爸爸先开口了,他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要是没人看到你怎么办,要是爸爸没来的话怎么办,这么大个人了还去溪边玩水,你可以点都不让我省心啊!”我想说:还不就是你自己让我独自一个人来的吗?还来怪我。不过我没有勇气说出来。后来,我从奶奶那得知了,爸爸这次来不是巧合,他一路上都跟着我,生怕我遇到什么不测。我热泪盈眶,爸爸,为什么你不告诉我?
原来,爸爸的爱是藏在心里的,他不让人发觉他的爱。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真的是不一样啊!母亲的爱是隐藏不了的,而父亲的爱却能隐藏。我在这里想对爸爸说一句话:“爸爸,我爱您,爱您的默默无闻,爱您的默默奉献,这是用千言万语都表达不出来的。”
故事父爱如山2
下班后,我到菜市场门口找父亲。刚走到父亲的小店,就看见有个中年妇人正围着父亲说着什么。
“这是刚买的衣服,还没有穿上两天,就让他抽烟烧了个洞,你看看该怎样补一下?”说话的妇人摊开手中一件暗黄色的T恤衫,很惋惜地说。
父亲戴着老花镜,围着一个蓝布围裙,花白的头发有些长了,几乎要盖住眼睛,看上去很像一个老太太。他拿起衣服仔细看了看说:“那绣个字母盖一下吧。”
还没等中年妇人开口,站在一旁的年轻女人问:“我这新买的裙子有些肥,你看看能改瘦些吗?”父亲正要去针盒里找绣花针,这时又回头看那件裙子。
看见父亲在这些针头线脑中忙碌的模样,我不禁皱起了眉头。我真难以想象将来有一天,我领着嘉明来见父亲,让他看到我的`父亲在城市的边缘,从事着这样一份寒酸又忙碌不堪的工作。
嘉明是我最近新认识的男友,虽然刚见过3次面,但我对他很有好感。他高高的个子,相貌俊朗,颇有才华,在他们家族企业里担任要职。我曾经去过他的公司,在他公司的宣传画册里,见过他的父母。他们看上去气宇轩昂,很有企业家作派,这一切和我的家境、我的父亲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出身贫寒,母亲早逝,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在菜市场门口开着这家修补衣服的小店,维持全家的生计。因为他腿有残疾,行走不便,说话又温声细语,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他“老太太”。因为这些,我受够了他人的嘲笑。我从小就梦想父亲是那种顶天立地、说话铿锵有力的类型,可父亲正好与这相反,像个妇人似的在修修补补中忙活。从读中学时,我就不愿意让同学们知道父亲的工作,唯恐被人看不起。
也许是从小家境窘迫,我在嘉明面前总是有几分自卑,很少对他提起过自己家里的情况。也许我是一个有些虚荣的女孩。此刻,我站在门边大声对父亲说:“老爸,今天晚上我不回来吃饭了。”
父亲看我来了,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步履蹒跚地走过来问:“蓝蓝,下班后有什么事吗?”“嘉明姑姑从国外回来了,非得要见见我。”
“那好,”看得出来,父亲很高兴,连声说,“那赶快去吧,早点去,别让人等着。”我答应一声,扭头就走,刚走两步,就听见父亲在后面叫我。
我回过头来,只见父亲满脸掩不住的喜色,冲我摆摆手,向前紧走两步,殷殷嘱咐说:“小蓝,第一次见他们家的人,说话举止要得体大方,对人热情。”
“老爸,你放心吧。”“还有,早点回,注意安全。”父亲又嘱咐。
故事父爱如山3
告别了父亲,我前去和嘉明约定的地点。自嘉明对我说他姑妈要见我,我心里就一直惴惴不安,颇有几分丑媳妇不敢见公婆的心态,唯恐自己不能让他们家人满意。
虽然我年龄还不算大,但也许是嘉明太优秀,完全符合我梦想中的男友形象,这让我内心很在乎他,想跟他好好相处下去。谁知越在乎越有压力,我总是害怕自己哪里出现差池,害怕失去他。
那晚,在富丽堂皇的酒店大厅,我见到了嘉明的家人。大厅里,鲜花渗着洒水的味道香气缭绕,嘉明的家人个个衣着考究,气质出众。我愈发感觉自己像个灰姑娘,自卑感又悄悄袭来。
嘉明的姑妈看上去有50多岁了,举手投足间有一种华贵的气质。她坐在我身边,细细地跟我拉家常,嘉明的两个表姐也围上来说话。她问我从什么学校毕业,如今从事什么工作,我一一回答。嘉明的姑妈又问:“你父亲退休了吗?”
眼前闪现出父亲那略显寒酸的修补衣服的`小店,我内心迟疑了一下,说:“他是服装……服装……”嘉明的姑妈说:“哦,在服装厂工作。”我想立即结束这个话题,顺势点点头说:“是的。”
哪想到嘉明的表姐是时装模特,对服装一类的话题非常感兴趣,立即热切地问:“谁在服装厂工作?”嘉明的姑妈笑说:“你小蓝妹妹的父亲在服装厂工作。”
表姐高兴地说:“太好啦,小蓝,我们能去参观下服装厂吗?”我暗叫糟糕,一个谎言要用100个慌言来掩饰,我真是自作自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那天的晚饭我食之无味,如坐针毡。嘉明性格大大咧咧,还从没有这么详细地问过我家庭情况,没想到今天,在他的家人面前,我的虚荣心作祟,犯了这么一个低级错误。
是从一开始,我就对这段感情不自信吧。晚上回到家,我无精打采。父亲还在灯下忙碌着,他把店里的活计拿到家里来做。这时,他正往一件紫色的裙子上绣一朵米色的小花,那裙子被烟头烫出了两个小洞。
父亲看我回来,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充满期待地问:“见到嘉明家人了吗?感觉怎么样?”我低头,默不作声。
父亲看出我的异样,脸上笼上一层疑惑的愁云,紧张地问:“蓝蓝,到底怎么了?”我只好把饭桌上自己因为虚荣说的谎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末了,我愧疚又无助地说:“我该怎么办啊?嘉明知道了不知会怎样看我?”
父亲没有因为我嫌弃他生气,安慰我说:“没事的,蓝蓝,别担心,其实你今晚的话是歪打正着,我以前确实是在服装厂干过。”
我愣住了,以前怎么没有听父亲说过?父亲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转身去房间不知跟谁打电话。
故事父爱如山4
那天晚上,我睡得很不踏实,心里满是自责和内疚。如果时光重新来过,我一定不会再那么虚荣。这世上,虚荣和粉饰不会帮助你什么,只会把你爱的事物越推越远。可惜我明白的有些迟了。
第二天起床后,父亲不在家,桌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蓝蓝,服装厂的厂长多次想请我去讲讲衣服修补方面的技巧,我一直忙没有抽出空来。今早刚给他联系妥当,这两天就去讲课。另外,我也给厂长说了如果嘉明表姐想去参观的事情,他们表示欢迎。”
我喜出望外,困扰我的难题迎刃而解。那天,嘉明的表姐去服装厂参观,一切还很顺利,没有出现纰漏。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过了几天,父亲去服装厂讲课。我下班后,去厂里接他回家。父亲的课还没有结束,我坐在外边的长椅上等他。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工人从这儿路过,给我打招呼说:“你是蓝蓝吗?几年不见,成大姑娘了。”我笑着点点头。
他自我介绍说:“我姓李,早些年你父亲在厂里干活的时候,我俩是搭档。”原来是父亲的旧同事,我连忙称他李叔,向他问好。
李叔坐在长椅上和我拉着家常,他说:“闺女,以后可要好好孝顺你爸,他这辈子不容易,为了你付出很多,这其中有事业,甚至还有生命。”听他这样说,我有点云里雾里,不知道这一切从何说起。
李叔说:“那时你还小,你父亲请了个保姆在家照顾你。有天晚上,邻居家着了火,蔓延到整排房都烧起来,保姆情急之下,先跑了出来。那时你父亲正好上零点班回来,当时大火已封了门,眼看着你没救了。你父亲不顾他人阻拦,冲进屋子把你裹在被子里救了出来。刚走到大门口,房上掉下的木头砸到他的腿,从此落下残疾,幸好,你没有受伤。”
我很震惊,父亲从没有给我讲过这件事情。回到家,我问父亲,父亲说:“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那为什么从来不告诉我?”
父亲不以为然地说:“父亲救孩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有什么好说的?再说那件事情让我差一点失去你,想想都后怕,所以就不愿再提,也不愿意再想。”
我握住父亲的手,眼泪悄悄滑落,原来父亲给我的一直是如山的父爱,而我却一直嫌弃他不够伟岸,嫌弃他辛辛苦苦养家的'手艺。直到今天,我才彻底懂得以前的我是多么肤浅和虚荣,辜负了父亲多少深沉的爱。
父亲笑我:“过去那么久的事了,哭什么呢?”我擦擦泪,看着父亲满头的白发,一脸的皱纹,在心里默默说,幸好,现在的我终于懂得了父亲,幸好,我手中还有足够的光阴可以好好爱他!
故事父爱如山5
20年前,一场意外让4岁的李雪萍惨遭烧伤并重度致残,为给养女治病,家境殷实的湖南汉子李国仕倾其所有,直至债台高筑。随着养女渐渐长大,为了让她拥有一技之长,将来能自食其力,李国仕狠心地让自己的一对学业优异的亲生儿子辍学,而把唯一的上学机会留给了养女……
4岁养女惨遭烧伤
今年54岁的李国仕是湖南省龙山县人。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他就拜当地的一名木匠为师,学习木工手艺。几年后,脑子活络又肯吃苦的他终于出师了。由于掌握了一手精湛的木工手术,再加上为人诚实,附近十里八乡请他打制家具的乡亲络绎不绝。这样,短短几年,他家就彻底变了样,从原来一日三餐都犯愁的贫困户,一跃成了村里的富裕人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家甚至有了上万元存款。
1986年,李国仕与邻村的一名女孩结婚了。由于小两口勤劳肯干,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结婚几年,妻子一直没有生肓,这让李国仕心里多少有点疙瘩。尽管如此,李国仕对妻子的感情却丝毫没变,更没有嫌弃妻子的意思。
1990年,李国仕在邻近的苗儿滩镇一个村寨做木工活。与主人闲聊中,他无意中得知村寨里一个村民家几天前生了个女娃,因为这个村民已相继生了两个女娃,有些重男轻女思想的这个村民打算将这个新出生的女娃送人。得知这个消息,李国仕喜出望外,甚至来不及跟妻子商量,就请人从中牵线,自作主张付了500元营养费,将这个出生才5天的女娃领回了家。
见丈夫突然抱回一个才出生几天的女娃,李国仕的妻子虽然惊诧不已,但看到丈夫满脸的高兴劲儿,她也就默认了。当天晚上,夫妻俩经过商量,给这个抱养的女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李雪萍,寓意她萍水相逢,冰雪聪明。
果然,李雪萍的到来给李国仕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仅仅半年后,李国仕的妻子竟然意外怀孕,生下了一个重达8斤的胖小子。有了自己的亲生骨肉,李国仕的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干活也更加有劲了。这一切,李国仕都把它归功于养女李雪萍带来的福音。这以后,夫妻俩更加疼爱李雪萍,也更加看重她了。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两年后,李国仕的妻子又生下了一个胖小子。领回一个养女,带来两个儿子,这在当地简直成了爆炸性的奇闻,也成了村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更有人说,李国仕心眼好,又不重男轻女,这也算是上天对他的报答。这些话传到李国仕的耳朵里,他淡然一笑,心里却更加乐呵了。
谁知喜添儿子的高兴劲儿还没过去,噩梦却悄然降临了。1994年9月的一天,李国仕跟妻子在家附近的田里劳作,留下4岁的李雪萍在家照看两个弟弟。谁曾料想,淘气贪玩的李雪萍偷偷溜出去,跟邻居家的几个小孩玩耍了起来,其中一个小孩不知从哪里捡来了一个小汽油瓶,出于好奇,李雪萍不慎点着了这个汽油瓶。顿时,火光冲天,小小的李雪萍瞬间被熊熊大火吞噬了……
上半身严重烧伤的李雪萍被紧急送往龙山县人民医院,经过抢救,命是保住了,可她的左眼、嘴巴、下颏、双臂、胸口几乎全部扭曲变形。经过两个月住院治疗,在花费了8万多元医疗费后,李国仕倾其所有,还欠下了5万余元外债。此时,债台高筑的李国仕已是借贷无门,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含泪放弃治疗,为伤口还没完全痊愈的李雪萍办理了出院手续。
慈父为养女舔舐伤口5年
李雪萍出院回家后,伤口时不时感染化脓。作为父亲,眼看幼小的养女受罪,李国仕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由于没钱买药,李国仕只好向人打听一些治疗烧伤的偏方,然后上山挖草药,捣烂后给女儿敷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女儿的伤口时好时坏,可始终未能痊愈。
这以后,女儿的伤病成了李国仕的一块心病。后来,他偶然听说人的唾液可以消炎,将信将疑的他起初并不相信。可想到平时经常见到猫、狗等动物受伤后,不时用舌头舔舐伤口、自我疗伤的情景,他觉得唾液或许真有一定的消炎作用!不管怎样,已经走投无路的李国仕觉得可以一试。
可是,用布条蘸上唾液涂抹伤口时,由于伤口的表面异常娇嫩,布条一接触,就钻心地痛。而在伤口上直接吐唾液,由于伤口面积大,唾液的量又不好控制,经常会弄得女儿全身上下都沾满了唾液。
思来想去,李国仕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像动物一样,直接用舌头给女儿舔舐伤口。可一想到女儿那时常流脓流水的伤口,他又犯难了。舔吧,那扭曲变形的伤口的确太恶心了,而且又腥又臭;不舔吧,女儿没钱治疗,看着实在太可怜了。那一夜,李国仕辗转难眠,内心经受着巨大的煎熬。直到夜深人静时,他终于做出决定,用舌头为女儿舔舐伤口!
第二天一早,李国仕偷偷将女儿叫醒后,趁着妻子和两个儿子还没起床,他决定实施他的唾液疗法。可当他轻轻地脱掉女儿的上衣后,眼前的一幕差点让他退缩了:只见大块大块的红色伤疤,像一张张狰狞的面孔,正渗着夹杂着血丝的脓水,散发出浓浓的腥臊味……李国仕心里一阵反胃,强忍着这才没有呕吐出来。
见父亲突然叫醒自己并脱掉自己的上衣,李雪萍揉了揉朦胧的双眼,问道:"爸爸,你盯着我的伤口看要干什么呀?"女儿这一问,顿时勾起了李国仕内心无限的感慨和愧疚,他喃喃道:"萍萍啊,让你这么小就受这份罪,都是爸爸的错,爸爸没有照顾好你!爸爸没有别的能耐,就让爸爸给你舔舐伤口替你治病吧,这样你的伤口就会好得快了!"
话音刚落,李国仕俯下身子,最终克服心理障碍,伸出舌头往女儿的伤口上舔去……一刹那,他的嘴里充满了又咸又腥的味道。
发现父亲竟用舌头给自己舔舐伤口,小小的李雪萍内心顿时涌起一股暖流,她一边享受着父亲"舌尖上的温暖",一边任感动的泪水尽情流淌……
半个小时后,等一切收拾停当,李国仕这才发现妻子不知何时悄悄站在了身后。妻子眼含热泪哽咽说:"国仕呀,雪萍有你这样一个爸爸,这也算是她不幸中的万幸了!"夫妻俩四目相望,眼神里写满了对女儿的怜爱和歉疚。
自从给女儿第一次舔舐了伤口,李国仕终于走出了心里阴影。他甚至自我安慰:舔舐伤口其实也没什么,顶多就是有点腥味,有些人不是喜欢生吃海鲜吗?说白了,其实就是那个味。
这以后,李国仕给自己立下规定,每天坚持早、中、晚三次给女儿舔舐伤口,每次20分钟左右。如果他外出做木工活,无论远近,无论多忙,他都会赶回来。因为在他的心里,什么都比不过女儿,什么都没有女儿重要。为了女儿,就是要他上刀山下火海,他都心甘情愿。
一晃眼,6年过去了。在李国仕日复一日地舔舐下,李雪萍的`伤口终于结痂痊愈,不再化脓了。为了这一天,李国仕默默地用他大山般深沉的父爱,以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整整坚持了1800多个日日夜夜。
攒钱15年为养女整形
虽说李雪萍的伤口已经愈合,可由于深度烧伤,皮肤无法再生,萎缩的肌肉使她的上身严重变形:下巴和胸口粘连在一起,头只能始终低着。而因为肌肉的拉扯,她的牙齿常年露在外面,左下眼睑也严重外翻,无法闭合。两只上臂和身体粘连在一起,无法大幅度地活动……
女儿的现状,李国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随着女儿渐渐长大,李国仕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她的未来:做农活,女儿将来肯定做不了;外出打工,那也行不通;唯一的出路,那就是送她读书,将来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1999年,在李雪萍9岁那年,李国仕将女儿送进了当地的小学。令人欣慰的是,李雪萍很会读书,也很用功,每次考试都在班上名列前茅。女儿在学习上的每次进步,似乎让绝境中的李国仕看到了一线希望。与此同时,他又有了另一个心愿,那就是攒钱为女儿整形,希望女儿将来能恢复容貌,至少能像正常人一样独立地工作和生活。
为了多挣钱,李国仕想尽了办法。他家附近有座采石场,他听说在那里打工很挣钱,于是找到老板,好说歹说终于谋得了爆破工这一危险职位。谁知干了还不到两个月,在一次排除哑炮的作业中,他的右眼被飞溅的石头崩伤了。石场老板一次性赔偿了他一万元,让他自己去医院治疗。可李国仕为了省钱给女儿将来整形,只是上卫生院简单包扎了一下,结果导致右眼感染化脓,最终失明了。这样,他在采石场的工作也丢了。
自从右眼失明后,李国仕做起木工活也不利索了,速度比以前也慢了许多。渐渐地,请他做木工活的乡亲越来越少了。这样,他跟妻子光靠种田种地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一家五口的正常生活,如果想将来给女儿整形,那简直成了痴人说梦。更何况他还背负着给女儿治病时留下的5万元债务!
无奈,李国仕只好四处漂泊打工,他先后辗转在广州、东莞、深圳、杭州等地。因为眼睛不方便,再加上年龄偏大,他根本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在工厂当清洁工,或是在建筑工地打零工。为了省钱,他经常不吃早餐,一天只吃两顿饭。有时碰上下雨工地放假,他就外出捡拾破烂卖钱。
20xx年,李国仕在深圳市福田区一工地打工。4月的一天,正好工地放假,于是李国仕一早就外出捡拾破烂。因为一天没吃饭,到了傍晚,背着一大袋破烂回家的李国仕饿得头昏眼花,走着走着,他就一头栽倒在了地上。后来一位好心的市民报了警,李国仕才被警察送回了工地……直到此时,工友们才知道李国仕为什么平时总是不吃早餐的缘由。可因为工友们条件都不太好,大伙一时也帮不上他。可从那天以后,工友们总是轮流替他打来早餐,以此默默地支持他。
转眼到了20xx年,直到年底,李国仕整整用了15年,才终于还清了女儿治病时欠下的5万元债务!
20xx年,李雪萍终于盼来了高考。果然,成绩优异的她不负众望,取得了522分的好成绩。可是令全家人伤心不已的是,直到秋季开学,李雪萍都没有收到任何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来才知道,因为残疾,李雪萍被所有的大学拒之于门外。为此,顶着烈日奔波了一个多月的李国仕难以接受这样残酷的结果,他决定全家人勒紧裤带,让女儿再复读一年,来年再战。
20xx年,李雪萍没有气馁,她考出了550分的好成绩。这次,李国仕吸取了教训,他开始提前为女儿"活动".终于在最后关头,在湖南省残联的帮助下,李雪萍最终被长沙医学院破格录取。
接下来的残酷现实是,如果让女儿李雪萍上大学,她每年13500元的高昂学费足以掏空全部家底,而此时两个亲生儿子也双双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兄弟二人的学费也不菲,如果姐弟三人同时上学,李国仕根本无力承担。面对这种难以取舍的人生选题,李国仕实难抉择。
一边是从小带大的残疾养女,一边是亲生儿子,感情上,李国仕从来都是一视同仁。可是,两个儿子身体健康,四肢健全,哪怕不识字,他们将来也能在社会上立足,足以养活自己;而女儿呢,因为残疾,如果中断她的学业,她的未来将注定是一片黑暗。这么一想,李国仕心里的天平倾斜了,他有了自己的答案。
那天,当李国仕拿着李雪萍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将姐弟三人叫到一起时,他的心情是那样的沉重,好半晌,他嗫嚅着都开不了口。两个儿子早已看出父亲的心思,主动打破沉默说:"爸,我们想清楚了,我们外出打工,让姐姐上大学!"李国仕眼眶一红,哽咽说:"儿呀,是爸爸没用,爸爸愧对你们兄弟俩啊!"见此情景,李雪萍早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随后,兄弟俩收拾简单的行装南下广东打工。因为没有文凭,又没有一技之长,最后兄弟俩只好进工厂当了流水线工人。他们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每月除留下必备的零花钱,一发工资就全部寄回老家。同时,他们也没有熄灭求学的梦想,一有空闲,他们就拿出借来的高中课本,坚持自学。他们期待着,等姐姐读完大学并完成整容后,他们还能有机会再圆自己的求学梦。
因为两个弟弟主动辍学,李雪萍终于顺利地跨进了大学校园。报到那天,一想起两个辍学的弟弟,还有养父的巨大付出,李雪萍就心潮起伏,几度哽咽。同时,面对校园里一些同学异样的目光和窃窃私语,她在心里暗暗发誓:这个家为自己付出得太多,而自己惟一能报答的,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能自食其力,不再成为家人的累赘,不再成为别人眼中的怪物。
入学后,为节省开支,李雪萍在生活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两年来,她从不吃早餐,而中餐和晚餐几乎每天相同——一份米饭、一份茄子炒豆角或咸菜。而在学习上,她却丝毫不敢懈怠。平时,她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学校的图书馆。每学期考试,她都是班上前几名,从入学开始,因为成绩优异,她每年都获得了国家一等奖学金。
对女儿的懂事和节俭,李国仕更是内疚不已。他说:"女儿全班64人,只有她一个人没有笔记本电脑。归根到底,是我这个做父亲的没有能力!"而他自己,自从女儿烧伤后,20年来,他从来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也没有买过一双新鞋,身上所穿的全都是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送给他的。
20xx年7月,自从女儿上小学,又整整过了15年,李国仕终于攒上了一笔完整的"巨款"——5000元。趁着女儿放暑假,他决定带女儿去省城长沙整形。解放军163医院初步确定了手术方案:第一期进行颏胸分离手术,争取让她"抬起头来做人";第二期进行双侧手臂分离手术,让她的双手可以自由活动;第三期将进行左眼下睑外翻整容手术,让其左眼可以闭合。最后一步,如果这些功能性手术顺利完成之后,她还可以考虑做一些整形美容手术,争取让外貌逐渐接近常人。
李雪萍面临的最大困难,不仅仅是手术难度问题,还有巨额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问题。据介绍,光是功能恢复至少需要20万元,还不包括后期的美容整形。考虑到李国仕家的实际困难,医院决定组织全体医务人员为李雪萍捐款,同时减免一部分费用,先为她进行第一期手术,争取让她"抬起头来做人".
7月8日,李雪萍经历了20年的漫长等待,终于躺在了手术台上。经过6个多小时的手术,下午2点30分,脖颈及前胸均缠着厚厚绷带的李雪萍被推出了手术室。7月19日,李雪萍拆下绷带,开始真正实现了"抬头做人".那一刻,她望着眼前的养父母,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李国仕知道,女儿的整形之路还仅仅是开始,尽管漫长,但他还是愿意用他的一生为女儿的人生护航。他相信,总有一天,他的女儿会脱胎换骨!
故事父爱如山6
家庭破碎,缘于儿子身世暴露之后
在孝感某学校当教师的杨万新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妻子刘亚红在某局任办公室主任,深受领导器重;儿子盼盼聪明伶俐,品学兼优。20xx年8月,他们又买了一套新房,一家人欢天喜地。
乔迁之后,已升入初中三年级的盼盼不得不转学到了一所新学校,班主任李老师见到这个新同学时觉得面熟,课堂上几次都将盼盼叫成了“真真”。下课时李老师好奇地问盼盼:“你有没有一个叫真真的哥哥?你俩长得太像了!他比你大两岁,前年已经毕业了。”
回到家里,盼盼把李老师的话告诉了杨万新。杨万新也觉得蹊跷,就找到了李老师询问。李老师拿来一张学籍卡放在他面前:“杨老师,你看看,这个孩子像你的儿子吗?他叫李真,他的父亲是位局长……”望着李真的学籍卡,杨万新的脑子“嗡”的一声:这孩子的父亲正是妻子所在单位的局长李向东,他心里有种天塌地陷般的恐惧……杨万新揣着李真的学籍卡,脑子里一片混沌。
回到家里,杨万新勉强克制着情绪坐在妻子的身边,神色凝重地拿出了李真的学籍卡,刘亚红看到李真的照片和上面记载的家庭情况,泪水滚滚落下来:“我向你说实话,盼盼不是你的孩子……”
1997年刘亚红与杨万新结婚后一直没有怀孕,经检查杨万新患有不育症,他不断去医院寻访专家,还到处寻找祖传秘方治疗。1998年夏季的一天,刘亚红随同当时任副局长的李向东一起陪客人共进午餐。午餐结束后,李向东看看时间还早,就开了一个房间休息。进屋后,刘亚红经受不住他的撩拨,他们终于有了鱼水之欢,仅仅那一次,刘亚红怀孕了,她觉得愧对丈夫。而杨万新知道妻子怀孕后以为是自己寻医问药的结果,高兴得手舞足蹈。刘亚红不忍心往他头上泼冷水,只好将错就错。听完刘亚红的诉说,杨万新一阵眩晕,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他狠狠地给了她两个耳光。
第二天,刘亚红早早起来,留下一份签过字的离婚协议书,带着盼盼离开了家,她把李向东约出来叙述了事情的前前后后,李向东见到盼盼与李真像孪生兄弟一样,也很惊异。“盼盼的身世被我丈夫知道了,他看到我们母子俩会加重他的耻辱和痛苦,我们已经协议离婚。房子和家中所有财产全部留给了他,现在我们母子俩无家可归……”,刘亚红嘤嘤而泣,“我不想破坏你的家庭,但你必须承担责任,先给我们母子俩找个安身之处,再给杨万新20万元作为补偿。”李向东害怕事情张杨出去,最终也会落个妻离子散,就爽快地答应了刘亚红的要求。于是,刘亚红把20万元钱以杨万新的名义存进了银行。
两周后的一天晚上,刘亚红见到了精神颓废的杨万新。虽然只有十多天没有见面,看上去他比以前苍老了许多,刘亚红心中不免愧疚,她竟不知话从何说起。片刻之后,她终于鼓了勇气说:“我对你的忏悔无法用语言表达,这是对你精神上微不足道的补偿。”说完,她把20万元存折放在杨万新的面前。“背负十多年的耻辱,岂是用金钱所能弥补的!”杨万新怒不可遏:“滚!我再也不想见到你……”看到杨万新仍然怒气冲天,刘亚红逃了出来。
妈妈死了,亲爸爸失踪了,只留下一个可怜的孩子
刘亚红走后,杨万新看到那个存折,更加气愤,于是,一向耿直而又倔强的他决定控告李向东。杨万新的举报引起纪检部门的重视,李向东得到消息后主动辞去局长职务。
李向东的突然辞职在全局引起轩然大波。关于他和刘亚红婚外生子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堪入目的流言蜚语很快传进了刘亚红的耳朵内,她不敢抬头正视每一个人,她怕看到别人鄙视的目光,同事间的谈话她都以为是在谈论她和李向东的.风流韵事。她整日在焦虑不安和羞愧难当中度过,在李向东辞职两周后,刘亚红再也无法忍受这种没有人格的生活,便躲在家中消磨时光。
刘亚红整日在家里发呆,她无处倾诉,无法发泄。20xx年10月9日傍晚,刘亚红坠楼自杀,盼盼放学回家看到妈妈倒在血泊中,恐慌地哭了起来。“你爸爸呢?快让你爸爸来一下!”在围观者的提醒下,盼盼飞速跑回了原来的家,敲响了杨万新的房门。
杨万新看到盼盼气喘吁吁,不等他开口,盼盼扑在杨万新怀里号啕大哭:“妈妈跳楼了,你要救救她呀!”杨万新先是一惊,他顾不得多想,带着盼盼匆忙将刘亚红送到医院,刘亚红多个脏器损伤严重,虽经尽力抢救她还是停止了呼吸。刘亚红的死出乎杨万新的意料,他想到李向东应当对于一切负责。于是,杨万新就到单位去寻找,同事们都不知道李向东辞职后的去向,李向东像是从人间蒸发了一样杳无踪迹。
刘亚红没有什么亲人,她所在的单位举行的丧礼似乎很冷清。那天,杨万新也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当他看到盼盼抓住妈妈的遗体久久不肯松手时,杨万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扑嗵”一声跪在刘亚红的遗体前,眼泪夺眶而出:“亚红,你安心地走吧,从今以后,我会把对你的伤害变成对你的忏悔,好好照顾咱们的儿子,一定把他培养成才,以慰你在天之灵。”
从殡仪馆回家的路上,盼盼怀抱妈妈的骨灰盒,而杨万新则把盼盼和骨灰盒拥在怀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愿意永远停留在那个幸福温馨的三口之家,他愿意忽略盼盼和另外一个孩子相像而不去追根刨底,而当刘亚红如实告诉他盼盼的身世之后,他会包容那一切……而如今,对李向东的举报,使隐情大白于天下,把刘亚红推向了死亡之旅,这一切变故又伤害了一个无辜的孩子,使他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
杨万新觉得,盼盼虽然不是他亲生的,可从小到大,杨万新倾注了大量心血,父子之间还是有感情的,现在,盼盼的亲爸爸失踪了,妈妈又死了,自己有责任照顾他,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把盼盼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定要把他培养成长。
故事父爱如山7
20xx年5月,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的年轻海员牛鲁晨正在航行于大西洋上的“治明轮”上工作,一夜之间,他突然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记忆,彻底遗忘了母语中文。而令人惊讶的是,他却保留着运用英语的能力。原来,牛鲁晨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脑部疾患……
伤心大西洋,年轻水手一夜离奇失忆
20xx年5月15日,“治明轮”在大西洋里平静地航行,牛鲁晨正准备着例常检测工作,突然觉得腹部猛的一阵胀痛,他强忍着挪到桶边,抱着桶大吐起来。
“上船这么久怎么还晕船?”同事们纷纷善意地取笑他。牛鲁晨捂着肚子勉强挤出点笑容,腹部痉挛越来越强烈,呕吐也一阵接一阵,他觉得头也开始剧痛。反复折腾半天,胃里东西腾了个空,差点把胆汁都呕出来。
在海上呆了三年多,碰上大风大浪也没晕过船,牛鲁晨心里纳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吃下止吐药、回房间躺了一个晚上,牛鲁晨第二天感觉好了许多,不再呕吐、头痛也减轻了。他没往心里去,以为只是一时不适,继续投入工作。
完成检修机械的工作,他按规定要打一份正午报告上交。盯着电脑屏幕,牛鲁晨眼前忽然一片恍惚,脑子一片模糊,好像完全没有了智商。报告格式和用语是他早用惯的,却怎么也组织不起来。他又试了试在屏幕上打出几个字,但看着却根本想不起这些字是什么意思。 牛鲁晨用手使劲搓搓两侧太阳穴,逼着自己集中精力。平常只需几分钟就轻松做好的报告,他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写完。
二副刘荣锋惊讶地发现,这份报告上错字连篇、还有多处明显的语法错误。刘荣峰平时跟他关系不错,满脸诧异地问:“牛鲁晨,你小子搞什么名堂?”牛鲁晨张口结舌愣在那里,脑子一点不听使唤,他努力想记起的一些东西,仿佛杳无声息地消失了。
刘荣峰安慰地拍拍他的肩膀:“是不是这些天工作压力大,神经绷得太紧,昨天又不舒服?你还是等身体全好了以后再工作吧。”
第二天牛鲁晨又一次“晕船”了,症状和上次一模一样,剧烈呕吐、头痛得更加厉害,他只好暂停工作回房休息。下班后几个同事一起去探望,见他一脸憔悴,好心的同事以为是发烧,下意识伸手摸向他的额头。牛鲁晨猛地拨开了对方的手,疑惑地盯着同事的脸,像看陌生人一样直摇头。
刘荣峰最后一个进来,牛鲁晨看着他,模模糊糊似乎有点印象,他指着刘荣锋想喊他,可连他姓什么都忘了。牛鲁晨急了:“天哪,你们的名字,我全忘了!”他想大声喊,却像有什么东西哽在喉咙,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情急之下牛鲁晨脱口而出,说了一句英语。
同事们起哄:“这家伙,是不是给烧糊涂了?装得还挺像那么回事,想拿这个唬我们啊?”牛鲁晨急得额头上汗都冒出来了,刘荣峰见情况不对,拿过一本书指着上面的字让他认。“人”“口”“手”这样最简单的汉字,牛鲁晨都一概摇头表示不认识。刘荣峰皱皱眉头,灵机一动晃了晃自己的`手:“这是什么?”“手!”牛鲁晨突然反应过来,但他清晰说出的仍是个英文单词。
一向温和、好脾气的牛鲁晨性情大变,变得异常急躁、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破天荒跟船长和身边的人大吵大闹。但吵过之后,他转眼就把这事给忘了。牛鲁晨的智力也随之下降,常常盯着电脑发呆,却连开机这样最简单的操作也不能完成。
危急时刻,亲情护理暖人心
经过一番辗转,牛鲁晨终于平安回到中国上海。他找到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的老同学,让他陪自己去瑞金医院检查。在等结果的时候,心情不错的牛鲁晨和同学一起去逛街购物。突然他的手机响了,电话里对方着急地问他现在在哪儿,牛鲁晨无法回答,同学拿过电话告诉对方。不一会儿,他们看见一辆救护车拉着长笛呼啸而来,径直停在了他们面前。几个人抬着担架匆匆下车,急切地问:“谁是牛鲁晨?谁是牛鲁晨?”
牛鲁晨和同学对视一下,两个人都傻眼了:“太夸张了,不至于吧。”护理人员却不由分说地非要让牛鲁晨躺到担架上去。原来,经过瑞金医院里先进的核磁共振检测,得出结果:牛鲁晨左颞叶脑内存在血肿,也就是大脑皮质下白质内出血、脑叶出血。脑出血随时有可能出现意外,浑然不知情的牛鲁晨正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于是,医院马上派出救护车,在上海街头不顾一切地找到了他。
由于患者的急躁和情绪紧张都会加重病情,医生不敢把真实病情告诉牛鲁晨,悄悄地让他的同事赶紧通知他的家人。得到消息的第二天,牛鲁晨的父亲、舅舅和姑姑,就分别从山东菏泽和浙江赶到了上海。
牛鲁晨在远洋医院开始了治疗,治疗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消除大脑血肿。医生告诉父亲牛信光,鲁晨现在情绪很不稳定,而且并发症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儿子的病情一直瞒着老伴,父亲牛信光暗自发誓:“我一定要把儿子护理好,无论如何都要让他好起来,让他平平安安地跟我回家!”
大多数的时间牛鲁晨需要躺着休息,为了促进静脉血回流,牛信光每天至少要帮儿子翻身拍背四次。听说按摩能有效果,他特意跟医生讨教,学会了给儿子的四肢进行向心性按摩,一天定时进行六次。每次帮儿子翻身,瘦小的父亲都显得有点吃力,但这些辅助活动,牛信光每一次最少都要做足一刻钟。
排便时如果过于用力,都有可能引起颅内重新出血,所以医生要求牛鲁晨大、小便都要在床上完成。多喝水可以避免尿路感染,但牛鲁晨害怕麻烦父亲,夏天天气越来越热,他也不好意思多喝水。尤其是晚上为了让白天操劳的父亲能多休息、少起夜,他故意装出不渴的样子,控制着不喝水。
“这有什么,小时候一把屎一把尿,不都是爸爸妈妈收拾的嘛。”牛信光一眼就看出来,硬逼着儿子使劲灌水,晚上盯着儿子他从来不敢睡实,只是看儿子睡熟了,抽空才眯上一小会儿。
半夜牛鲁晨醒来,看见父亲蜷缩着身子趴在床边睡着了,两只手还替自己紧紧裹着脚边的被单。从夜灯里就能看出父亲明显消瘦、苍老了许多,牛鲁晨一只手搭在父亲肩膀上,一股辛酸突然涌上心头,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父爱如山,从零教起创造奇迹
“爸爸,我,我,字不认得了!”牛鲁晨趴在父亲肩头像个孩子似的痛哭起来,痛快地发泄着心里的难受和委屈。
看着眼前的牛鲁晨痛苦万分,牛信光心如刀绞,但想起医生一定要注意病人情绪的叮嘱,他轻轻地摩挲着牛鲁晨的肩头,不断安慰儿子:“不要紧,小时候那些字不都是爸爸教你的吗?你放心,爸爸一定能再教会你认字!”
牛信光特意到街上买来了《幼儿识字卡片》,从汉语拼音开始,一点一点教牛鲁晨拼读。像小时候咿呀学语一样,牛鲁晨跟父亲从头开始学起。但是牛鲁晨学习的进度很慢,“Z、C、S”和“ZH、CH、SH”很难分辨得清,而且随学随忘,遗忘的速度很快。
牛鲁晨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看到身边带有文字的东西,有时会突然就发脾气。牛信光一次次默默从地上捡起被儿子摔掉的报纸、书本,心就像一次次又被刀剜开。忧郁、沮丧和悲观状态,这些脑出血特有的表症,都集中体现在牛鲁晨的身上。
“必须坚持努力,决不能放弃!”牛信光明白,给儿子进行心理护理更重要,自己必须表现得更坚定、更自信,一定要感染儿子,让他坚定恢复的信念。
虽然牛鲁晨记忆力差、反应慢些,但父亲还是尽量地多跟他交谈,耐心地守在儿子身边几乎片刻不离。牛鲁晨闹情绪不想开口,牛信光就跟他一起回忆过去,跟他讲全家人一起经历的难忘的事,尽量避免儿子过多考虑眼前的困境。牛信光还特意买来一只小收录机,让牛鲁晨一边听一边跟着学发音,加强锻炼脑部的积极反应。
一连几天,牛鲁晨情绪特别低沉,什么东西都学不进去。牛信光心里也着急,嘴角、鼻子上窜起了一串火泡。想来想去,他觉得要鼓起儿子康复的勇气,一定要让他更多地想起从前快乐的事。牛信光在不熟悉的上海城里跑了不少地方,好不容易买来一盘老磁带。
故事父爱如山8
刚刚打开夏秋老师的日志,《什么是父亲?》就闯入了我的视线。好奇怪的题目,难道这也成了问题?我好奇地凝视着这五个大字思忖着。
由于对作者夏秋的了解,我知道他是编故事的能手,说不定又有什么包袱笑料或泪雨纠结或嗨翻感慨的故事暗藏其中,于是我带着好奇和疑问走进了他的文字。
随着文字的展开,我的心完全沉浸在山一样的父爱感动之中,情感也始终牵绊其中而不能自拔------
老师的文字撕开了我封存的记忆,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
父亲,朱绍嘉,生于1922年。身高1·80米,体重75公斤。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镜,洁白的牙齿,棱角分明的双唇无不凸显出他的干练与聪慧,匀称的身材,得体的衣着,浑身上下彰显着他的帅气与文静。
父亲从小就以“神童”而著称在他生活的小县城内。更深受世代书香朱氏家族的器重。
听妈妈说,父亲是姥爷为她选中的丈夫,也是姥爷最中意的乘龙快婿。那时的姥家住在日本,妈妈也是在日本出生的,姥爷在日本---中国两国间做生意。而当时的父亲正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读书,与大舅是同班同学。
商人就是商人。高智商的姥爷立刻来到了中国,面见了老学究的爷爷,两人一拍即合,成就了这段美好姻缘。
父亲给予我们的爱是全方位的'。
还记得,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父亲的启蒙教育。为了培养我们的兴趣,他对我们的教育几乎全部采用直观教学。我家四个孩子就是一个复试班,父亲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长来因人施教。
在父亲的课堂上他是严肃的,尤其是在回答他的问题和他在传授新知识时,那是来不得半点含糊的,否则必定板子上身。可一旦下课,他会来到你身边将你抱起或抛向空中,这时的我们都会破涕为笑,排着队等他的空中飞人。
五岁的我,在父亲的教导下就已经能独立读书了。那时每到星期天,父亲都会抽一定的时间陪我们去书店读书。为了培养我们的总结概括能力和表达说明能力,来回的路上,父亲的背上都是我们的表演舞台。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拓展。不知不觉我成了父亲最满意的学生。
尽管是在父亲被打上右派去教养时,也没有停止对我们的教育,在每半月一封的信上,有一多半是他对我们的教学讲义,甚至是在很短暂的相聚中,他也不会忘记对我们的提问与勉励。
文革是读书无用盛行的年代,是红卫兵南上北下闯世界的年代。虽然我们姐妹都失学在家,却独享着父亲这个正宗大教授的百科教学。当时的我也只有13岁,可父亲说:“如果有考大学的机会,我的暖儿一定会金榜题名。”
劳教结束后,父亲的身体十分虚弱,很难应付农业生产劳动,可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他仍然拖着软弱身体,忍着花粉和某些植物过敏对他的伤害,带病去劳动。而当我因花粉过敏住院时,他却日夜守在我的病床前整整三个昼夜没合眼。知道病情得到缓解,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睡觉。他将人间的三分苦吞进了十分,他把全部的爱毫无保留地留给了我们。
我们长大后,因受父亲右派的影响,被剥夺了上学,进工厂,当兵,入党,入团等许多机会,更为尴尬的是我们的婚姻也遭遇着严峻的考验。
还记得那个阴雨连绵的夜晚,已近三十岁的姐姐又一次被对方否定时,父亲无奈地哭了,他哭得那么伤心,那么无奈,那么无助。尽管我们都来劝慰父亲,可是仍没有让父亲那千疮百孔的心得到一丝的安慰,我们知道,我们就是父亲心中那块最柔弱的地方,也是他最伤不起的地方。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高大而巍峨,让我们望而生畏不敢攀登。父爱如天,粗旷而深远,让我们仰而心怜不敢长啸。父爱如河,细长而渊源,让我们不敢涉足。而我的父爱则不仅是威武的,沉默的,深远的,厚重的,更是温馨的,细腻的,甜蜜的,悠长的。他将那凝重的爱渗入我们的肌肤,震撼我们的心灵,那爱就像火山爆发后凝固的岩浆,坚硬无比,但却蕴涵着人间最伟大的情感。那爱又如永不停息,一路向前的流水,滋润着我们,哺育着我们快乐地成长。
他的奉献永远大于索取。他的爱比天高比水长。这就是我的——父亲。
故事父爱如山9
父亲的眼睛
有一个男孩,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与父亲相依为命,父子感情特别深。
男孩喜欢橄榄球,虽然在球场上常常是板凳队员,但他的父亲仍然场场不落地前来观看,每次比赛都在看台上为儿子加油鼓劲。
整个中学时期,男孩没有误过一场训练或者比赛,但他仍然是一个板凳队员,而他的父亲也一直在鼓励着他。
男孩上大学了,他参加了学校橄榄球队的选拔赛。人们都以为他不行,可他成功了教练挑选了他是因为他永远都那么用心地训练。但男孩在大学的球队里,还是一直没有上场的机会。转眼就快毕业了,这是男孩在学校球队的最后一个赛季了,一场大赛即将来临。那天男孩小跑着来到训练场,教练递给他一封电报,男孩看完电报,惊呆了。他拼命忍住哭泣,对教练说:我父亲今天早上去世了,我今天可以不参加训练吗?教练温和地搂住男孩的肩膀,说:这一周你都可以不来,孩子,星期六的比赛也可以不来。
星期六到了,那场球赛打得十分艰难。当比赛进行到3/4的时候,男孩所在的队已经输了10分。就在这时,一个沉默的年轻人悄悄地跑进空无一人的更衣间,换上了他的球衣。当他跑上球场边线时,教练和场外的队员们都惊异地看着这个满脸自信的队友。
教练,请允许我上场,就今天。男孩央求说。教练假装没有听见。今天的比赛太重要了,他当然没有理由让最差的队员上场。但是男孩不停地央求,教练终于让步了。
很快,这个身材瘦小、从未上过场的球员,在场上奔跑、过人、拦住对方带球的队员,简直就像球星一样。他所在的球队开始转败为胜,并很快将比分扳平。就在比赛结束前的几秒钟,男孩一路狂奔冲向底线,得分!赢了!男孩的队友们高高地把他抛起来,看台上球迷的欢呼声如山洪暴发!
后来,教练对他说:孩子,你简直是个奇迹!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
男孩看着教练,泪水盈满了他的眼睛。他说:你知道我父亲去世了,但是你知道吗?我父亲根本就看不见,他是盲人!
现在,父亲在天上,他第一次能真正地看见我比赛了!所以我想让他知道,我能行!
中国演讲网专家的话:双目失明的父亲,为了给儿子支持和鼓励,即使自己眼睛看不见,也场场不落地观看儿子的训练和比赛;默默无闻的儿子,为了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超水平发挥,用最出色的表现告诉父亲:我能行!看完这个故事,我想起了一句歌词父亲是儿登天的梯,是啊,如山一般坚实的父爱,是孩子们攀登高峰、创造奇迹的最有力支撑。父爱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浓烈的爱。
在日常口语交际中,当涉及到亲情、父爱等相关话题时,我们可以充满深情地讲述这个故事。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能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颂扬博大深沉的父爱感染听众的情绪,引起听众的共鸣;另一方面这个小故事还可以激励孩子们不辜负父辈的希望,以最出色的表现回报父爱。
故事父爱如山10
门口有一棵老树,犹如一位耄耋长者静静地立在庭院外。苍劲的树干深深地扎根在地下,风儿拂动它的枝蔓和叶片,火辣辣的太阳在它头顶悄悄凝视。它就这样守候着春去秋来,不为世事的浮华所动。
父爱如山我跟父亲的隔膜由来已久,他就像一块冰冷的石头,让人没有接近的热情。他的脾气很大,记得小时候我打翻一个碟子,碎渣溅了一地,父亲二话没说,抡起做饭烧火用的藤条,对着我就是一顿好打。瞬间,一条条鲜红的杠杠,在我稚嫩的皮肤上出现。我强忍着泪水,不让它流出眼眶,心中只有怨恨。父亲打累了,才到一边休息。这时,母亲缓缓走过来,我顿时扑在她怀里嚎啕大哭,而父亲只是坐在一边,嘴里吐出缕缕烟圈。
多次遭受皮肉之苦,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时光悄悄流逝,父亲的坏脾气并没有收敛的趋势。那次,他坐在床边,闷声不响地抽着烟,嘴里不时吐出一缕缕烟丝,那烟丝竟比头上的花发还要密。“你就一天到晚不让我省心,真是活腻了……”父亲咬牙切齿地说。母亲眨巴着她那满是斑点的眼睛,默不作声。老泪,悄悄地淌。
原来,母亲为了争一小块菜地,跟邻居家时有矛盾。母亲是一个顾家的人,这块田地是她的命根子。可父亲竟胳膊肘往外拐,帮着邻居把母亲大骂一通。母亲显得十分委屈,这么做不仅没有捞到好,反而落得父亲一顿咒骂。她在一旁啜泣,年过半百的她颤抖着肩膀,两手深深嵌进花白的头发,说了句:“你别再说我了,我也不知道自己还有几年活头……”父亲不再吱声,一场家庭战争暂时偃旗息鼓。我握住母亲黝黑苍老的手掌,心里早已泪涌成河。
我的老父亲啊,你这个臭脾气何时才是个头?何时才能对爱你的家人好一点?
母亲年纪大了,时常想着在外的儿,隔三岔五催我回家。我开车回到家门口时,老枣树似乎在向我点头挥手。用餐的时候,我帮父亲添饭,他虽尴尬,对我却没有像以前那么冷淡。他仍旧抽着烟吐着他的烟圈,我也不再阻挠,跟他碰了一碗酒,偷偷地打量着他……几年不见父亲,我竟不像过去那样厌烦他。在外打拼多年的我,突然明白一个男人养家的艰辛。生活的压力,让父亲不得不收起儿女情长,我彻底读懂了父亲。
父亲是个泥瓦匠,靠出卖体力为生。小时候,一个工友急匆匆地背着父亲回家,我看到他的腿打着石膏,脸上是灰蒙蒙的泥土。父亲施工的时候从支架上摔下来,大腿粉碎性骨折。那时的我还小,看着父亲痛苦地抽搐,竟一丝不为所动。
后来那些年,父亲的伤痛像海浪一样一波又一波地袭来:他被切割机切断过手指,他的腰部受过损伤,他的脚板失去过知觉,他的眼睛时常钻进水泥,他的.指缝常常嵌进石灰……面对伤痛,他永远不会吭一声,继续扮演着他的“黑面神”。
真不知道那些酸涩的年月里,他是怎样熬过来的;面对家人的不理解,他又是怎样挺过来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是,父亲的爱,太过于深沉,太过于隐晦,让我理解得太晚。
我亲爱的老父亲,这么多年来,你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了一家人的希望,就像门前那棵老树,在一股股狂风中默然伫立。他手中的香烟,就像一个老朋友,在没有月亮和繁星的夜里,静静地聆听着一个老人的生平点滴。
而今,眺望窗外,老树依依,年华匆匆,我捻起一支烟,学着当年父亲的模样,吐出一圈又一圈烟丝。年华似流水,老树发新芽,我抚摸着岁月的年轮,似乎领悟到了人生的精髓。
故事父爱如山11
我用眼角的余光能看到他的表情在发生着变化。由开始做长者状想训斥教育我,变成了愤怒,后来是焦躁不安,再到后来就变成了压抑着的悲哀。
我的青春期
我的青春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父爱,一首我没读懂的诗大概从杨逸远正式离开我和妈妈那一天算起吧。杨逸远是我的父亲,只是自从记事起,我从来没有喊过他。我想,我对杨逸远全部的情感,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一个源于血缘和基因,植在血与骨头里的字——恨。
杨逸远在我读小学时与他的初恋情人重逢,从此他就没有在夜里回过这个家了。
那是个寒冷的夜晚,我已经睡下了。模糊中听见敲门声,然后是妈妈与谁在客厅说话的声音。我本能地警醒,蹑手蹑脚地从卧室门背后往外看,居然是杨逸远。杨逸远说:“求你了。”妈妈沉默了很久才开口:“已经有几年你都没提过离婚的事,怎么突然提起?你和我说实话,也许我会考虑。”
这次轮到杨逸远沉默了,空气沉重得像凝固了一般,终于他长长叹息:“她怀孕了,她已经快40岁了,这是她最后的机会。”
一周后,晚饭时妈妈突然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对我说:“我和你爸爸离婚了。这样也好,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大人了,是这个家的男人。”
我没有如妈妈所愿变成她期待的坚强成熟模样,恰恰相反,我由一个公认的乖孩子突然间变成了叛逆少年:厌倦学习,厌倦回家,甚至厌倦有思想。唯一还愿意做的事情就是玩网络游戏。那年我读高一,15岁。
在妈妈眼里,原先的我懂礼貌,懂事,帮她做家务,认真学习,这简直就是她赖以活下去的全部依靠与希望。可现在呢?妈妈哭着追问我:“你到底怎么了?”我想了想回答她:“没什么,青春期吧。”
死也改变不了的事情
杨逸远听说了我的事。离婚后,他由每月上门送生活费变成了直接往银行卡里存钱,我明确地告诉过妈妈,我不想再见到“那个人”。
所以,当我在学校大门口看见杨逸远凝重地注视我时,我满脸冷漠,视而不见地从他面前走过。杨逸远常常来,但没有主动开口说话,我用眼角的余光能看到他的表情在发生着变化。由开始做长者状想训斥教育我,变成了愤怒,后来是焦躁不安,再到后来就变成了压抑着的悲哀。
大爆发的时刻来了。那天高一期末考试成绩单出来了,妈妈就被学校通知建议我留级。我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我做好了思想准备,坐在客厅里等妈妈从学校回来后大哭一场、大骂一次,甚至动手打我。
推门进来的却是杨逸远,第一句话居然是那么耳熟:“求你了。”
我把玩着他的表情:“大教授的儿子被要求留级,觉得面子丢光了吧。”
杨逸远拳头握紧了,额头上青筋凸起。我可不怕他,我已经和他差不多高,虽然单薄了点儿,但我自信力气不会输给他。
杨逸远握着的手居然慢慢松开了,他轻蔑地看了我一眼,转身往门口走,走到门口又回头说:“在你眼里我怎么不堪都不要紧,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女人自始至终都在爱我,她们爱我是因为我优秀。我的无能只在于我没能处理好和她们两人的关系。但是你看看你,你连我的一半都没有,你考得上我当年考上的大学吗?将来会有女孩子爱你吗?所以,现在不是你不想认我当父亲,而是我根本都不想认你这个儿子。”
他摔门而去。我的狂乱青春期莫名其妙地提前结束。
两年后,我以高出分数线二十多分的成绩考入杨逸远的母校。报到那天,杨逸远来了。
不等他张嘴,我冷冷地开口了,那是我考虑了几天专门说给他听的话:“不要表功,不要说我因为受了你的激将法才好好学习,终于考上大学的。你错了,我考上大学是为了长大到跟你没关系。我18岁了,从今天开始,我和妈妈都不再需要你一分钱,我会自己挣学费和生活费。请你以后不要来打扰我们。”
杨逸远痛苦地闭了闭眼睛,留下一个存折走了,背影蹒跚,脚步散乱。
我撕掉了存折。
大学期间,我申请了助学贷款,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课余还打了两份工。我的状态只能用“拼命”一词来形容,虽然十分劳累但我没有后悔。
然而,我的身体却日渐不适。那都是些说不出口的症状:比如自我感觉尿频尿急,但到厕所却又没有了便意;没有女朋友,却时时觉得身体发虚,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我坐立不安,居然跟杨逸远当年一样膝盖和手脚震颤,无法自控。
妈妈带我到医院检查。看看四周,肾病专科少有我这样年轻的小伙子,我几乎羞愧得想要逃出医院了。我躲在医院外花园草地上,妈妈拿着结果出来了,脸上是掩不住的担忧。我的心紧了又紧,她说:“还好,不是身体器官的问题。医生说,大概是心理疾病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不过,你爸爸说,心理疾病导致的问题更难治愈。”
我一听就冒火:“我生病你告诉那个人干什么?”
妈妈的嘴哆嗦了几下,却没说出来。
不过,我很快就明白妈妈的苦心了,因为找心理医生治疗实在是件太过昂贵的事情,一小时200元。
好在给我治疗的这位博士挺可亲的,他很快就确诊了我的病情——焦虑症,并因焦虑情绪导致尿频、尿急、虚脱等诸多躯体化症状。他说,病的起源与你和父亲的关系有关,焦虑很多时候源于内疚、自责等负面情绪。
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杨逸远留给我的那个背影。
把血和骨头还给你
如果那位心理医生说的是正确的话,他的意思是我的身体疾病源于心里焦虑,而我的焦虑情绪是因为潜意识里我因为自己对杨逸远的态度感到内疚。如果能够消除这种亏欠感,焦虑会消失,身体也会健康起来。
没想到,我很快就面临一个可以彻底消除我愧疚感的.机会。杨逸远病了,而且不是小病,是尿毒症,根治的方法只有一种——换肾。
谁捐肾给他?他,孤家寡人一个。据说他的初恋情人,不,应该称他现在的妻子倒是情愿,可惜配型不成功。
这个消息是妈妈告诉我的,我敏感地盯着她的眼睛看:“妈,你也准备去给他捐肾?”
妈妈不说话,只是看着我,目光海一样深不可测,我看不清。我的心一疼,脱口而出:“你别,你应该恨他才对呀。就算要捐,也应该是我去。”
妈妈的眼睛里闪过惊喜:“是吗?你愿意去吗?”
是的,是惊喜。我的心情极其复杂,妈妈到现在还爱着那个负心的男人,甚至超过心疼与她相依为命的儿子。
手术前,躺在另一张手术床上的杨逸远就在我身边,他轻声地唤我“儿子”,声音是老人般的哽咽。我的心一时酸痛得不行,眼睛胀得疼,但我忍住了,将头转向另一边,没有看他。
我告诉自己,我是在还债,哪吒一样地将骨与血还给这个给了我骨与血的男人。从此,我将轻松了,自由了,解脱了。
博士的心理分析的确非常精准,手术后,虽然我失去了一个肾,却明显感觉自己身体好起来了,那些困扰我的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消失了。当然,这与我没有住校,每天住在家里由妈妈调养我的身体有关。另外,博士开的治疗焦虑的药我也在继续吃。
毕业这年,我顺利地应聘到一家合资企业工作。工作第一天,单位组织新人体检。
B超间,医生沉吟了一会儿问我:“你做过肾移植手术?”
我“嗯”了一声,医生笑了笑:“看来你病情恢复得很好,抗排斥药物也不需要吃太多,移植到你身上的这个肾与你的身体机能非常协调,应该是血缘关系的供肾吧?”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走出医院的。
回到家里,我打开妈妈藏在床头的皮箱,里面是一大匝药瓶标签,原来每次妈妈都将抗排斥药的商标撕下,换上抗焦虑的药物商标。我还发现了一张手术协议书,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却关系到两年前我的那次手术。
协议书上说明,杨逸远自愿提供自己的一个健康肾供给他的儿子。下面是他签名,我的名字是由妈妈代签的。突然间泪流满面。
那一天,我正好22岁。
【故事父爱如山】相关文章:
父爱如山作文11-11
关于父爱如山的作文10-27
父爱如山阅读答案10-22
父爱如山作文200字08-30
父爱如山作文600字10-01
父爱如山作文200字10-09
父爱如山作文300字11-05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作文07-03
父爱如山作文500字05-21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作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