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3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学人智库】

  导读:哲学是什么,它孕育出了很多其它的学科。譬如神话、历史、宗教、伦理、社会政治;天文、数学、物理、医学和心理;还有逻辑学、辩证法等等。

  【读《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

  这学期的马克思课,老师要求我们阅读一本哲学经典,而我选择了这本哲学入门典籍《苏菲的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谈到哲学,在以前我对哲学从来就没有任何的概念,从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也从没接触过。从前的高中学习里,哲学也是较浅显的内容,可是有时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能够把我带入到无尽的思考旋涡之中。阅读了《苏菲的世界》之后,我总算明白哲学其实并不是那么的陌生,其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不论是文学、科学、美学等等它们都有哲学。我仿佛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懵懵懂懂地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人的世界中——一个全新的世界,哲学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用非常通俗易懂的事情将哲学的原理演绎出来,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与此同时,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

  “你太习惯这个世界,才会对任何事情都感不到惊奇”。苏菲认为大人们总是将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并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而浑然不觉。当小孩还不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是最纯真的,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未知并有一颗求知欲望深切的好奇心。“童话大王”郑渊洁认为,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呵护孩子的童心,让孩子始终保持对事物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他举了个例子。如果一个15岁的孩子问妈妈:“这颗行星是男星星还是女星星啊?”那么,他的妈妈应该欣喜若狂,而最不该说的就是“你都多大了还问这种问题”。当今社会对于孩子的教育,我觉得应该更多地发展孩子的好奇心,而不是早早地扼杀想象力。好奇心能引发孩子的求知欲,推动孩子主动学习、探求知识,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多元化的社会,创新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又一大重要因素,我们的后代会面临更复杂的竞争环境,这需要他们用超群的想象力、大胆的探索精神去解决问题。而所有勇于实践的行为,都源于他们的好奇心和丰富的心灵做底蕴。苏菲的妈妈很不幸地刚好代表了世界上那些不愿思考的人,同时也讽刺了很多社会上类似的人。

  “我们最感兴趣的不是这些早期的哲学家找出了哪些答案,而是他们问了什么问题、寻求何种答案等等。我们对他们思考方式感兴趣,而不是他们思考的内容”。同样,我们思考问题,寻找答案,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在过程中经历的事情,碰到的问题,在不断思考中明白的道理比结果更重要,思考的方式更考验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或许当我第一次阅读哲学经典书籍时,我明白的道理不多,期待再一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

  【读《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

  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自己每次看完书后,写读后感的时候,都不会记得这本书是谁写的,也就更不知道这本书究竟是出自哪国了。因此,我不止一次在思考,究竟自己的这种读书方法是正确还是错误,究竟自己在读完这本书获得了什么?我也在想,多少年的这个时间,是不是会有一个人也坐在更加高级的设备面前,读着我今天这个时候写的这个读后感,或者,现在的我就是在某一个人的书中,在演绎着一段书中的情节,抑或者,此时我身在的世界,我身在的环境只不过是某人的一场梦,这场梦对于我这个梦中的人物来说,日子很长很长,但对于读这本书,或者做这个梦的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梦那么长,读一本书的时间那么长?

  于是,现在,我似乎明白了“地上一年,天上一天”的说法,虽然,原来看待这句话,只觉得是迷信的说法,只是广大平民百姓对于神仙生活的一种向往,但是现在看来如果真有上天的话,我们的这一世也许更短,也许就是哪位仙人打哈欠的那一刹那。

  回归到《苏菲的世界》,读到苏菲,想起了研究生时代,一个同学,她的网名就是sophia,智慧女神的意思,所以,现在想来,这样的一个姑娘一定是早就读过这本书了,也就不禁感慨自己的知识的匮乏,汗颜汗颜还是汗颜。说道苏菲,也许他只是希德所读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但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人物,贯穿在整本书中,尤其是越往后,越让人看到,我们看的这本书只是一个小女孩的父亲送给她的一个生日礼物,角度的变换,时间的穿梭,还是很佩服作者的写作手法,那么从作者的角度看来,不论希德还是少校,现在也不过是我们书中的一个人物,也许此时读书的我也被希德在和我们不同的一个时间维度上静静的看着,或许也在拿那个从红色轿车上取下的扳手敲打着。

  读到书中的最后部分,我的心情和希德一样,在盼望着,这样的剧本将怎样结束,我也在想像着逃离了少校的世界的苏菲接下来的生活将怎样过,难道他真要生活在一个永恒的世界中了吗?难道他们真就要与所有的童话中的人物一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去,脱离了母爱,脱离了乔安,脱离了无数那个世界的人了吗?很可怕的一个事情。也想道,按照作者的思路,实际上在书中存在着一个我们注意不到的另一维空间——童话故事的空间,因为在哲学课的后期,时不时会出现,卖火柴的小女孩,穿着新装的皇帝,白雪公主,小红帽等等,对了,还有赤身裸体的亚当和夏娃,这些人物出现了就消失了,不是正向希德看不见苏菲的这个空间一样,只不过,苏菲暂时性看到了另一个空间的东西。按着这个思路下去,我们的苏菲将会再次回到属于她自己的那个空间,继续进行着幸福的长大的生活,无论少校的这本书结束也好,继续也罢。类似,无论是现在的我,和周围的大家,是因为我们这本书的作者因为剧情需要也罢,巧合也罢,我们依然会在我们这个世界安静的生活,任凭一个又一个人进入我们的世界。

  回到苏菲的世界,敬佩这样的哲学老师,回到苏格拉底世界,走到故文明中去,用各种各样的通话故事里的人物来到学生的面前,以生动的例子,讲述着哲学的发展,不仅让苏菲着迷,也让我这样一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惊叹频发,爱不释手。

  总之,感谢这样一本好书,感谢挪威的作者乔斯坦·贾德,感谢诺亚方舟让我们的生命在地球上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