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故事_五年级教学故事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2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学人智库】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只要我们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那么小学数学教学故事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_五年级教学故事

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需求的知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呢?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利用背景故事进行教学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最终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背景故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我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背景故事的过程中作个简单的阐述。

一、新知利用故事,激发兴趣。

事实证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如在教学百分数打折这个内容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刚刚今年上五年级了,他很想买一台电脑,方便在家查找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爸爸听了爽快地答应了,要他先到电脑城去问问价,哪家价格合理就在哪家买。他先来到“小精灵”电脑城,营业员告诉他:“本店电脑一律打八折。”刚刚在店里转了转,心里有底了。他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来到另一家“小蜜蜂”电脑城,热情的营业员阿姨说:“本店一律优惠20%”。这下,刚刚一时没了主意,不知该买哪家的,他回去把有关信息跟爸爸一说,爸爸听了笑着说:“两家的优惠价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买哪家的都一样。刚刚听了感到很纳闷,同学们,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学生都瞪着求知的眼睛想知道原因。

二、难点利用故事,促进探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难点利用故事化简,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例如:以前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决》时有以下一个片断: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七个小矮人。

师: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

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师: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

生: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

生: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

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

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我就追问是怎样想的。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7、14、21、28、35、42、49。

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生:7。

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一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

随着学生回答完成课题板书:7的乘法口诀,

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的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心态。

三、练习利用故事,调动情绪。

曾有人说:中国的学生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不管说法怎样,都是为了学以致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我在教学纳税这个内容时,利用学生身边的背景故事,:我们班王晨同学父母开了一家家具店,每个月的营业额是42000元,如果按4%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每月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元?练习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互动,结合自家的情况或你了解的信息编题,让同学互相解答,这样,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各种各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创设情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

当然,背景故事应当合理利用,应当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一种热闹,要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个性特点的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形成,都来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而参与程度却与学生对数学学习是否感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数学一般都缺乏兴趣,对数学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配合教师的教学呢?就成了数学老师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和实践,我发现,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需求的知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呢?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利用背景故事进行教学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最终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背景故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我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背景故事的过程中作个简单的阐述。

一、新知利用故事,激发兴趣。

事实证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如在教学百分数打折这个内容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刚刚今年上五年级了,他很想买一台电脑,方便在家查找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爸爸听了爽快地答应了,要他先到电脑城去问问价,哪家价格合理就在哪家买。他先来到“小精灵”电脑城,营业员告诉他:“本店电脑一律打八折。”刚刚在店里转了转,心里有底了。他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来到另一家“小蜜蜂”电脑城,热情的营业员阿姨说:“本店一律优惠20%”。这下,刚刚一时没了主意,不知该买哪家的,他回去把有关信息跟爸爸一说,爸爸听了笑着说:“两家的优惠价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买哪家的都一样。刚刚听了感到很纳闷,同学们,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学生都瞪着求知的眼睛想知道原因。

二、难点利用故事,促进探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难点利用故事化简,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例如:以前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决》时有以下一个片断: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七个小矮人。

师: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

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师: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

生: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

生: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

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

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我就追问是怎样想的。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7、14、21、28、35、42、49。

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生:7。

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一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

随着学生回答完成课题板书:7的乘法口诀,

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的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心态。

三、练习利用故事,调动情绪。

曾有人说:中国的学生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不管说法怎样,都是为了学以致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我在教学纳税这个内容时,利用学生身边的背景故事,:我们班王晨同学父母开了一家家具店,每个月的营业额是42000元,如果按4%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每月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元?练习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互动,结合自家的情况或你了解的信息编题,让同学互相解答,这样,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各种各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创设情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

当然,背景故事应当合理利用,应当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一种热闹,要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个性特点的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形成,都来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而参与程度却与学生对数学学习是否感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数学一般都缺乏兴趣,对数学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配合教师的教学呢?就成了数学老师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和实践,我发现,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_五年级教学故事

在数学城电子计算器展销中心,售货员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型号的电子计算器,计算着各种问题。观看的人不时发出一阵阵赞扬声,算得多快多准呀。人群中不少小学生拉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吵着要买电子计算器。有了它,做起数学题该多好呀!

“不!”忽然,一个身材奇特的小矮人跳上了柜台,摇着手,对小学生说:“小朋友不宜用这样的东西,要从小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学会简便算法。有了好算法,有时候算起来比计算器还快呢。”

大家一齐把目光集中在小矮人身上,仔细一看,原来是外号叫“半截儿”的小“5”。

“什么?你能比我的计算器算得还快?”售货员奇怪地问。小“5”说:“你不信,我们试试。”说着,小“5”对大家说:“你们随便报一个数,求这个数乘以5的积,售货员请用电子计算器也一道算,看谁快?”

“好!”大家一齐喊道。观看的人群中有人先报了个算式“246×5”。

“1230”小“5”脱口而出。

“314×5、289×5……”

“1570、1445……”小“5”一口气报了出来。

售货员还未来得及操作完,得数就被小“5”说出来了。

“好啊!”大家热烈地鼓起掌来。小“5”笑着说:“这叫做‘添零折半法’,因为5是10的一半,一个数乘以5,只要把这个数扩大10倍,再折半就行了。比如,246×5=2460÷2=1230。”

“我们再来比一比。”售货员不服气地说。

“好,我们来计算任一个末位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小“5”说。

“等于3025。”小“5”真快,一下子又报出了得数。

这时候,连售货员也佩服小“5”神速的口算能力了。小“5”说道:“任一个末位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只要把它的十位数字乘上比它大1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上25,就是结果了。例如75[sup]2[/sup]=5625,56就是7和8相乘的结果。

“哈哈,这样算快极了。”

“半截儿,真正灵,敢同计算器比本领;方法妙,快又准,数学城里大明星。”不知是谁编了几句顺口溜,把大家都逗乐了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_五年级教学故事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只要我们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也得到充分的培养。但课堂上各种各样的情况随时都会发生,老师应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灵活巧妙地驾驭课堂。记得有一次我讲轴对称图形时,事先布置学生课下剪一些平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各种三角形、梯形等。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剪、折、拼弄清楚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当大部分学生通过折、剪已验证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时,我也予以肯定。突然有个学生猛的站起来说:“老师,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腿!(也就是对称轴!)”话音刚落,哗——全班学生都笑的前伏后仰,有的甚至喊:“呆子你又做梦呢?”那一刻我也愣了一下,心想这孩子又出什么洋相!同时从教近十年的经验告诉我——让孩子畅所欲言!于是,我纠正了该学生说话的错误,让该生亲自上讲台演示。唉,不错!他做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确实有两条腿!(对称轴。)这时,学生都疑惑了,急于想知道原因。

我趁热打铁,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看一看,该生做的这个平行四边形与大家的有什么不同。大家情趣盎然,通过仔细观察,测量,讨论得出:他剪的平行的四边形是四条边相等的平行的四边形。两条对角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借机告诉大家:他剪的图形是菱形,也是轴对称图形,以后你们会学到的!一般地说,平行四边形是指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它不是轴对称图形。我即刻表扬了这个学生的求异精神,并要求同学们以后不要再嘲笑他,而要向他学习。顷刻间,孩子们掌声雷鸣,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如果学生的求异出了错,也不要批评指责,而要点拨启发,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以后更能各抒已见;更能体会到成功和创造的欢乐,继续发挥创新的潜能!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_五年级教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