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认真去探索汉字的奥秘,一定能感受到它们无穷的魅力。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汉字的来历手抄报图:
汉字的来历手抄报资料:古代文字
金文:古代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铭文。金文始见于商代二里岗的青铜器,不过商代二里岗发现的青铜器有金文的只有少数几件。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金文增多;至西周时,青铜器上金文已经较为普遍。商代金文多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这些字像一幅幅图画,生动逼真,浑厚自然,有的呈团块状。
甲骨文:古代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会意字,形声字只占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大篆:据传为周朝史籀所创,故又称籀文、籀篆、籀书等。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汉字字体。
小篆: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的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与大篆相比,小篆的图画性已经大大减弱,每个字的结构已经比较固定。
相传小篆是战国时期秦国宰相李斯负责整理出来。如果小篆的确是在短时期内整理出来的,则在秦国国内必然有一个主动推广小篆和主动摒斥包括大篆在内的古字的改革过程。秦国以外的国家所用的文字统称为“六国文字”。六国文字属于古字范畴,图画性强,形状不定,难以识别。
汉字的来历手抄报资料:老”姓的尴尬
老:关于老姓的来源,有两种不同说法。一说是老姓是由“萨克达”这个满族姓更改汉姓而来,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萨克达”的满语就有“苍老”的意思。一说是广东佛山的四大土著姓氏之一,现在该市南海区西南的世老村,村民大多姓老。从一降生,就要被称为“老X”,即使不太情愿也得这么称呼,“老”字还要跟你一辈子。比如“老同志”、“老小姐”、“老姑娘”。有位名叫“老艳”的女士就深有感触。
这个姓给她带来了不少尴尬。以前在单位上班,大家见面都好称呼,唯独她不好称呼。老小姐?不好听。老姑娘?也不好听。干脆叫小老吧,听着总觉得别扭。后来,她在汉口顺道街做起了生意,当上了经理。“老经理”的称呼又来了。刚开始,她觉得自己的姓很特别,名字很好记,就印了大量的名片发给客户。还别说,这个奇怪的名字确实给她带来了不少回头客。可渐渐地麻烦就来了,不少人慕名打来电话,总不好开口。“没见过我的人,总以为我很老,害得我经常在电话里给人家解释。”后来,老艳决定将名片上的姓改成母亲的姓,叫夏艳。这才算消除了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