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录读书笔记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1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学人智库】

  谈艺录读书笔记

  其实,说起钱钟书先生,很多人都是第一时间会想起《围城》,但是对其另一部作品《谈艺录》知之甚少。最近在老师的督促之下无意之间接触了本书,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读此书的体会。

  《谈艺录》是一部钱钟书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读书心得。全书分91章,重点对唐宋至明清名家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补注,对一些文学流派也作了深刻的点评,其中涉及的大家有30余人之多。

  这本书现在我还没有全部的读完,而我印象最深的则是钱老此书的序言部分。钱钟书在序言中说:“始属稿湘西,甫就其半。养疴返沪,行箧以随。人事丛脞,未遑附益。既而海水群飞,淞滨鱼烂。予侍亲率眷,兵罅偷生。”他又在“引语”中写道:“昔人论文说诗之作,多冠以斋室之美名,以志撰述之得地。赏奇乐志,两美能并。余身丁劫乱,赋命不辰。国破堪依,家亡靡讬。迷方著处,赁屋以居。”“立锥之地,盖头之茅,皆非吾有。”就是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年月,作者以其认真执着的精神,从事了文学的探究和拷问,这给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大的震撼呀!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反思。

  现在的是计算机信息化的大时代,在信息资源极为丰富的网络上几乎没有找不到的资料,也因此当代的学生甚至到部分老师查找资料以致备课都是在网上轻松完成。网络的快捷和信息传递的发达似乎使得对于学术刨根究底地躬历亲为在一般人看来是一件吃力而又不一定讨好的蠢事,但是我想说,这是不对的。确实,网络带来了极大的信息量,但是这众多的信息资源其中也有废品甚至是虚假的信息,如果不经考证而一味的照搬来用的话,必定会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引起不可估量的后果,这也是对前辈学术研究者的亵渎。

  而我们回头再看此书中,可以见到钱钟书先生对学术的认真程度真可以用细致,《谈艺录》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多次补助和修订,来直窥作者对文学的态度和近于严苛的责任心。在第二章之中,整整用了60页对天社,青神疏通解释的《山谷内外集》所存在的瑕疵逐一质疑。在以后的章节中,钱老先生也遵循了这种认真的精神,将严肃的探究精神坚持到底。在探究的过程中,他对一些既定事实并没有盲目的认可,遇到怀疑之处,他会举出诸多例证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并且对错误的予以修正。有时候旁征的例证,诗人和作品竟达到了几百例之多。

  这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没有今天的“网上查询”,仅仅是靠作者的记忆,便能逐句逐条信手拈来,可见他对典籍已深得精髓,从而体现了作者丰富的学养和严谨的学术精神。

  回望当下,除了对于物质享受是认真的,世人还有多少能在生活飘零,赋命不辰中,会如此认真地读书呢?就拿现在的文学来说,作者推出的都是能适合大众时尚口味作品,读者也都是寻求快餐式的流行文学,对文学的较真劲似乎已杳无踪迹了。这不得不说是我打信息时代的一种悲哀。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阅读到钱先生的《谈艺录》,哪怕只是语言部分,能被那样的精神所感染到,就无疑是给如今日渐消失的严谨的学术态度打上一记强心针了。

  谈艺录读书笔记

  《谈艺录》实际上是一部诗话,只是不涉及时人作品而已。不像《随园诗话》有假书传诗之嫌,亦有借人抬己之疑。钱先生对随园颇有微词,常有发难之语。如果单就趣味性而言,我以为《谈艺录》不及《随园诗话》,不搞专门研究者不一定要看。

  《谈艺录》的特点是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相关资料,书(中华书局1996年版本)中补遗、补订、补正篇幅超过原文,释道儒墨阴阳家,英德法意希腊文,信手拈来,其才情博学记忆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资料的丰富罗列,为后人作某项专题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索引;但为了说明一个问题,有时是用不着举那么多例子的。(他自己在《管锥编》里说:贾谊《过秦论》“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四者一意,任举其二,似已畅足;多举犹“一个孤僧独自行”“关门闭户掩柴扉”一样可笑了。

  凡读过《谈艺录》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不论名气多大的诗人,他都能在其诗作里找出沿袭前人的句子。如大诗人陆游,简直被他追得无地自容。

  钱先生论唐诗宋诗的差别,“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所谓唐宋诗是指风格而言,“自宋以来,历元、明、清,才人辈出,而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之畛域”。

  一般的说法,师法尚高,“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但钱先生比较竟陵与公安两派,“以作诗论,竟陵不如公安;公安取法乎中,尚得其下,竟陵取法乎上,并下不得。”可能是眼高手低吧。

  “文贵曲,诗宜淡”,钱先生引古人言证之。贵直者人也,贵曲者文也;天上有文曲星,无文直星。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诗到无人爱处工,俗人犹爱未为诗。直须作到无人爱,始是吾诗长进时。

  诗文之累,不由于谤而由于谀。诗文之累学者,不由于其劣处,而由于其佳处。人之自失也,以其所长者也。第一个用花比女人的是天才,但花喻女人已流为俗套;好诗被学被尊为xx体,便不怎么新鲜了。

  关于剽窃,须严格区分“改”与“袭”:以为原句不佳,故改;以为原句甚佳,故袭。改则非胜原作不可,袭则常视原作不如。

  司空徒《诗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不是一个字不写。“不著”者,不多著,不更著也;“著”有注解的意思。好像山水画,无笔墨处与点染处互相烘托,并不是无字天书或圆光之白纸。

  关于诗与文的比喻,转引《围炉诗话》说明,非常形象。意喻之米,文如饭,诗如酒,饭不变米形,酒则尽变;饭使人饱,酒令人醉。

  作诗须以不类为类乃佳;看了上句,使人想不出下句,方见变化不测。“珠圆花上露,玉碎草头霜”,虽工不绝。这样说来,必“西班牙”对“东坡肉”,“三星白兰地”对“五月黄梅天”才妙。一笑。

  韩愈同柳宗元的差别好像建房子,“子厚先量自家四至所到,不敢略侵别人田地。退之则惟意之所指,横斜曲直,只要自家屋子饱满,不问田地四至,或在我与别人”。苏轼与黄庭坚的不同“犹丈夫女子之接客”,“丈夫见宾客,信步出将去;如女子,则非涂泽不可”。苏东坡如名家女,大脚步便出;黄山谷缩头拗颈,欲出不出,有许多作态。

[谈艺录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