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自然凉散文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1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学人智库】

  很鲜明的,这句话在我耳边一直震撼了二十多年。记得那是高三时一个出奇闷热的夏夜,全室人在一番胡冲乱洗后,各自坚守着自己的三尺空间,进行着每晚不变的主题。或争或吵或辩论,或瞎侃或神聊,那气氛在夏夜里更显躁热,早已憋得慌的蚊子更是乘机四处出击,前仆后继,以企乱中取胜。蚊子之与人,可谓眼中钉肉中刺,即便是轻轻一蜇,就令人心惊肉跳,六神甫定。如此情形,睡虫无论如何也占不了上风,尽管宿管员三番五次到此引吭,也绝是无济于事。

  不知什么时候,班主任来了,在窗前煞有介事地干咳了一声以示警戒,这是他一贯的着数(有时,他比蚊子还要神出鬼没)。倘使以往,同学们一沾上这一声干咳,便会紧急刹车,断然无声,以免招致明天读报课上的唾沫之灾。然而,这次却是沾了水的膏药——失灵。或许没听见,或许是故意,同学们刹车失控。学生要发泄的实在太多太多了,紧张的学习已使他们的逆反心理日渐强劲,越是压抑就越要爆发。出乎意料,班主任也没有以往的严厉,似乎也被这气氛熏蔫了,他轻轻步入寝室,以其少有的口吻漫无目标地问道:“睡不着?”有同学应道:“睡不着!鬼天气太热了。”应声中不无调侃。“心静自然凉啊!”班主任在混声中摔出了这句话。就近的同学咋一听,犹如附身的蚊子被蒲扇大的手掌倏地一拍,杳无声息,全室的人忽地静了下来,班主任似乎也没再说什么,静静地走了。一直沉默着的我也从嘈杂声里清醒过来,细细品着“心静自然凉”安然睡去。

  事至今日已然狂热的世界,回首往事,再品味这句在学生时代仅作安眠曲的言语,更觉其意味深长。二十多年的人生周遭,纷繁的世事,复杂的人际,激烈的竞争已把我一身的棱角磨得光滑如镜,狂热的心几乎被磨合得静如止水。我并非圣贤求静以修身,淡泊以明志。其实,生活中许多的事非得要“静”不可。生活这块硕大的调色板,它可以把人生调得五颜六色、异彩纷呈,同时,也可把人生弄得乌七八糟。在这潮涨潮落的生活里,你究竟充当何种角色,导演?演员或是看客?人可以驾驭自己的命运,却无法控制诡谲的生活。生活是各个因素合作的产物,人之与生活,人永远是配角,对待它,人只有心平气和的去配合,不失时机地有所创新,方能把自己的人生演绎得丰满充实。急于事功或急欲求成,往往会欲速则不达。“性急喝不得烫粥”便说明了这个道理。把生活比着一面大镜子,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它绝然经受不了贸然行事这颗大石子的敲击,一击就会支离破碎。很多时候,它需要的是滋润的雨露、和煦的阳光和平静的心态。人生途中阴晴冷暖,坎坷崎岖,难免有挫折打击。如果事事锱铢必较,势利尖刻,势必弄得心烦意乱而无所适从。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在这纷扰的生活里,何必为了某些欲念劳神苦思而乱了心术。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某一味过火,味味制人,何不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许多时候,我们只需一杯茶,一壶酒或一支烟,就可把乱如麻的思绪镇定下来,避过那不必要的惶恐。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不正是一个“静”字了得吗?千万不要因蚊子的轻轻一蜇而肝火炽盛,更不要因噎而废食,此时此境,最要紧的便是以静制动。

  当然,求静并非逃避,也非怯弱,它需要的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更需要腾拿挪让的睿智,否则,势利攻心,斤斤计较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那种境界的。朱自清之所以把《荷塘月色》赋得神形兼备,不正是一个带着骨气的“静”吗?迷茫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如果焦躁蛮横或草率莽撞,注定迷失自我。倘使朱先生当初不牢牢把住这个“静”字,他或许就像清华诸多其它先生那样,在风起云涌的文坛里湮没了姓名。海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也从其睿智的“静”中享到了光明。三天光明对她而言便是一种奢望,可如今我们又有多少健全的人,对这三天光明在意过呢,即便给他一个太阳又能怎样?一代文豪鲁迅“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更为我们创设一个崇高的“静”界。鲁迅是激愤的,但他更冷静。他的笔是投枪是匕首,对待那时代的丑和恶,他从来就没有冷眼相待,而是冲锋在前,慨然惯用他那支犀利的笔毫不留情地揭露着鞭笞着。可是对待反动派穷凶极恶地迫害和诬陷,他却等闲视之,静心对待。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早已把“静”的深刻性从更深层更广阔的层面得以诠释。不难想象,一个骄狂奢侈的人怎会有一身好的品行?生活时时处处都有诱惑,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其间而难以自拔,面对诱惑,只要平静地对待,定能逢凶化吉。静处养性,闹处生智,对待生活,我们不仅要学会静,更应做到动静相宜,这样才能进退自如,沉浮不惊,一生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