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反思“为什么现在学生的自觉性这么差?”我感觉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是在“不需要自觉性”的环境里长大。
“自觉”是自己对自己的控制,如果家长和老师是从小把什么事都管道了,孩子还需要自觉性吗?当然不需要,等着受控制就是了,所以,宽松的环境下才能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过分严格的要求和管理是无法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的。
很多老师都认为“我从开始就严格又严肃,管的他习惯了,自动化了,就自觉了。”可惜那不是自觉,那是麻木和顺应,等只有在非常封闭的环境里才有效,只有还在没有反抗能力的时候才有效,一旦孩子打开眼界,一旦孩子翅膀硬了,这种临时的秩序就崩溃了。他没有自我控制能力。家长、老师的威力又已经不足以控制他,剩下的自然只有放纵了。
我感受了,刚接一个班的时候,由于以前班主任的管理模式是一个相对温和、民主、或者说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培养自觉性的环境。而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名新上任的班主任,我想给学生的第一感觉不是民主不民主,宽松不宽松,更多的是一种陌生和莫名的抵制,而年轻气盛的我,又怎么能在一群初中生面前败下阵来。而对学生的管理,我感觉越不自觉越要严防死守,越严防死守学生越不自觉,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我采取的政策是:
一、 不要总是盯着差生看,先稳住大部分学生。
放弃“擒贼先擒王”的伎俩,先稳住大局不乱,再慢慢做学生的工作,先挑容易的做,不要先攻最难的学生。
二、 能有一点进步也好,不要幻想出现奇迹。
或许,这些孩子们中有一部分,要想真正的成人,非要到社会上碰钉子不可,所以,不要以为老师就是圣人,教育他了,就一定能照着我们预想的方向发展。如果是那样,教师就可以拯救全人类了。
三、 避免四处出击,正对性解决问题。
(一) 不要一下子解决一堆问题,一个阶段解决一个问题,比如说这个周期我解决纪律的问题,下一个周期解决出勤的问题,再下一个周期解决作业的问题等等。这样,不会力不从心,不会太累,也会容易出效果。
(二) 不要一下子做好几个学生的工作,因为那样会四面楚歌,身心疲惫,没有成就感。自觉性高的学生特点基本都一样,自觉差的学生却各有各的特点,但是他们对老师管理的反应,尤其是初中生几乎是一个样---逆反。
[从严格走向放纵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