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寒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这本书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爱打抱不平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神力无边的如来佛祖。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顽皮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孙悟空是花果山上一块仙石里蹦出来的,从小行动敏捷、心机灵巧。从须菩提祖师那里学来了高超的本领,从龙宫得到了如意金箍棒和盔甲,在太白金星的招安下上天当官。玉皇大帝就按孙悟空的意思封他做“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天上偷吃了仙桃、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后,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修成正果。
玉皇大帝屡次原谅孙悟空的过错,纵容他当官,是因为玉皇大帝向往和平,有一颗慈爱的心。孙悟空受玉皇大帝宽容,不但不知恩图报,还大闹天宫,被压在五指山下惩罚是应该的。五百年后,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时忠心耿耿,再也没有撒野,孙悟空这种知错就改的品质让我敬佩。
战国时期,赵国的将军廉颇嫉妒上卿蔺相如,屡次在他面前挡道,和蔺相如作对。当廉颇明白蔺相如避让他是为了赵国着想,他诚恳地负荆请罪,知错就改。与蔺相如联手对抗敌国,使赵国更强大。
任何人都会像孙悟空和廉颇那样犯错,但只要有一颗知错就改的心,他仍然是一个好人。
篇二:
《朝花夕拾》——出自文学巨匠之手,承载着他如诗如梦的童年生活,也凝聚着其曲折坎坷的求学生涯。作品中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作者运用他优美生动的文笔,对生活环境和人物形象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使它们栩栩如生,每读过,总有种如临眼前的感觉。“朝花”,无尽的童年的怀念与向往。但是,它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回忆性散文,其价值在于它揭示了挟击和嘲讽。鲁迅的语言犀利,深刻一针见血,而又不失幽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比较熟悉的两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记叙童年在百草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及在三味书屋里学习的枯燥无味揭示出封建私塾教育对儿童活泼好动天性的束缚。它对百草园的描写充满了童真的趣味。“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寥若几个短语,就勾勒出一幅画面,作者曾在其中跳跃:一棵高大的皂荚树屹立其中,这里常聚着一群孩子围着粗壮的大树做游戏。累了,就坐在树下歇,聊聊。更有趣是,冬天白雪皑皑,它又成了捕鸟的乐园。不管最后是否满载而归,大家都怡然自乐。可以说,百草园是欢乐的天堂。这里,是儿童接触自然的场所,更是他们无忧无虑尽情释放自己的广阔空间。读到这里,我一直感到轻松愉快。然而,作者笔锋一转,说自己要被送进私塾,而且是最严厉的私塾,还意味着他将告别最心爱的百草园。私塾的生活果然无聊,先生不准他们玩,使得他们只有偷偷地看漫画。在这鲜明反差中,不能不引起人深深的思考;教育不能与儿童的个性背道粗驰。
我读过之后想到了自己的实际,有时因为学业的繁重,很多人长期“闭门苦读”,这样的危害是很大的,在“玩”中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拓宽视野,而这往主比一些公式定理更为重要。
与《百》文不同,《藤野先生》则记叙了作者青年时期在日本留学的经历,作为一个留学生,尤其在中国处于水深火热的年代,其中的辛酸和痛楚可想而知。
他发现中国留学生生活很最潇洒,常常成群结队地出去,还不忘将辩子盘得很美的;一到傍晚就咚咚地跳舞,弄得震天响。他们忘记了作为一名留学生的尊严和责任。有一次,日本学生怀疑他作弊,以写匿名信等各种方式讥讽他。只有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让作者很是感动。他在那时作出一项很重的决定——弃医从文。那产供销是他和日本留学生一起看电影,一个惨不忍睹的镜头出现了:当一句中国人被残忍地杀害时,一旁的中国人竟然一起鼓掌,喝彩。
在日本学生的嬉笑中,他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他改变了原先的想法:拯救精神比拯救肉体更为重要。在这篇文章留下了他在追求真理人生道路上的沉沉重脚樱
我读后有很多想法。国家贫穷落后,民不聊生,作者,作为一名先进的革命战士,很是担忧自己的祖国,我深深尝到了作为弱国子民的酸楚。同时,我被作者的牺牲精社所感动,要做出多么大的牺牲,况且不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而是一种为国献身的崇高境界。
[读后感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