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2-10 我要投稿
【meiwen.anslib.com - 学人智库】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汇总

  初中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分值占比还是比较大的,阅读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它的内容比较广泛、题材也各异,总体占据了语文试卷总分数的30%,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基础知识: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文章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4.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5.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7.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8.容易弄错的术语:

  (1)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反复……

  (5)语言特点=通俗易懂/严谨/优美、生动、鲜明/充满感情色彩(常与修辞手法合用)

  9.在哪儿找线索:

  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0.引号的作用:

  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表强调。

  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三)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快速浏览全篇文章。

  答题前应快速浏览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事件、结果。可适当做标记

  2、带着问题读文章的相应段落。

  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找出中心句、主旨句。

  开头、结尾、过渡句段、修辞句、抒情议论句画上角标记号。

  注意从题干中找出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中相应段落。

  3、答题。

  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运用下文常见答题技巧回答;如无法判断,可摘抄文段原文原句。

  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可用①②③等序号对答案进行标注。

  三、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的特点(使语言更加),表达了的感情(反映了的形象)。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可以从2个方面谈:(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运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的语气。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使用设问,引起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了语气。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答题格式:我认为(觉得)。因为。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只有等):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提炼中心、主题:

  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阅读:

  一、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

  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二、常用的答题技巧:

  (一)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题:

  答题格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二)“××”词好在哪里?

  答题格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三)“××”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格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四)说明文中的主观题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

  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中考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在中考阅读理解的考查中,语言赏析的问题可以说在每一份学业水平测试卷中都有涉及,中考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类的题目呢?

  一、从语言风格上进行赏析。我们可以从学过的课本中找一下答案。同样是美文大师朱自清的文章,《春》的语言华美生动,而《背影》的语言风格则属于那种平实质朴的表达。同样是出自鲁迅的笔下,《孔乙己》的语言充满着辛酸感伤,《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却让人感受到的是愤慨,是辛辣的讽刺。所以对于有些文章同学们可以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进行分析,去捕捉文章语言表达的魅力,完成题目的做答。

  二、从修辞手法上进行赏析。这一类的文章比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那排山倒海的连珠炮式的排比使文章气势如虹,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中恰切的拟人比喻手法的使用使人感到济南的冬天的亲切温馨,备战中考《中考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所以说,抓住修辞手法上进行赏析语言的精美是一个重要而简洁的方法。

  三、从描写手段上进行赏析。这一方面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环境描写,我们还是以《春》为例,作者在写景的过程中综合利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全方位立体式地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美景如画的春天。二是人物刻画,这一点同学们可以在鲁迅众多的作品中找到依据。“闰土”、“孔乙己”、“阿长”每一个典型的形象作者基本上都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各种手段描绘出来的,使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四、从意境上进行赏析。语言美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美的意境,因此,同学们在分析的时候也可以抓住优美的语言所营造的优美意境来做答。我们以《故乡》中的一句话为例,“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给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浪漫唯美的画面,从中寄寓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的希望和祝愿。通过这样一个角度同样可以做出精彩的答案。

  所以说做好这一类的题目并不难,关键是同学们找到合适的角度,用合适的方法来完成对文段的赏析。

1.2017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2.中考数学题解题技巧

3.中考说明文解题技巧

4.语文中考解题技巧

5.中考语法填空解题技巧

6.中考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7.中考议论文解题技巧

8.2016年中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9.中考选词填空解题技巧

10.2017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